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第一兵法家

第二百四十一章 突聞張遼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宮我夢 本章︰第二百四十一章 突聞張遼

    “小磚,你自己玩啊,哥哥給人上課去,別跑遠。”李孟羲跟弟弟交代。

    小弟看人家喂牲口,看著不走了,李孟羲就由他去了。

    每日,早扎營約莫半個或一個時辰,就為了教鄉勇們學字。

    進度已經到了簡單的加減法了。

    時間過的很快,很快天便又黑了。

    李孟羲又去看了那頭豬,豬一動不動,以為死了,拿棍子捅豬一下,豬哼唧了一下。

    還好,這個寶貴的實驗體沒死。

    夜晚無事,李孟羲直接就睡了。

    剛睡下沒多久,他听到了腳步聲,眼楮一睜,眼楮余光看見了光亮。李孟羲一下坐直了身體坐了起來。

    果不其然,晚上會來找自己的,除了關羽和劉備,還能有誰。

    “羲兒,可曾睡下?”關羽走來問。

    “我還沒睡,有事嗎?”李孟羲邊找衣服邊問。

    “打了只兔子,烤好了,來叫你。”關羽手里拿著火把,火把微側,給李孟羲照著光亮。

    李孟羲三兩下穿完了衣服,臨走時幫弟弟掖好了被角。

    想了一下,白天扎好的頭盔李孟羲順手抄起拿走了。

    篝火旁,劉備正添新柴。

    李孟羲遠遠的打起招呼,“玄德公,你看我編的鐵冑如何?”

    李孟羲邊走,炫耀似的,把手里的扎盔舉起晃了晃。

    甲冑一詞,甲是指鎧甲,冑是頭盔。

    李孟羲還沒走近,就慌著和劉備打招呼。

    同樣,劉備還沒接鐵冑,就顯得驚訝無比,“呀!竟如此神速?”

    兩個情商都高的人,溝通起來滴水不漏。神速個錘子,從說步人甲的那天起,到現在,多少天了,才把頭盔編出來。

    秋夜微寒,篝火帶來了一絲暖意。

    劉備關羽和李孟羲三人圍著篝火坐定。

    那一頂編綴緊密編法考究的鐵冑,劉備拿著翻來覆去里里外外看了很久,邊看邊口中嘖嘖有聲。

    鐵冑雖說小,卻很厚實,入手頗沉。

    兵器鎧甲這類金屬物品東西,一般份量越重,質量就越好。

    劉備看完,轉手關羽。

    關羽手很大,鐵冑拿在關羽手中,像是在拿一個小皮球。

    把鐵冑在手中輕拋了一下,“這冑眼熟,”關羽說道,“像是官軍制式鐵冑。

    十來年前,我送好友去從軍,見官軍屯長,戴的就是這種鐵冑,有九分相似。”關羽用手摸著排列如魚鱗一般整齊的甲片,點頭說道。

    咦?關羽說,好友……

    “關將軍,你竟然有朋友啊?”李孟羲一句話不經大腦,直接說出來了。

    李孟羲這話說完,關羽立刻白了他一眼。

    後世的俗話說,秦檜還有三個朋友呢。到底是多爛的人,才連一個朋友都沒有。

    李孟羲的話的意思很像在質疑關羽到底有沒有朋友,進而像是在質疑關羽人品。

    因此關羽能給李孟羲好臉色嗎?

    好在關羽寬宏大量,不跟李孟羲計較,他自顧說著,眼中有追憶,“那年我十六,若不是家中老父尚在,我也和文遠一並從軍去了。不想轉眼之間,近十年過去了。”

    時光飛逝,關羽不禁感慨。

    “文遠?!”李孟羲坐直了身體,拔高了聲音驚咦一聲。

    關羽詫異,看了李孟羲一眼。

    “某好友,張遼,張文遠。怎麼,羲兒識得他?”

    “不認識!不認識!”李孟羲連推脫不認識。

    表面一臉平靜,其實李孟羲心里震驚極了。

    張遼,張文遠,竟然真跟關羽早就相識,且關系不淺。

    魏之五子良將之中,張遼為戰績最彪悍者。

    在原本但三國歷史中,其陣斬塌頓,大破烏桓;合肥之戰,威震江東。

    逍遙津一役,張遼後世稱逍遙津戰神,一戰殺的東吳膽寒,提張遼之名,可止小兒啼哭。

    關羽提及昔日好友,因當年未能從軍而抱憾,關羽嘆息不已。

    在劉備面前,關羽如此慨嘆,就相當于到了一個新公司,還對舊公司念念不忘。

    關羽如今已是劉備一軍主將,還遺憾當年未能從軍,就相當于到了一個新公司,卻說要是上個公司不倒閉,我才不會來。

    要是心胸狹窄一點,喜歡多想,戒心比較強的人,比如曹操。若關羽是曹操部將,說不定曹操就因此會猜忌疏遠了關羽。

    劉玄德畢竟不是曹操,且關羽是其義弟,而並非僅是部將。

    劉備不僅沒有心懷芥蒂,反而好生出言安慰關羽,說未能少年從軍,建功立業,蹉跎人生許久,當真是一大憾事。不過好在,今幸你我兄弟相逢,又正遇黃巾之亂,正是英雄用武之地,昔日憾事,今可了結也。

