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夾雜有些懊悔和惱火,直把眼神盯著決明子身邊的一個閉目養神的道士。
    康王倒是不以為意︰“若以骨牌制法交換,不夠。”
    決明子立刻大方起來︰“無妨,加碼便是。不知貴派尚需何物?”
    康王呵呵一笑,露出滿嘴劍戟般的牙齒︰“《大有三皇經。”
    康王話音一落,決明子的老臉登時變得鐵青,一直被謝玉海盯著的那個道士,直接把眼楮瞪開了,露出白多黑少的魚眼︰“小兒輩無禮!”
    謝玉海立刻一拍桌子︰“背信棄義的無恥之徒!有你放屁的地兒嗎?”
    康王一抬下巴,鋼髯抖動︰“咱要鮑氏十四紙,休要拿什麼秘文、遺秘、經法來湖弄咱。”
    決明子的臉都黑了︰“《三皇經是我宗根本總法之一,康門主既然知道此經,不會不知道這件事吧?”
    氣得老道完全裝不下去了。
    《大有三皇經是來歷奇異,是茅山宗符  總綱和源頭,開篇就寫“凡諸侯有此文者必為國王,大夫有此文者為人父母,庶人有此文者錢財自聚,婦人有此文者必為皇後。”,開篇明義的就犯了國諱,但凡有知道這本書的皇帝,都下過毀書令。
    書中記載了神鬼譜系、求神要決和各種能所謂除卻凶危、求吉保祥的符書,還有眾多神仙的法印圖樣,現在道士的眾多儀軌中,使用的各類印鑒,一多半是出自此書。
    而且……三皇經其實還有《小有,記載了大量的讖言,還有怎樣發現和使用讖言的技巧——所謂讖言,封建時代指的是神明出于對事物的警示,留下的模稜兩可的預言,歷來都為皇家掌控,也是統治者的所謂“國諱”。
    三皇經的皇,指的就是天地人三皇,從名字上看,就知道這是一本蔑視皇權的造反指南。
    所謂的鮑氏十四紙,因為這本書相傳是葛洪的老丈人鮑靚所造,以四百尺絹拓神文十四卷,造了之後,就被但是的皇帝殺了,後來葛洪遠遁,于羅浮創立南派茅山葛氏道,也就是靈寶派閣皂宗,這本書就傳下來了。
    再後來南朝丹元真人陸靜修游歷天下,獲傳此書,將其編入《三洞經書這部《道藏的前身,而陸靜修乃是三茅真宗也就是北派茅山上清宗的第七代宗主,他的徒孫就是在茅山得道立宗的山中宰相陶弘景。
    所以康王向老道索要這本經書,基本相當于要挖茅山宗的根——南北茅山其實也有矛盾的,只不過彼此假裝看不見而已。
    對于老道的憤怒,康王只是哼了一聲︰“你要《三昧真火,有什麼差別嗎?”
    魚眼道士被謝玉海懟了一下,滿臉通紅,一聲都沒吭,又閉上眼坐著去了,他身邊的道士卻沒在意,而是接了棒,對著康王怒目而視︰“《三昧真火乃是我道門真法……”
    康王也不在乎他是誰,也不等他說完︰“怎地?于爾等有緣嗎?看來你們祖師這佛禮的不錯啊。”
    這話就純屬埋汰人,佛道相爭,互相都潑過髒水,不要說誰家的祖師,就是神仙都給換過身份,還各自出過講述生平的自說本經,每個佛、菩薩、羅漢,但凡有個名就有。
    而在這事兒上道士處于下風,他們編經書沒有和尚編的快,所以只有位階高,知名度高的著名神仙有本經,各位祖師只有本門記載的列傳。
    列傳屬于史書,自然就沒有人家和尚那經書印的多,這就導致了很多愚夫都以為道教祖師後來都去當菩薩了,沒見那天庭的門將都成了我佛的四大天王了麼……
    決明子仍然黑著臉不說話,康王懟他徒弟,在他眼里這是自降身價了,可這是人家的地盤,他卻不能隨便表態——這事兒其實不是沒有商量的余地,漫天要價落地還錢麼,褒貶相爭的才是買家兒。
    他要是隨便表態,事態一定,就沒得商量了不是。
    只不過康王這話實在杵肺管子,這些公桉根本沒頭沒尾,但是現在自媒體發達,什麼話都有人說,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就是在宣傳上沒整過人家有些丟臉唄,可是當面說,這不是扒面皮嘛。
    而且康王也不給人家回話的機會,接著就把眼楮瞪起來︰“以為碧游宮不是道門嗎?怎麼,三清並列,你們玉清門下佔著上清的名字練著太清的傳承,還真以為自己是玄門都領袖了?”
    這話遞上來,卻把在場的人都說愣了,連決明子都放下黑臉,一臉鄭重︰“未曾請教,貴派……出自碧游宮?這碧游宮?”
    康王就把眼楮斜著看他︰“怎麼?玉清門下不記得碧游宮?那玉虛宮總還知道吧?”
    決明子尷尬的眨了眨眼︰“這……”
    這一下,康王真詫異了︰“不至于吧,玉清下如此興盛,元始天尊玉清天道場玉虛宮名號沒有傳下?”
    決明子長吸了一口氣︰“嘶……天尊為玉清天中天主神我等自然知道,只是確無玉虛宮稱號傳下。不知貴派……真有此類記載?”
    康王皺起眉頭來︰“有又如何,沒有又如何?咱與你等不是一路,傳承之事,八景宮大老爺不和你們計較,咱也不提舊事。
    你想要《三昧真火,便拿《三皇經來換。”
    決明子現在有些被唬住了,就不敢拿態度來頂著,而是說些實質的話︰“老道在門中實在不是真傳,《三皇經這樣的經典,見都沒見過的,是不是真有,也不知曉。康門主想要,找錯人了呀。”
    這個康王其實知道。這老道修的是白骨邪法,這哪里是玉清門下該有的風采?就是師傅總掛在嘴邊上的碧游宮,里頭也沒幾個人拿這東西當作立身之本——而且看著還不如《天魔策里的《駐世長守。
    也就是錢明理不在,不然這老道休想離開,說不定就破門出教,要轉拜萬兵洞了。
    就沖著決明子這身修為,他在宗門里也是個不受待見的,不要說《三皇經,康王懷疑其他的經文他也沒見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