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第一兵法家

第三百三十章 麥芽糖生產廂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宮我夢 本章︰第三百三十章 麥芽糖生產廂車

    匠營本質上是又一次擴充了,以前,匠營只有兩部,一部專做板車,不涉雜物,另一部,負責干軍中雜七雜八的活兒,可稱為雜活部。

    現在,因關羽八百戰兵,需一人配一套攜行具,盡管這一套所謂的攜行具,就一個大簍子加一個大袋子而已,但盡管簡陋如此,多達八百件,慢騰騰的做完,估計得一年不一定湊夠。

    故而,必須調集足夠的人手,全力來做。

    于是,就為做攜行具,臨時又增兩部。

    一部,負責編樹枝簍,稱為編部?簍部?都不好听,可稱為篾匠部。

    另一部,是負責縫制防雨袋的婦人們,可稱為繡部。

    攜行具是軍中第一個需要多部分合作,需要成品組裝的物件。

    小型組裝工廠,開始。

    關羽部就八百人,八百人也不多,放在古往今來任何一場有規模的戰爭中,八百之數,小的很。

    可就這麼一丟人,哪怕只給這八百人每人只配一個簍子,後勤壓力都大到不行。

    拿現在的速度來說,軍中每天能收上來的簍子,平均,每天不到十個。

    假定每天穩定十個簍子,那給八百人湊齊,也得八十天,倆月多了,黃巾估計都打完了,簍子還沒配齊。

    至于防雨袋,產量就更低了,現在日產只一只。這還是現在廢舊帳篷沒拆完,還有一點原料的情況下的速度。

    簍子一天可以十個,但攜行具是需要多工件組裝的,有十個簍子,只有一個防雨袋,就只能制作一件攜行具。

    一天,只產出一件攜行具,按這個速度,要給關羽部配齊八百攜行具,得八百天,兩年多。

    可想而知,速度有多慢。

    故而,李孟羲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特意新成兩部。

    等原料齊,等人齊,產量一下就能爆發。

    李孟羲的事情忙完了,他一圈看了一眼,見軍中一片繁忙又安靜,也不知要干啥。

    不無疲憊的蹦了兩下,踢騰踢騰腳,扭了扭脖子。

    劉備笑意淡淡的看著李孟羲,“忙完了?”他問,“走,羲兒,我教你做糖飴。”

    李孟羲先是一愣,然後他想起來了,買糖飴買不到,劉備說可以軍中自己做,約好有空做的。

    李孟羲于是就跟劉備一起去找來一些麥子和碗,泡水里過一下,生蟲的,癟的,這些都不會發芽,撿出去丟一邊。

    然後,拿來麻布,先鋪一層,在麻布上撒一點水,再于麻布上平放一層麥子,再撒許多水,然後,再把麥子上,再蓋一層麻布,再撒些水。

    “好了。”劉備放下水瓢,“等個三五日,等麥發芽,就能做糖飴了。”

    李孟羲把麻布掀開,看了又看。

    這就行了?