    一番話,說的關羽笑逐顏開。

    意外的听到的有關張遼的消息,李孟羲心里跟貓抓一樣,八卦之魂熊熊燃燒起來。

    “關將軍,張遼是你同鄉嗎?你們兩個誰厲害?他用刀的嗎?你的是青龍偃月刀,他的是什麼刀?”李孟羲像機關槍一樣,一大串問題一溜煙問了出來。

    關羽和劉備不約而同的轉頭,詫異的看著李孟羲。

    “文遠非是我同鄉,我是河東解良,文遠是雁門馬邑人,不過我倆離得卻不遠。”關羽抬頭上看,看著天空的星辰,似在追憶。

    “我二人常相較武藝,商討兵法。孟羲你問,文遠和我,武藝孰高孰低,”關羽搖頭,拂須正色說到,“武藝兵法,文遠皆遠勝于我。”

    李孟羲愕然,“啊?”

    怎麼可能嘛,關羽和張遼兩人,帶兵打仗誰高誰下還有的討論,張遼最高光的時刻在逍遙津,關羽在水淹七軍,一個威震東吳,一個威震華夏,兩人皆是上將之才。

    可是要論武藝嘛,張遼怎麼可能比得過關雲長?

    李孟羲撓著頭,狐疑無比的看著關羽,“將軍沒有哄我?將軍之勇,已世間少有,怎有勇武遠超將軍之人?張遼張文遠……他,他……怎麼可能?”

    李孟羲追著不放,要一問究竟。

    不管李孟羲怎麼問,關羽只是堅持說,張遼遠勝于他。

    李孟羲就是不信,他就是覺得關羽在哄他玩兒。

    李孟羲雖然不懂武藝,可他懂三國啊。

    再問,關羽還是一樣的回答,李孟羲糾結無比的抓撓著頭發,不再問了。

    一旁,劉備看的暗笑不已。

    “張遼當真如此勇武?將軍你沒誆我?”李孟羲最後又問。

    “當真!”關羽正色,“我何曾誆騙過你?”

    說完,不等李孟羲作何感想,關羽看向劉備,兩人相視一眼之後。

    “哈哈哈哈……”兩人心有靈犀一般,同時朗聲大笑。

    這兩人笑得莫名其妙,笑得李孟羲有些摸不著頭腦了,為了避免自己尷尬,他只好陪著嘿嘿傻笑。

    其實李孟羲問關羽,他和張遼兩人誰厲害,不管張遼武藝如何,關羽一定會說張遼厲害。

    哪怕關羽的好友是華雄,李孟羲問關羽他和華雄誰厲害,關羽一定也會說華雄之勇,遠勝他自己。

    這不是虛偽,而是人情世故,和修養。

    現代社會的人,當面不說人短,卻喜歡背後說人壞話。

    東漢末年,士人皆以儒家道德操守來要求自己。

    雖張遼遠在千里之外,關羽也絕不背後會說張遼一點壞話,不僅不說壞話,還盡可能的說了十二分好話。

    以關羽之自傲,他說張遼之勇,遠勝于己,這不是十二分好話,是什麼?

    此為修養。

    而人情世故是,儒家以謙遜為美德,以自負為劣行。

    就像考完試了,別人拉住問你,唉,小孩兒,你和你們班的張遼,你倆誰學習好啊?

    就算你學習比人家張遼好,好的不得了,成績是張遼的兩倍,而張遼那個傻蛋,門門不及格。但你能真的說,“張遼不行!我之成績,遠勝張遼也!”

    實話歸實話,但能這樣說嗎?

    這麼說,很無禮。

    應該這樣說——

    “張遼學習比我好多了,他這次沒發揮好,所以考的差了一點而已。”

    這才是一個三好學生一個祖國的花朵應該的說話方式。

    所以關羽說及張遼,說他勇武遠勝于己;徐庶舉薦諸葛孔明,說諸葛亮之才,十倍于己;諸葛亮舉薦龐統,也說龐統之才,十倍于己。

    當真遠勝?又當真十倍?

    糾結這一點毫無意義。

    東漢末年的社會風氣,跟李孟羲所處的那個時代,差別太大了。

    李孟羲不懂其中關鍵,其實正常。

    劉備和關羽笑李孟羲,是善意的笑他而已。

    就像李孟羲裝作一本正經的糊弄弟弟,弟弟一本正經的問,然後李孟羲裝不下去了,忍不住笑了。<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末第一兵法家》,方便以後閱讀漢末第一兵法家第二百四十一章 突聞張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第二百四十一章 突聞張遼並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