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重新劃分好之後,李孟羲再一次帶領著隊伍開始屯田去了。
依照計劃,巨鹿本縣,不在尋常屯田範圍之中,而是乃屬于軍屬,匠屬等人員的安置範圍。
所以,李孟羲決定先把這些編外的人員安排好在說。
調集了一支約千人的隊伍,預備出去屯田的男女老少們,扛著鋤頭,背著沉重的糧食,胳膊上掛著衣褥與雜物,懷里抱著小小的一只陶甕,屯田所需的一應物資大抵是齊備了。
另一邊,李孟羲在著人張羅其他物資,比如帳篷,比如曲轅犁,比如柴草等公眾物資。
與此同時,戰兵們拉著幾車長槍來了,戰兵們從隊伍前邊開始,把車上的長槍人手一個發了下去。
因為人們身上背帶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糧食鋤頭什麼的一堆,再拿槍就拖累了,因而,發槍發到的時候,“哎呀,拿不住了,俺不要了吧。”一婦人婉拒了戰兵遞來的鐵槍。
戰兵聞言臉一沉,訓斥到,“什麼不要!此是軍令,拿著!”
說著,便把鐵槍塞到婦人手里。
之後,戰兵嚴肅朝眾人交代了一句,“我說下,槍給你們,乃是軍械,日後還要查,誰要是弄丟了,砍你們腦袋的時候,可別喊委屈!”
民夫們一听,不由都把手里的槍攥的緊了一點。
發槍過程有一點很不同尋常,戰兵們拉來的長槍中,大多是竹木之槍,少部分才是鐵槍,在發的時候,往往,戰兵們刻意的把鐵槍發給了老弱,或是婦人,而那些身強力壯的家伙,全都磕磣的拿著木槍。
這若是讓旁人來看,婦人們拿那麼好的鐵槍做甚,她有力氣使嗎?還不如發給青壯用。
而軍中之所以要違反常理的來分配器械,這淵源久了。
淵源來自于之前行軍的時候,在行軍扎營之後,有時天色不晚,故,就放了民夫們出去采集柴草野菜等所需。
在采集的時候,李孟羲就發現,往往,青壯們跑的飛快搶到前邊去了,然後一通掃蕩,把好撿的那些柴全撿走了,他們撿夠了柴便回了,因是行軍,撿太多也背不動。
可是,等青壯們撿完走了,後邊的老弱過來,已經沒有容易收集的,要想再弄柴,只能是從樹上折枝子。
可老弱人等,爬樹艱難,只能望柴興嘆。
所以,從這里,其實有一個極深刻的問題,那就是,該如何最大效率的發揮社會的整體人力資源。
按行軍采集之時,最大效率就是,力強的青壯,都去攀高爬壁,去采集那些最難以采集的物資,而平地上易采集的,則留給老弱。
這樣,就等于高險處雖人力難至,但青壯力強,能把高險處的物資采集到手;而平闊處,老弱雖力薄,但平闊處物資采集便易,老弱也能把物資采集了。
這便等于,增加了采集資源的來源,等于,擴大了整體財富。
而如果是放任青壯去搶易得的資源,那青壯有了資源,他吃飽了,就不去管那些高險處的了。
于是早前在行軍采集一事上,李孟羲特意把鐮刀鋤頭等物給發給了老弱婦孺,且,強令青壯攀高采險,目的為了盡可能提高人力利于效率。
所以從這一點,為什麼人們要罵那些大公司,罵他們連農民賣菜的錢都要搶。
是大公司賣菜賣不好嗎?
不是,那些巨頭公司,有充足的技術和資源,他們要是賣菜,就如讓青壯去采集平地上的柴草,他們肯定是動作麻利,采集的比老弱又快又好。科技巨頭若是賣菜,能賣的極好。
但是,問題就在這里。
本該攀登科技高峰帶領民族走向富強的巨頭公司,他們不去攀登高峰,反而過來搶百姓賣菜的錢,他們技術多雄厚啊,資金多充沛啊,簡直是對百姓的降維打擊,他們從百姓里掠奪利益是如此的簡單,以至于,這些科技巨頭從百姓這里就能吃的飽飽的,來錢太容易了。
那麼,問題就在這里,收集物資的時候,青壯們在平地上撿足了柴草之後,他們還會去攀爬高處去采集嗎?不會。
同樣,當那些科技巨頭毫不費力就從百姓這里吃到了大量利益,那他們便就沒了提升科技水平,攀登高峰的動力。
可,攀登高峰本就是科技巨頭們的社會責任,他們把這份責任丟棄了,那,難道讓百姓們去研發芯片嗎?難道讓老弱去爬懸崖去折懸崖上的樹枝?
從整個社會的資源最大利用效率來講,強者就該攀登,就該從高處取得利益,而不應該與民爭利。
所以,罵那些高科技公司罵錯了嗎?沒有。
他們與農民爭幾個買菜的錢,就是缺德。
莫說什麼市場經濟,公平競爭,什麼意思,難道你們這些科技巨頭,是把國家資本也打敗了嗎,所以才成為科技巨頭的。
笑話,哪個科技巨頭不是享受著整個社會的人才,政策,資源,等等方面的支援與扶持才壯大的。
若無社會支持,若無農民種的糧食以最低價供應社會,若無工人以廉價的工資換來商品的低價,若無整個國家的電力水力網以低廉的價格提供著電力,若要講完全競爭,那農民提高糧價,發電工人壟斷電價,蓋樓的工人把持所有房地產資源,到這時,這便是各行各業沒有相互支援與扶持的完全的競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