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新朝積極籌辦開國後第一次科考的同時,偽清方面也終于對外公布了康熙的死訊,並由信郡王鄂扎組織,太皇太後布木步泰主持了康熙駕崩後,清廷的第一次議政王會
之所以延後兩個月宣布康熙的死訊,清廷也是有考慮的,已經在鄱陽湖折了十余萬大軍,若是連皇帝都陣喪在前線,那軍心民氣可就全丟盡
不過這次的議政王會議,受康熙托孤的五個顧命大臣,除力挽狂瀾的湖廣總督王秀清外,其余的康親王杰書、信郡王鄂扎,議政大臣索額圖和佟國維四人都遭到了全體滿洲王公大臣的口誅筆
其原因就是王秀清沒有參與康熙親征事,而且在回京途中還擊潰並收攏了簡親王喇布的叛軍,是以康熙靈柩才得已返回京師,故爾王秀清在這幫王公大臣眼里還是有功
“信郡王,此次皇帝南征,北直隸的兵馬損失殆盡不談,我八旗子弟就折了一萬五六千人,隨駕的王公大臣死的死、降的降,幾無一人回返,你是隨駕藩王,總得給咱們一個解釋對吧!”
率先發難的是裕親王福全,他是順治的三兒子,康熙的兄弟,身為大清最尊貴的親藩,和大清榮辱與共,他接受不了十余萬大軍被明軍全殲的事實,更接受不了由康親王、信郡王等人輔政的遺詔,至于那個什麼湖廣總督王秀清,自入京後,見了人就點頭哈腰,不住地賠著小心,而且出手還大方,前些日子還偷偷給自己上供了二十萬兩白銀,這樣的老好人當顧命大臣,福全是求之不
恭親王常寧也是義憤填膺地喝罵道︰“鄂扎、佟國維你們說皇帝遺詔由你們擔任顧命,你們就是顧命了嗎?皇帝在回京的途中就駕崩了,鬼知道這遺詔是不是偽詔?”
不等急的面紅耳赤的鄂扎和佟國維解釋,兩白旗旗主巴布哈也站了出來,戲謔地說道︰“你二人口口聲聲是皇帝忠臣,現在皇帝陣喪在前線,你們卻拿著所謂的遺詔回京,這就是所謂的忠臣嗎?忠臣不應該和皇帝一起殉國嗎?”
正紅旗旗主特晉和正藍旗旗主穆臣卻是把矛頭指向了索額圖和杰書,他道︰“皇上年輕氣盛,血氣方剛,可你們卻是柱國老臣,若不是你們攛掇著皇帝親征,又何至近兩萬滿洲子弟折在鄱陽湖,這可是滿洲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失敗,不應該有人主動站出來承擔失敗的責任嗎?”
索額圖、佟國維、杰書和鄂扎四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卻是一句解釋的話都說不出口,這次南征大清的損失太大了,大到連他們自己都接受不
自康熙靈柩送達京師後,京師的氣氛就極度壓抑,這兩個月,他們在朝堂上幾乎是天天挨噴,死了家人的滿洲丁口甚至還披麻戴孝地跑到他們門前哭鬧,哪怕他們掏出了大把的銀子來安撫人心,都無法扼制住滿洲旗人的憤
可皇帝死了,要擁立新帝,這議政王會議又不得不開,誰曾想福全他們竟當著太皇太後布木步泰的面直接撕破了臉
丑媳婦終歸是要見公婆的,盡管乾清宮內洪水滔天,一向以沉著冷靜著稱的索額圖站了起來,他看了一下殿內正吵的不可開交的王公大臣,開口道︰“諸位,諸位先靜一靜,即便是要問罪,我等也有自辨的權利吧!”
巴布哈冷笑連連,他不相信在這種局面下索額圖他們還有機會翻盤,揶揄道︰“好啊索額圖,皇上生前對你是言听計從,本旗主就看你怎麼解”
索額圖其實現在內心也發 的緊,但輸陣不輸人,特晉和穆臣都把刀架到了自己脖子上,他怎麼說也要回敬幾句,昂然道︰“前者皇上御駕親征之事,本是南書房大臣李光帝攛掇的,議政王會議上,老夫可是一言沒發,況且當時諸位好像也沒堅持反對吧,裕親王,皇上當初貌似是先點的您的將,讓您代他出征,可您是怎麼說的,現在南征戰敗,這罪責倒成了老夫一個人的了,你們說,天底下還有沒有這樣的事?”
福全愣了一下,有心不好意思地說了一句“本王可沒說你索額圖有罪!”然後就著退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去年康熙堅持親征時,他曾極力反對,可康熙轉頭就點了他的將,這讓他當場就偃旗息鼓,並表示贊同康熙親征
恭親王常寧鄙夷地看了福全一眼,指著索額圖質問道︰“索額圖你別顧左右而言他,皇上親征確實是先和南書房議定,但沒有你的支持,皇上又怎會在議政王會議上把這事提出來,本王記得,皇上這話一出口,第一個領旨的就是你和你的黨羽吧,怎麼做過的事,你都拋道腦後了嗎?”
