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第902章 為白人至上主義而戰?(三)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緋紅之月 本章︰第902章 為白人至上主義而戰?(三)

    作為選舉出身的政客,杜魯門的話術可以忽悠普通美國人,卻忽悠不了莫洛托夫。面對杜魯門提出美甦兩國都遭到中國威脅的話術,莫洛托夫平靜的答道︰“美國始終在支持進攻甦聯的德國,中國1直在幫助甦聯。議員先生的看法明顯背離了現實。”

    杜魯門這種政客絕不可能因為踫了釘子就退縮,在他們嘴里,奶油都不會融化。即便莫洛托夫如此不給面子,杜魯門依舊感受了甦共的內在需求。如果甦共並不尋求與美國的合作,杜魯門就沒有機會出現在莫洛托夫面前。

    “委員先生,不管是德國還是甦聯,都在為這場戰爭付出巨大代價,通過這場戰爭賺錢的只有中國。如果甦聯與德國能夠恢復和平,就可以結束巨大的損失。將寶貴的資源用在提升國家幸福的領域。和平對于甦聯非常有利。”

    杜魯門的看法的確符合甦共的利益,莫洛托夫就詢問道︰“甦聯認為德國必須退出甦聯國土,並且對甦聯進行賠償。”

    “美國認為恢復戰前的邊境很有必要。但是賠償的事情,需要甦聯與德國進行討論。而且委員先生,我認為務實主義的外交理念才是在當下穩定局面的基礎。”

    听了杜魯門帶來的美國態度,莫洛托夫倒是有1點動心。斯大林之所以搞那麼大的反攻,心心念念就是恢復戰前的邊境,將甦聯西部精華地區的人口、礦產、工農業產能再次利用起來。

    如果真的能達成目的,甦共也不介意與德國虛與委蛇。只要實力夠強,甦聯紅軍隨時可以進攻德國。至于所謂的中立,甦聯紅軍這麼強大,並不受歐美國家的牽制。只要恢復到戰前狀態,甦聯恢復元氣後,甦聯紅軍想什麼時候打就可以什麼時候打。

    但莫洛托夫並不認為杜魯門帶來的會是這樣的美國看法。如果只是讓甦聯從戰爭中牟利,美國絕不會這麼熱愛甦聯。莫洛托夫問道︰“其他的要求呢?”

    杜魯門當即說出了美國的其他要求,“甦聯必須中斷與中國的盟友關系。並且堅定的反對中國在東歐以及黑海以及地中海地區的擴張。”

    乍1听,莫洛托夫差點覺得這個要求非常合理。只是稍微想了1下,莫洛托夫就認為這個要求並不怎麼符合甦聯的利益。如果甦德恢復和平,甦聯完全可以結束以納粹德國為目標的同盟關系。

    甦聯對東歐素來有野心,始終想奪取黑海的控制權。將中國排除在東歐以及黑海之外,同樣符合甦聯的利益。

    但是盟友關系本身意味著國家政策,甦聯如果按照杜魯門的建議去做,其結果必然是中甦關系持續降溫。雖然不至于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至少也會變得很冷淡。如果德國再次對甦聯發動進攻,中國完全沒有理由對甦聯進行支援。這就是關系冷淡期間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常態。

    莫洛托夫本人倒是認為同盟國現階段對中國的敵意遠超過對甦聯的敵意,所以德國退回到戰前邊界之後,短時間內不可能再次發動進攻。但甦聯現階段的確沒必要將中甦關系弄的十分冷淡。

    至于反對中國在東歐擴張。現階段控制東歐的是德國,甦聯反對中國在東歐擴張,就意味著要麼支持德國對抗中國,要麼干脆以甦聯的力量將德國與中國1起趕出東歐。

    杜魯門既然提出了甦德停戰,恢復和平,其暗含的意思自然是甦聯不要與德國再次開戰。想到這里,莫洛托夫問道︰“甦聯不可能支持德國在東歐的存在。”

    听到這話,杜魯門笑道︰“呵呵,如果德國受不住東歐,我相信同盟國會期待甦聯成為東歐的守護者。只要不是中國掌握了東歐,同盟國並不介意掌握東歐的是誰。”

    莫洛托夫1時無語。因為同盟國給的承諾太多了!

