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空閑了下來,天還早,李孟羲便立刻去準備【壕車】事宜。
軍中車輛眾多,隨便找來了一些板車,然後令士卒將板車推到城外,巨鹿城外恰好就有很寬的護城壕溝,恰好可以就近測試壕車性能。
護城壕溝邊上,李孟羲看著眾多車輛,他在想,該如何將板車連起來。
李孟羲想到,可以做一些鐵環,然後掛在板車左右,這樣,再拿長棍把車和車穿起來,就能夠把車輛連成一串。
當李孟羲把想法告訴關羽之後,關羽沉吟了下,“不必如此麻煩。”
關羽顯然有更簡潔實用的方法。
關羽找來許多長槍長槊還有麻繩,令士卒將板車一個一個前後排起,再把槊桿前連車板後綁車把給綁起來,不大功夫,士卒們綁起了長長的一個車串。
李孟羲驚訝,不用鐵環,也不用木桿,直接用槍桿加繩子也能把車連接起來,可以如此簡單。
回想了一下破壕戰術,乃是用車輛直接垮橋而過,從這頭跨到那頭,直接在壕溝上架起一個橋出來。
李孟羲令士卒把車輛推到護城溝前,預備跨溝而過。
當士卒們推著車沖到了護城溝邊的時候,第一輛車一頭栽到了溝里,掉下去了。
測試失敗,車輛連起來,並不是一個堅硬整體,並不像攻城梯一樣可以挺著,而是像一個巨大毛毛蟲一樣。
李孟羲不由撓頭思索起來。
既然,板車不能像汽油車等動力車輛那樣,直接飛車飛到溝對岸,那就沒辦法自動架橋了。
退而求其次,或可把車輛再次加以改造。
可,該如何改造才能一下就把橋搭好?
李孟羲想到了攻城器械,想到了雲梯,似乎雲梯這種攻城器械,就是個活動的梯子,雲梯有一截可以放下來伸出來的短梯,這個能折疊能放下的雲梯結構,不正好適合快速架梯過壕之時?
可以做一輛特種車輛,這輛車用雲梯的結構,車上裝著兩節很長的梯子,到需要用的時候,士卒們推著車輛一個勁的沖到溝邊,然後再把折疊梯子一放,梯子直接伸到對岸了。
李孟羲恍然想起,似乎,消防車頂棚上就有這樣的車載梯子的。
問題立時解決了。
接著,李孟羲再一想,能經得住大量士卒踩來踏去折疊梯子,用木頭似乎還不行,強度可能不夠。
可若用鐵的話,造價就高了,且鐵重,梯子也就做不太長,頂多能有五六個板車的車身的長短頂多能有個三四丈長便是極限了,如果壕溝更寬的話,梯子就不夠了。
寬度超過三丈的溝,要麼再另做梯子,要麼,就把車輛推進溝里,把溝填平。
已知攻城之時,應對護城壕溝方法有四種,其一,造壕橋之法;其二,把攻城梯造的足夠長,長到從溝這邊直接抵到城頭上,也能越溝而過;其三,如果壕溝不深,可以直接派刀盾士下去用盾陣把溝填平,以人為梯,其四,最後一法,乃挑土填壕。
現在為探究野外工程作戰的方法,李孟羲意外的發現,其實還有破壕第五法,可以直接把板車推到護城溝里。
要知,板車的體積可不小,一個板車的體積,比五十筐泥土的體積都大。
而攻城之時,泥土需要人力一筐一筐往城下背,五十筐土,就需往返城下五十人次,城頭箭雨紛飛的,往返五十人次過程中,得死傷十人。
而若用板車,只需一兩人推著車把板車往護城溝里一推就行。
用板車填溝,效率極高,傷亡比填土法高的多,唯一的問題是,板車重要?還是人力重要?
肯定是人力重要,板車雖然屬于重要軍資,沒有板車後勤運力就要下降,但其實從攻城戰來說,攻城戰打到後面,糧草淄重勢必消耗很多,勢必有很多板車空出來。
因而,拿板車填溝是極好的方法。
本著實驗一下的想法,李孟羲令眾士卒把所有板車推護城溝里,看到底能不能把溝填平。
士卒依令,將板車一輛接一輛的把車推進溝去。
最終,落入溝里板車多達十幾輛之後,板車成功高出了壕溝。
巨鹿城的護城壕很深很寬,然而須臾之間,就用板車把溝填平了,很是迅疾。
李孟羲站在溝邊,他看著溝里堆的支愣著的亂七八糟的板車,他若有所思,似乎可以用廂車來填溝的。
廂車,既,有車廂的板車,廂車等于一個箱子一樣,當廂車推到溝里,第二輛車再推下來,就直接摞起來了,廂車的車高比普通板車高兩倍,這就意味著,廂車的體積比一般板車大兩倍,如果壕深三丈,用普通板車,得十輛板車摞一起才能把壕溝填平,用廂車的話,廂車只需三輛就夠了。
而且,廂車的車體是箱子一樣方稜四正的,堆砌時會更加規整整齊,更加平坦。
再者,廂車上邊有木板,溝填平之後,都不用再架梯子了,士卒直接踩著車頂就能如履平地。
李孟羲同時又想到,攻城戰時,攻城器械幾乎都是木頭做的,很怕火,同理,用車輛填護城壕溝,容易被城頭敵軍一把火燒了。
這個問題想來不難解決,既然怕火,那就兩法並用,先用車輛把壕溝填平,然後,溝填平之後,再著人背土,把車蓋起來。
只要蓋薄薄一層土,就決計不怕火了。
李孟羲把想到了新的破壕戰術告訴關羽,關羽滿是贊嘆,連連點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