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之行,最關鍵的地方,在張飛這里。
李孟羲好奇問張飛,當時欲裹挾暴動,所謀劃如何。
要說起詳細計劃,張飛皺眉沉思了好久,他低頭看著座下地圖,該從哪說好呢。
“要三日內裹挾數十萬人,就按裹挾二十萬算,俺算過,一村裹挾百名青壯,二十萬需裹挾兩千村落,需裹挾數縣全境方能達成如此兵力。”
“而某手中之兵,不過三千,這區區三千,俺留三五百留用,再分出斥候游騎等人手,再派人埋伏要害之地,剩下可用于裹挾人力,頂多不過兩千。”
“要成事,裹挾一村,最少得甲士四十人每十人圍堵一面,兩千人,不過分裹挾隊伍五十而已。”
“三日之內,總挾兩千村,一隊五十甲士,需三日之內,破四十余村。這何其難也!”
在洛陽腹地以三千兵馬造反起事意圖一舉推翻大漢王朝,已知是極難,听張飛親口講來,更是艱難。
李孟羲眉頭緊皺,他以為自己判斷失誤了,張飛的三千人或根本沒能力去裹挾成勢,估計真到事到臨頭,張飛大可能要慘敗。
張飛卻說有辦法解決兵力之難。
張飛在地圖上找了一會兒,隨意找了一個縣,對著地圖講了起來。
在繪制滿村落、河流、叢林、道路分布,記有密密麻麻標注的地圖上,張飛手指向地圖一角。
“此處,尹川縣,三官窪村。”張飛抬頭看了看聚精會神聆听的眾人,他講道,“方圓十八村中,此村最是偏僻,最是破落,人丁最是稀少。
且,此村無人養馬……”
李孟羲不解問,“無馬怎了?”
張飛解釋,“他村里若是養馬,一旦有變,瞬可化為騎兵也。
他村里出個騎兵,抵俺十個甲士。
俺留于裹挾的兵力,一隊就四五十人,就這麼四五十人,打有騎兵的村落,不穩妥。”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听書打發時間,這里可以下載 .huanyuanapp 】
李孟羲了然,他點了點頭,原來如此。
張飛盯著地圖上【三官窪村】的圖標,在地圖上,這個村落的圖標只是個簡陋的抽象的房子,張飛眉頭緊皺的盯著這個小房子看,似乎是在努力回憶這個小村落的相關信息。
看了一會兒,張飛回想起來了,他用指頭指著地圖上的小房子圖標按著,“這兒,西北角,這兒是入村大路。”
“南邊有個路,北邊也有小路。”
“他村里有大戶,大戶是在……”張飛低頭湊近仔細瞅了瞅,他瞅清了,小房子在南向有一個用墨跡畫的小線段,線段一頭點了一滴圓墨。“村里大戶是在靠南路口。”
李孟羲听張飛這一通講,他都驚訝了,他驚訝的瞅了瞅啥也沒有的地圖,他瞅著簡陋的小房子圖標,又抬頭瞅了瞅張飛,他驚訝的不行,張飛竟有這麼強的記憶能力,不可思議。
李孟羲好奇的問張飛是如何記得這麼清的。
張飛嘿嘿一笑,“俺記不清,就是記不清,才生了一個法子好記一點。”
張飛有記地圖的訣竅,訣竅就是,斥候沿路留標記的線段法。
說來,這個線段法還是李孟羲摸索出來的。
張飛叫眾人湊近細看,他指著地圖上的小屋圖桉,小屋一圈細看有幾個很不起眼的小線段,乍一看,還以為是毛筆毛刺的痕跡呢。
小屋圖桉上,南一個線段,北一個線段,西北角有一個線段。
張飛解釋,這個村子,進出村有路三條,分別就是線段所指方向,且,從線段上看,西北方的線段,最粗,這是說,三條路中,西北向的路最寬,而北向的線段非常細,則是說,北邊的路是個小路。
再有,在小房子圖桉南邊的線段,線段一頭,特意滴了一個圓圓的小墨點,這是說,從南邊打進村,能最快到達大戶豪強所在,從南打,可最快擒賊擒王。
李孟羲看著講的頭頭是道的張飛,他都笑了,牛逼的很,張飛竟然發明出了一種地圖標注法,且很顯然,這個標注法簡明扼要好用的很。更讓李孟羲驚訝的是,他不知張飛是如何把這處村落摸的這麼清楚的。
前邊張飛還說,這個三官窪村,乃是方圓十幾個村落最弱的最容易攻破的。這至少說明,張飛至少把附近所有村落的情報完全摸了一遍。
問張飛,張飛說是一開始把軍中大半人力都散出去了,前幾日,盡了全力去刺探各處情報,然後匯總到中軍,再由隨軍士子描了圖再畫到圖上。
也就是說,大家腳下的這一副巨大的鋪滿了整個帳篷的超大地圖,全是張飛領人畫的。
而畫圖的方法,乃是用了取巧之法,義軍沒有畫圖人才,所以就派人用重金在洛陽城買了一份比較精準比較詳細的洛陽周遭的輿圖,然後以這份精準的輿圖為框架,將圖放大到整個帳篷那麼大。
義軍士卒無法精確判斷地理方位和村落分布,但在輿圖精準到鄉和里的框架內,士卒只需要去判斷這一鄉之中幾十個村落的分布位置,這就使得,依托一個標準地圖框架,使士卒們收集到的情報可以精準的匯總到地圖上。
一份標注了洛陽周遭十幾縣上百鄉上萬村落的詳細到一片樹林一個池塘一個入村的路口,詳細到令人發指的地圖,就這麼誕生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