“不錯,誰不知道您索中堂是當朝第一人,你不支持,皇上又怎會發起廷議,就憑南書房那幾個歪瓜裂棗,能影響皇上,李光地好歹還為國殉節了,佟國維你們是怎麼好意思回來的?你們又有什麼臉面回來的?”
索額圖能言善辯,巴布哈也怕被他繞進去,因此他只是諷刺了索額圖一句,就把矛頭指向了坐在索額圖對面的佟國維和鄂
裕親王福全還有些不甘心地補了一刀,坐在椅子上說道︰“最關鍵的是,他們還好意思自封自己是顧命大臣,想著繼續把持大清的朝政,由你們柄政,本王只怕再過一兩年,明軍說不定就殺到京師城下來”
“不錯,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八旗子弟辛辛苦苦打下來的,若是被你們幾個卑鄙小人葬送了,那咱們滿洲人的血豈不是白流了,今天非得給咱們一個解”
康熙在世時,朝政盡出索額圖和佟國維等人之手,八旗的王公貴族早就不滿了,在康熙靈柩抵達京師後,他們就互相串聯起來,為的就是要把他們全拉下馬,好讓自己上位,面對尤自硬撐的索額圖,在場的滿洲王公幾乎是群起而
“都給老身住口,皇上雖然大行了,但哀家還在,太子還在,國不可一日無君,今天議政,是商討太子登基一事和如何對付偽明以及西北王輔臣,不是互相攻詰,皇上尸骨未寒,你們自個就亂了套,這不是給了偽明可趁之”
一直冷眼旁觀的布木步泰終于站了出來,其實在得知康熙駕崩的消息後,布木步泰就急的連續暈倒了好幾次,有一次甚至在甦麻喇姑面前大哭了一場,說她年輕時就死了丈夫,好不容易把兒子福臨拉扯大,結果兒子二十四歲就死了,現在連孫子都死在前線,這到底是壽限到了,還是上天因為滿洲人殺孽過重給的報應?
但國事艱難,布木步泰卻不得不強自振作,她還有重孫,她認為她既然能扶持兒子、孫子當上大清的皇帝,她就能把她的重孫扶上皇
“太皇太後,正是因為大敵當前,我等才要撥亂反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不清除咱們內部的亂臣賊子,又怎麼對付來勢洶洶的偽明軍,又怎麼剿除禍亂陝西的平涼叛軍?”
兩白旗旗主巴布哈今天是一點面子都沒有給布木步泰,康熙靈柩回京後,他表面上不置可否,但私下里卻召集好了兩千多名兩白旗舊部,而裕親王福全又拍著胸口保證湖廣總督王復漢會倒向他們,王復漢手中有近四萬綠營,有這支軍馬支持,他又有何懼?
“撥亂反正,哀家看禍亂的根源就在你的身上吧,皇上靈柩回京已久,雖然沒有昭告天下,但你們並不是不知道,可你們有誰來替皇上守過靈,別以為你們私下里做的事,哀家不知道,哀家只是因為你們也是為大清好,這才容忍你們調動麾下旗兵,但哀家不想看到大清有蕭牆之禍,前日哀家已經傳旨盛京將軍察尼,著他抽調一萬關外八旗入關,想來現在前鋒已經到了山海關”
顯然,布木步泰也害怕康熙的死會引起滿清內部的權利紛爭,故爾提前做了準備,盛京八旗可不同于關內的滿洲兵,他們都出生在苦寒之地,還保持著滿洲兵尚未入關前的習俗,可謂是清軍中最強的一支兵馬,有這一萬關外八旗,布木步泰認為,足以壓制京師的反對勢
“調盛京八旗入關?太皇太後在威脅我等嗎?只是山海關距離京師近六百里,本王怕察尼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太皇太後,您信不信,只要本王振臂一呼,京師的八旗子弟就會群起響應,待察尼兵臨城下,本王早就收拾完了這幾個蒙蔽聖聰的奸賊,太皇太後也不想奴才們僭越吧!”
布木步泰說道盛京八旗時,常寧和巴布哈等人就是心下一突,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今天既然都把話挑明了,說什麼都要把索額圖等人拉下馬,只有這幫人全都死絕了,他們才能高枕無憂,屆時就算盛京八旗入京,布木步泰和小皇帝也要仰仗他
“混賬,你們今天是來逼宮的嗎?曹寅,你還不去點兵,先把宮門給哀家封起來,哀家就不信有人敢沖擊宮禁!”
布木步泰勃然大怒,她剛才也算是給了巴布哈他們一個台階,而且這顧命大臣的事,她認為還是可以商榷的,熟料,巴布哈當場把臉皮給撕破了,這幾乎把回旋的余地全都堵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