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第一兵法家

第二百四十二章 甲冑部件——頓項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宮我夢 本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甲冑部件——頓項

    雖然忍不住笑了,弟弟也不知道為什麼哥哥突然笑了,但是沒必要跟弟弟解釋︰“其實我是在糊弄你。”沒有必要這樣解釋。

    所以劉備關羽笑李孟羲,李孟羲摸不著頭腦。

    劉備之前不知張遼,今日被關羽隨口一說,才知張遼之名。

    關羽雖夸張遼勇武,但劉備從關羽的話語和神情之中,猜到了實情,那就是張遼確實勇武,卻不及二弟之勇。

    劉備一句沒問,卻能听出言外之意,李孟羲無此本事。

    其中微妙,只有靠李孟羲自己慢慢體悟了。

    ——

    關羽摘下頭上綠幘巾,拿起鐵冑試著要往頭上戴。

    關羽一戴,很尷尬,根本戴不進去。

    “羲兒,你這鐵冑,太小了。”關羽把鐵冑還給了李孟羲,“你是給自個編的嗎?估摸也就能你自己能戴上。”關羽笑著說。

    鐵冑沒問題,甲片壓的很密實,因為小巧,看著更顯精致,可實在是太小了。

    “不是給我自己編的,是給磚頭編的。我自己編,看不出是否合適,給磚頭編,合適與否,我便能一看而知。”李孟羲解釋鐵冑編的這麼小的原因。

    其實先給磚頭做甲,除了方便看效果這個原因在,還有另一個原因,是為了保護磚頭,給磚頭編一身合適他穿的甲,就多了一層保障。

    兵荒馬亂的,小心無錯。

    李孟羲把頭盔算是邊摸索邊熟練,給編好了。

    八月十六日,李孟羲開始做頓項。

    上午編頓項,李孟羲下午還是在做頓項。

    頭盔好做,甲或許也好做,然而若一套甲把盔和甲連接起來,非常有難度。所以,一般盔和甲相分離。

    但是,這樣以來,頸部防護就有漏洞了。脆弱的頸部,是人體要害之一,卻沒有很好的防護措施。

    漢朝甲匠想到的辦法,是在扎甲肩膀和前後胸一圈綴了一如盆狀倒扣的甲裙,甲裙就像是高聳起來的領子一樣,可以把甲和頭盔都無法防護住的脆弱頸部保護起來。

    因為甲上綴著盆狀的領子,所以這一類甲,被稱為盆領甲。

    盆領甲確實能夠很好的防御對頸部的攻擊,但因為維修不便等種種原因,盆領甲在漢朝之後,被慢慢淘汰。

    頸部的防御是甲冑的防御薄弱處,漢之後,頓項取代了盆領。

    現在李孟羲就在為頓項發愁。

    漢代盆領甲把對頸部的防御,交給了鎧甲來完成,讓鎧甲高起的領子,來防護頸部。

    而頓項,則與盆領甲相反,頓項是從頭盔延伸下來的一部分來保護頸部,這跟盆領甲有本質區別。

    鐵冑已經編好了,李孟羲開始編頓項的時候,想的是用編甲裙的方法,把甲片順著編下來,然後頭盔一戴上,甲裙就像面紗一樣垂下來,剛好擋住喉嚨。

    可編了一半李孟羲發現了問題,甲片不同于布料,甲片一點柔軟度沒有。

    編了長長的甲裙,鐵冑往磚頭頭上一戴,發現戴不進去了。因為甲裙垂在肩膀上就把鐵冑支愣了起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孟羲想了想,決定把甲裙左右剪開,讓甲裙順著肩膀分開在前後兩側,不至于把鐵冑支起來。

    可是這樣以來,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前後擋住了,可腦袋左右防御就有空擋了。

    而且,甲裙編的很長,很沉很沉,幾乎讓頭盔重了一倍還要多。

    為了防護頸部一丁點的面積,增加太多無用重量。

    甲裙編好之後,鐵冑只給弟弟帶了一次,磚頭就說腦袋疼。

    李孟羲試著戴了一次試試,一戴上,沉的脖子被壓的直不起來了。

    這不行。

    不能用編甲裙方式來編頓項。

    李孟羲看著天空,眼神空洞,一動不動,他又進入了尋思模式。

    步人甲的頓項,是怎麼編來著?步人甲鐵冑下是一大圈輪胎那麼粗的甲片圈……

    李孟羲大概是明白了,自己編的甲裙,是通過犧牲縱向寬度的方法,用很長的下垂的甲裙來達到完全防護頸部的目的,原理類似面紗。

    而步人甲的頓項結構,更像一圈圍脖,步人甲頓項更節省重量。

    可是,具體怎麼編來的……

    李孟羲一動不動的看著天空,看了足足半刻鐘。

    弟弟看他不動了,爬過來伸出小手在他眼前晃了晃,李孟羲還是一動不動。

    就當弟弟有點害怕,想伸手推一下哥哥時,李孟羲從沉思中回過神了。

    “甲裙看似簡單,卻浪費重量,反而圍著脖子編一圈甲圈,反而省重量。”李孟羲邊點頭邊,自言自語著。

    一低頭,看見了弟弟,李孟羲一把就抓住弟弟,把弟弟按在自己腿上。

    脖子被抓住,癢癢的,磚頭忍不住縮了縮脖子,咯咯直笑,“哥可癢了,你別招我。可癢了。”

