漢末第一兵法家

第九百零三章 增速齒輪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宮我夢 本章︰第九百零三章 增速齒輪

    在整套水車動力系統中,如果說水車槳葉形狀還可以求諸于彷生,可以走捷徑直接求答桉于自然,那齒輪,就一點捷徑都沒辦法走了。

    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似乎沒有任何一種生物進化出了齒輪結構,齒輪這東西是完全純粹的人造之物。

    李孟羲不得不埋身于對齒輪的探究之中。

    用控制變量法來分析,齒輪有多少變量?材質,形狀,厚薄,齒數,齒的形狀,齒的長短,齒的分布,還有,齒輪相互之間的各種不同關聯,等等。

    于材質一項,巨鹿各地所裝好的那三十七架水力石磨全都用的木質齒輪,結果這段時間下來,木質齒輪損壞了不少。

    雖說,水力石磨的生產效率極具優勢,木齒輪制作成本又不高,多做一些備用齒輪,壞了換上,不影響水磨繼續工作。

    可換來換去,終歸麻煩。

    齒輪大抵是不需要太高強度的,似乎出土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齒輪,又據說,青銅硬度比較高,比較適合做齒輪。

    于材質一項,木齒輪耐久不行,材質有鐵質和青銅兩方面改進,就看哪種更合適。

    于齒輪形狀這一點,讓李孟羲甚感茫然,印象中,齒輪幾乎都是圓的,方形的齒輪能干嘛?三角的齒輪又能干嘛?

    涉及形狀這一因素,有多少形狀,就可能能有多少種齒輪。

    李孟羲對異形齒輪一無所知,只能用窮舉法把所有形狀的齒輪全部試上一遍。

    除去齒輪形狀,齒輪厚薄這一因素,似乎齒輪越厚越好,畢竟越厚越是結實。再考慮到,齒輪若是用金屬制成,厚度太厚重量也就會過大,會影響整體功效,所以,兩全之法是,用鏤空齒輪,齒輪邊緣加厚以提升強度,同時齒輪中心鏤空以降低重量。

    李孟羲手里拿著兩塊巴掌大的齒輪,一塊有十二個齒,一塊有三十六個齒,他在想,到底是齒更多轉的更快,還是齒少轉的更快。

    將齒輪裝在小水車上,與小磨盤聯動,水車在由木槽引來的水流的沖擊之下,緩緩轉動著。

    整個水力系統,效率高低就是磨盤轉速的高低,磨盤轉速越高,效率越高。

    李孟羲查了兩百個數,默默數著在這兩百個數期間磨盤轉動的圈數。

    然後,又換了三十六齒的齒輪,也是數兩百個數,查磨盤轉動圈數。

    一輪測試結束,李孟羲發現,三十六齒時磨盤轉動圈數更多,多轉了三圈。

    李孟羲稍作思量就敏銳察覺到了異常,如果當真是齒數越多轉的越快,那三十六齒三倍于十二齒,轉速理應高出三倍,而不該是高出那麼三兩圈。

    李孟羲意識到,這是誤差。

    在隨後,李孟羲多做了好幾輪實驗,結果證明所想,十二齒與三十六齒,數據略有高低起伏,但明顯可看出,這兩種齒輪作用于石磨上,石磨轉速完全一樣。

    一個結論得出——轉速與單個齒輪的齒數無關。

    既然齒數本身無關效率,那就沒多少改進的必要了,于齒數這里,唯需考慮的是生產難度。

    齒輪若用鑄造法生產,多幾個齒幾個齒生產難度差別不大,而齒少的齒輪每一個齒都可以做的更為巨大和堅實,也就更不容易損壞。所以,齒輪齒數,取中間值,取二十四齒比較合適。

    李孟羲把測試結果認真記下,他停下筆,抬頭思索了一下下一步測試計劃。

    下一步,齒輪聯動,同大齒輪,大齒輪與小齒輪,小齒輪與大齒輪,這之間又會是如何結果。

    第一步,李孟羲將十二齒的小齒輪裝到水車上,把三十六齒的大齒輪裝到磨盤上,然後,默數兩百個數,記錄磨盤轉動圈數。

    這一過程,重復十次,取平均值。

    第二步,反過來,三十六齒的大齒輪裝水車上,十二齒小齒輪裝磨盤上。

    兩百個數剛數完,李孟羲驚覺磨盤的轉速一下提高了好幾倍,這極其反常。

    李孟羲趕緊又多試了幾次,結果一樣,磨盤轉速快了數倍之多。

    李孟羲既驚訝又是不解,就把齒輪大小調換了一下,轉速能提高幾倍之多。

    李孟羲回想著曾經所學過的知識,他恍然記起,似乎……是角速度,轉速什麼的。

    似乎是,兩個齒輪接觸的地方,線速度是一樣的,但角速度可能不同,從而轉速也不同。

    一對齒輪,齒數跟轉速應成反比……)李孟羲大約想到了那點知識了。

    靈感突來。

    之前為了找到代替石磨的東西,做了粉碎機,可發現無論畜力還是人力,遠達不到粉碎機的轉速需要,哪怕是用上水力,水力轉速高上一截,可仍遠不足。

    現在驟然發現了提高轉速的方法,若是,在水車上裝一個兩百齒的超大齒輪,弄一個比較小的磨,磨盤上裝一個二十齒的小齒輪,那麼,假設水車轉速是兩秒一轉,也就是,一分鐘三十轉的話,通過齒輪的聯動,水車每分三十轉的速度,放大到磨盤上,直接快了十倍!將變成每分鐘三百轉!

    若是,再增一級齒輪,再提十倍,石磨轉速將提升到三千轉,再提十倍,三萬轉。

    粉碎機需要足夠高的轉速,現在解決轉速的方法有了。

    李孟羲對于水車形制大小的要求變了,以前是,水車要在制作難度和動力兩方面做以取舍,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現在,因要遞進轉速,齒輪自然越大越好,大小差別越大,齒輪就越明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末第一兵法家》,方便以後閱讀漢末第一兵法家第九百零三章 增速齒輪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第九百零三章 增速齒輪並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