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李孟羲帶著弟弟回去睡覺。
劉備覺得還早,打算繼續練。
李孟羲離開時,後邊腳步齊落的沉悶踏響聲陣陣。
就算不拿眼看,听腳步落地的整齊度,李孟羲也對隊列水平有個大概判斷。
回車,火把,昏暗的光下,李孟羲坐在車首,腿上攤著厚實笨重的麻布,提筆匆匆。
這一天,時間是九月五日,又是收獲滿滿的一天。
有自己領悟到的學到的,有從別人處那里匯總的,還有被別人提點的。
“【攜行具相關】
攜行具主體部分技術細則︰
部件之一,背簍。
背簍技術要點有,一是,背簍編方不編圓,因方簍能貼合脊背;二是,編簍之時,枝茬編于外,因簍中放防雨袋,防雨袋輕薄易破,要防止勾掛;三是,簍最好用竹編,能輕便數斤;四是,如同步人甲之肩帶,背簍背帶用同樣方法,用寬背帶,用左右肩交錯負法。背簍更需一腰帶可系于腰間,以穩固簍身。
部件之二,防雨袋。
防雨袋為保存被褥衣物干糧之用。
防雨袋需改進細節有,其一,于束口處,縫一布塊,用以蓋住束口。
其二,袋身縫合線不能隔絕雨水,需用桐油刷涂縫線。
由此,桐油為軍中緊缺物資,使人加緊求購。”
“有關游騎商隊,商隊為大軍物資補益,愈顯其重。
現匯總各項所需,總有以下︰
匠營做板車,車輪必用干木,干木野外難尋,故要求諸采購。干槐木為一項。
針線。
軍醫處,需大量酒精備用,故需采購酒水。
另有,柴刀,鋤頭,鐵鍬,鐮刀,此為民夫生產用具。
布匹,鹽巴,此為軍備。
牲口,牛騾馱馬可用于拉車。
牲畜禽類,豬狗雞羊等,一可殺之,增補傷兵營與婦孺營肉食所需,二是豬羊等,試驗斷腸縫合術不可或缺。
板車,軍中板車缺口太大,若能買來板車,也可稍解燃眉之急。
桐油,防雨袋急用,火攻亦需。
各類草藥,出涿州時,所帶草藥不多,多仰采購。
編簍需竹。
編草鞋需秸。
統得,軍中現下需仰游騎商隊采購的急缺物資為,干槐木,針線,剪刀,柴刀,鋤頭,鐵鍬,鐮刀,布匹,鹽巴,牛,驢,騾子,馱馬,戰馬,豬,狗,羊,雞,鴨,鵝,板車,桐油,酒水,草藥,麥秸,竹子。
統計各項,總二十五項。”
把軍中所需一捋,李孟羲此刻清楚的意識到,義軍後勤到底有多薄弱,啥都缺。
繼續往下寫。
“攜行具使用法。
攜行具重要有二,一為護好被褥衣物,二為不使晃蕩。
為此二要,得使用之法。
為免簍中雜物亂晃,可用繩緊緊綁縛,再用麥秸填塞簍中,以充塞空余,如此,簍中雜物不再亂動。
麥秸輕而有用,非是多余無用負重。”
“攜行具之兵器背負法。
稿席卷筒,席夾層之中,放長短兵刃。
槍桿插于夾層之中,牢固穩當,待用時,拔之即出。
刀劍亦然。
兵器攜行之法,有手持,亦可背負。
背負之法,更為省力,且解脫雙手。”
“蓋人之雙手,如猿猴之尾,有穩定平衡之用。”
“奔襲之時,手中拿槍或刀劍,手無法擺動,于是,不能平衡重心,于是不能盡快。
而把刀劍槍戈插于席夾層之中背負前行,雙手解脫,手中空空無物累贅,于是跑動奔襲之時,手臂可從容調整平衡,于是可盡速且省力。
以書包類之,某記年幼時,書包提于手中,不能跑快,待某想急奔,書包背負背上,方能瘋跑。
書包如此,行囊如此,攜行具如此,兵器亦如此。
此攜行具攜負兵刃之新法,可使奔襲之士,速快增長一成,可使奔襲之士,體累減卻一成。”
