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第825章 全球沸騰的年代(三)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緋紅之月 本章︰第825章 全球沸騰的年代(三)

    愛因斯坦撓了撓鳥窩般亂糟糟的頭發,問出了他此時最大的困惑,“我並非地質專業……”

    不等愛因斯坦說完,已經有對地質學頗為精通的學者說道︰“這種級別的地震,必然有余震。但是地震測量儀器並沒有發現余震。而且地震竟然在同1個地區多次發生,地殼結構並非如此。”

    即便不是地質專業,愛因斯坦也已經明白了科學原理。從小,愛因斯坦在手工課程上的表現就極為糟糕,這也讓愛因斯坦對于平衡領域很好奇。地震是由地層折斷或者滑動引發,根據數學以及物理方面的理論,同1個地區的地殼1旦出現大規模變動後就會維持很長時間的穩定。愛因斯坦雖然很理解這些,卻怎麼都無法靠他的身體維持這種完全符合理論的奇妙平衡。

    費米教授想詢問1下,這種級別的地震是否由核爆炸引發,但費米教授沒能問出口。科學家們經常有奇思妙想,不過身為科學家的費米教授很清楚,中國絕不會無聊到將數萬噸tnt在某地同時引爆。這麼做既沒有意義,更浪費資源。

    經過最後的確定,科學家們發現中國已經進行了13次核試驗,是能夠解釋在中國新疆某地區發生過震級類似的13次地震的最合理原因。

    基本確定中國搞出了核武器,費米教授並不害怕,反倒生出到中國看1看的強烈沖動。到現在為止,美國開發核武器的最大難度不是在理論上,而是工程實踐上。想造出核武器,需要解決無數的細節問題。以美國的工業技術實力尚且無法解決,被認為是落後的中國居然實現了。費米對中國的解決方法充滿了興趣。

    “中國人居然能夠造出核武器,真的難以理解。”愛因斯坦的聲音在安靜的會議室內響起。

    費米教授從愛因斯坦的聲音中听出了訝異,不解,不屑,不快。這讓費米本能的感覺到詫異。在科學界,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愛因斯坦的態度,顯得愛因斯坦非常沒有格調。

    沒等費米想明白,愛因斯坦繼續說道︰“中國人真的懂科學?我認為這里面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費米教授此時才發現,愛因斯坦竟然是1個相信白人至上主義的種族主義者。這個認知讓費米教授很訝異。在橡樹嶺的歐洲學者大多數都是因為遭到種族主義迫害才逃來美國,愛因斯坦這個猶太人深受種族主義的迫害,卻沒想到愛因斯坦本人居然是個種主義者。

    沒等費米想出該怎麼回答,門開了,參謀長馬歇爾上將走進房間。在1眾科學家們面前站定,馬歇爾問道︰“諸位教授先生,能否給我講述1下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馬歇爾听人講述的過程中,費米教授仔細看著馬歇爾上將的神色。馬歇爾上將的神色從愕然,到凝重,到面無表情。看得出,馬歇爾受到了沖擊,但是馬歇爾神色中看不出絲毫的不屑,以及對中國的蔑視。

    此時听完專家講述的馬歇爾上將問道︰“諸位教授先生,你們能夠確定這個判斷結果麼?”

    沒有學者回答。大家只能根據數據進行判斷。今天上午,羅斯福總統的內閣成員幫他們建立起與地震局的專門連接的無線電頻道。得到專家們提出的要求後,美國地震局中午就從1眾數據中找出了“異常數據”。專家們基于基本物理學知識進行了計算,很快得出了這是相當于35萬噸tnt爆炸威力引發的地震。

    之後專家們又向美國地震局發去電報,詢問美國地震局是否早就注意到了這種異常。得到的回答是,“我們對中國沒興趣,並沒有去研究這些數據。”

    這1切都只是在場專家們根據數據判得出的推論,大家都沒有去現場看過,自然沒辦法確定。也沒人願意做出明確的回答。

    馬歇爾等了1陣,看專家們都沒有回答。這才換了1個問題,“諸位教授先生,你們認為中國進行核試驗的可能性有多大?”

