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第871章 萌萌噠的斯大林(八)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緋紅之月 本章︰第871章 萌萌噠的斯大林(八)

    只要1提反攻的具體內容,甦共上層就沒人對斯大林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見。從趕走侵略者的角度或者拿回西部精華區的角度,斯大林佔據了政治上的正確性。

    然而隨著戰況進行,越來越多的甦共上層對前線慘烈的損失感到不安。奪回1塊被德國佔領的國土,甦聯就可以利用這塊土地上的礦產、糧食與人力。但是奪回這些土地的代價太大了,讓甦共上層生出得不償失的感嘆。

    不少人等著基洛夫開口,基洛夫卻始終不觸及這個問題。倒不是說基洛夫覺得反攻完美無缺,所有反攻展現出來的問題,基洛夫都看到了。正因為看到了軍事問題所在,基洛夫反倒不願意因為自己提出的反對意見而導致的政治上的沖突。

    幾個月前,基洛夫就因為是否要采取何銳提供的甦德戰爭戰略與斯大林進行過1番爭論。經過那次的爭論後,基洛夫確定了斯大林並非完全不懂現代戰爭,斯大林在基本問題上的理解能力沒毛病。

    只是斯大林是站在國家最高領導的男人,在層面上看問題,所看到的局面就與更低層面大大不同。斯大林肯定知道在1942年下半年會持續戰敗,在德軍豬突猛進的時期,甦聯根本沒有做好采取何銳計劃的前期準備。突然改變了戰略布局,只會讓甦聯內部變得混亂,導致沒人為接下來的戰敗負責。

    沒有準確的負責機制,斯大林就沒辦法使用權力對不合格的將官進行處罰。斯大林的權力基礎就會動搖。

    所以甦聯最終還是采取了中國的軍事建議,但是這個過程決不能以動搖斯大林的權力基礎為代價。因為現在的甦共運行模式就是以斯大林絕對領導為核心。在某種意義上,斯大林本人也是甦共運行模式下的服從者,而不是甦共這套模式的主導者。

    基洛夫始終不提及任何損害斯大林威望的建議,不是因為基洛夫膽怯,而是因為基洛夫的政治責任感。斯大林本人被斯大林模式所綁架,這種事情可以去思考去認知去理解,卻不能拿出來討論。1旦拿出來討論,就有可能動搖國本。

    既然基洛夫不吭聲,斯大林就沒有遇到任何不同意見,但甦共各個部委在討論提供兵力與裝備的時候,很含蓄的表達了對前線巨大消耗的不滿。

    對于這種不滿,斯大林並沒有跳起來反對。只要討論政治或者經濟問題,斯大林整體就會相當靠譜。只有討論比較單純軍事問題的時候,斯大林才會表現出那種自然而然的1切應當按照我所期待發展的狀態。這狀態和萌萌噠的小娃娃有高度的重疊。

    當下莫斯科保衛戰已經結束,甦聯紅軍開始全面反攻。反攻的部隊不再能夠依托莫斯科周邊的鐵路運輸獲取後勤物資,對甦聯後勤部門非常不滿。

    基洛夫注意到甦聯坦克工業人民委員,維亞切斯拉夫•亞歷山德羅維奇•馬雷舍夫看向自己,便微微點頭示意。得到了基洛夫的信號,工程技術勤務上將馬雷舍夫拿出了自己的方案,並且自信的說道︰“總書記同志,我們已經開始在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開始的技術實踐已經完全達成了目標。新技術全面使用的話,能夠提升鐵路運輸效率。”

    馬雷舍夫的工作相當出色,甦共上層听到他說出“達成目標”的話,都感受到了1些寬慰。而馬雷舍夫並沒有夸大其詞,他講述了最近使用電子管計算機在西伯利亞大鐵路上設置的兩個自動化調配

