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第815章 帝國存亡(三)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緋紅之月 本章︰第815章 帝國存亡(三)

    斯大林習慣性的要求部下們完成任務,很少會向部下們做解釋。不過基洛夫的這個問題還在斯大林的允許範圍內,所以斯大林並沒有回答自己對德國的判斷。因為甦聯紅軍的現狀還沒辦法讓斯大林做出1個明確的判斷。

    甦德互不侵犯條約在斯大林看來是1件工具,用來保護甦聯現階段和平的工具。從內心而言,斯大林是希望擊敗德國,從而控制整個東歐,並且掌握中歐這個進入西歐的橋頭堡。

    甦聯紅軍現階段的軍事實力在紙面上非常強大,在1部分紅軍將帥的描述中,甦聯紅軍足以擊敗德國。同時,在另外1幫紅軍將帥的描述中,甦聯紅軍自身充滿了問題,並不足以擊敗德軍。這種“能打又不能打”的疊加狀態,讓斯大林沒辦法做出明確的判斷。

    基洛夫看斯大林沒有開口,也知道自己的問題的確有些不妥。甦共政治局內對于戰爭的態度並不統1,或者說很統1。所有甦共政治局委員都想打勝仗,所以1部分委員認為甦聯紅軍現階段的實力可以擊敗納粹德國,1部分委員認為甦聯紅軍現階段的實力不足以擊敗德國。在基洛夫看來,甦共政治局內已經形成了對法西斯集團開戰的共識。至于戰爭能打成什麼樣,基洛夫也不確定,他只是覺得當下不能用過去的標準作為評價。

    正在基洛夫思考之時,斯大林問道︰“基洛夫,你覺得德國是否認為能夠擊敗我們?”

    基洛夫用比較溫和的用詞組織著語言,“總書記,隨著軍事技術的激烈變化,已經不能用過去的標準來評價當下的局面。西歐戰役之前,誰也沒想到德國擁有那麼強大的戰斗力。中國對英美開戰之前,也沒人想到中國的海軍竟然擁有這麼強大的戰斗力。德國應該認為自己能夠擊敗紅軍。”

    斯大林被基洛夫的話給觸動了。甦聯紅軍總參謀部從1939年開始就沒能準確預言任何1場戰爭。德國消滅波蘭的戰役爆發前,紅軍總參謀部認為擁有100萬軍隊的波蘭軍隊可以支撐半年。西歐戰役前,紅軍總參謀部認為德軍會再次把戰爭打成1戰那樣的消耗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紅軍總參謀部認為中國海軍面對英國海軍的時候,會打的非常艱苦。

    現階段的斯大林已經不願意關注紅軍總參謀部對甦德戰爭的預測,卻又不得不去關注甦聯紅軍內部互相對立的評價。

    “基洛夫,你認為問題出在哪里?”斯大林詢問起自己最認同的親密戰友。

    基洛夫倒是沒有畏懼斯大林的憤怒,他率直的答道︰“總書記。到現在為止,紅軍雖然在軍事發展方向上跟上了變化的方向,但是紅軍並沒有研究出屬于紅軍的軍事技術理解。所以紅軍跟上了方向,卻因為缺乏軍事理論支撐,所以在軍事道路上很迷茫。”

    說完這率直的評價,基洛夫看著斯大林的表情。就見斯大林神色平靜的繼續抽著煙斗,只是咬著煙嘴的牙齒比平時更用力1些。這證明斯大林雖然不快,卻還能繼續听下去。

    基洛夫這才補充上1句溫和的評價,“總書記,紅軍的同志們已經非常努力了。但是在軍事發展領域方面,或許是他們太想搞出完全屬于紅軍的軍事理論,所以不能完全吸收世界軍事的前沿領域的新觀點。”

    “……比如。”斯大林語氣有些冰冷的問道,隨即又開始抽煙。

    “我最近看了紅軍內部最近整理出來的何銳軍事論文集。就紅軍對這些論文的注釋來看,何銳早在1926年發表的《戰場上時間與空間交換》1文,已經闡述了地空1體化作戰的核心理念與作戰模式。”基洛夫舉了個例子。