    學者們並沒有討論過可能性,大家面面相覷,依舊沒人肯回答。

    馬歇爾見這幫學者們竟然連這都會答不上來,心中非常不高興。不過馬歇爾本人也屬于學者型將領,他並沒有發怒,而是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諸位教授先生,你們將自己認為的幾率寫在紙上交給我。”

    這個辦法明顯解決了學者們的顧慮,在這里並不缺乏演草紙,很快就有人拿起1疊演草紙分給其他人。學者們要寫的只是1個百分數字,有些人就習慣性的將紙折疊,準備撕開。

    馬歇爾之前1直在忍,此時再忍不住,冷冷的命道︰“不要撕開。就寫在紙上!”

    話說出口,馬歇爾又覺得自己有些因為憤怒而過于嚴厲。便勉強給了1個解釋,“這麼做,我們容易把紙收集起來。”

    費米教授拿過1張紙,想了想,就在上面寫了個75的比例。便將紙遞給馬歇爾上將。

    就見馬歇爾並沒有去看紙上的數字,只是板著臉看向其他學者。直到所有學者都寫了自己認為的幾率,馬歇爾收起紙,在桌上豎著震了幾下,讓紙整齊起來。這才命道︰“希望諸位能夠保密。這件事決不能泄露出去。”

    學者們反應不大。對他們來說,核武器的研發原理過于簡單,根本沒什麼好保密的。至于具體研發進度,每1個人都有自己的專業,並不了解其他專家負責的領域。

    馬歇爾上將說完這些,轉身離開了會議室。費米教授實在忍不住,跟了出去。馬歇爾見費米跟上來,便停下腳步。費米當即問道︰“將軍,我有1個問題,1個比較刁鑽的問題。不知您能回答我麼?”

    黑暗中,馬歇爾只是微微點頭,卻問道︰“什麼問題?”

    “您是否因為得知了這個消息,所以感覺到受到了侮辱?”費米問道。以他對于種族主義者的觀察,種族主義者們確信“下等民族”在重要領域超過他們後,就會本能的感到憤怒。種族主義者將這種憤怒解釋為“受到了侮辱!”

    馬歇爾愣住了,停了1陣後,馬歇爾才答道︰“教授,我的確認為中國在近代落後了,變得極為孱弱。但是這不等于我要無視現實。在現實中,中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擁有先進的科技水平。美國要想擊敗中國,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如果輕視中國,只會導致美國的失敗。教授,我不希望美國戰敗,所以我要求您帶領團隊繼續努力工作,盡早完成美國的核武器。如果中國不擁有核武器,我們將用核武器擊敗中國。如果中國擁有核武器,我們更需要擁有核武器來保護自己!教授,您听到了麼?”

    費米教授感受到了馬歇爾上將發自內心的焦慮,而這種焦慮又是1很高格調的方式表達出來。這讓費米教授對馬歇爾心生欽佩。他答道︰“將軍,請放心,我們會繼續竭盡全力!”

    第2天1早,羅斯福醒來後,先听了馬歇爾等人進行的晨間匯報。哪怕是到了橡樹嶺,壞消息依舊如影隨形。美英聯軍依舊在所羅門群島與中國打的血流成河,已經有3個海軍6戰師不得不撤回美國本土進行整補,第4個海軍6戰師也已經傷亡慘重,普通的補給已經無法維持戰斗力,在熱帶島嶼上的殘酷戰斗,以及惡劣的當地環境,讓這支部隊更換了32的軍官,部隊更是疲憊不堪,請求撤換。

    夏威夷群島方面的消息同樣很糟糕,美軍現在每天空軍戰損高達700架戰斗機。以p51的超遠航程,掛上副油箱,可以從美國西海岸出發,走直線前往夏威夷。之前5000架戰斗機飛越4000公里抵達夏威夷,被美國空軍吹噓為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空軍轉場的史詩級行動。

    羅斯福也覺得空軍非常了不起,不過5000架戰斗機在夏威夷只能夠支撐7天的消耗。這個數字讓史詩級的空軍轉場變得沒啥意義。只能維持7天的史詩,的確沒什麼好吹的。

    唯1讓羅斯福感覺好1點的是澳大利亞,中國軍隊到現在還沒能在澳大利亞搞出什麼大事。雖然羅斯福覺得這種安靜必然不可能長久,但是羅斯福現階段只能期待澳大利亞地區安靜的越久越好!

    .

