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第一兵法家

第二百七十章 鴛鴦小陣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宮我夢 本章︰第二百七十章 鴛鴦小陣

    放在以前,一听有戰事,李孟羲會感到害怕,生怕義軍打了敗仗,黃巾亂軍沖過來把他和弟弟兩個給砍了。

    現在李孟羲听到有戰事,心態很平和,甚至聊著聊著有些瞌睡。

    “敵軍是屯兵山上?”

    “是屯兵山上。”

    “敵軍有多少。”

    “不知。”

    “即離敵軍只有一兩日路程,那便軍合一處,哨騎收縮,緩緩而行,以免為敵所趁。”李孟羲沉思片刻說到。

    此議劉備關羽兩人都無異議。

    敵輕已近,本該如此。

    “敵軍屯兵險要,我軍該用何法攻山?”李孟羲問關羽。

    關羽沉吟,“不管何法攻山,以下攻上,我軍傷亡必大。”

    關羽對戰事並不樂觀。

    以下攻上,山上箭如雨發,箭支被重力加速,勢大力沉,而山下往山上射箭,箭支動能會快速衰減,這一來一去,差距大了去了。

    再說槍兵結陣從山坡往下沖,人順著山坡越跑越快,勢不可擋。

    而山下的人往上爬,稍微絆一下就有可能一個失足朝山下滾去,同樣,山上的敵軍沖下來,用盾牌稍微撞一下,就能把攻山的人撞的滾下山去。

    佯攻的劣勢比攻城的劣勢還大,攻城多少還有攻城器械可用呢,攻山啥器械都沒用。

    李孟羲在腦海中模擬了一下攻山戰,頗覺棘手。

    這一仗難打了,就算打贏,傷亡也不低。

    文安縣攻城一戰,最精銳的老鄉勇死傷百余人,其中傷員一多半,當場死的只有不到三十來人。

    現在,重傷員早死完了,輕傷員也死了很多,活著的只剩二十來個了。

    七八十傷員最後活了二十個個,生還率不足三分之一,死亡率太嚇人了,一度讓李孟羲認為他辛苦蒸酒出的烈酒沒用。

    敵蹤在前,斷無避開道理。

    劉關張並李孟羲商議片刻,都覺舉勢壓上為好。

    行軍繼續,大路的走向一路上坡,越來越難走,從這一點就足以感覺到,黃巾駐扎的青雲山脈一定不小,不然其海拔不足以蔓延到如此大的範圍。

    古人察天時,識地理,李孟羲不識山川,卻也有一些古人所不及的地理知識。

    快接近青雲山脈了,遠望去黑色的連綿的山的輪廓橫在天邊。

    尚不見敵蹤,李孟羲和劉備關羽便早已針對敵軍展開了充分的討論。

    討論作戰,三人詳細從兵種搭配,陣型,戰法,等方面,你一言我一語,就把一整套攻山戰術討論出來了。

    討論的結果是,弓弩雖然攻山是劣勢,但是依然必不可少,攻山和山上敵軍遠射,處于絕對的劣勢,因此,不可與敵軍遠射。弓弩混編刀盾兵中,和敵軍短兵相接時,抵近攢射。

    且在攻山戰中,弩矢的初速比羽箭快,箭道平直,更適合山地作戰。

    既然提到了箭道這個名詞,這不用想,又是李孟羲想到的戰術。

    當攻山之時,敵軍順著山坡丟石頭木樁,順山滾下,越滾越快,踫著就死,挨著就傷,如何防御?

    答案是,防御不了,任何盾牌都防御不了落石,只能靠躲。

    既然只能躲了,攻山的戰法也有了,不能用圓陣錐陣等密集大陣,而應該是散陣。

    然而散陣又不能完全散成一個個的個體,完全分散成單個個體雖說應對落石的反應更靈敏了,但是容易引起混亂。

    山上突然滾下來了兩個大石頭,正好兩個人這個想往左跑,那個想往右跑,然後一下撞一起了,然後完蛋,兩個人沒跑及,全被砸死了。

    所以嘛,三百個攻山士兵,分成三百個散亂的個體,那麼混亂度是三百。這三百個人分五人小隊,那麼這五人同時躲避石頭,及時反應完全夠了。三百人,分成五人一個整體的,混亂度是六十。

    山地作戰,不同平地,大體屬于小股部隊的交鋒,山上的一棵樹,一個大坑,一個小土坡,就足以讓地形變得支離破碎。

    五個人的小隊是吧,李孟羲突然臉上露出了笑意,這笑意是如此明顯,以至于關羽劉備兩人看的清清楚楚。

    五人小隊,前邊兩個盾手,左後和右後兩個長槍手,後面一個弓弩手,如果有狼銑,可以再加兩個狼銑,熟悉吧?

