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是縣衙的一群大老爺們登台了。他們依舊是如之前一樣的節目,顯然勢要把《麗人行》演繹到底,不成功便成仁!台上洛川縣的百姓,全都捂著嘴,沒敢放肆大笑。結果,這一次,他們依舊笑料百出,也僅僅只是比上一次,舞台出錯的次數少了那麼一點點而已。
一舞結束,全場哄堂大笑。他們依舊臉紅透了,用衣袖遮著臉,一個個溜得賊快。林家人還忙著拆卸臨時屋子,人多手快,東西整理裝車,下人駕著車返村。等返回林家村,估摸著也到凌晨一二點了。簡單的洗漱後,帶著疲倦的身體上床。林巧巧這一覺睡到日曬三竿才起來,院子里已經不見掌櫃他們了。
“盛京來的人,請了掌櫃去盛京,當景秀茶樓掌櫃。”高管事回稟道。
“掌櫃是個人才!”林巧巧吃著午飯,說道。
“老爺和夫人前去相送。”高管事又道。
“那些人已經在這里耽擱了幾天,再不快馬加鞭去追上傳旨的隊伍。這山高水遠的,誰能保證,這一路上會不會出個什麼狀態!”林巧巧又扒拉了兩口米飯。
“昨天誰比賽贏了?”林巧巧又道。
高管事回稟道︰“是主子的兩位師兄贏了,我便把冠軍的獎勵拿給了他們二人。又給第二名小隊成員,每一人發了一身夏衣,一雙鞋子。第三名的便只是每人一雙鞋子了。”
林巧巧點頭。盛京的人離去了,沒幾天秦掌櫃也返回了秦川城。那茶樓听說後來又轉手販賣給了其它外地富商,改行開了雜貨鋪。因為店里的東西新奇,店里生意很是火爆。
秦家的離去,也代表著一些雜七雜八的勢力撤離了洛川縣。同時也說明了洛川縣已經被更有權勢的人暗中接管了。在這場暗無硝煙的商場戰斗落幕後,以史家為代表的本地商戶,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而像金家、蕭家,還是在洛川縣城依舊屹立不倒。仿佛這場風雨對他們根本不起作用。相反,借此機會,還大賺了一波。就連林家大房,也狠賺了一筆!不少京中貴人,沖著鄉村小酒的唬頭大肆購買,帶回去給親朋好友,嘗個新鮮。典型的大魚大肉吃膩了,想換換口味。
洛川縣又恢復了以往的平靜。林三福一家三口又返回了縣城,為開辦補習班而籌備著。九月初十,重陽節剛過,林家小課堂開業了。洛川縣城的百姓都知道,林家二房的孩子沒有去過一天學堂,全指望林三福兩口子在教。偏偏那孩子就考上了童生,而且名次還很靠前。
“林先生真會取名字,叫什麼交學費。”
“小生覺得取得很是秒!”
“這學費一個月一交,公告上說一個月一個孩子是一百文錢。不包吃住。”
有了林鐵這個活廣告,洛川縣城里很多富貴子弟,都很願意前來報名。有了這些人的加入,十里八鄉的百姓,手中有點閑錢的更是熱衷把孩子送來林家小課堂讀書。也導致了這一帶的房價租金上調,甚至還有人干起了宿舍的生意。
讓林巧巧很是感慨萬千。誰說古人愚昧無知,明明和現代人沒有區別。又有市場遠見,又精明能干,還比現代人多了吃苦耐勞!範隨風和苗雨軒也被林三福安排授課,自然是給工錢的。二位窮秀才也欣然同意,若是以往他們定然會拒絕,畢竟明年便要下場了。
“壹、貳、參、肆、伍、陸、柒、捌、玖、拾,接下來,請各位同學跟著老師學另一種寫法1、2、3、4、5、6、7、8、9、10。著重記這個字0,它讀零,就是一個也沒有的意思。現在大家自由練習一下寫法,下課。”林三福講述道。
所有的新生都在一個班級里教,不分白丁、童生、秀才,就連林三福的四個徒弟和林鐵都在教室里坐著,埋頭認真的做著筆記。至于教室外旁听第一堂課的家長們,也紛紛受益匪淺。
“這錢出的值得!”
“期待下午的語文課。”
“就是這課類也太少了,就開設了語文和數學課,一天就兩節課。”
“听說範秀才和苗秀才會在一個月後開課,傳授考場經驗。”
在窗外旁听的家長們眾說紛紜。時間很快便來到了下午,張英走進了教室。今天,她的穿著打扮都很樸實,沒有佩戴任何首飾。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只知道學習,卻不知道思考,到頭來等于白學;只知道思考卻不去學習,則就變得有害了。此話出自于《論語》。”張英笑著說道。
沒看過論語的同學,紛紛奮筆疾書。張英又把每一個字單獨指出來,講解字的含義。那些初學者,和白丁很是感動,學的更加認真。就連教室外圍觀的家長們,也學會了這十二個字。更是覺得這個女老師厲害,語言生動,不似那些文人那般古板。
張英道︰“從前,有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里鑽進來,把羊叼走了。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發現又少了一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被狼叼走的了。故事講完了,現在跟著老師學一個成語,亡羊補牢。”
張英又把四個字拆解一番,單獨講解每一個字的含義,和組詞衍生新的含義。又講述了幾個成語小故事後,這堂課便結束了,留下教室里的學生自習。
蕭燃起身,去了一旁的書架上,選了一本未看過的書,便坐了下來品讀。剩余的三人和林鐵也去一旁選書。有同學便上前拿了幾本書,抬腳便要出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