    好消息也不是沒有。美國民眾的愛國心已經被充分激發出來,戰爭國債的銷售成績不錯。有了充足的錢後,美國軍工生產徹底拉動了美國經濟。大量受過相對良好教育的男性從軍後,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紛紛加入到美國生產部門,讓美國經濟有了充足的勞動力。

    這種情況甚至不需要羅斯福到那些工業地區視察,此時身處的橡樹嶺基地內,就有大量的女性勞動者在其間就業,尤其是技術部門招收了不少女性大學畢業生。橡樹嶺基地內,女性就業者的比例甚至比黑人還高。

    國會老爺們雖然對黑人與白人1樣獲得了就業而不滿,但是在女性就業問題上就開明了許多。卡爾•文森議員在各種造船廠內見過很多白人女性員工,所以顯示出異乎尋常的開明。

    羅斯福希望這樣的局面能夠持續下去。只要美國國內經濟不出問題,美國完全有能力與中國打3年。到了現在,羅斯福已經確信中國並非是1波流,而是有著強大的生產與科研能力,但羅斯福依舊相信白人世界最終能夠擊敗中國。

    晨會結束後,其他內閣成員紛紛離開。羅斯福看到馬歇爾並沒有離開的意思,就知道馬歇爾有話要說。對于馬歇爾的黑眼圈,羅斯福早就看習慣了。等屋內只剩下黑眼圈格外深重的馬歇爾,羅斯福問道︰“難道有什麼新消息麼?”

    戰爭期間的壞消息肯定很多,羅斯福已經做好了听到太平洋壞消息的準備。就見馬歇爾神色嚴肅,用盡力壓抑住不安的聲音說道︰“總統先生,您昨天下達的調查命令,已經有了初步結果。”

    羅斯福不禁皺眉,他想不起昨天自己下達了什麼調查命令。想了好1陣,才問道︰“調查什麼內容的命令?”

    “調查中國是否擁有核武器的命令。”馬歇爾繼續用盡可能壓抑住不安的聲音答道。

    羅斯福愣住了,他本以為調查核武器會需要很久,面對馬歇爾的說法,就沒往那方面想。此時羅斯福當然想起昨天早晨的時候讓專家調查中國核武器研發。看馬歇爾的神色,1股不祥的感覺瞬間吞噬了羅斯福的心靈。

    但羅斯福堅持住了,他動用了最大的勇氣,讓自己開口問道︰“結果是怎麼樣的?”

    話說出來,羅斯福听到自己干澀的聲音里都是不安。而馬歇爾壓制住不安,介紹了調查的情況。講完具體內容後,馬歇爾繼續說道︰“我昨天晚上又命令軍隊立刻派人去檢查記錄。今天早晨得到了回復,那些數據都是真的。而且……”

    馬歇爾掏出1張紙,遞給羅斯福,“這是根據學者們提出的判斷,得出的1個平均數。”

    羅斯福只覺得自己的手臂發麻,卻依舊靠著這麼多年大風大浪中練出的自制力,穩穩的接過紙。就見紙上半部是各個學者提供的幾率。最下面1個平均數,寫著68..31。

    從概率角度,68.31是相當大的概率。雖然還不能確定為真,卻也已經足以全面影響到依照這種概率進行的判斷。加上羅斯福的直覺,羅斯福幾乎要確定中國的確擁有了核武器。

    屋內沉默下來,卻沒有沉默很久。羅斯福很快完成了內心重建,他問道︰“馬歇爾,我認為你是1個擁有智慧的人。我請你誠懇的告訴我,如果你擁有決定使用核武器的權力,你會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馬歇爾昨天1晚上沒睡覺,大半時間都在考慮這個問題。馬歇爾自己傾向于相信中國擁有核武器,所以這個問題給馬歇爾帶來的折磨是前所未有的。身為美國人,馬歇爾很自然的將何銳設定為1個爭強好勝的人,但是這樣的思路下,何銳早就該下令使用核武器了。

    但事實上何銳是在用消耗戰與美國進行戰爭,這就證明何銳遠比馬歇爾所想的更加冷靜沉穩。將何銳設定為1個高深莫測的人,讓馬歇爾的思維變得更加痛苦。美國與中國拼消耗,是因為美國現階段只有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與裝備進行消耗的能力。1架成本數萬美元的飛機,從出廠到被擊落,沉入大海,基本上不到100小時的飛行壽命。如果可以不這麼做,美軍當然不想這麼做。這種高科技消耗戰的成本大到美國都極為吃力的程度。

