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反饋療法的原理
生物反饋(biofeedback)是利用檢測裝置把有關人體內部某些特定的生物過程,如皮膚溫度、血壓、心率、肌力以及腦電節律等動態信息,經儀器檢測、放大和轉換,通過顯示系統,將此種信息轉變為聲、光等信號直接反饋給病人,使病人根據反饋信號所提供的信息有意識地控制某些病理過程,促進功能恢復,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174年iller解釋為“應用現代設備,有間隔、但不斷地提供人體特殊生理過程的信息。這些過程受神經系統控制,但並不明顯地被人所意識到,用伺服系統的術語稱為反饋。由于這是生物加工的信息,因此命名為生物反饋。”生物反饋是通過生物反饋儀來實現的,它屬于行為治療的範圍。
167年,iller等首先用操作條件反射的訓練,通過對各種內髒反應的研究,發現許多內髒功能是可以控制的,從而為生物反饋療法打下了基礎。iller等用一種箭毒類藥物阻斷小白鼠的神經化學物質的傳遞作用,使動物處于癱瘓狀態,以排除骨骼肌的影響。他們采用電刺激鼠腦的愉快中樞(下丘腦內側)和回避電刺激兩種方法強化訓練加快或減慢心率。前一方法以聲、光為刺激,在刺激過程中,小鼠的心率若朝著期望的方向變化時,實驗者立即刺激“愉快中樞”作為獎勵。如不在聲、光刺激過程中出現心率變化,則不獎勵。後一方法呈現給小白鼠一個刺激信號,經過5秒鐘後隨即有一個脈沖電流刺激小白鼠的尾巴。在刺激過程中,小鼠可以用正確的心率反應來關閉電擊以避免電刺激。結果表明,動物在這兩種方法的操作訓練中,短時間內都達到了預期的要求。實驗還證明,未經箭毒類藥物處理的小鼠,經過操作訓練其心率、血壓等反應均可朝著所期望的方向變化。
最先在人身上進行生物反饋研究的是關于心率、血壓、皮膚電反應以及腦電波的控制。16年shapiro對兩組被試者分別完成了血壓增高和血壓降低的訓練。170年novlis等報道了腦電α波消失時聲音也隨之消失,實驗要求被試者盡量設法增多或減少聲音出現的時間。結果一些受試者能完全控制自己的α波。
二、生物反饋的治療程序
1選擇體位 訓練的體位可取臥位、半臥位或坐位,取坐位時頭、背和上肢要有依托,以保證舒適,最好是靠坐在有扶手的沙發上。
2確定主觀癥狀等級 要求病人在有10個等級的癥狀表上確定即刻的癥狀程度,以做檢驗訓練效果的主觀指標。
3安放傳感器(電極)電極安放位置可選擇額肌或前臂肌肉。兩個記錄電極和參考電極要等距排列,參考電極置于兩個記錄電極的中點。
4測量基線值 在病人放松狀態下首先測量肌電基線值,並做下記錄。
5選擇反饋形式 訓練中既可選擇聲反饋又可選擇光反饋,一般以選擇聲反饋為多,因為臥位時光反饋受限。
6確定本次治療(訓練)目標 預置值是訓練目標,要確定在適中的點上。電極若固定在額肌時,預置值一般比基線值低03μv左右;電極若固定在前臂肌肉時,預置值的大小應依基線值的高低而定,一般以小于基線值1∼2μv為宜。不可將目標定得過高,以免難以使病人看到訓練效果。
7引導放松訓練 引導的方式可口述也可用錄音磁帶,如三線放松功、神經調節訓練磁帶等。
8記錄肌電值 為了觀察動態變化,在一次訓練中應每隔幾分鐘記錄一次肌電值,直到訓練結束。
訓練結束 訓練結束時,應讓病人再確定此時的癥狀等級並做好記錄,並要求病人談訓練感受。
生物反饋治療一般以10次為一個療程,每次30∼40分鐘,每周2∼4次。如果病人經兩個以上療程訓練後能掌握訓練要領,體驗到了放松的感覺,可自行在家中訓練,並定期復查。
三、臨床應用舉例
生物反饋應用于臨床,雖然時間尚短,但在治療軀體和心身疾病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舉例如下
1重新訓練肌肉運動160年,arai等首先應用肌電听覺反饋治療腦卒中所致之偏癱及周圍神經損傷的病人,觀察到病人的隨意運動大多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164年andrews對一組20例偏癱病人施行肌電反饋治療,結果17例獲得了顯效。其後johnoson等報告了用肌電听覺反饋治療偏癱伴垂足的病人獲得成功的經驗。brudny研究包括偏癱在內的病程為個月∼35年的114例病人,這些病人均做過常規治療,但功能未見恢復,經過8∼12周的肌電視、听反饋訓練後,皆取得不同程度的療效,其中一半以上療效顯著。經3個月∼3年的隨訪檢查,大多療效鞏固。
2頭痛的治療 生物反饋療法用于頭痛治療由來已久,療效也較肯定,近年來文獻報道甚多。budzynski等用肌電反饋訓練緊張性頭痛病人松弛額肌,經4∼8周的訓練,病人可隨意控制額肌的肌電活動,使頭痛緩解。他們在這方面作了很多探索,積累了比較成熟的經驗。178年budzynski分析了相當多的報道,發現此法治療緊張性頭痛的有效率為50∼70。
3原發性高血壓 早在70年代初,benson等試用生物反饋治療5例高血壓病人,經若干次訓練後,這5例患者的收縮壓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75年patel等把34例高血壓病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進行生物反饋治療,另一組進行一般松弛療法作為對照。經6周訓練後,生物反饋治療組血壓從2242/130kpa降至213/123kpa,兩組差異顯著。
4心律失常 通過主觀意志控制心率和心律已有較多報道。hnatiow等應用與受試者心率同步的反饋儀使受試者學會有意識地減少心率變化,從而使心率保持穩定的訓練獲得成功。
除了上述各種疾病應用生物反饋治療外,近年來還有用于治療其他疾病,諸如消化性潰瘍、哮喘、癲癇、精神疾患、磨牙、遺尿、痙攣性斜頸、腰痛和某些皮膚病等。
(楊曉文 金曉莉 韓蓁 杜曉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