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第一兵法家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日,戰策五十陳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南宮我夢 本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日,戰策五十陳

    待關羽臉色稍霽,李孟羲笑著,抬手指了指,“兵士攻守上百陣有余,此時必多有心得。將軍前去相問,定能有所收獲。”

    “請。”李孟羲伸手作請,請關羽親自去向鄉勇們一問究竟。

    關羽看了看李孟羲,又看了看呆在一旁遠遠躲著的鄉勇們,欲言又止,還是去了。

    不管關羽信是不信,但李孟羲為此事張羅了半天,于情于私都得尊重李孟羲的勞動成果。

    “眾軍听令!”關羽走到訓練場,目視一眾鴉雀無聲的鄉勇,他朝鄉勇們吼了一聲,“列陣!”

    鄉勇們不敢遲疑,嘩啦一聲跑了過來,在關羽面前兩步,成方陣列隊。

    目的達到了,關羽若去相問,他自會認識到他麾下的小兵們有多能干。

    關羽來到陣前,他目光掃過陣列中一個個鼻青臉腫灰頭土臉的士兵。

    再看這些人一個個抬著頭,目光匯聚過來,一個個像是欲言又止的模樣。

    也罷,就問問好了。

    目光鎖定第一個鄉勇,關羽一手背後,一手撫捋長須,面色沉穩如山,他雙目微眯,似在思量,“你,”關羽指了指為首一人,“你且來說說,方才操練,有何所得。”

    為首的鄉勇聞言前出一步,向關羽抱拳欠身一禮,然後小心翼翼的觀察著關羽的表情,小心翼翼的說著,“方才,俺是錐陣這邊。

    俺覺摸著,沖陣破陣的時候,要麼刀盾,要麼就拿長槍。

    刀盾能遮掩,長槍仗其長,又能先及敵。

    至于……至于戈,”說著這里,鄉勇遲疑了,有些不肯確定,“沖陣時,戈卻不好用。”

    關羽丹鳳目微睜,頓時驚訝的看著這名鄉勇。

    “你說,戈無用?”關羽再問。

    被關羽問了一下,這鄉勇膽量不大,不敢再說了,他支吾著,有些結巴,無措的眼神躲閃,直撓頭,“也不是說……說戈無用,就是比槍短,不夠長……”

    鄉勇嘀嘀咕咕嘰嘰歪歪的解釋著。

    關羽眉頭微皺,陷入片刻的沉思。

    以關羽的見識,和領兵作戰十幾場石堆上經驗來看。

    他認真一琢磨,頓覺,這小卒說的有理!

    戈與槍的區別,槍頭輕,而戈首重,因此,槍普遍比戈長。

    二者,戈可砍可掃可鑿可刺,功用繁多,此兵遠近皆可。戈在操練不勤的鄉兵手中,能發揮比槍更大的威力。

    也就是說,戈這個兵器,遠能跟槍匹敵一下,近可拿短跟刀劍對攻依然不落下風。

    此兵器能應對戰場各種情況。萬用之兵。

    但,正因能力全面,遠近刺砍掃啄皆可,但在長度方面,戈不如槍有優勢。

    沖陣之時,不同于混戰,混戰時戈比槍好用,但對于沖陣之士,臨敵陣,或許只有出一槍的時機。

    槍長,或許就扎死對面一個人,拿戈,戈短,就被對面扎死了。

    沖陣講的是,剎那間的對沖,不是混戰,不是拉鋸,是剎那間的攻殺。

    所以,沖陣之時,當真,槍比戈好。

    關羽訝然,他實在沒想到,一個小卒,當真能對兵法戰策有能置喙之處。

    關羽心下即驚訝,又感慨,他轉頭,回看李孟羲,卻看到李孟羲拉著小磚,兩人蹲在地上,不知畫什麼玩呢。

    關羽笑笑,回頭繼續往下問。

    關羽問道第二個鄉勇。

    這鄉勇因為有前邊一個人作為榜樣,就不那麼怯場了,第二人出列朝關羽拱了拱手,說到,“俺覺要不找點棍棒啥的,操練用?