    “1926年……”斯大林放下煙斗,神色似笑非笑,眼中閃動著有些危險的光。

    基洛夫知道斯大林會以kpi要求同志們,做不到就得滾蛋,拒絕滾蛋就會被清洗。這種無情的手段是斯大林被稱為鐵腕治國的原因。基洛夫不希望斯大林用事後算賬的模式對付紅軍領導層,他繼續說道︰“斯大林同志,我認為現階段是選擇1種軍事理念,以這個理念為核心來完成戰爭模式。之前紅軍內部已經發生過路線執行的成果不如預期而導致的大調整,又出現過1次過于保守而進行的大調整。如果外部條件使得甦聯不得不選擇戰爭,就請盡快決定紅軍的戰爭理念,至少是戰爭模式。”

    斯大林听完基洛夫的話,1時生出讓基洛夫去負責紅軍軍事發展方向工作的沖動。不過斯大林很快就按住了這股沖動,基洛夫的工作是負責作為斯大林的副手,幫助斯大林完成甦聯經濟建設工作。更直白的說,甦共中央認為甦聯紅軍1線戰斗部隊的規模大概是600萬,斯大林與基洛夫要完成1個能夠給這600萬紅軍提供充足後勤的經濟體系。

    基洛夫說的“路線執行的成果不如預期而導致的大調整”,指的是圖哈切夫斯基提出的用先進技術兵器準備甦軍,搞出來1支擁有強大進攻能力的強大紅軍的建軍思路。斯大林在支持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建設這麼1支紅軍的時候,可是在重工業建設方面進行了巨量投入。

    事實證明,即便是甦聯完成了第2個5年計劃,其重工業依舊沒辦法支撐這樣的1支甦聯紅軍。而且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本人雖然很適合當軍校校長,卻不適合負責甦聯紅軍建設的具體工作。在給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施展手腳的那幾年中,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是先按照他的軍事設想去打造1支沒有新裝備的紅軍,讓紅軍部隊等裝備。這種做法直接搞出來1支不接地氣的紅軍。根據甦共中央調查,當時的紅軍基層甚至沒學過如何挖掘現代化防御體系的戰壕。這才將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給擼掉了。

    基洛夫說的“保守力量反撲”,指的是之後擼了朱可夫上將的那次。其實斯大林知道朱可夫很大程度上屬于替人背鍋,因為當時斯大林所期待的是甦聯紅軍能夠對圖哈切夫斯基已經完成的工作進行合理的總結整理,保留其優秀的部分。同時,針對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缺點進行彌補。結果甦共傳統的運動式辦事,成了先打倒圖哈切夫斯基,先徹底否定圖哈切夫斯基的所有工作內容。為了阻止這樣的砸鍋行為,斯大林才出手再次整頓。

    經過相對平和的思考,斯大林覺得心情不錯。有基洛夫這樣出色的同志當作副手,斯大林感覺自己不再孤單。在這樣情緒的驅動下,斯大林問道︰“基洛夫,何銳向我們提出準備與德國開戰的準備。你認為何銳是出于何種原因?”

    基洛夫听到斯大林要他分析何銳,只覺得心頭仿佛被壓上1座大山。在過去20年中,由于中甦關系,尤其是中甦貿易關系越來越緊密,基洛夫也越來越希望能夠搞明白何銳,從而能預判中國的戰略決定與政策制定。在研究何銳的過程中,基洛夫從1開始的莫名其妙,到後來的大為反對,再到覺得有些能用何銳提出的理論去解釋何銳的決定。到現在的自嘆不如。雖然從來不敢說,但基洛夫的確認為甦共里面無人能夠達到何銳的水平。

    從何銳過往的各種決定來分析,可以認為何銳是個資產階級改良派,至少也是1個社會主義革命派中的走資派。但是何銳的決定與甦聯各種政策不同,甦聯的政策是為了建成1個確定的目標,譬如,1941年,甦聯的鋼產量達到1840萬噸。甦聯就會為了完成1840萬噸的鋼產量進行產業的計劃與調撥。

    何銳也搞5年計劃,何銳的5年計劃中也有硬性規定,但是整體來說,何銳掌握的是變化的方向,何銳的政策是將中國的資源投入到某個方向中去,讓國家在這個方向上快速發展是何銳的治國手段。

    將中甦兩國進行比較,斯大林建成了1座座水庫,水庫里面就是有計劃中的那麼多水,以供國家使用。何銳則掌握了1條不斷變化的河流,用這條河流里面的水滿足國家的需求。斯大林的鐵腕是操控國家完成目標,何銳的鐵腕是讓國家在何銳規定的方向內運行。

    從兩種治國模式的難度,以及中甦兩國建設成就來看,基洛夫認為中國明顯更成功,何銳明顯更優秀。

    .