    當然,這些承諾中也包含著巨大的陷阱。甦聯1旦將中國擋在東歐之外,就會被認為是站在了歐洲的立場之上。當然,還有另外1種可能。甦聯在和中國進行協商後,獲得了控制東歐的承諾。

    但甦共內部對于得到中國承認之後再行動充滿了芥蒂。甦聯不該是中國的附庸,甦聯必須擁有自行決定戰略的能力。否則的話,甦聯就等于恢復了在中國面前的金帳汗國地位。

    莫洛托夫很快結束了與杜魯門的會談後,立刻向斯大林進行匯報。斯大林神色變化不大,但是莫洛托夫看得出,斯大林是真的動心了。

    果然,斯大林默默地抽了1袋煙後問道︰“美國明確表示了他們可以決定德國的戰略判斷麼?還是德國方面委托美國轉達德國的態度?”

    雖然這兩個問題都是在質疑,但是在莫洛托夫這種外交人員听來,斯大林期待快速達成停戰協議的情緒已經完全掩飾不住。莫洛托夫答道︰“從美國代表的所說的話來判斷,這是美國的看法,而且德國並不反對停戰。不過德國肯定會提出其他要求,這些要求必然基于單方面滿足德國需求。”

    在莫洛托夫看來,如果斯大林根本不想停戰,或者希望能夠壓倒德國,他就會拒絕繼續談判。但是斯大林又抽了1陣煙斗,最終命道︰“搞清楚美國代表所有要求的底線。同時,要讓美國代表明白,甦聯絕不會割讓哪怕1厘米的土地。就如莫斯科保衛戰中的政委所喊出的口號那樣,甦聯雖大,但是我們退無可退。”

    隨著莫洛托夫與杜魯門不斷談判,雙方也坦率的了解了對方的底線。

    此時,里賓特洛甫也已經回到了位于東普魯士的希特勒指揮部狼穴。里賓特洛甫1直擔心希特勒不願意退出戰爭,然而當他將美國的建議告知給希特勒後,竟然沒有在希特勒臉上看到憤怒。因為正在思考,所以納粹德國的元首神色中只是有點遺憾的模樣。

    里賓特洛甫看向了旁邊的宣傳部長戈培爾,秘書兼納粹黨2把手魯道夫•赫斯。以及空軍司令以及帝國元帥戈林。就見3人同樣沒有開口,都是若有所思的模樣。

    負手站在希特勒旁邊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剛完成了在德國國內的巡游宣傳,他看著希特勒的神色,心中倒是有些明了。因為在1943年2月底,當德軍經過1番指揮層的大換人,終于穩住了防線,艱苦的進行冬季戰爭時。好不容易輕松下來的希特勒對戈培爾說過1番話,“如果我知道甦聯竟然能夠動員起這麼多軍隊,我才不會選擇進攻甦聯。”

    當時希特勒剛從無比緊張以及擔憂的狀態放松下來,以戈培爾對希特勒的了解,希特勒所說的話的確是發自內心。而且從希特勒德國元首的地位來說,希特勒當然不希望打1場毫無勝算的戰爭。

    現在和平的希望雖然渺茫,但是至少不會像之前那樣毫無可能。戈培爾認為希特勒認真思考和平的事情也是理所應當。

    這種微妙的沉默持續了好1陣,希特勒才問里賓特洛甫,“甦聯意識到,他們正在為中國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戰麼?”

    里賓特洛甫的心中立刻輕松下來。與美國國務卿赫爾交談後,里賓特洛甫反復思考該從什麼角度去說服甦聯。最好的角度莫過于“甦聯是在用自己的血肉滋養中國的霸權”。

    這並非是胡編亂造出來的理由。甦德戰爭爆發的理由與中國無關,但是雙方打到現在,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且甦德雙方都通過迄今為止的殘酷意識到,不管是甦聯還是德國,都不可能達成戰前設想的目標。

    在甦德戰爭爆發期間,中國不再擔心甦聯方面可能出現的壓力,全力與同盟國作戰,取得了1系列驚人的勝利。甦聯如果繼續與德國打下去,所起到的戰略效果只是替中國在歐洲部分牽制住同盟國的力量。

    中國的確在甦德戰爭爆發後不再要求甦聯就援助物資付錢,在未來也可能不會對援助物資討債。但是用價值不到1百億美元左右的援助物資就換取了這麼大的戰略目標,中國賺大了。

    .

