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第775章 中場會談(三)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緋紅之月 本章︰第775章 中場會談(三)

    其他大洋的洋流都不變化,只跟隨季節出現強弱不同。在印度洋,向西流的南赤道洋流只在赤道南部有高度發展。在赤道中的那個部分,其風向因為季候風而每年改變方向兩次,所以印度赤道附近的表面洋流可能向西或向東流。

    中國已經獲得了這方面的理論知識,但是在收集洋流數據方面,中國是個門外漢。掃雷艦隊每次出航,都會帶上最新收集到的印度洋流信息,同時也進行中國海軍的數據收集。

    1942年2月27日,第4反潛編隊離開斯里蘭卡的港口,向西航行。測量儀器上顯示,印度洋此時的表面洋流正在從東向西流動。根據水文資料,過不了幾個月,印度洋表面洋流就會從西向東流動。

    之所以要搞清楚這些,不是搞科研,而是關乎到掃雷艦隊的生死。如果沒能根據水文數據航行,就會偏離航道,而且聲吶探測也會出現很多偏差。雖然不知道英國海軍的潛艇到底有多強的戰斗力,但避免各種細節上的失誤,就能更好的保護自己,消滅敵人。

    印度洋當地時間,27日下午16點,第4反潛編隊發現了1支由3艘民船組成的船隊。根據之前接收到的消息,這是法國、德國、匈牙利等國的法學專家們乘坐的游輪。明面上,這些人並不支持中國對殖民主義的審判,前來中國的目的是為了參與討論。不過中國方面還是接受了他們前來的請求。

    只是英國潛艇在印度洋很活躍,不斷攻擊中國的船隊,所以中國沒有派出大型艦艇前來迎接,而是以反潛驅逐艦前來迎接。

    第4反潛編隊的指揮官馬千里在望遠鏡中看到了這些游輪緩緩駛近,放下望遠鏡後對著監听員說道︰“同志們,要小心!盡量不要被這些信號影響。”

    監听員的領隊听到這個提醒,也反過來問︰“馬少將,我們是不是距離這些船遠1些?”

    馬千里不自覺的皺眉。距離數萬噸的大型游輪遠1些,就可以少受到游輪信號影響。但是他的任務是護航,距離太遠的話,會不會有損國家形象?

    思忖片刻,馬千里理順了思路。上頭說,這次前來的外國專家中並沒有英國人。這就說明英國佬並不想交流,而且通過不參加會議的方式表達他們堅決反對的態度。既然英國方面表達了這麼深刻的敵意,他們完全有理由在其中搞事。

    在反潛指揮官看來,英國完全有可能利用3艘大型游輪發出的噪音遮掩英國潛艇的聲音,從而在近距離上對中國掃雷艦隊發動襲擊。如果能當著法國、德國、匈牙利等國專家的面擊沉中國掃雷艦艇,就可以達到示威的效果。

    至于外交領域上的糾紛,譬如各國專家指責英國將專家乘坐的船只卷入危險,現階段的英國根本沒有在意的必要。如果英國丟失了印度,英國就只是個歐洲強國,再沒有能夠令歐洲大6國家敬畏的力量了。

    將司令部里面的分析在腦海里過了1遍,馬千里命道︰“給這支船隊的指揮發電報,我艦隊將在30海里的距離上實施保護,中國的空軍將對船隊提供持續護航。”

    30海里有54公里左右,肉眼基本看不到對方。不過印度大6附近因為中國空軍的持續攻擊,此時也沒有英國船隊。倒是不怕外國專家的船只會被英國水面艦艇擊沉。

    電報很快送到了船隊。德國包的船上,船長將消息送到了德國科學院院長卡爾教授所在的艙室。作為這次德國專家的領隊,卡爾教授的艙室很大,帶著1個會客廳。教授看完了電報後,將其交給了對面的男人。

    這位男人50多歲,雖然穿著便裝,但是明顯是1位身經百戰的將領。而且從他身上那種流露出的銳利感覺,這位絕不是那種坐辦公室的類型。不過這位男人右眼上帶著單片眼鏡,神色自若,也絕非猛將。

    等男人看完了電報,卡爾教授問道︰“賴歇瑙先生,您作為軍事家,怎麼看中國的反應?”

    卡爾教授對面的這位德國人是瓦爾特•馮•賴歇瑙,德國現役6軍元帥。听到卡爾教授的提問,賴歇瑙元帥平靜的答道︰“抱歉,我並不懂海軍作戰。”

    卡爾教授有點意外于賴歇瑙的回答。在西歐戰役中,賴歇瑙上將指揮轄有14個步兵師、兩個坦克師的第6集團軍在馮•博克上將的b集團軍群編成內以勇猛的行動展開了攻勢。

    戰後德軍內部討論的時候有1個不太主流的看法,如果不是坦克部隊在a集團軍從阿登森林突破後接近b集團軍,b集團軍不得不將自己的兩個坦克師調給a集團軍指揮,而是繼續由b集團軍指揮這兩個坦克師進攻英法聯軍。那麼英法聯軍在撤退的時候將遭到兩個德國坦克師的猛烈追擊。以德國裝甲部隊的力量,搞不好英法聯軍主力就無法快速撤退,最終根本逃不到敦刻爾克。

    不過這種非主流的看法很多。西歐戰役畢竟非常成功,誰都想讓自己更體面些。倒是賴歇瑙並沒有對此發表任何看法,因為賴歇瑙在此戰役中的指揮藝術表現得極為出色、靈活、果斷,十分順手。攻勢凌厲,合擊迅猛,分兵及時,追擊快狠。

    .