    這並不是說何銳本人比斯大林更聰明,或者中華文明黨比甦共更能干。而是掌握發展方向,需要對發展過程有著清晰理論指導,以及精準的判斷。更直白的說,何銳在掌握河流之前,必須對這條河流有著明確的認知。雖然基洛夫並不知道何銳政府是怎麼做到這點的,但是從結果來看,何銳政府到現在為止的成就令他欽佩。

    基洛夫知道自己不如何銳,心中的壓力很快就被卸下。他按照自己對何銳的理解分析道︰“總書記。何銳提出的建議,1定對中國最有利。而且何銳肯定知道,甦聯1定會做出對甦聯最有利的決定。所以何銳必然對甦聯是否接受這個建議都做出了判斷。如果甦聯接受中國的建議,采取防御模式,我們的確有很大可能擊敗德國的進攻。如果甦聯不接受中國的建議,如果遭到德國的進攻,我們也不會對中國抱有不滿。”

    斯大林的目光明亮起來,他又拿起煙斗,開始往里面裝煙絲。基洛夫知道斯大林唯1的愛好就是這口煙,所以斯大林唯1關注自己生活用品就是煙斗與煙絲。至于吃穿用住,斯大林的水平與普通甦聯人民沒啥差別。甚至還有點不如。至少普通甦聯人民的臥室可比斯大林常年居住的辦公室舒服1些。

    基洛夫暫時停下講述,斯大林裝煙絲的時候也得以思考。他從基洛夫的講述中听出了基洛夫認為的重點,那就是“中國認為德國1定會進攻甦聯”。這個判斷已經解釋了之前斯大林的1些疑問,比如,德國現在就甦聯入侵伊朗的可能性向甦聯提出嚴重關切。

    中國與德國相隔萬里,中國看甦德戰爭的立場肯定和甦聯不1樣。甦聯對甦德戰爭患得患失,中國只會關心是否爆發甦德戰爭。這麼1想的話,美國這次派遣總統特別顧問霍普金斯來莫斯科,也是想確定甦聯會不會主動想辦法化解甦德戰爭。

    從中美兩國的視角來看,他們都認為甦德兩國之間的戰爭風險極高,甦德雙方都有進行戰爭的意圖。而中美兩國各自的利益不同,出于兩國不同的國家利益需求,中美兩國都不希望爆發甦德戰爭。

    中國不希望爆發甦德戰爭,是不希望為甦德戰爭而消耗本國的力量。美國不希望爆發甦德戰爭,是不希望甦德戰爭爆發,使得甦聯加入中國1方。

    想到這里,斯大林心中有些不快。他點起煙斗,抽了1口後問道︰“基洛夫,你認為甦聯與美國合作,是否更有利?”

    基洛夫從這個問題中感受到斯大林已經擺脫了最初的迷茫,開始從更高的戰略層次考慮問題,心中著實歡喜。按捺住歡喜,基洛夫答道︰“總書記,如果美國真的能夠與我們合作,這種合作對甦聯更有利。值得擔憂的是,美國羅斯福政府1旦戰敗,這種合作很可能就此失敗。所以,現階段我們必須建立起超越我國政府與美國政府之間的合作關系,建立起美甦兩國之間的穩定合作關系。”

    听了基洛夫的話,斯大林感覺自己完全掌握了霍普金斯有可能的來訪目的。但想到這里,斯大林心中生出不忿的情緒。他又抽了1口煙斗,在芬芳純淨的氣味問道︰“基洛夫,你認為羅斯福有這樣的政治理解力麼?”

