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後,我靠種田平步青雲

第41章 滴水之恩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山羊吃胡蘿卜 本章︰第41章 滴水之恩

    見過徐大人審案時候的鐵血手腕,不曾想在其他方面,徐大人竟也這般當機立斷。

    這樣的徐大人,真讓人眼冒星星,心肝亂顫呀。

    不過……

    李小英控制住崇拜的小心髒,站在科學的角度,委婉拒絕。

    “徐大人,培育稻種並非土壤越肥沃越好,我考察過,李家村的土質與南里縣大部分地方相似,在李家村培育的稻種,在整個境內種植都較為適宜。”

    言下之意是不必換地方。

    寧鈺活了兩輩子,今天是第一次干農活。

    之所以不參與李小英和李芳芸的討論,只靜靜听,真不是藏鋒裝深沉,而是確實不懂,一竅不通。

    什麼山林沙土、水田缺口、犁田平田……

    沒一個詞兒認識。

    不過她想,既然是種莊稼,土壤肯定很重要,應該越肥饒越好。

    要不然平坦的膏腴之地往往是農業大省,而貧瘠的荒蕪之地卻往往代表貧窮苦寒呢。

    這才想到處于山坳中的一處莊子。

    “在培養稻種上,你是行家,大家,你說李家村好,那就在李家村。”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

    這道理她懂。

    午飯是在李小英家吃的。

    家里唯一一只雞昨天晚上睡了,今早沒能起來。

    李老太炖了雞湯,用雞湯煮冬花菜,雞肉拌擂辣椒,炒了兩道小菜,切了半碗泡酸菜,主食是玉米窩窩。

    對莊戶人家來說,十分豪華豐盛的一餐。

    小思源也被李小英接來吃飯。

    對早上捉弄寧鈺的事情,小家伙挨了揍,反思了一上午。

    七叔給他拿了好多點心,還有糖,萬一七叔生他氣,下回不給他拿了怎麼辦。

    小家伙覺得有必要挽回一下形象。

    于是夾起一截酸蘿卜遞到寧鈺嘴邊,“七叔,�菁業吶菟岵瞬煥保 慍浴!br />
    玫紅色的泡蘿卜色澤艷麗,蜀地泡菜獨特的酸味逸散,強烈的刺激著味蕾,光是聞著,口水已經止不住。

    知滿如臨大敵,急忙夾一塊放進嘴里。

    “公子,微微辣。”

    寧鈺環視一圈。

    小思源眼里亮晶晶的,明晃晃的期待掛在臉上,其他人也全盯著她看,尤其是李老太,眼里閃爍著和小思源相似的光芒。

    寧鈺把酸蘿卜咬進嘴里。

    嚼了嚼。

    咽下。

    唇角揚起一個明顯的弧度。

    “好吃。”

    聞言,小思源眼里的光蹭一下綻放。

    李老太眼里的光也開成一朵花。

    下午,寧鈺教小思源和李家大妮、二毛讀書認字,知滿接著幫李家壓稻種。

    不是寧鈺想偷懶,而是李小英不讓她干。

    一是不好意思讓她接著干,但她覺得,第二條佔主要因素——嫌棄她干的活兒。

    同樣是學徒。

    知滿壓完六塊板子,她只壓完一塊。

    知滿干的又快又好,而她干的慘不忍睹。

    上午總共壓了七塊板子,兩塊忘記鋪底灰,剩下五塊也不合格,十個洞里有兩個沒稻種——密密麻麻的小孔,真好奇他們是怎麼做到眼不花手不抖,百分百精準投放的。

    除此之外,還打翻一碗稻種。

    擦黑,天色昏暗。

    寧鈺和知滿隨李芳芸回家。

    一日之內,寧鈺發現了二嫂嫂的兩大優點。

    干活麻利,廚藝好。

    尤其是廚藝,絲毫不遜色于徐府高薪聘請的大廚,不起眼的野菜也能做出千般花樣,連玉米窩窩,都比李小英家的香軟好吃。

    如果滿分一百,打九十九分。

    辣度直沖天際的酸泡菜,扣一分。

    吃過飯,銀月高掛,星子鋪滿無垠天幕,徐徐夜風吹起細柳枝條在河畔悠閑的飄蕩。

    四道人影投在鄉間小路,慢悠悠的走。

    比搖擺的柳枝還閑適。

    听徐寧城說完今日跑山的情況,寧鈺恍然發覺靠兩條腿,非累死人不可。

    進度也慢。

    “二哥哥,明日你們晚些出門,我讓人給你們牽兩匹馬來,四條腿怎麼也比兩條腿快。送馬的人就跟著你,听你差遣。”