    方才俺們把兵器倒著拿,怕傷到人。

    兵器倒拿,後邊沉不說,還是會傷到。”

    這鄉勇,右腿處衣服有個豁口,顯然是現身說法,他在操練的時候,前邊的狗日的的槍頭倒拿,差點把他戳傷。

    關羽停了兩秒,“好!”關羽沉聲叫好。

    關羽一般不會夸人的,他說好,那就是好極了。

    第二個鄉勇憨厚的嘿嘿笑了笑,然後退回隊列里了。

    本來,關羽依然是不信小卒們能有啥見識,過來問,不過是給李孟羲一個面子,走個過場。

    但,前後問了兩人,連連有收獲,關羽這下,如何肯放棄剩下的人。

    于是,關羽就按著順序,一個個挨著問。

    鄉勇們有人有的說,有人沒的說。

    但關羽時不時能從鄉勇這里問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東西。

    關羽某些固有的觀念在這一刻,發生了變化。

    關羽怎麼也沒想到,區區小卒,也能懂戰法。

    問至三十來人了。

    關羽來到一個個子極矮的小兵面前,關羽還沒問,這長的猴兒模樣的小卒就迫不及待的先說到,“地躺刀!”

    猴兒抬頭看著關羽,神色激動,“俺知道地躺刀法!”

    關羽愣了一下,“……何為地堂刀法?”

    “就……就,軍師跟俺說的!”猴兒一緊張,就緊張的干結巴說不出來話了。

    此還與羲兒有關。

    關羽有了計較。

    “不錯。”關羽笑了笑意外的,伸手拍了拍猴兒的肩膀,安撫著急得臉色通紅的猴兒。

    ——

    最終。

    從隊首問到隊尾,問完,關羽站在後面,站了良久,陷入沉思許久,一動未動。

    待片刻,關羽回過神來,不由感慨不已,只今一日之收獲,讓關羽頓生光陰不負之感,尤勝以往十數戰所得。

    ——

    腳步聲。

    和弟弟在地上畫著玩的李孟羲抬起了頭。

    “將軍可有所得?”李孟羲拍拍手,起身,笑問。

    “頗有所得。”關羽不無感慨。

    “奧?”李孟羲故意一副驚訝樣子,出聲再問,“將軍有何所得,不妨說說。”

    關羽爽朗的哈哈笑了,笑得直搖頭,“孟羲啊,你是在考教于我?”

    李孟羲嘿嘿一笑,“算是吧。”

    李孟羲認為關羽和部下溝通的能力有所欠缺,故有一問。

    李孟羲竟然直說就要考教,關鍵是關羽認為李孟羲考教他是理所當然。

    只見關羽稍作沉思。

    “所得其一,錐陣前鋒,最少三列同前。”關羽言到。

    “嗯。”李孟羲點了點頭。

    “所得其二,為大椽、大竹破陣之法。”關羽又答。

    “嗯。”李孟羲又點頭。

    “所得其三,為沖車破陣之法。”

    “嗯。”

    “所得其四,為地趟刀破陣之法。”

    “所得其五,槍陣以四列為最,薄者不足御眾敵,厚者後難擊前。”

    “所得其六,盾兵沖陣,刀劍初無用,左手持盾,右手握刀頂盾,雙臂之力皆發于盾,如此,槍戳矛搠,盾穩而不墜。”

    “所得其七,槍陣御敵,貴在同一,一人刺,而眾人不同,則刺敵者僅一人爾;眾人皆刺皆收,刺敵者眾矣。”

    “其八,槍陣可間雜步戈。敵軍至我陣前,槍長不可擊,而戈可上下鑿之,左右掃之,以保我本陣無虞。”

    “其九,短兵相接,弓弩或無用。但敵未近,可用弩弓射之,欲沖敵陣,亦可弩弓射之,以搓敵銳氣。”

    連說九條,關羽忽然不再說了,他手捋長髯,似笑非笑的看著听的入神的李孟羲,“羲兒,你旁觀許久,又有何得,說來听听?”

    關羽一連說了那麼多,已經證明了他從士卒那里問出了東西。

    關羽要反過來考教李孟羲了。

    李孟羲笑著輕輕搖了搖頭。

    他抬頭,看著關羽的眼楮,緩緩說道,“其十,校場當如沙場。我觀,有人聞令不進,遇難而退,此大不妥。

    若于校場成以習慣,他日臨陣,其不一觸即潰?

