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夫人日常

第96章 第 96 章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嘻嘻99 本章︰第96章 第 96 章

    第96章

    貴妃听她說明來意後,&nbp;&nbp;就將平寧公主叫了出來。

    魏若見她面若桃花,眼楮雪亮,自是知道此次遇險對她沒造成什麼影響。

    她和貴妃說了幾句話後,&nbp;&nbp;就說府上有事要先回去。

    貴妃聞言就奇道︰“你們府上不過是家事罷了,這些現在都有嬤嬤們管著倒也不是很著急,怎麼不多坐一會兒?”

    魏若聞言先是笑了一下,&nbp;&nbp;然後又看了一眼四周。

    貴妃便打發平寧公主去找五皇子和晏哥兒玩,又讓宮人們都下去了。

    魏若這才對貴妃說了府上的事情。

    原來李浩淼有個族兄叫李浩新,李浩淼的祖父與李浩淼的祖父是親兄弟。

    幾家分家後,李浩新的祖父就帶著家人搬離了國公府,&nbp;&nbp;住在了國公府的後巷。

    輪到李浩新這一輩時,他們家和國公府的關系便又遠了一層。

    不過,他家這些年靠著分家時的家產過活,&nbp;&nbp;日子過的倒也愜意。

    李浩新的夫人何氏是個十分機敏的婦人,她自嫁過來後就知道他們家是背靠著安國公府才能生活的如此愜意的。

    因此,&nbp;&nbp;她便時常到國公府來奉承老太君和老夫人。

    對于老太君和老夫人來說,&nbp;&nbp;這何氏是晚輩,&nbp;&nbp;且她又嘴甜會說話。

    兩位老人家年紀大了之後就越發的喜歡熱鬧了,因此便也喜歡讓何氏過來與她們說笑。

    前些日子,何氏像往常那樣帶著丫鬟過來奉承老太君和老夫人

    恰巧王芳也帶著女兒隨姐兒過來和魏若說話。

    魏若就打發人帶著隨姐兒去找清姐兒和冰姐兒玩。

    老太君一向喜歡和年輕女孩說話,知道後就讓人把隨姐兒叫到她這里來,&nbp;&nbp;讓她看看。

    魏若和王芳知道後便也從香蕪院趕到了老君堂。

    何氏就是在此時看到隨姐兒的。

    她見隨姐兒舉止穩重,說話文雅,又得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的喜歡便起了將她說給長子李中阮的心思。

    不過彼時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正在和王芳及隨姐兒說話,且何氏還要回家商量婆母與夫婿。

    她便沒有立即提起此事。

    等回去後,&nbp;&nbp;何氏和婆母及夫婿談及此事。

    她婆母和夫婿都知道何氏是個精明能干的人,&nbp;&nbp;她既看中了隨姐兒,&nbp;&nbp;那就證明那個女孩不錯。

    又有隨姐兒也算出身官宦之家,在家世上也算是配得上她們家了。

    李浩新全家商議過後都覺得隨姐兒不錯。

    何氏既得了夫婿和婆母的準話,過了幾日便過來尋老太君和老夫人。

    兩位老人家听何氏說她想把隨姐兒說給自己的長子,自是又驚又喜。

    她們都覺得隨姐兒是個不錯的孩子,又有王芳和魏若的這層關系在。

    若是隨姐兒能夠嫁到李浩新家,幾家的關系不就更親密些了嗎?