    李孟羲把弟弟按在腿上,用手一�一�的量了弟弟的頸圍和肩圍。

    “一圈大概得……五六十個甲葉。”李孟羲粗略的算出了數目。

    用甲葉做個圍脖,根據磚頭的個頭,和甲片的大小,大致三列甲片就夠了。

    想通了關鍵之後,沒有一開始在鐵冑上編,李孟羲先拿甲片單獨編甲圈。

    這一編,就是大半天。

    傍晚,李孟羲看著編好的鐵頓項,吹了吹磨破皮的手指,他把頓項給弟弟套在頭上。

    磚頭對套在他脖子上的東西很好奇,摸來摸去,問哥哥這是啥嗎。

    “磚頭,脖子動一動。”李孟羲給弟弟做著示範,讓弟弟把脖子上下左右動動,看活動是否靈活。

    從弟弟活動的結果來看,不會太影響靈活。

    那防御呢,是否有漏洞。

    敵人的攻擊擊中頓項正面倒是沒問題,就怕敵人用槍,從頓項下邊的縫里,把槍刺進去,正好能捅中喉嚨,當場暴斃。

    讓好動的弟弟站著別動,李孟羲趴在地上,朝上去看頓項和鎖骨處貼合不貼合,縫隙有多大。

    可惜觀察的結果李孟羲不滿意,如果貼身近戰,步人甲士跟敵人貼身肉搏,雙方抱著摔打在一起,一把小刀順著頓項的甲縫斜往上往里扎,直接破防了。

    這麼大的一個漏洞,也稱不上是漏洞。

    就算是地球上最強大的終極甲冑——板甲,穿板甲的騎士要是摔倒,一樣會被人拿短刀,從屁股後邊沒有防御的地方捅進去捅死的。

    沒有任何一種鎧甲,會是完全一個鐵坨一樣,一點破綻沒有。

    李孟羲摸著下巴,想了一會兒,“還是得有立領。”李孟羲自言自語到。

    本以為做了頓項,就不需要像盆領甲那樣在甲上綴一圈高領子。

    但為了防住敵人頓項下邊攻擊,李孟羲決定後續編甲的時候,可以編一個小小的甲領,半護住喉嚨。這樣萬一敵人用槍或者拿刀從頓項下邊刺進來,甲領還可以起到二次防護的作用。

    如果連甲領也沒防住,那就沒辦法了。

    天又黑了,一忙起來就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了。

    輜重隊到了一片荒草灘附近,也不知是哪。

    見鄉勇們已經開始在扎營,有人去割荒草準備升火,李孟羲左右晃了晃脖子,他站起來,跳下了車。

    “磚頭,下來。”

    李孟羲叫弟弟。

    弟弟不想下來,“干嘛?”

    “下來玩一會兒嘛。”李孟羲說。

    編甲編了一天,李孟羲累的腰酸背痛的。

    “也就六七點的樣子。”李孟羲抬頭看了看天,今天扎營時間晚了點。

    弟弟听見了哥哥在嘀咕,好奇心旺盛的他立刻就問,“哥你在說什麼嗎?”

    “沒有。”李孟羲拒絕討論。

    “你就說說了嘛!我都听見了。”轉頭不依不撓,“你是不是說什麼點,對不對?”磚頭昂著小腦袋,一臉正經的問。

    李孟羲低下頭,咚的一下,用自己的腦袋咚的一下去撞了弟弟的腦袋。

    “你餓不餓?”李孟羲看著弟弟的眼楮問。和在黃巾軍那時相比,弟弟眼楮里中的神采精神多了。

    “我可餓了。”磚頭揉了揉自己的小肚子,然後抬起頭,輕跳了一下,也咚的一下回撞了哥哥,“那哥你餓不餓嗎?”磚頭問。

    “我也餓了。”李孟羲拉了拉弟弟翻扯著的衣服說著。

    天邊的雲霞很好看,如火似錦,沒有任何工業污染,天空看起來很干淨,若是前世,見了如此美景,李孟羲一定會拿出手機卡卡卡卡拍一堆圖片,然後發朋友圈。

    而在東漢末年,再精致的自然風光,看起來都索然無味。

    這個時代,最好看的不是了無人煙純生態自然。

    最好的景致當是——

    城郭齊整,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人走道中,可比肩接踵,

    車行于路,可川流不息。

    農夫荷鋤,晨起離家,左鄰右舍,荷鋤著眾;

    婦人剜葵,晚時方歸,家家戶戶,炊煙裊裊。

    晨有雞鳴,暮有犬吠。

    民安居樂業,便為盛世之景。

    可惜,而今大漢災荒連年,又有黃巾之亂,十戶不存一,千里無雞鳴。<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末第一兵法家》,方便以後閱讀漢末第一兵法家第二百四十二章 甲冑部件——頓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第二百四十二章 甲冑部件——頓項並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