    過分陡峭的山路馬上不去,但山與山、壑與壑之間的輾轉,騎馬能省不少力。

    徐寧城沒有拒絕。

    “城哥兒,你去那邊兒等等,我同鈺哥兒小滿子說兩句悄悄話。”

    說完正事,黃朝神秘兮兮把徐寧城支走。

    “鈺哥兒,送馬的時候,再送一車肉,你二哥哥家太窮了,我瞧小思源營養嚴重不良。”

    徐寧城的冷兵作戰經驗和軍事見解讓他嘆服,徐寧城媳婦的廚藝讓他欲罷不能,他太喜歡徐寧城兩口子了,小思源也很好玩,他還想在這兒住幾天,但伙食實在太差。

    從昨晚到現在,他才吃了兩頓肉。

    一頓也沒吃夠。

    除了肉,別的食物他吃不飽。

    “是黃神醫自個兒嘴饞吧。”

    知滿無情拆台。

    小公子和李娘子家大閨女同歲,卻比大妮高出整整一個頭,小臉黑是黑,但手腳特別有力,習武的時間比讀書還多,小身板別提多結實。

    哪里像營養不良的樣子!

    “營養跟不跟得上,神醫瞧不出,你個小丫頭片子瞧得出?健不健康,可不能看表面。”

    “我……”知滿被黃朝懟的啞口無言。

    黃朝心里那點小九九,寧鈺門兒清。

    念在他爬山下坡辛苦的份兒,加上也不是他一個人吃,就滿足吃貨的小小心願吧。

    寧鈺吩咐知滿︰

    “回去讓人連夜準備,明早同馬匹一起送來,牛羊魚雞鴨鵝兔子,盡量齊全,水果糕點也送一些,以後每隔七天送一次。”

    黃朝沖寧鈺豎起大拇指。

    “鈺哥兒真是好叔叔,小思源會感激你的。”

    ……

    徐府。

    大老爺、二夫人、三夫人等了寧鈺一晚上。

    見她回來,迫不及待匯報兩日來的成果。

    首先是大老爺。

    “商會成員表態,鼎力支持知縣大人的決策,願意拿出四成家資用于護衛南里縣。”

    “另外城北王員外說他能搞到兜鍪,數量太多不行,一兩千沒問題,我讓他盡量多弄來一些。”

    “還有陳記糧鋪,他家在成都府有倉庫,存糧足夠南里縣所有人吃三個月,陳老爺願意捐獻存糧,但沒有足夠的人手運糧。”

    兜鍪,即將士作戰戴的頭盔。

    重要性不言而喻。

    至于糧食……

    南里縣土壤貧瘠,糧食產量遠達不到自給自足,現在的余糧,官府儲備加上商戶儲備,只夠維持半年。

    如果李小英的三季稻稻種培育順利,最快也要後年才能實現自給自足。

    但今年、明年,還要外購補充。

    夠全縣百姓吃三個月的大米,如果單用于養兵,至少夠八個月。

    必須拉回來!

    “二伯母,張家武館有多少人?”

    “弟子三十六,如果加上我爹他們,一共四十一人,不過有四人要演武打戲,能派出三十七人。”

    二夫人猜到寧鈺的打算,直接報了可用的人數。

    “明日讓這三十七人上午去縣衙,听我安排。”

    “好,一會兒我親自去說。”二夫人應道。

    “大伯,麻煩你通知陳老爺,明天下午前往成都府運糧,另外告訴他,拉回來的糧食,按比收購價多一成的價格計算,縣衙買了,雖不能掙錢,也不讓他賠本。”

    縣衙能有幾個錢。

    說是縣衙買,其實就是徐家掏錢。

    在場眾人心知肚明,但沒有一個人反對。

    所謂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當年老夫人帶著三個孩子逃難到縣城,三位老爺吃百家飯吃了五六年,徐家發跡也離不開街坊鄰居幫襯。

    而為母子四人送上第一碗熱飯的,正是陳記糧鋪。

    發達後的徐家,之所以還留在南里縣,並在這里成立商會,創辦書院,也是為了報恩。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科舉後,我靠種田平步青雲》,方便以後閱讀科舉後,我靠種田平步青雲第41章 滴水之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科舉後,我靠種田平步青雲第41章 滴水之恩並對科舉後,我靠種田平步青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