    兩位老人家便讓人將魏若叫了過來。

    魏若听何氏說完她想聘隨姐兒為媳後,先是愣了一下。

    隨後她開始思考隨姐兒和李中阮是否合適。

    這兩人她都見過,隨姐兒自不必說。

    而李中阮身為家中長子,自是得到了家中長輩的悉心栽培。

    她之前和他說過幾句話,能感覺這是個踏實的孩子。

    這麼一想,魏若就覺得,既然何氏專程過來提了這門親事,那她不如去問一問王芳的意見。

    若是王芳不同意的話,此事便也罷了。

    可若是王芳也願意的話,那就更好了。

    何氏听魏若說她要先去問一問王芳的意見再給答復後,就順勢道,若是王芳答應了此事,不如就由魏若來做這媒人。

    魏若聞言驚訝。

    老太君和老夫人卻笑了起來。

    兩位老人家就對魏若說,這兩個孩子一個是你佷子,一個是你好友的孩子,你來做他們的媒人倒也合適。

    魏若想到李浩新是李浩淼的族兄,那李中阮說來也是李浩淼和她的佷子了。

    她只好答應了何氏,但她也提前跟何氏說了,若是王芳答應了這門婚事,那她就做這媒人,若是王芳不答應的話,此事便罷了。

    何氏自然無有不應的。

    魏若同王芳說了此事後,王芳一開始還有些意外,她便說要和她家夫婿商量一下。

    這個也是應有之意,魏若自然不會不答應。

    她和王芳約好了她答復她的時間,湊巧就是今日。

    所以魏若才急著回家。

    貴妃听魏若說明原委後,倒是喜不自勝。

    她同老太君和老夫人一樣,也覺得這是門親上加親的婚事。

    貴妃連聲讓魏若快些回去。

    魏若哭笑不得的回府,剛回去沒多久,王芳就上門了。

    兩人相對坐下後,王芳就對魏若道︰“我和我們家老爺商量過了,李二爺家家底殷實,家里又和睦,孩子也是個好孩子。這門親事我們同意了。”

    王芳說的李二爺就是指李浩新,他沒有隨著李浩淼兄弟的排行走,而是自家另起排行。

    “芳姐姐不再考慮一下嗎?”魏若見她答應的這麼痛快,倒有些猶豫了。

    王芳聞言笑了起來道︰“孩子的婚事有時候講究的是緣分二字。這門親事認真說起來是我們家高攀了。老爺本有些猶豫,擔心孩子嫁進去會受委屈。可我想著這婚事既然是李二爺家主動提的,那她們家必然也會好好對待隨姐兒。況且我這麼些年日子過的也不是很寬裕,到了隨姐兒這里就不想讓她再吃這些苦了。”

    她話說的如此坦誠,倒讓魏若沒有想到。

    魏若見她是真心願意這門婚事,且是真心覺得這門婚事不錯,便也沒有再多說什麼。

    于是在老太君和老夫人的見證下,隨姐兒的婚事總算是定下了。

    而二姑母看到隨姐兒嫁到了李浩新家,心中若有所思。

    隨姐兒和安國公府的親事一定下後,外人尚可,但王芳家的親眷卻炸了鍋。

    王芳初成親時,她的舅父和姨母等人原本見她嫁到了官宦人家還有些羨慕。

    可自她公爹致仕後,她的那些舅母和姨母們說什麼的都有。

    等到她的表妹們也嫁到了官宦之家後,她們更是常在她面前炫耀自家孩子現在過的是如何如何的舒服。

    王芳深知世人都生了一雙富貴眼,因此她雖在初始時覺得憤懣,可漸漸的倒也想開了。

    橫豎那些人日子過的怎麼樣,都與她不想干,她們若是想嘲笑她,就嘲笑吧。

    等隨著婆家及夫婿回了祖籍後,王芳的那些舅父和姨母們除了家里有喜喪事,讓她送禮時才會打發人給她送信。

    其余時間從不聯系她。

    王芳看清了她們的面目後倒也不生氣,只是按照規矩走禮便罷了。

    讓王芳感到欣慰的是,雖然家里因為公爹致仕,家境變的艱難了。

    可是夫婿肯用功讀書,孩子們也都懂事體貼,且她和婆母相處的也不錯。

    她本就是個隨分守時,知道滿足的人,見生活遂意,自也安分守己的在婆家過日子。

    此次隨著夫婿回京,她按照禮數,帶著夫婿孩子們逐一拜訪了父族母族的人。

    她父族的那些人倒也還好。

    雖說她那幾個姑母也都生了雙富貴眼,可她伯母是個心思正派的婦人,有她伯母坐鎮,她父族的那些婦人倒也沒當著王芳的面說什麼酸話。

    可王芳母族的那些婦人們就沒有那麼省油了。

    王芳上門時,她們或是說京里哪家女子的夫婿考了許多年的科舉都沒能考中,或是在王芳及隨姐兒和她們說話時,故意撫觸自己的首飾,還問王芳她家是不是日子過的太艱難了,不然為什麼她們連個像樣的首飾都沒有。