    故,某以為,練訓當嚴!可設軍法官督之!”

    李孟羲說的第十條,關羽笑了笑,滿意的點了點頭,他接著李孟羲的第十條,像是在跟李孟羲較勁,繼續說道,“其十一,槍陣陳兵四列為最佳,一列可刀盾、步戈間雜,而後三列布以長槍步槊,如此可擊遠,亦可及近。”

    李孟羲笑了笑,又接,“其十二,我軍若擇精兵沖陣,陣法優劣倒在其次。其難者在于,當先者必死,于是無人敢奮勇。沖陣當一鼓作氣,短了銳氣,如何能攻無不克?

    我有兩策,可解此難。

    其一,擇膽氣過人之士,日日操練,以成悍勇不畏死之精兵。然欲成精兵,非旦夕之事。故此法一時難為。

    其二,于軍備處著手。我軍甲冑粗劣,不足擋叢刃。

    可盡拆劣甲,五十副甲湊足千余甲片,以千余甲片,編成步人重甲。步人甲成,身著此甲,全身上下只留眼目外露,其甲且厚且堅,十步強弩不可入,五步槍槊不可破甲,一步之內,刀劈斧剁,亦不可破甲分毫。

    身有此甲,防護周全,身處槍林箭雨當如同閑庭散步,破陣之卒心無顧慮,怎能不悍勇?”

    李孟羲一語又畢。

    關羽撫須的手停下,驚訝不已的看著李孟羲,何又為步人甲?

    看李孟羲認真的模樣,關羽不疑有他,便頷首同意了李孟羲以重甲激增士氣的做法。

    關羽接著李孟羲的第十二策,又說,“其十三,士卒亦能成事,陣略之事,可放手使之自為。”

    李孟羲便又緊接著道︰“其十四,當以功賞激之。”

    關羽又說︰“其十五,戰時亦可設督戰隊,躊躇不前者斬之,臨陣脫逃者斬之。”

    李孟羲︰“其十六,我觀軍中號令繁復不一,號令當簡短、精煉、有力。號令二字為佳,三字亦可,四字無妨,長至五字便略顯冗長。

    例︰【舉盾】勝過【把盾舉起】

    【全軍左轉】勝過【全軍向左轉】。”

    關羽似受李孟羲上一條說到號令的啟發,于是思索片刻,又說到︰“其十七,軍中伍長什長拔選,首以有軍功者先,二以體貌魁梧力盛者為先,三以聲音洪亮能清明號令者為先。”

    李孟羲︰“其十八,各級軍官有升遷,亦當有罰降,使能者上,不能者下……”

    關羽︰“其十九……

    李孟羲︰“其二十……”

    就這樣,李孟羲和關羽長各陳軍策,你說一條,我再說一條,越說越顯投機,越說越對彼此心生佩服。

    一時之間,幾如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磚頭听不懂二哥和關二叔在說什麼,他抱著哥哥的腿,仰頭上看,目光好奇的不停的在李孟羲和關羽臉上掃來掃去。

    各陳軍策,直至五十條,關羽和李孟羲了都說的口干舌燥。

    李孟羲抓耳撓腮,實在想不起有什麼可補充了。

    “額,沒了。”李孟羲抓著頭發說著。

    “某亦如此。”關羽認真的點了點頭。

    然後兩人相視一眼,然後同時哈哈仰天大笑。

    此情此景,頗似後來戰赤壁,周瑜之與諸葛孔明寫破敵之策于掌心,兩相一對,掌心皆寫一“火”,兩方謀主拊掌大笑之情形。

    君子之交,當如此也。

    大笑良久,關羽手撫長須,看著李孟羲,略有感慨,“他日名將,必有孟羲之名也。”

    李孟羲笑曰,“借將軍吉言。”

    不想關羽今日所言,竟一語成箴。

    關羽二十有余,李孟羲不滿十歲,兩人暢談兵法,都有意猶未盡之感。(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漢末第一兵法家》,方便以後閱讀漢末第一兵法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日,戰策五十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一日,戰策五十陳並對漢末第一兵法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