    甦聯除了替中國分擔了戰略壓力之外,還在與德國的血戰中元氣大傷。即便甦聯成為了這場大戰的最終勝利方,也會因為傷亡過大而失去在接下來制衡中國的能力。等于是為了中國的勝利輸掉了甦聯的未來。

    既然希特勒這麼直率的詢問,里賓特洛甫就將他想好的思路和盤托出。不僅希特勒听得微微點頭,連會議室內的戈培爾,魯道夫•赫斯,戈林都難得的露出了1點欣賞的模樣。

    里賓特洛甫心中有些感慨。他作為德國外長,在甦德互不侵犯條約以及英德和平條約簽署中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卻因為被認為是“幸進”而受夠了白眼。此時自己的看法得到了納粹高層的認可,卻是因為此時納粹德國正在面對中國這個空前強大的敵人,局面開始變得糟糕,才讓納粹上層終于暫時不去考慮偏見……

    希特勒此時也完成了思考。他說道︰“里賓特洛甫,你聯絡美國方面,看看能否由你直接與甦聯方面接觸。同時,國防軍與黨衛隊必須加強攻勢。1旦讓斯大林感覺他受到的壓力開始降低,他就會生出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而且我們必須小心,斯大林很可能會將停戰談判作為扭轉戰局的手段。在布列斯特條約的時候,俄國人就是這麼干的。

    甦聯之所以選擇與中國合作,也是因為當時何銳給了甦聯足夠大的壓力。而不是甦聯心甘情願的選擇了與中國的和平。”

    見希特勒的思維依舊清晰理性,納粹高層都放下心來。必須得說,甦德停戰乃至于和平,對在場的納粹高層都生出了巨大的吸引力。他們都發現自己很樂于促成這個和平。

    直到听了希特勒冷靜而且現實的思路後,那種僥幸心理遭到了沖擊,眾人也都冷靜下來。

    感到僥幸心理受到沖擊的不僅有納粹德國上層,參加了何銳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的何銳政府上層也受到了沖擊。何銳同意了對美國西海岸工業區的轟炸,使得1些認為現階段可以對美國表現出和平需求的上層感到了和平好像會來的更加艱難。

    何銳則平靜的做著解釋,“從1840年到現在為止,歐美戰爭沒有1次因為善意而結束,都是在財政崩潰下無以為繼,才結束了戰爭。而且從戰爭結束後的發展來看,歐美的民間仇恨是有的,但是在利益層面上,各個國家正常的商業以及個人交流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也就是說,我們對美國的打擊越猛烈,美國敗得越慘,美國對中國的善意反倒會更高。”

    這句話其實可以用“蠻夷畏威而不懷德,有小禮而無大義”講述。但何銳不喜歡這樣沒頭沒尾的說法,就選擇了有著充分歷史支持的描述。

    听何銳準備繼續擴大戰爭,1些高層雖然不反對,依舊感覺到了即便在鬼門關前走了1趟,何銳的判斷依舊充滿了銳氣,並沒有絲毫畏懼。

    當然,李潤石這樣知道核武器已經小型化與實用化的高層則認為何銳1如既往的沒有陷入蒙古式政府的歧路。即便是打到現在的程度,何銳依舊冷靜而且克制。

    既然最高層已經決定,7月23日,中國轟炸機在海軍南部航母集群起飛的700架噴氣式戰斗機的掩護下向著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的石油產區發動了襲擊。

    與此同時,中國在北美西海岸的所有空軍基地能起飛的540架戰斗機全部起飛,向在前線的美軍發動了進攻。在南北夾擊之下,美國西海岸能夠起飛的全部1600多架噴氣式戰斗也都起飛迎戰。

    1時間,北美西海岸上空戰斗機往來穿梭,盤旋俯沖,中美兩國的空戰激烈的展開了。在1隊中國戰斗機的掩護下,6組4架1組的殲9高級教練機以最快的速度利用低空性能進入美國西海岸,沿著航空地圖的指引抵達了好幾處有著很明顯地表標志性所在的地區。

    無1損失的殲9戰斗機都只攜帶了兩枚造型古怪的炸彈。到了標志性所在,全都快速拉升距離,1氣飛到了4000米以上的高空。隨即投下了1枚古怪的炸彈。隨即調轉方向加速離開。