    以前的甦聯鐵路管理就是大量使用人力,加上配置了不少契卡反怠工人員,讓甦聯鐵路能夠正常運行。使用上電子管計算機後,鐵路車頭以及車皮運輸的信號傳輸,有1部分直接傳輸到計算中心去,利用電子管計算機的自動處理能力進行處理。

    這樣的試驗,等于是給甦聯鐵路提供了兩套管理體系。是人就會犯錯,機器卻只有故障,以及人為操作的問題。電子管計算機自動控制,節省了大量人力,準確性也相當高。

    以前某個車次不準時,對整個運行進行重編,需要大量人員與時間。新的管理方式靠計算機的告訴運行能力,在過去1個月內,試驗點快速處理了上千次因為車次不準時而進行的運行表的調整。甦聯方面只是增加了不到400名工作人員。可謂成果斐然。

    而且解決的問題不僅是車次不準時,靠著管理系統,甦聯鐵路部門還立刻發現了數百件沒有及時上報的車次延遲或者誤發事件。如果是以前,解決這些事情需要大量電話電報聯絡,以及派人親自到事發地點調查,實地解決。

    有了計算機參與管理,各地的電報又都是標準信號,計算機就能自行處理信號。第1時間就發現了錯誤。立刻確定錯誤發車的車次,以及重編運行表。大大解決了問題。

    馬雷舍夫講述完,有些甦共委員就黑著臉提出了問題,“那些發錯了車的人員接受了懲處麼?”

    這種問題充滿了俄羅斯風格。太多事情,不上秤連4兩都不到。但是上了秤,1千斤都打不住。

    在甦聯有個不是笑話的笑話,想整1個人,就讓他去負責鐵路部門。不管這人多能干,多麼盡忠職守。1年後,都會身敗名裂,天下皆曰可殺。

    出現車輛編組出問題,在甦聯鐵路系統是家常便飯。馬雷舍夫沒有提及這些事情之前,甦共上層也就當作沒看到。但是馬雷舍夫提出了這個問題,那就是另外1回事了。如果不嚴懲1下,怎麼能證明甦共還在領導1切呢?

    馬雷舍夫知道自己被架到火上烤,他搞了新的管理系統,肯定會得罪鐵路系統的人。這些人雖然也挨罵,背後卻都是有人的。如果懲處了這些鐵路系統的人,肯定會遭到那些背後人的反撲。

    倒不是說馬雷舍夫心疼那些出錯的甦聯鐵路人員。現在是戰爭時期,鐵路屬于準軍事單位,用的是軍法。出了錯,槍斃人也沒啥問題。可馬雷舍夫搞的技術進步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制造更多矛盾。所以當下的要務是與鐵路更好合作,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去懲處人員。

    其他部門背後有人,馬雷舍夫也不是孤軍奮戰,他看向了基洛夫。基洛夫支持馬雷舍夫的新技術,自然要支持這些技術普及。果然,基洛夫開口了,他神色嚴肅,語氣沉穩,“同志們,現階段最重要的問題是打贏戰爭!1切為了戰爭!

    對于後勤供應吃緊的問題,只有加強鐵路運輸,盡快讓整個西伯利亞大鐵路滿負荷運行。以前搞這種運行遇到的技術問題,隨著我國在電子管計算機上的突破而得到了解決的辦法。我們當下要讓新技術盡快在更大的範圍內運行起來,凡是不利于盡快普及的行動,都是有害的。”

    听基洛夫這麼講,那些與鐵路運輸有比較緊密關系的甦共高層都松了口氣。他們方才其實有些緊張,戰爭時期的軍法可不是開玩笑。而基洛夫的發言則是向大家表達了不會借題發揮的態度,至少不會讓大家陷入到很為難的程度。

    但基洛夫也不是那種無條件寬大的人,他繼續說道︰“但是那些阻礙新技術運行的做法將極大的損害贏得戰爭的效率,對此類行動,我們決不能放過。”

    這種威脅是必須發出,因為基洛夫知道各個部門的利益很復雜。采取了全新的技術,意味著部門職權會遭到影響。任何部門都天然有著擴大本部門職權的傾向,如果不提出這樣的要求,天知道鐵路部門內部會出什麼破事。基洛夫非得先把話說到位不可。

