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匹夫

第二二六章 從軍(二)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秦長卿 本章︰第二二六章 從軍(二)

    有及時雨宋江轉世之稱的楊ど,在義軍中義勇雙全,能夠在多次的官軍的圍剿之下,依然守住鐘相留下的“江山”,便可看出他的確是個人物。

    追溯他的起義歷史,還要從建炎四年,二月開始。

    鐘相起義開始,其實就已經為他們建立了良好的班底。

    那時候,因其在義軍諸首領中年齡最幼,土語謂幼為ど,故呼楊ど。

    三月,鐘相犧牲後。楊ど聯絡龍陽之夏誠、楊欽、楊廣及慈利陳寓信、松滋李合戎、澧陽英宣等數十名首領,還以青蓮教“等貴賤、均富貴”為遵旨,繼舉義旗,集結七八萬萬起義將士,伐木為船,壘土成寨,堅持戰斗。

    導致沿湖一帶,寨柵林立,風帆櫛次,農民軍聲威復振。

    次年六月,宋廷委任程昌寓為鼎、澧州兩州鎮撫使、兼鼎州知府,鎮壓楊ど起義軍,但不可力戰,後來被截擊,僅以身免,宋廷第一次圍剿楊ど計劃就此落幕。

    到了紹興元年正月,楊ど義軍趁著日漸興盛的勢頭,再敗程昌寓,繳獲官軍車船及督料匠手高宣,並將其招為己方所用,在各水寨大造車船。

    因此,楊ど義軍才有了一支規模相當可觀的船隊,他們所擁戰船,多是高兩三層樓,可容納近千人。

    艙內裝車輪,無風亦可在水中行駛,可有人踏車擊水,即使在水中,只要船艙內人員還在,便可往來飛快。

    船上又設拍竿,長十余丈,上放巨石,下安轆轤,頂系繩索,造出類似官軍攻城投石機一樣的船上武器,遇敵船近,一拉繩索,便可飛石擊船。

    後經由當地的漁民水匪的建議改進,又添木老鴉、魚叉、弩拿子等投擲武器和長兵器,可謂是擁有了宋代當時最高的戰船設備,加上人數眾多,勢頭正盛,即使是官船不敢輕易接近。

    在這種情況之下,楊ど義軍踏動車船沿湖作戰,勢力伸向環湖各州縣,各地官軍連戰連敗,宋朝廷因此也更加惶恐。

    面對這種情況,宋廷只能啟用李綱為帥,四路合擊楊ど。

    不過,在這段時間內,義軍也已經完成了蛻變,不再是那一批組織性薄弱的農民軍,又或許,每一個誠心起義的頭領,都有一個封王的夢想。

    為適應斗爭需要,楊ど于次年似月,將洞庭湖區各縣起義軍首領推為首領,自身當總首領,建國號為楚,自稱大聖天王,並用設立紀年天載,立鐘相少子鐘子義為新楚國太子,再封黃誠為軍師、左僕射,楊欽為軍馬太尉,成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和軍事體系雛形。

    面對來勢洶洶,且由李崗領兵的設總寨于寶台山,楊ど采用了在關口要隘分置水寨七十余個的應對策略,便一句將官軍的“四路圍剿”的計劃粉碎。宋

    最後,高宗改派龍圖閣直學士折彥質及荊南制置使王燮率兵鎮壓,均遭失敗。

    趁著軍事上的節節勝利,他們的義區範圍也就日益擴大。

    楊ど執行鐘相“等貴賤,均貧富”的政治綱領,並采用“陸耕水戰”、“兵農相兼”的政策,豁免義區錢糧賦稅,發展生產,深受百姓擁戴,一時間竟然形成了當地百姓只認大聖天王,不識宋廷之君的局面。

    他們的勢力鼎盛之時,東越岳陽,西至鼎澧,北抵公安,南至長沙界內,席卷洞庭湖區七州十九縣,擁眾二三十萬萬。不過,南宋、偽齊曾多次遣使招降,均被楊ど斬首沉江。

    漸漸地,多次勝利的喜悅,在慢慢地蠶食他們的勵志。

    魏十三便是再這種情況之下,領著手中這支韓家軍到此地來的,倒也算是臨危受命,亦或者可以說是,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多余的軍隊都往那邊派。

    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面對這種各方官軍多次力戰都難以拿下的敵人,魏十三當然不會自信到,認為對方會在面對自己率領的韓家軍之時,會犯錯,或者企圖在正面將他們擊潰。

    反正他們現在面對的情況是,周、楊兩人回歸,帶回了近六千的戰馬,這些資源,足以讓他們一方組建一支規模宏大的騎兵。

    雖然,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是水戰,騎兵即使訓練出來,對于應付楊ど義軍中,最為令人頭痛的水師,作用看起來並不大。

    但是魏十三還是下了相當大的一部分精力在騎兵的訓練上,專門派了閆峰、王德、周奎軒、楊成四人,專門負責騎兵的選人和訓練。

    待到上猶城中的工匠們到位之後,當即開始打造船只等水上利器,軍中也開始將除去參加騎兵訓練的兵卒,全員開始訓練水性,學習水戰戰斗的方式,以及面對船只受損等緊急事宜,采取的逃生手段。

    除此之外,為了解楊ど部義軍的作戰方式,魏十三還專門派出了陳玉案、言雀為首的一支小隊伍,前往尋找先前與對人交過手的將士或長官,請教敵軍的作戰習慣和與敵作戰時,最應該關注的問題。

    他自己則是,每逢訓練結束的間隙時間,便帶著手下,在新楚國邊界周圍的地方,深入民眾百姓家中,調查關于這支義軍的口碑以及行為習慣。

    因為,他始終相信,沒有十全十美的組織,且不說他們時在這種充滿矛盾的時候,倉促建立的政權,就是在後世,長治久安的盛世之中,也有說不盡的矛盾點。

    終于在歷時一個多月的巡查之中,他們得到了一些十分有用的線索。

    實則上,楊ど為首的義軍部,正是以為內從起義,到建立政權整個過程都十分順利,導致他們失去了居安思危的判斷能力。

    加上楊ど,尚未及而立的年紀,便達到了這種,尋常人終其一生都難以追及的位置,自然內心中也有一種膨脹感覺。

    所以,他們立穩腳跟後,楊ど和鐘相之子鐘子儀等領導層漸漸背叛“等貴賤,均貧富”的宗旨,衣食住行無不窮奢極欲,連睡覺的床都要金玉瓖嵌,部下士卒和治下百姓卻困苦潦倒。

    楊ど不但自己享樂,更濫施兵威,焚燒無數宅院廟宇,濫殺官吏書生僧道,把濫殺無辜稱為“行法”,將野蠻燒殺與反抗朝廷壓迫混為一體,給洞庭湖地區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以致民不聊生。

    得到了這些消息之後,魏十三才算是在心中有了一些底氣。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南宋匹夫》,方便以後閱讀南宋匹夫第二二六章 從軍(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南宋匹夫第二二六章 從軍(二)並對南宋匹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