    還有人甚至做出一副為了王芳好的樣子,讓王芳勸勸她夫婿讓她夫婿不要再科舉了,說再讀下去也是費錢。

    王芳早就習慣了她們的尖酸刻薄,對這些風涼話自是不放在心上。

    可隨姐兒卻是年齡尚小,且自小生活在和睦的環境中,初听這些話後臉色漲的通紅。

    王芳就借此教育她,告訴她這世上自來就是如此,不然也不會有人寫出世情薄,人情惡這樣的警世良言。

    她讓隨姐兒想開一點,不要與這般人計較,過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本分。

    隨姐兒其實是個寬厚的性子,只是初听不習慣這些話而已。

    如今被母親這麼一勸解,她就覺得能通過此事看清誰是真的值得相處的,誰又是需要假意待之的倒也不錯。

    此次王芳的那些親戚們听說隨姐兒和安國公的族佷定下了親事,且李浩新家之所以相中了隨姐兒,一是覺得隨姐兒確實不錯,二來則是因為安國公夫人與王芳是幼時的玩伴。

    王芳的這些親戚們都是經了事的婦人,她們自是能想明白,那家人之所以取中隨姐兒,就是想要加深自家與安國公府的聯系。

    而安國公夫人本就與王芳親厚,如今隨姐兒嫁給了安國公的族佷。

    那位安國公夫人一定會護著隨姐兒的。

    有安國公府的主母保駕護航,隨姐兒在整個李氏宗族的地位自也不會太低。

    這麼一想,王芳的那些親戚們就又是嫉妒又是不甘。

    她們壓了王芳家那麼多年,又取笑了王芳家那麼多年,又怎會心甘情願的看著王芳家借著安國公府的勢力再次崛起了呢?

    因此在去王芳家道賀時,王芳母族的女眷們就說了些陰陽怪氣的酸話。

    隨姐兒隨母親送走那些親戚們後,回來氣的直抹眼淚。

    王芳見女兒如此模樣,自然很是心疼。

    等女兒哭好之後,她就拉著她的手,溫聲勸慰她。

    她對隨姐兒道︰“她們壓了我們家這麼多年,自是不願意看到我們家起來。你現在雖然嫁到了安國公府,可你父親還未取中進士,你兄弟也未考中秀才,那些人家總能在一些地方找到咱們家的不足來取笑咱們。”

    “可你要記住,她們取笑咱們那是她們自己心性有問題,可咱們卻不能因為她們的過錯心內生怨。我們家的家底確實比不過她們。越是這樣我們就越不能把她們的嘲諷放在心上。因為她們已經積累到足夠的家底了,而我們卻還沒有。咱們家現在正是上下一心過好自己日子的時候,切不可因為她們而分心。”

    隨姐兒听完母親的話後,豁然開朗。

    自那以後,她再也不將這些陰陽怪氣的話放在心上了,縱使有時會因為被人當面諷刺,心生波動,可不過一會兒也就過去了。

    她自嫁到了安國公府後就一心侍奉婆母,相夫教子,其余閑事一概不管。

    老太君和老夫人冷眼看了她一段時間,見她行事妥帖,心思正派,自然越來越喜歡她了。

    老太君就對魏若道︰“離恆哥兒和毅哥兒成親還有一段時候,依我看,你不如把隨姐兒叫過來幫你料理族里的事情。她夫婿本就在前院幫咱們家管著莊子上的事,且她家又和咱們家離的近。這樣一來你也可以松快一些,咱們家也可以補貼族人些家用。”