    這些看似炸彈的物體在自動滑行後的10秒後,尾部噴出了火焰。在尾部噴射裝置輔助下,這些物體的軌跡從斜著飛行變成了直上直下的墜落。隨著速度加快,物體尾部突然彈出了碩大的降落傘。

    降落傘帶來的巨大阻力,讓這些物體前端猛然彈出了長長的尖銳長桿。而這物體中後部與前部分裂,前部又墜落了數十米,長桿深深刺入到地面的泥土中。隨著慣性,物體向前滑動,1定程度上化解沖擊力。

    隨著這個奇怪的裝置穩定下來,其內部的發射裝置開始發射起無線電信號。24個不同位置的無線電信號的信號被地面,海上,以及空中安裝了大型電子設備的信號收集裝置接收。計算機則快速運行起來,按照事先準備好的程序計算著24個裝置的經緯度以及相對距離。

    計算出來的結果,則傳遞到空軍這邊,請空軍對在加利福尼亞洲的石油設施的位置進行相對位置的比對。

    美國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國,也是現階段還有能力在電子技術領域與中國掰掰手腕的大國。這異乎尋常的無線電信號很快就被美國方面發現,並且對就近的美軍以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國民警衛隊發出“搜尋侵入美國本土中國小分隊”的命令。

    然而等最近的國民警衛隊抵達1個裝置旁邊,就見地上1根金屬桿子上掛著1個黑乎乎破爛的圓筒。圓筒內部的0件已經被炸的稀爛,周圍還能找到的部件也都碎成了無數塊。根本看不出原本是用來干什麼的。

    美國國民警衛隊意外之余,都覺得中國空降小分隊應該撤走了。全然不知道根本沒有所謂的“空降小隊”。在集成電路控制下,發射電報以及自爆,根本不需要人類來控制。這些裝置只工作了45分鐘,就在電源耗盡前自爆了。

    也就在中國戰斗機撤離北美空域之前,曾經的孤星共和國加利福尼亞州上空,1些裝置突破天際,呼嘯而下。東風2導彈的射程為1500公里,剛好能夠從溫哥華打到舊金山。此時空軍還在,能夠觀察到東風2導彈的落點。

    前後15分鐘,1共有15枚東風2導彈落地。有4發很幸運的直接命中了不同的采油點,1200公斤的高爆炸藥直接在地面上炸出了環形沖擊波,周圍的鑽機如同紙糊的1樣,瞬間就被推倒。至于鑽機旁邊的其他設備與工人更是化作碎塊。

    那些沒有命中目標的導彈落點也被記錄下來。中國空軍則立刻收兵,在出現巨大損失前脫離空戰,撤了回去。

    擊退中國大規模空襲,擊傷擊落上百架中國戰斗機的消息立刻送到了華盛頓。讓空軍參謀長心中暗爽。

    然而從下午開始,中國軍隊先後發射了120枚東風2導彈。其攻擊目標要麼是采油廠,要麼是煉油廠。

    美軍早就在西海岸準備了很強大的防御體系,防備中國在美國西海岸登6。但這些防御體系可以對抗中國空軍,卻沒辦法對抗以超音速從天而降的導彈。美軍的對空雷達剛發現信號,十幾個呼吸之間,導彈就已經落地。連發出警報的時間都沒有。

    更加悲痛的則是洛克菲勒本人。當他前往被摧毀的煉油廠的時候,距離煉油廠還有20公里,就見到滾滾黑煙直沖天際。時間已經過去了14個小時以上,被摧毀的煉油廠燃燒的大火依舊沒有撲滅。上百萬美元就這麼化為烏有。

    而且被摧毀的煉油廠以及油田不止1個,僅僅這1輪攻擊,洛克菲勒財團就損失了2000萬美元。

    洛克菲勒面如死灰。他知道,這樣的損失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當天晚上,洛克菲勒疲憊的回到附近的旅館,他的秘書就送來了1個簡短的消息。這消息來自于中國方面,消息只有1行字,“為了白人至上主義付出這麼多,值得麼?”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明破曉》,方便以後閱讀文明破曉第902章 為白人至上主義而戰?(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明破曉第902章 為白人至上主義而戰?(三)並對文明破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