    即便美國經過計算,發現中國空軍的成本大概是美軍的2分之1,甚至是3分之1。雖然成本低了太多,這樣的消耗對中國來說同樣是極大的負擔。馬歇爾發現能夠合理解釋何銳選擇的方向只有1個,那就是何銳相信中國可以通過常規戰爭模式擊敗美國。所以沒有必要對美國的工業區進行毀滅性打擊。

    這就像1個成年人不會對1個小孩子下死手,因為成年性相信自己必勝。但是在戰爭爆發前,馬歇爾相信美國才是成年人,中國則是那個小孩子。

    如果不相信中國擁有核武器,馬歇爾還能堅持之前的看法。但馬歇爾發現自己真的沒辦法如1個種族主義者那樣,以中國天然落後為理由,去相信中國沒有核武器。

    “馬歇爾,我還等著听你的看法。”

    羅斯福的聲音將馬歇爾的思緒拉回殘酷的現實中來。馬歇爾定了定神,盡可能堅定的答道︰“總統先生,我會選擇在必須扭轉戰局的情況下使用核武器。”

    “你認為現階段扭轉戰局的情況是什麼?”羅斯福繼續問道。

    馬歇爾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他不得不承認,現階段美國還沒有核武器,根本沒有使用的可能。而太平洋戰爭進行到現在,戰況明顯不利于美國。馬歇爾講出了自己的看法,“總統先生,如果假設中國不會在太平洋戰爭中使用核武器,那麼我國現階段的選擇只有兩個。第1個是結束再太平洋中進行的戰爭,將兵力調回本土,全力進行本土防御。第2個是不惜1切代價,在我們擁有核武器之前頂住中國的進攻,等我們擁有核武器後,使用核武器轟炸中國在太平洋地區佔領的核心島嶼。徹底摧毀那些島嶼上的中國軍事力量。”

    當討論進入到假設美國擁有核武器的條件下,馬歇爾只覺得呼吸都順暢了很多。馬歇爾用不那麼沉重的心情繼續說道︰“這樣的話,我們就要在雙方都有核武器的條件下與中國進行太平洋戰爭。”

    羅斯福並沒有被馬歇爾的小把戲忽悠到,他拋開假設,直入主題,“馬歇爾,你認為在我們擁有核武器之前,必須維持在太平洋的戰爭?”

    見到自己的小把戲被看破,馬歇爾也就不再隱瞞,他率直的答道︰“是的,總統先生。如果中國登6美國本土,那將意味著將在我國本土上進行1場核戰爭。不管戰爭最終結果如何,在戰爭過程中,都將有大量美國的城市被摧毀。”

    “……你的假設是建立在美國不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麼?”羅斯福依舊抓住了要點。

    馬歇爾心中1陣輕松。在擁有高明戰略能力的領導人手下工作,就能夠避免驚醒很多低級討論的煩惱。不等馬歇爾回答,就听羅斯福繼續問道︰“美國決不能與中國進行1場在美國本土上爆發的戰爭,這是你的看法麼?”

    “是的。總統先生。”馬歇爾回答的非常果斷,但馬歇爾不準備回答更多。雖然馬歇爾不得不考慮到美國要面對非常屈辱的局面,但是馬歇爾認為,哪怕是丟掉了整個太平洋內的島嶼,讓中國擁有了太平洋的航行主導權,只要能與中國停戰,美國得捏著鼻子吞下苦果。

    如果中國軍人的軍靴踏上美國本土,戰爭的性質就完全不同了。爭奪太平洋霸權的戰爭,美國失敗之後,會付出巨大的代價。但這畢竟是外戰,損失再大,丟臉再多,損失依舊可控。美國在此時還能決定停戰,以防止更巨大的損失。

    馬歇爾身為軍人,不能干涉政治。即便中美達成停戰協議,馬歇爾作為戰爭中的參謀長,注定會身敗名裂。不僅馬歇爾身敗名裂,整個羅斯福政府上下都會身敗名裂。之所認清了這些後,馬歇爾依舊考慮停戰,是因為馬歇爾確信,1旦中美之間的戰爭打成了美國的反侵略戰爭,戰爭將完全失控。到時候美國國內將出現無法想象的巨大變化,馬歇爾自己做了1些推演,發現這種變化根本推演不出來

    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美國很可能從內部分裂。自此,美國將不復存在。與這樣的結果相比,馬歇爾覺得自己的個人榮辱反倒不是那麼重要了。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明破曉》,方便以後閱讀文明破曉第825章 全球沸騰的年代(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明破曉第825章 全球沸騰的年代(三)並對文明破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