    魏若听後自然應允。

    像他們家這樣的世家大族,本就對族人有照料的職責。

    又因為家族事務繁多,只憑借宗婦一人根本做不完,所以宗婦們就會從族里選出一些與她親厚又能干的婦人,幫忙料理族里的事務。

    魏若之前之所以沒有從族里選人幫忙,是因為李家的宗祠在陽溯,宗族里大部分與祭祀有關的事務都由在陽溯的幾位長輩負責。而跟著老太君等人住在京城的族人較之陽溯要少,自然事情也要少一些。

    魏若覺得這些事情倒不需要費什麼心思,且她在族里沒有相處的太親厚的婦人,因此便也沒有從京城族中找人幫忙。

    如今隨姐兒既嫁過來了,倒也能為她分擔一些了。

    隨姐兒的公婆之所以相中了隨姐兒,一來確實如她婆婆所說,她無意間看見隨姐兒覺得這個女孩人品甚好,二來也是盯住了幫宗婦打理族中事務這門差事。

    她公婆覺得夫人既與隨姐兒的母親親厚,那她對隨姐兒自然也會與別個不同。

    若是隨姐兒嫁到了她們家,那麼她家就有與別家爭搶宗族差事的一拼之力了。

    如今她們見一切果如她們所料,她兒媳憑借著與夫人的關系拿下了這門差事,她們家在族內的地位也因此上升後,自然心滿意足。

    至于其他在京內的李氏族人縱使有些不滿,可看在老太君的面子上也不敢說些什麼。

    那些族人們只好對隨姐兒的婆婆說些酸話。

    隨姐兒的婆婆也是個通透的性子,她自知自家已經得了好處,自然不會和那些族人們爭辯。

    無論族人們說什麼,她都只低著頭不說話。

    長此以往下去,那些族人們也覺得沒意思,便也不說了。

    自隨姐兒幫著魏若處理族中事務後,就常帶著丫鬟們來安國公府理事,她和老太君、老夫人以及魏若等人的關系也越發的親近了起來。

    老太君和老夫人以及魏若等人也時常補貼她些東西。

    隨姐兒婆家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隨姐兒的婆母知道她們家之所以有此機緣,全賴魏若和王芳的關系,且隨姐兒的父親彼時已經取中了進士,她弟弟讀書也很有資質。

    因此隨姐兒的婆婆並不像一般婦人那樣防著兒媳的娘家,反而經常打發下人往王芳家送東西。

    王芳也是個知事的性子,隨姐兒的婆婆打發人送銀錢她並不肯接,可要是送些吃食或是書籍之類的東西,她就肯接了。

    隨姐兒的婆家也因此更高看王芳一眼了。

    兩家的長輩都是知理的性子,且兩家的子孫也都是踏實肯干的性子,這日子自然越過越好。

    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眼看著王芳家和李浩新家就這麼起來了,自然心中感慨。

    老太君就對魏若道︰“可見這日子是人過出來了,這些事咱們以後要說與晚輩听,讓他們知道就算日子再苦,只要家里人都明白事理,踏實肯干,這日子總會過起來的。”

    魏若也深以為然。

    她自嫁到安國公府後,看到了不少人家的悲歡離合。

    那些能把日子過好的人家,無一不是明白事理且踏實的人家。

    而那些過不好日子的人家,則各有各的缺點。

    魏若便把她的這些感悟記了下來,預備著以後說與子孫知道。

    李浩淼在無意間看到魏若寫的這些人情道理後,就說這其中有些道理可以寫到李氏的家規中,以備後人警戒。

    寫家規這樣的事情,在家族中一向都是男人的職責,魏若自也不理會這些事,只讓李浩淼自己去和族老們商量。

    李浩淼自己在書房寫了半響,隨後又拿著他寫好的東西去了老太君那里。

    老太君見他補充的這幾條家規都是合情合理且又與家族有利的,自然十分的支持他將這幾條添進現有的家規里。

    自此,李氏家規在李浩淼和魏若這一代,就又新增了幾條家規。

    這些家規也對後世的李氏子孫們影響甚遠,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國公夫人日常》,方便以後閱讀國公夫人日常第96章 第 96 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國公夫人日常第96章 第 96 章並對國公夫人日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