    甦共高層們還不至于為了鐵路的1點問題就阻礙新技術發展。既然基洛夫不準備搞事,又指出了當下的方向,甦共高層就接受了基洛夫的看法。

    斯大林眼見基洛夫將此事處理的不錯,順勢說道︰“計算機的突破大大提升了甦聯的管理能力。根據統計部門的報告,計算機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遠超在軍事上的應用。所以我認為有必要成立計算機工業人民委員會,用以進行計算機的研發與應用。”

    .

    听到有了新的職位,甦共高層都有些激動起來。1個新的部門,意味著巨大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就以馬雷舍夫為例。原本甦聯沒有坦克工業人民委員會,自從設置了這個部門後,馬雷舍夫干的不錯,現在坦克工業人民委員會實際上已經主導了甦聯的軍工生產。

    甦聯計算機人民委員會1旦設立,肯定會成為1個重要部門,不少甦共高層都對此十分眼熱,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這個明顯將長期存在的部門的領導者。

    斯大林這次準備拉抬1把基洛夫,就問道︰“基洛夫同志,你認為計算機工業人民委員會應該有什麼樣的職權?”

    自從基洛夫回到莫斯科後,就再次負責國家經濟工作,接觸了電子管計算機後,對此非常樂觀。既然斯大林要讓基洛夫定調,基洛夫便長話短說,“以前我們的經濟工作受限于大量數據傳輸以及處理的速度,在很多時候只能根據數據進行非常有限的計算。在應對問題的時候,沒辦法進行全面考慮。這不是同志們不努力,而是工作量太大,並且責任太重。更多依靠經驗以及個人的判斷來處理問題。

    計算機並不能代替人來做判斷,但是計算機可以處理大量數據,並且預先根據各種可能,制定出大量的運算模式。為政策制定,以及執行判斷提供更全面的數據支持。

    所以,我認為計算機工業人民委員會,其核心工作是研發計算機的技術與應用。各個部門的工作當中,要利用計算機提供的數據與方案。

    既不能讓計算機控制了同志們的判斷,也不能讓同志們在數據缺乏的情況下做出判斷。計算機工作人民委員會的工作是互相合作,整體提升政府管理能力與水平。”

    基洛夫的看法可以說是相當的克制與謙遜,也很符合基洛夫的風格。甦共中央委員們並沒有完全相信基洛夫的描述,卻相信了基洛夫的態度。

    畢竟,甦聯的發展中,很多部門在建立之初,都是為了讓整個國家運行更加高效,更加順暢。但是隨著局面的變化以及部門發展,那些最初服務型的部門為了提高效率,都大大擴張了自己的職權,從服務部門變成了某種領導部門。

    克格勃就是很好的案例。克格勃是當年捷爾任斯基創立的“契卡cheka)”及斯大林創建的內務人民委員部nkvd)下屬的國家安全總局。

    契卡與內務人民委員會最初是為了經濟與保衛部門,誰能想到隨著經濟發展,克格勃就成了處理各種比較麻煩的工作,進而擴大了自己的職權範圍。到了戰爭爆發前的1942年初,克格勃主要人員居然是反偷渡反走私的工作。而未婚女青年懷孕的社會撫養問題,因為過于麻煩,也被扔給了克格勃這種超級強力組織來管理。

    計算機工業人民委員會現在看也是1個服務型部門,但是這個部門很可能會歸基洛夫管理。有了這麼強大的靠山與背景,加上服務型部門的傳統變化,甦共委員們都覺得計算機工業人民委員會在將來必然是1個擁有巨大權力的部門。