“只此一法,若每日軍士可奔襲六十里,此一法,則能增至六十六里。”
攜行具記完。
“另于匠營增設兩部,一部為篾匠部,一部為繡部,專做攜行具。”
“偶知軍中糖飴不夠,來日大需。
做專一廂車,廂車有木架,木架數層,層層抽屜,可用于量產糖飴。”
“由麥芽糖廂車引之而出,匠營架構需再改。
匠營本有做板車大活,又有諸多雜活,今有生做麥芽糖廂車之大活,隸屬雜活,匠人卻分散無制,不能統力。
故,于匠營雜活匠人中,再立一小隊,專做如廂車之類較繁重雜活。”
“養豬仔兒一,需車。”
“關羽曰,刀劍忌火,刃燒則壞。
此中究竟,何解?不能解,待日後再尋究竟。”
“于劉備練兵時所見,知,練兵教官,當以軍姿挺立之態下令,而不可站無站相,歪扭無儀。
今九月,初五。
畢。”
寫完。
當李孟羲抬起頭,他才發現,麻布匹的長卷,拖到了地上,堆了一大卷。
用布寫還是笨重,比布更笨重的是毛筆。
李孟羲這支毛筆,就是普通的毛筆,筆鋒手指粗。
因此,字怎麼寫都大,很佔地方。
據說是有很小很細的毛筆,能寫蠅頭小楷。
可就算再細的毛筆,寫出來的字,依然很大。
紙張貴,字小一點,就能省很多紙。同時,一頁紙,記錄的字多,不管是記錄還是翻學,都有效率的多。
李孟羲有些懷念圓珠筆了。
那個嘲諷了震旦人幾十年的圓珠筆尖鋼珠,人說,震旦連一個小小的圓珠筆尖都生產不出來。
後來,某鋼鐵巨企狠心生產一爐,結果,外國數家所謂的很厲害能生產震旦生產不了的筆尖鋼的外國高科技企業,一夜破產。
圓珠筆是好東西啊。
如前世那般,0.5,0.7的小鋼珠,咱做不出來。那,放大十倍,直徑五毫米的圓珠筆,能否,在漢末做成?
如果不行,再放大十倍,筆尖直徑五厘米的圓珠筆,一根筆,粗的跟槍一樣,別管能不能寫字,就說,以漢末的技術加工精度,能不能做出來?
如果能做出來傻大笨粗的,筆尖直徑五厘米的圓珠“槍”,那麼只要技術能行,後續再改進,慢慢改進到五毫米。
圓珠筆,就算是筆尖五毫米,也就足以大範圍替代毛筆了。
因為畢竟是硬筆,寫字簡單。
圓珠筆技術最難點就是筆尖,一個滾圓滾圓的鋼珠,其他的像是墨,像是筆管,則沒那麼高難度。零點五毫米直徑的鋼珠,如果還是難做,那五厘米直徑的呢?漢末的匠人們,能否做一個直徑五厘米的鋼球,並且這個鋼球,比較接近正圓,能靈活的滾動?
答案是,高手匠人,精工制作,是有不少匠人能做出一個很圓很圓的鐵球的。
比如,唐代象牙鬼工球,那是用象牙雕刻成的,里外幾十層的象牙球。
這個加工難度,是一個普普通通鐵球加工難度的千倍萬倍。
也就是說。
李孟羲看向茫茫黑夜的眼楮中,一抹篤定浮現,“漢末,是能嘗試著做圓珠筆的。不,圓珠“槍”,圓珠門栓。”
李孟羲笑了。
那就,有空試做圓珠筆吧,軟筆寫字,實在不習慣。
已經卷好的布匹,李孟羲又給抻開。
【今九月,初五,畢】這一句結束語下,李孟羲寥寥添了幾個字。
“做,圓珠筆。先做,直徑五厘米的圓柱筆,若不成,就先做直徑五分米。”
“若成,逐步改進工藝。”
夜色更深沉之時,李孟羲這才鑽回車廂里睡覺。
他睡不著了。
大腦思維活躍,想起了圓珠的筆的事,就不由的去想圓珠筆的更多細節與研發思路,越想越興奮。
只好強迫自己發呆片刻,放空思緒,李孟羲這才睡去。<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