    “鴛鴦小陣。”李孟羲自言自語的嘀咕了一句。

    “羲兒,何為鴛鴦小陣?(何為鴛鴦小陣?)”關羽和李孟羲異口同聲的問到。

    李孟羲回過神來,臉上散發著一種強烈的自信,“此戰用鴛鴦陣,利短兵相接,大利我軍。”

    李孟羲如此自信的信心來源于明朝抗倭的戚繼光將軍,此陣長短搭配,可遠可近。

    經過實戰檢驗,一群沒經歷過戰陣的礦工,依靠陣型,直接吊打了單兵戰力凶悍的倭寇,常常取得殺敵數百,未傷亡一人的逆天戰績。

    此陣在小股部隊作戰時,簡直逆天。

    如今要攻山,用此陣正是時候。

    不僅如此,平地戰陣,也可用鴛鴦陣。因為縱然結了數百上千人的大戰,往往一打起來,敵我交雜,亂成了一鍋粥,小股部隊的廝殺依然常見,此時,鴛鴦陣依然犀利。

    虧得李孟羲很長時間都在著力研究方陣圓陣,竟然把這麼一個簡單有效又家喻戶曉的陣型給忘了。

    如果把鴛鴦小陣在全軍推廣,絕對是現下能立刻提高戰斗力的方法。

    李孟羲想著,想的躍躍欲試了。

    “玄德公,可否就地扎營?”李孟羲抬頭看著日頭正高,“還剩半日時間,正好夠我把鴛鴦小陣,教與全軍將士。”

    劉備一听,哪能不允,立刻哨騎四處,就地扎營。

    什麼事啊,離黃巾就剩四五里地了,剛到中午,就突然不走了。

    扎營在撂天荒地里算是怎麼回事。

    前鋒張飛接到停軍扎營的命令,人都懵了。

    張飛帶著疑惑返回,當弄明白發生了什麼事,張飛無語了。

    校場,即一片荒地之上,聚集了六七百戰兵,除輜重隊外,所有戰兵都在這里了。

    個子矮矮的李孟羲,正在教鄉勇們該如何擺鴛鴦小陣,並用此陣御敵。

    鴛鴦陣創立之初,便就是戚繼光為訓練不足戰斗力低下的明軍量身打造的,容易上手操作簡單是其一大特點。

    李孟羲講了一遍,五個鄉勇已經完全領悟到了李孟羲的意思,操練的像模像樣。

    關羽還以為鴛鴦小陣是什麼神奇陣法呢,原來竟如此簡單,不過是兩個盾在前,兩個槍兵在後,然後是一名弓弩手。

    這陣法平平無奇,無甚可稱道之處。

    “羲兒,你這陣法,怕是抵不過槍陣。”關羽有些失望。

    槍陣?李孟羲皺眉一想,那就試試。

    然後,校場演兵,百人槍陣,對二十隊鴛鴦小陣。

    鴛鴦小陣完敗了。

    李孟羲不由皺眉,難道鴛鴦陣當真不適合堂堂之戰嗎?

    人數再減,五十對五十,鴛鴦小陣還是敗了。

    當人數兼到二十對二十,槍陣太單薄了,鴛鴦陣和槍陣互有勝負。

    當槍陣十人,對鴛鴦陣十人,鴛鴦陣勝率達到了七成。

    當五人對五人,並且交戰範圍局限于一個狹小範圍之時,鴛鴦小陣對五個槍兵,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五對五,“敵軍”槍刺來,我軍盾兵用盾擋,穩如泰山,陣型不亂,而我軍槍刺去,敵軍沒有盾手在前,要麼被刺中,要麼被逼退,敵軍一退,我軍一進一追,我軍優勢就擴大了。

    小規模交戰,能防能突,長短兵器配合完美的鴛鴦小陣佔盡了優勢。

    兩輛板車以為壁壘,假做攻山之時的兩個樹,只留有中間狹窄的廝殺空間,也就是僅能三五個人展開的空間。

    演練的結果是,鴛鴦小陣的兵種配比,比純粹的槍兵佔優勢的多。

    關羽在一旁也看出了門道,既然槍兵不行,那盾兵呢。

    于是,關羽又叫來五個刀盾兵,再戰鴛鴦小陣。

    刀盾兵頂著盾撞過來了,鴛鴦陣的盾兵也抱著盾撞上去,這時鴛鴦陣後邊的兩個槍兵陰險的把槍從一邊,從前排盾兵身側往前捅,敵軍盾兵小腿被槍扎了,或是腳被槍扎了,上下同時受到攻擊,于是涼了,于是鴛鴦小陣又完勝。(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末第一兵法家》,方便以後閱讀漢末第一兵法家第二百七十章 鴛鴦小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第二百七十章 鴛鴦小陣並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