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後,我靠種田平步青雲

第58章 好事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山羊吃胡蘿卜 本章︰第58章 好事

    <div id="cener_ip"><b></b>    縱然擔憂前路渺茫,為了活命,選擇進入南里的婦孺仍有三千之眾。

    三季稻實現量產之後,南里余糧充足,加之改良了紅薯、土豆、玉米、黃豆等飽腹作物的種植方式,就更不缺吃的了,但也沒有多到可以救濟幾十上百萬難民的程度。

    符合條件的婦孺登完記,被帶到附近的臨時窩棚,每人分得兩個紅薯、一碗粥,次日一早又隨人從青峰群山西南邊的棧道小路離開,到了臨縣酆雲縣楮山。

    半年前,寧鈺讓人將楮山納入保護範圍,而楮山的原住民早就不知去向。

    楮山緊臨青峰群山,因山勢平緩,梯田耕地成片。

    田地不過荒廢兩三年,重新開墾難度不大,用來安頓難民正合適。

    婦孺被帶到楮山安頓下來,有女民兵照看,大魚大肉沒有,一日三餐不缺。

    白日里。

    婦人下地勞作。

    有專人教她們科學的種植方法。

    當然,這些人除了教她們種地,還有一項監督任務,防止有人插科打諢。

    至于揪奸細什麼的,順帶。

    孩子們不用下地,留在寨子里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諸如灑掃、摘菜、喂豬、喂雞等雜務,另外就是上午在大棚里讀書。

    最後就是每日一個時辰的操練。

    雖說人身自由受限,但好歹能安穩度日,有吃有喝有穿,還有書讀,難民心里已經很滿足。

    南里收容婦孺之事流傳開,不到兩個月,前來投奔的人數就從三千多人迅速擴張到十七萬余人,先到的難民種出的糧食難以為繼,南里壓力倍增,余糧迅速縮減。

    南里百姓從前能吃十二分飽,現在只能吃四分飽。

    與此同時,楮山已經不夠容納如此多人,于是寧鈺一拍板,將半個酆雲縣都劃了進來。

    在寧鈺下令將擴大耕地面積後不久,東江王將小東江王救回南地,轉頭欲拔出南里這顆長在腹地的釘子,甚至親率大軍出征。

    大軍行到酆雲縣,寧鈺孤身一人去見了東江王。

    兩日後,東江王退兵。

    和東江王達成協議後,寧鈺放開袖子大筆一揮,將與南里相鄰的四個縣全部囊括進來,把土地直接分給了難民。

    土豆、紅薯、玉米、芋頭、水稻……

    難民種出糧食,一半留下,一半上交。

    難民上交的糧食又用來養下一批接收的難民,每一批難民只能吃四個月分配糧,四個月後地里不出糧食,直接攆出去。

    而接收難民的範疇,也不再局限于婦孺。

    有東江王作保,南里軍掛上了東江王的旗幟,加上南里軍本就凶名在外,事情進展的相當順利。

    到了年底,統共收容的難民數量已達到六十二萬人。

    不僅如此,寧鈺等人又從難民里招募了九萬人組建了第三支軍隊。

    第二支軍隊是收編的一些還算正義的流民起義軍。

    而南里初時的六萬人,戰死兩萬八,又補充了兩萬八,所以還是六萬人。

    另一頭,燕時也已聞名天下,成為一桿不敗的活戰旗。

    渡過大江,佔領了湖廣不少地盤。

    東江王忙著應付燕時,軍糧不足,想起來南里知縣承諾秋收後為東江王大軍提供軍糧之事,派人來催要,卻赫然發現大半個重慶府都到了寧鈺手中。

    不僅如此,當初他沒放在眼里的幾萬人,搖身一變,成了一支人數超過二十萬的龐然大物。

    催糧的人離開時,寧鈺特意命人挖了一碗稻米帶給東江王做禮物。

    南里縣衙。

    歇晌的時間,壯班差役來稟。

    “趙典史,外頭來了好些人求見徐大人。”

    “什麼人?做什麼的?”趙遇海將毛筆輕輕擱在筆擱上,抬起頭來。

    “說是要捐款。”

    捐款?趙遇海納悶,起身步出簽押房,“走,去看看。”

    “徐大人不在衙內,爾等有什麼事說與本官也是一樣。”趙遇海不動聲色打量挎籃子背背簍的一群農人,其中幾個他還認得。

    腰背半駝的徐勤上前。

    “典史大人,我們是從杏花村來的,听聞軍餉告急,所以……”

    順著徐勤的目光,趙遇海看向後方兩輛平板車。

    兩個月沒發餉銀了,不怪乎下面的人多想。

    趙遇海走向板車。

    一個婦人掀開麥稈席子。

    每輛車上陳列八個大籮筐,筐子裝滿銀錠子或銅錢掛。

    兩輛車加起來少說上萬兩。

    趙遇海吃驚,杏花村徐氏一族富裕他知道,但上萬兩現銀也不是說拿就拿的,必然是動了筋骨。

    事實上,杏花村九成人家掏了底才湊出這些銀子。

    不過此事徐勤自然不會說與趙遇海。

    “像徐大人所說,護衛家園人人有責,小人知道所需餉銀數量龐大,這些不過杯水車薪,但杏花村村民也想出一份力,否則良心難安。”

    說道此處,徐勤又一次對未能在大難到來前將銀票都兌換成銀子懊惱不已。

    “此事需得徐大人拿主意。”趙遇海思忖道“要不這樣,先將銀子留在縣衙,待問過徐大人的意見,再做安排。”

    目送杏花村眾人離去,一個差役忍不住感慨。

    “沒想到杏花村這幫白眼狼,也有養熟的一天。”

    “精誠所至。”趙遇海同樣感慨萬千,“行了,趕緊把趙捕頭叫回來。”

    趙簡快馬加鞭趕到牛頭寨同寧鈺說了此事。

    對此,寧鈺也很意外。

    徐家四個月前就沒錢了,城里富戶掏家底捐贈了二百萬兩支撐了兩個月,糧食的問題能解決,銀子是真沒辦法。

    原還想盤剝一下謝家,結果謝家人兜里比徐家人還干淨。

    既然尋不來錢,索性欠著。

    虱多不癢,債多不愁,都欠下二百多萬兩了,不在乎再多欠幾百萬兩。

    左右戰爭快結束了,到時欠下的餉銀自然有人替徐家還。

    倒是杏花村的幾個老家伙,委實叫人意想不到,不知是真心想通,還是別有所圖。

    “讓他們拉回去吧。”

    不等趙簡應話,一個扛大錘的黑面將軍走了進來。

    “好消息。”

    “我先回去了。”趙簡看了眼笑容滿面的劉通。

    自知自己不是軍中人,不便留下,趙簡急忙告辭,卻被劉通拉住,“不是什麼大事,趙兄弟听听也無妨。”

    寧鈺被他勾起興趣。

    “什麼好事,高興成這樣?”

    7017k

    <div id="cener_ip"><b></b>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科舉後,我靠種田平步青雲》,方便以後閱讀科舉後,我靠種田平步青雲第58章 好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科舉後,我靠種田平步青雲第58章 好事並對科舉後,我靠種田平步青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