    特別是奪取埃本1埃馬爾要塞的戰斗,地空緊密配合,突襲強攻都恰到妙處,堪稱軍事史上的1個奇跡,創下了第2次世界大戰的第1個這樣的戰例典範德國士兵的軍事素質在這個戰斗中充分體現了出來)。

    賴歇瑙在作戰中的表現也非常勇敢,他親自指揮突擊隊前進,自己身先士卒在槍林彈雨之下跨牆越壁,大大地鼓舞了士氣。當然,這也因他青年時愛好體育運動,體力充沛矯鮭有關,加之他極愛自我表現的性格,都促使他在戰場上英勇了1回。因戰功顯著,7月19日,賴歇瑙被希特勒授予6軍元帥軍餃。

    賴歇瑙都成為元帥了,再發表1些爭功的言論,明顯會被人認為不厚道。而且賴歇瑙自己非常自信,也懶得說這些話。

    這麼1位鼎鼎大名的元帥竟然爽快的承認自己根本不懂海軍,卡爾教授仔細看著賴歇瑙的神色,發現賴歇瑙真的沒有故作高深的模樣,只是簡單陳述事實。這份氣度,讓卡爾教授很有些佩服。

    賴歇瑙也不是裝清高,他表達自己根本不懂海軍後,話題繼續回到即將開始的會議上。“卡爾教授,我認為何銳先生不會與我們會面。不知您有沒有什麼渠道能夠改變何銳先生的看法麼?”

    卡爾教授搖搖頭。如果可以的話,他當然希望能夠親自見到何銳。中國現在所展現的實力,讓卡爾教授更加期待中德之間的合作。雖然從地緣政治角度,何銳不可能改變中甦戰略互信的基本態勢。但是能夠與何銳當面交流的話,也能得到對德國非常重要的信息。

    卡爾教授雖然被希特勒認為是“自己人”,但是卡爾教授只是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納粹黨掀起的德國民族運動上,他並不覺得自己是希特勒的擁躉。

    想了想,卡爾教授搖搖頭,“我也沒有任何辦法。不過我認為,也許會有比較重量級的人員會與我們見面。”

    賴歇瑙元帥思索片刻後問道︰“您認為中國能夠理解德國的國家需求麼?”

    卡爾教授點點頭,“我認為中國擁有頂尖的戰略家,他們1定能夠理解德國。但是他們並不支持德國的解決辦法。”

    賴歇瑙摘下單片眼鏡,目光銳利起來,“教授,您認為中國方面有更加適合德國的戰略?”

    卡爾教授回想了1下賴歇瑙的個人經歷。瓦爾特•馮•賴歇瑙,1884年出生于卡爾斯魯厄的1個貴族家庭,父親也是軍人,後來升為炮兵上將。1903年,賴歇瑙入5,開始在駐柏林的近衛野戰炮兵第1團服役,次年即晉升少尉。他愛好體育運動,以近衛軍官的身份參加過柏林體育協會,尤其擅長投擲標槍和鐵餅,因成績優異而名噪1時。1912年,他從軍事學院畢業後又回到原來的部隊,兩年後晉升中尉副官,並隨團參加第1次世界大戰到前線作戰。他參加過馬甦里湖、立陶宛、佛蘭德斯等地的作戰,戰斗中表現突出。

    論出身,賴歇瑙是德國優秀軍人的傳統模版。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賴歇瑙出任國防部部長辦公室主任,積極從事擴軍備戰工作,成為1名忠誠的國社黨黨員,1名狂熱的納粹分子。他毫不隱瞞地自命為希特勒的忠實信徒,深信希特勒的民族社會主義運動是復興德國的唯1途徑。

    他效忠希特勒的行動,突出表現在1934年8月2日年邁的興登堡總統逝世2十4小時,6軍總司令弗里奇即命令國防軍向希特勒宣誓效忠,這1違背當時仍然有效的魏瑪憲法的效忠誓詞,就是由賴歇瑙口授,另1名少校筆錄的。當時,很多軍官們都預料到了它將產生的惡果。當時任軍隊辦公室主任的貝克將軍就把這1天稱為他“1生中最黑暗的1天”。

    雖然很懷疑賴歇瑙的政治傾向會不會影響到他的政治理念,第1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是少將的卡爾教授還是願意相信賴歇瑙1次。便答道︰“元帥,您看過何銳先生提出過的歐洲煤鋼共同體麼?”

    賴歇瑙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答道︰“我並不了解。”

    卡爾教授便解釋了1下。何銳提出的煤鋼共同體建議,是正式建立1個超國家的權力機構——高級機構。高級機構由9人組成,掌握煤鋼共同體的大權,負責協調各成員國的煤鋼生產,保證共同體內部的有效競爭。它擁有共同體內部的生產、投資、價格、原料分配,以至發展或停閉某些企業或某些部門的大權,並掌管共同體同第3國和有關國際組織的關系。該機構作出的決定,各成員國必須執行。此外,歐洲煤鋼共同體還設有部長理事會、共同體議會和法院等機構。

    賴歇瑙靜靜地听著,听完之後皺著眉頭問道︰“何銳的這個建議是為了什麼?”

    “為了歐洲和平。”卡爾教授果斷答道。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文明破曉》,方便以後閱讀文明破曉第775章 中場會談(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文明破曉第775章 中場會談(三)並對文明破曉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