    基洛夫听出了斯大林的不滿,不過基洛夫認真研究過何銳,所以對天下豪杰們有了更明晰的感受。何銳是人類,既然是人類,就不存在他擁有超出人類能力之外的能力。即便何銳再優秀,依舊受到人類本身可能性的限制。哪怕是與何銳有差距,世界上的優秀人物也不會比何銳差距太大。

    美國總統羅斯福能夠通過推行新政,將美國從大蕭條的沖擊中穩定下來,這樣的人物絕不會比何銳差太多。

    想到這里,基洛夫答道︰“總書記,我期待羅斯福的政治智慧能夠達到您期待的水平。”

    這句回答讓斯大林很受用,他抽著煙,思維順著基洛夫提出的思路快速整理。很快就讓自己對局面的判斷處于更高的層次。1直以來,斯大林都很想擺脫中甦貿易關系中的從屬地位,即便不用達到主導中甦貿易的程度,至少也能夠擺脫對中國工業體系的依賴。

    斯大林1直認為甦聯紅軍的軍事判斷不準確,在中甦貿易商,斯大林自己的判斷也和現實相去甚遠。第2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斯大林本以為甦聯可以趁著中國進入戰爭狀態,從而擺脫對中國工業體系的依賴。卻沒想到,中國面對英美兩國,居然沒有進行總動員。只是靠提高了稅收,就撐住了戰爭。

    更令斯大林感到不解的是,中甦貿易居然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中國的輕工業品產量充足,甚至沒有因為大量工廠要為戰爭提供物資,而導致輕工業品的品質下降。

    反觀甦聯,為了完成第3個5年計劃,甦聯工業人口數量大增,城市人口也隨之大大增加。甦聯反倒從中國進口更多的輕工業品來滿足市場需求。

    想到這里,斯大林忍不住說道︰“基洛夫,我們需要利用中美兩國的同時存在來平衡。”

    基洛夫听到這話,當即答道︰“總書記,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平衡與中美兩國的關系來對德國施壓。只要這個平衡掌握的好,甦聯可以通過阻止德國對甦聯主動發動進攻,與中美1起構成世界新秩序的基礎。”

    听基洛夫這麼講,斯大林內心受到了很大沖擊。但是當了這麼多年的總書記,斯大林並沒有表現出來,他只是點著頭,敲掉了煙斗里的煙灰,“基洛夫,趕緊休息吧。明天你還要向政治局就西部的情況做匯報。”

    基洛夫躺在斯大林辦公室里的床上,很快睡著了。斯大林卻沒睡著,他躺了1陣,依舊毫無睡意。便點起1帶煙絲,思索著基洛夫提出的“甦美中”大關系。

    雖然基洛夫作為公認的斯大林的副手,未來的接班人,本就應該擁有國際戰略視野。然而基洛夫的國際戰略視野之深遠,超出了斯大林的想象之外。尤其是基洛夫說出他的觀點,其實是誤解了斯大林的想法。

    斯大林所想的是先利用美國技術與資金,平衡中國商品在甦聯國內的影響力。但基洛夫卻理解為,斯大林想利用甦聯來平衡中美,這才有基洛夫想構建“甦美中”關系的發言。

    從基洛夫所說出的內容來看,斯大林認為基洛夫認為的“甦美中”3國關系並非單純的盟友,也不是單純的對手,而是1種互相牽制又合作的復雜關系,頗有俾斯麥時代大國之間的平衡味道。

    思索了1陣,斯大林沒辦法想象出甦美中3國到底以什麼為基礎進行合作。但斯大林卻被基洛夫的建議給吸引住了。中國號稱要建立世界新秩序,美國則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如果甦聯能夠與中美兩國並駕齊驅,無疑對甦聯的國際地位有著巨大的提升。不僅讓甦聯獲得了歐洲首屈1指的地位,更讓甦聯成為真正有巨大世界影響力的國家。

    想著想著,斯大林不知不覺的就睡著了。在睡夢中,斯大林夢到自己正在柏林閱兵。看到納粹旗幟從高空墜落的那1刻,夢中的斯大林朦朧的意識到1件事,甦聯終于超越了德國,將德國這個強大的對手踩在腳下。自此之後,德國再不能與甦聯相提並論。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明破曉》,方便以後閱讀文明破曉第815章 帝國存亡(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明破曉第815章 帝國存亡(三)並對文明破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