    撓頭。

    細想,糖飴也就是麥芽糖,這倆是一個東西。

    麥芽糖,為何叫麥芽糖?是麥子發芽,然後用發芽的麥子提取糖,故而得名。

    劉備既然說會做糖飴,那就必然能做成功,李孟羲絲毫不懷疑。

    只是,就這麼一點兒,到底能出多少糖。

    麥芽糖做出來,可不是當零嘴兒吃的,是要拿來給傷員當飯吃的,需要的量非常大,日耗半斤的需求,少了不行。

    “這麼點兒麥,能出多少糖?”李孟羲問。

    “估計,小半碗。”劉備朝李孟羲笑了笑。

    小半碗也不夠啊。

    兩三天才產出小半碗麥芽糖,平均一天,產出的不到一勺,這不行,太少。

    麥芽糖有大用,那個昏迷不醒只能灌流質糖水的傷員就不說了。

    前邊做縫合術實驗的時候,發現,腸子斷了的病人,不能吃食物,因為腸子斷了,但胃還能正常工作,如果吃食物,就會不停的有食物殘渣蠕動到腸道的傷口處,會造成感染。

    所以,腸子受傷的人,連流質食物也不能吃,只能吃麥芽糖和水。

    糖水過胃經腸,干淨的很,哪怕接觸到傷口,也沒大礙。

    並且,麥芽糖據說非常容易吸收,化學忘的差不多了,據說麥芽糖是單糖還是多糖來的,不用怎麼分解,直接就能被人體吸收。

    在現今條件下,麥芽糖就是救命的藥,故而,得弄好多糖存起來。

    做麥芽糖應該很有趣很好玩。

    但李孟羲想到自己諸事纏身,沒有空去天天做麥芽糖。

    交給軍醫田卜去做?也不成。

    田卜的傷兵營,傷兵一百多快兩百人要照料,還有,蒸溜烈酒的方法也交給田卜了,蒸溜器也給了田卜。

    平日,用水酒蒸溜烈酒的活兒,全是田卜干,李孟羲得閑不用分精力去整日盯著蒸溜器。

    田卜夠忙了,麥芽糖可給別人做。

    做麥芽糖,不需要多少人手,需要的是場地。

    從劉備做麥芽糖的簡單過程,李孟羲大致明白了,麥芽糖就是把麥子灑水放著,等麥子剛發芽就能做了。

    所以,要大量生產麥芽糖,得需要至少一輛車,車上擺滿盆子,盆里,薄薄的撒一些麥子,撒些水,蓋上厚麻布,麻布上再撒一些水,等他發芽就行了。

    還是需要板車,只要要生產點啥東西,必然用到板車,李孟羲都無奈了。

    車哪弄,各處都缺,又產量忒低。至于木盆,則不缺。

    關于麥芽糖的產量,李孟羲根據自己的知識推測,認為,一斤麥子,是無法產出超過一斤麥芽糖的。

    原因是,生物課學過,種子發芽時,會消耗種子中儲備的大量營養物質,這個營養物質,就是麥子中的澱粉。

    生物學中的大量,指的是多大比例,是百分之五十?是百分之七十五?

    不管多少,制作麥芽糖過程中,麥子大量物質消耗了,只有百分之五十,甚至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營養物質轉化成了麥芽糖。

    也就是說,按生物課學到的知識推算一下麥芽糖的產量,那麼一斤麥子,得麥芽糖,最多四分之一斤。

    別的用項暫且不管,現下緊迫的是,那個頭部受重創昏迷不醒的可憐傷兵,他要全靠麥芽糖吊命。

    麥芽糖的能量,與碳水食物比,不知誰能量更高一些。

    假設,二者一樣。

    那麼,一個成年人,一天最少需要吃兩斤食物維持身體所需,那個昏迷傷兵,每天就需兩斤麥芽糖。

    根據麥子產糖比例最多四分之一算,每天要用八斤麥子來做麥芽糖才跟得上需要。

    八斤麥子,按平鋪薄撒的方法放在盆子里,怎麼也得用三四個盆。

    按盆的大小和板車空間來比較,一個板車,最多放下十三四個盆子。

    也就是,就算現在騰出一輛板車,全力開工,那麼,一輛車的產能,也就只能供應三個腸道受傷的傷兵的麥芽糖需要。

    大戰一起,開膛破肚的傷勢豈少見?

    一戰下來,多幾十個腸子被捅斷的人都不稀奇。

    供給這幾十人,就得十幾輛車來做麥芽糖。

    車不夠,哪里能奢侈的分的出十幾輛來專門做糖。

    做麥芽糖的人力佔用很小,資源消耗也不多,唯一緊缺的,是生產場地,也就是板車,沒有那麼多板車去放濕麥子等麥子發芽。

    在此難題突來的之時,李孟羲思路飛轉。

    (得做抽屜。)李孟羲心想。

    就做一個跟抽屜一樣的,一格一格的木架子,每一格的木板都可以抽出來,放上麥子,撒上水,再放進去。

    等麥子發芽差不多了,再把木板抽出來開始做糖。

    一個木架子,按板車的大小,也不用做多大多高,能有個三層,就是三倍的空間利用率,一輛車等于三輛車。

    再者,根據實際情況,能做五六層不止。

    一輛車,等于五六輛甚至更多輛車,這就完美的解決了生產麥芽糖對車輛佔用的問題了。

    得去木匠營,找魯犁,做一個特種車輛,就叫抽屜車。

    匠營,魯犁正忙。

    李孟羲跟魯犁交代過,說魯犁能把匠營管好就行,木工活可以不干。

    魯犁生性善良,熱心助人,看誰忙,就去幫別人干活。

    李孟羲來,拉著魯犁去了一邊,給魯犁講了一個奇怪的車輛構造。

    講了數遍,魯犁沒听明白。

    沒辦法,李孟羲只得拿棍,在地上畫了個簡圖,魯犁這才大致听明白。

    就一個架子,車板大小,車一般高低,中間架著幾層木板,做糖飴的,麥沒地兒放,背著不成,端著也不成,只有放車上拉著走才便利,可車不夠,所以,得費事做這麼一個架子,一個車才能抵五六輛車用。(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末第一兵法家》,方便以後閱讀漢末第一兵法家第三百三十章 麥芽糖生產廂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第三百三十章 麥芽糖生產廂車並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