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欲來的局勢,已經讓南玉皇室甚至派出大皇子親自鎮守岳陽郡,當朝王太子親自在汝陽督戰。
經過幾個月的軍備,南玉也恢復了一些元氣,太子在汝陽洛陽神都兵甲五萬,天雲宗也在洛陽神都有兩百內門弟子,兩千外門弟子,可謂是傾盡所有之力,宗門經過如此多的惡戰,還能拿出這麼多人,也算是盡忠南玉了。
更不用說東西兩條防線各有兩萬兵甲,一千名外門靈者,合計九萬兵甲,四千兩百蒼嵐弟子
而賀勒則是備兵十萬于邊境,天雲宗硬是拉出了一萬名外門弟子,四百內門弟子。
合計十萬兵甲,一萬外門和四百內門弟子。
現在看來,賀勒國呈現優勢,但是並未絕對碾壓,一萬名外門弟子都是最新培養的。
可以說兩方的差距並沒有到必敗的地步。
而南玉國發現賀勒的軍隊並沒有預料的那麼強,也安心了不少。
賀勒方便為了避免晉國進攻自己也是在兩國邊境備兵十萬,所以對南玉國的兵力較少。
但是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南玉國這些年的衰落,兵卒大多水平參差不齊,目前只能指望倚靠地勢守城之利。
但是唯一的缺口就是宛郡,因為在南玉強勢之時,故意發兵晉國和賀勒強行讓他們割讓了不少領土,組成了幾個城池。
從而對兩國有地勢優勢,可是宛郡被割讓,無疑讓這種優勢變得蕩然無存,甚至還把汝陽陷入敵軍的兵力優勢距離中。
賀勒大將軍韓歷親自領兵兩萬,在最近幾天陸續趕到,但是因為和平協議還在,並未過分。
但是態度已經很明顯了,所以南玉太子的幕僚們經過激烈討論後,決定主要在汝陽,宛郡邊界進行防御。
但是也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認為如果將軍隊用于防範宛郡,那麼其他方向的防衛會減弱。
但是大將軍韓歷親自帶領兩萬兵甲常備宛郡,不得不防,陷入了戰略上的沖突,南玉太子雖然知道如此有問題,但是為了保住自己在朝廷的地位,也不得不做出這種決定。
畢竟不犯錯就算是正確,韓黎帶領兩萬大軍在宛郡,那麼防範他就是合理的。
如果不防範,顯然會被其他皇子說三道四。
萬一出問題了,真是宛郡方向出兵。
那麼自己這個太子因此丟失汝陽郡。
也不用回去了,可以直接在洛陽自裁了。
南玉的衰落,起于啟帝時期,任用太監,懈怠朝政,重用奸臣,導致南玉國力日弱。
因此在天元大陸東邊的十個排名前十的國家之中,實力越來越衰退,從第一掉落到第五,而當今皇帝疑心重,雖然國勢開始轉變,也頒布了不少有助于國力變得強盛的命令,但是在軍事上建樹不高,接連吃了不少敗仗。
更是在賀勒大舉率軍進攻之際,連連發布了不少錯誤命令,結果連洛陽神都一度失陷。
現在更是疑心越來越重,甚至連南玉太子身邊都跟著一個太監監軍。
讓南玉太子也沒有辦法做出冒險的戰略。
開始變得軍事上穩重,絕不冒險。
因此韓歷帶兵駐扎宛郡的時候,就明白。
這可能是賀勒的一個戰略陷阱,太過明顯。
但是也沒辦法,畢竟如果不派出主力軍隊防守,那麼駐扎在後面的岳陽郡大皇子,自己的皇兄,一直對自己抱有敵意。
必然會直接上諫,讓自己陷入被動的狀態。
最近疑心越來越重的陛下,是誰也不敢輕易去觸動的,而且自己還率領如此多的軍隊。
因為南玉太子率軍防備宛郡,導致西邊的兩萬大軍也在陳落郡防備著宛郡,以待支援。
陳落郡的統帥是無敵將軍李如殷,以前的名字叫韓英,皇帝親自改名,也是南玉為數不多能征善戰的將軍,但是有一個毛病。
就是特別害怕自己的權勢喪失,所以南玉太子防守宛郡的時候,立刻將軍隊同樣調離。
防備宛郡,可以支援也可以趁機立功。
就算是宛郡的大將軍韓歷,親率賀勒兩萬軍隊,也不可能瘋了進攻李如殷。
但是李如殷為了能搶佔功勞,萬一南玉太子不敵,自己這兩萬精銳馳援有功,那就更不用說地位穩固了,甚至平海城的那位林寅濤大將軍。
怕是也要屈居讓賢了,想到這里,李如殷反而越發希望賀勒大將軍率軍把南玉太子擊潰。
自己好力挽狂瀾,畢竟自己手上的這支軍隊可是南玉第一雄師,甚至給自己的原因。
也是為了好好監視住南玉太子的一種方式,畢竟陛下也不能保證太子是不是真的沒有異心。
要知道南玉國內對于如今的局勢,暗地里都認為是陛下的錯誤,真是放屁,李如殷不屑。
畢竟自己可是當今朝廷的紅人啊,如果再能因為援助搭上太子這條線,那不就是無敵了。
自己可是朝廷的無敵將軍啊,李如殷。
看誰還敢跟自己對著干,那幾個將軍,文臣早都不爽了,甚是還想去廟里燒香祈禱韓歷。
早日在宛郡發兵進攻汝陽郡,那樣的話。
自己這個功勞就立定了。
到時候,有恩太子,朝廷更加倚重自己。
而駐扎在岳陽郡的三皇子,則是瘋狂的向岳陽郡的蒼嵐殿示好,讓蒼嵐宗支持自己。
最大的疑問就是為什麼一個賤人生的孩子。
竟然能當上太子。還不是仗著母家是南玉。
最大的世家門閥之一。
至于駐扎在宛郡的大將軍韓歷,則是更加苦悶,自己的地位是在朝廷越來越低,因為對亂局的三心二意,搖擺不定,早都是個不受待見的人
而這次陛下將自己調派到宛郡,無非就是借助自己這個已經空有其名的當朝大將軍的名號。
雖然自己已經成為大將軍十余年,在南玉也算是威名赫赫,(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