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史家小姐,讓她把那扇子也給帶上堂來,讓本官過目一下。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驚世駭俗之物,惹得全村人去逼迫一個人發下毒誓。”秦川城的陪審官員說道。
史公子上堂,把扇子呈上去。“還請三位大人體諒,舍妹終究是女子。出堂多有不妥。”
“無礙!”縣令大人說道。
三人紛紛過目了扇子後,很是驚訝。
“這當真是竹子編制的?”縣令大人詢問道。
“若有這等手藝,自己去開鋪子營生。早就飛黃騰達了。”府城的陪審官員驚嘆道。
羅氏立刻回話,“確實是小婦人的二兒子編制的。一開始也沒有想到這樣編制,還是小兒子見多識廣,提議說能不能把竹子制成絲,編成扇子。
二兒子就開始鑽研,動手編。一開始並不容易,失敗了很多次。
那時候,全家都想著,把這生意做出來。二兒子每天、天不亮就起來搗鼓,夜很深了,還在燈下琢磨。
三位大人,小婦人之前嚷嚷說,這生意就是整個林家的。可有說錯,若沒有二兒子肯下功夫去琢磨,若沒有小兒子在外張羅、又是出謀劃策,又是拉來史家。就我那大兒子,弄了這麼多年的竹編,怎不見發達。
去年,我的小兒子給家里人提及,茶樓掌櫃請他前去說書。掌櫃每個月給他五兩銀子的工錢,小兒媳婦和小孫女做添頭,也給了點銅板意思一下。
估摸著也是瞧我們家窮,可憐我們家。剛說書那會,小兒子可穿不了這麼體面。都是補丁衣服洗的發白,干淨就成。我那小孫女的衣服,大冷天還露著小胳膊小腿。
我便做主讓小兒子每個月給家里交一兩,自個留四兩。也給他自己置辦點行頭,別丟了茶樓的臉。
而且,我抱著私心,想著小兒子將來會去考秀才。這樣樣都需要花錢,他自己有了營生的本事,就他自己出大頭,家里貼補點。
我這樣考慮,可有錯?
在村里,一個月又有幾家可以弄來一兩銀子。我只讓小兒子每個月交工一兩銀子,這可不少呢!
但是我那大兒貪得無厭,想要下全部。卻嚷嚷著說是為了全家考慮,說是修老宅。誰也不是傻子,新建房子,二兒子家兩閨女一個兒子。小兒子家就一個閨女,大人你給評評理,這時候去修老宅,誰佔了光。
我只要了一兩,大兒子就開始鬧騰,那個時候小兒子只是提及一下,都還沒有去茶樓上工。
所有的人都覺得我偏心,但是,不是那樣的,大人你听我慢慢道明緣由。
我讓大郎和招娣跟著小兒子去縣城長長見識,平日幫小兒子兩口做點家務跑跑腿。我小兒子一家三口確實挺懶,這點我是承認的。
但是,他們就覺得我是讓他們去給小叔當小廝丫鬟。
大人,那縣城租的房子,能有多大點,即便真是個丫鬟小廝,這一天能有多少點活計可做。
相比之下,小兒子還得養著他們。
家里窮,總不能明著給小兒子說,讓他幫忙養下大兒子家和二兒子家吧。
大郎、四郎,招娣、鐵子,大人你看一家兩個孩子過去。
小兒子兩口子那點工錢,養著七口人,在縣城,還能有多少剩下。況且我家老頭還讓小兒子教四郎和鐵子讀書識字,將來好考個功名回來。
紙筆墨哪一樣不需要花錢?一年要供應兩個讀書人的紙筆墨,這得多少銀子砸進去。
砸下來,第一年不見的就有收獲,運氣好三年能出一個童生就不錯了。
三位大人,我們兩口子不偏心啊!我的小兒子吃盡苦頭,卻從不吭聲。
嗚嗚。
如今家里發了,這大兒子覺得自己勞苦功高。他想要就給他好了,免得鬧騰著兄弟不和睦。
我們兩口子跟著二兒子一家去投奔小兒子,當時,我們兜里就沒有幾個錢。小兒子機靈,拉著二兒子去縣城里轉悠幾天。
便拉倒給人送飯的活計。送的都是賭坊那些地方啊。哪里可能賺多少錢!不小心伺候著,我們還怕遭殃了去。
嗚嗚。
如今,嗚嗚。
誅心啊!
大兒子不成器,沒想到,孫子也是這樣。嗚嗚”
羅氏的哭訴,讓聞者听後,紛紛落淚。
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在外人眼里,可能市儈、愛貪便宜,但是,卻努力的維護著三個兒子那可憐的尊嚴,努力的讓兄弟三人團結一致。
驚堂木一響。
府城的陪審官敲的,雙眸赤紅,呵斥道︰“你這娃子好不識好歹,即便將來考上去,也是一代奸臣,危害江山社稷。
本官做主,自林大福開始,往下算,五代以內都不得參加科舉考核。”
顯然,這完全是針對四郎的,即便到死,都不可能看見自己的後代能出人頭地。
“會不會嚴重了點,孩子可以慢慢教導。”縣令大人終究是于心不忍,小聲側頭,說道。
府城的陪審官說道︰“這若換成本官是主審官,哼!莫說功名了,本官會直接貶了林大福一家老小為賤民,財產全部沒收國庫。”
大郎懵了。
“林二福你既然已經在人前發下毒誓,無論是否被迫,大丈夫不可言而無信。本官做主了,這扇子便歸還給你,權當個紀念品收著吧。
史家可有異議?”縣令大人說道。
史家公子表示無異議,扇子被師爺親自捧去交給了林二福。
林二福感動的淚流滿面。
“撤堂。”縣令大人說著,便要敲驚堂木。
史家公子連忙喊話道︰“且慢。”
三位官員紛紛面色不悅,但是,還是坐了下來。
史家公子連忙上前一步,而後跪了下來,把袖子里準備好的狀紙,和契約書一並舉過頭頂。
“小民狀告林玉竹,為商欺瞞。望三位大人給小民做主!”史家公子高聲喊道。
三位官員紛紛查閱了狀紙和契約書,再結合之前知曉的林家的是是非非。像這種案子,怎麼判都成,可以說打著律法的擦邊球。
縣令大人左右為難的看向兩位陪審的官員,詢問道︰“二位大人如何看待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