    斯大林當然也知道這些,他見基洛夫的講述完整,思路清晰。就提出讓基洛夫負責籌備計算機工業人民委員會的創建工作。

    斯大林手下的內務人民委員會就是與每1個甦聯部門進行合作的服務型部門,深知甦聯“服務部門”發展經驗的甦共中央委員們自然不會提出異議,尤其是基洛夫已經說明,計算機工業人民委員會將與每1個甦聯部門進行合作,那就更不能提出異議了。

    基洛夫好歹是以政策與統計數據與各部門合作,僅此1點,就比內務人民委員會要溫和的多。如果反對基洛夫這種溫和的做法,內務人民委員會這種強力部門大概就會主動上門進行談心。

    會議整體上好消息居多。等會議結束後,基洛夫就與馬雷舍夫委員進行了工作會議。馬雷舍夫被認為是甦聯軍事工業的天才管理者,甚至有種說法,馬雷舍夫的大腦里有著整個甦聯經濟運行的所有數據,並且能夠精準的調配。

    這次會談中,馬雷舍夫並沒有對自己的能力有任何討論,反倒對電子管計算機做出了極高的評價,“基洛夫同志,您對于計算機應用的看法非常偉大。計算機最大的作用不是替代人,而是幫助原本沒有能力制定計劃,理解計劃的人獲得相關的能力與認知。”

    這是工作會議,而不是制定發展方向的會議,所以馬雷舍夫說的非常率直。

    基洛夫完全能理解馬雷舍夫的觀點,他忍不住感嘆道︰“馬雷舍夫委員,您認為中國大概是在什麼時候搞出來的計算機?”

    馬雷舍夫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他當即答道︰“我認為不會晚于1930年。因為那時候中國政府已經獲得了電子管生產技術。”

    基洛夫點點頭,“您認為中國的高速發展,得到了計算機這個工具的多大幫助?”

    馬雷舍夫這次搖搖頭,“基洛夫同志,我無法做出這方面的判斷。因為何銳對于中國政治經濟與工業的影響力太大,已經沒辦法用普通的標準區考慮。”

    “那就說說你直覺的看法。”基洛夫還是希望得到更多視角的看法。因為馬雷舍夫說的非常正確,只有將何銳這個變量從中國剔除出去,才能得到正常的中國發展方向。而那個正常發展方向下的中國將繼續作為1個受到列強打壓的國家而存在,絕不可能如現在這般,成為世界最強的國家之1。

    馬雷舍夫思索1陣後才答道︰“中國工業發展最大的特異之處在于,出現了全新的電子、化工、航空等先進的技術……產業。這些產業都是在1926年後全面爆發,這些產業本身就需要中國擁有數量巨大的有良好技術積累的熟練工程師。但中國明顯在1926年的時候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基洛夫注意到了馬雷舍夫小小的中斷,用“產業”這個詞替換掉了“技術”這個詞。雖然只是這麼1個小小的替換,基洛夫就明白馬雷舍夫的經濟思路已經受到了中國特色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很大影響。

    不過馬雷舍夫接下來的論述讓基洛夫的注意力又轉移到了中國工業發展上。基洛夫問道︰“委員是認為中國那時候就在依靠計算機輔助中國工業發展?”

    “是的。”馬雷舍夫說的斬釘截鐵。

    基洛夫有些吃驚。在沒見識到電子管計算機之前,基洛夫反倒認為中國工業發展過程並不奇怪,甚至非常合理。從1928年中法經濟全面合作後,中國從法國購買了大量技術,加上中國自己的巨大投資,大概在工業領域投入了等同100億美元的工業投資。

    甦聯的工業發展,也只投入了相當于20億美元而已。中國的工業投資額度是甦聯的5倍,肯定會有更多的成果。

    但是1想到中國的計算機發展,基洛夫又看到了另1個世界。那就是中國不僅投資量遠超甦聯,其工業發展的“質”,可是更加超出了甦聯。

    中國的工業發展,遠比基洛夫之前所想到的更加有深度,也更加有力量!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明破曉》,方便以後閱讀文明破曉第871章 萌萌噠的斯大林(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明破曉第871章 萌萌噠的斯大林(八)並對文明破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