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第一兵法家

第四百五十九章 攻城椎穹頂結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宮我夢 本章︰第四百五十九章 攻城椎穹頂結構

    李孟羲後回中軍大帳,伏案忙碌,他記下【木馬戰法】所有,然後,收起布匹筆墨,又出帳去看攻城器械去了。

    攻城梯五十架,全部量了一遍,長度全夠。

    除長度以外,還有另一個要測試的地方,要測堅固度。

    軍中的木材,少有一根長八丈的,因此,攻城梯的主軸都是用木頭隼接起來的。

    隼接的強度應該還可以,李孟羲重新回來的時候,劉備關羽張飛還有一些其的人在測試攻城梯的堅固與否。

    測試方法是,模擬攻城之時可能的情況,攻城梯受到最多的踫撞,大概是被推倒,然後砸在地上。

    于是,測試方法就很簡單,先把攻城梯豎起來,然後猛地向一邊推倒。

    啪的一聲,攻城梯狠狠地砸在地上,如是數次,正摔側摔,沒摔壞就是合格的。

    五十架攻城梯,平均每架都摔了四五次,測試完成,一架沒有壞。

    李孟羲認為還好,關羽也是覺得還行,劉備也是如此,他們幾人都認為攻城梯做好,五十架一架沒摔壞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實則,如此合格率,已相當了不得了。

    要做到五十架一架不壞,需要木匠們首先得知道攻城梯哪里得結實,哪里得綁緊。

    如果只是第一次做攻城梯,那麼方才五十架梯子摔下去,肯定摔散架的不少。因為木匠們沒做過攻城梯,根本想不到攻城梯還得往下摔的。

    正因為做過一次攻城梯了,很早那時,文安縣攻城之戰,木匠們做過一次攻城梯,當時攻城戰規模雖不太大,不管如何,木匠們那次完整的經歷了一次攻城器械從制作到檢測一整個環節的內容。

    文安縣攻城前夜,那時木匠們把攻城梯做好之後,測試時也是直接把梯子推倒往地上砸,當時直接摔壞的不少。

    然後木匠們有了失敗之後,這才懂得攻城梯有強度需要,木匠們也開始懂得如何加固梯子,不讓摔散架,不讓梯階摔掉。

    正因有前一次經驗,這次再打造器械,匠人們因此才能一次做出摔不壞的梯子。

    有經驗,能做出摔不壞的梯子,這是其一,能五十架梯子全都合格,則需要有一支水平不錯的工匠隊伍,其平均水平遠足以制作攻城梯這樣的簡單器械,而且,工匠們不能消極怠工之類的,而是干活認真。

    這就是關鍵。

    木匠營別的不說,積極性絕對不成問題,激賞之法一直在發揮用處。

    攻城梯五十架,全部測試完畢。

    另一種重要的攻城器械是攻城椎,李孟羲去看攻城椎,有四輛攻城椎,四輛攻城椎看著都非常大,跟一個低矮的長形屋子一樣。

    反正以李孟羲的身高,他還沒有攻城椎的車輪高呢。

    李孟羲見到攻城椎第一眼,就立刻覺得,這攻城椎會不會太寬了一點,會不會比城門還寬,以至于卡著進不去?

    一想,這個問題可能會發生,卻不會發生在義軍工匠營。

    做攻城器械非只是工匠營自己的事,做攻城器械需要戰兵們幫著去砍木頭,運送木頭,還需要有人去探查清敵城結構,弄清城牆多高,城門多寬,然後,有了詳細數據,木匠營就可做出最合適規格的攻城器械。

    打造攻城器械,需多方協作才行。熟手工匠數量不可能太多,讓工匠去砍伐木頭,浪費人力,砍伐木頭戰兵們就可以代勞,省下的人手,木匠們就可以做更復雜的活兒了。

    至于探查敵城明細,由騎兵代勞最好,騎兵機動能力強,呼嘯至城下,呼嘯又走,唯騎兵可從容抵近城牆和城門精確觀量城牆和城門的數據。

    正因為木匠營們得到了較為精準的數據,因而,木匠們可以放大膽子把攻城器械往大了做,而不用怕做太大了進不去門。

    于攻城椎這一件攻城器械來說,越大越簡單,因為做的大,強度就容易提升,強度就容易達到要求,如果做的小,小不拉幾的一個攻城椎,還得要求其能防御住落石砸擊,還得輪子大通行能力強,那可就得螺獅殼里做道場,難到天上去了。

    從工匠們的角度,其他器械可能小一些,難度就低一些,有防御要求攻城椎反而做的越大難度越低。

    李孟羲圍著四輛攻城椎轉了一圈,四輛攻城椎,一個如一個的巨大,尤其輪子,攻城椎的輪子比普通板車的車輪大了太多了,攻城椎的車輪是特質的巨型輪子。

    李孟羲想爬上攻城椎頂部去看看,他順著車輪,手腳並用的爬,忽然他感覺身體一輕,整個人懸空了。

    有人將李孟羲給舉起放攻城椎上了。

    李孟羲看去,是關羽。

    爬上攻城椎,李孟羲看到,攻城椎頂部就像是瓦房一樣,是三角形的頂部,頂棚是用木板拼接成的,拼接緊湊,但不十分密實,李孟,看到了木板之間的縫隙,透過縫隙,湊近往下看,木板下黑咕隆咚的,看不清。

    木板的縫隙最多只有半個筷子那麼窄,縫隙雖有,但足以完全防御攻擊。

    完全防御攻擊的意思是,這麼窄的縫,除非拿刀砍,不然城上的弓弩什麼的,根本射不進縫隙之中,也就弓弩無法射透棚頂了。

    以棚頂的長度,李孟羲從這頭走到那頭,用了七大步才到頭,可見其長。

    棚頂又高又陡,在頂上走著不穩當。

    李孟羲此時想到了一條關于頂部防御的知識,蛋殼結構承重能力非常強。

    也就是,如果把攻城椎頂部做成弧形的話,將數倍提高防御能力。

    弧形的殼體棚頂,難度應該有一些,但不至于做不成。

    以李孟羲如今對木工技術的了解,要做弧形的棚頂,用熱處理技術就行,把本來平的木板拿火加熱,給軟化一下,然後就可以把之彎成想要的弧形。

    所謂木直中繩,鞣以為輪,車輪就是用直的方木熱處理後給完成了弧形的,四個弧拼成了一個車輪。

    可見,蛋殼穹頂狀的棚頂是能夠做到的,只是加工難度稍大,但不至于難度大到失去性價比的程度。穹頂結構對防御力的提升還是挺可觀的。(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末第一兵法家》,方便以後閱讀漢末第一兵法家第四百五十九章 攻城椎穹頂結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第四百五十九章 攻城椎穹頂結構並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