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敬樂呵呵的道︰“他應該是怕您臨陣退縮。”
    李元吉點著頭道︰“應該是這樣,我要是臨陣退縮了,他想要對付河南竇氏可就不容易了。”
    畢竟,太穆皇後尸骨未寒,竇氏在李淵那里還有一點兒香火情分,竇氏又全力支持著李建成。
    李世民一個人去對付竇氏的話,就等于要同時面對李淵和李建成。
    而這種對母族動手的行為,在李淵那個重視親情的人眼里又不怎麼討喜,李淵收拾起來他也不會留情。
    有李元吉幫忙的話就不一樣了,李淵不會再從親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是會從竇氏是不是真的做錯了什麼事情,得罪到了兩個兒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不然的話,兩個不怎麼親近的兒子,為何會一起對竇氏出手?
    如果說其中一個是因為有私心,要排除異己的話,那麼另一個呢?
    在這種角度下,李淵會自然而然的偏向兒子。
    雖說竇氏是他妻子出身的氏族,可他的妻子已經亡故,他的舅子們也死的死,亡的亡,只留下的幾個丁點大的孩子在支撐家業。
    剩下的全是一些旁系。
    相比起這些旁系來,兒子們顯然跟他更親嘛。
    所以在有所偏向的情況下,肯定得偏向兒子。
    這就叫做幫親不幫理。
    雖然有些不講道理,可他身為大唐的皇帝,有這個不講理的資格,他一向也是這麼干的。
    在這種情況下,他所能做的就是退一步,保一保妻子出身的那一支的那幾個丁點大的孩子,再保一保竇軌那個對他有功的臣子。
    剩下的人就會交給兩個兒子撒氣。
    如果竇軌不夠靈醒,敢沖他兩個兒子呲牙的話,他也會放棄竇軌。
    他絕對不會因為竇軌對他、對大唐有功,就放任竇軌這個可能會傷害到他兒子的人存在的。
    那樣的話,他也就不叫李淵了,也就不是兒子奴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凌敬才會說李世民是怕李元吉臨陣退縮。
    也正是因為如此,李元吉才會說離了他,李世民對付不了竇氏。
    不是李世民沒那個實力,也不是李世民沒那個能耐,而是沒有他支持,李淵不允許。
    至于李建成允不允許……
    誰又在乎呢?
    沒有兵權的大哥,就只是個大哥。
    听弟弟們的,還能活著,不听弟弟們的,弟弟們會毫不猶豫的把他放在供桌上,做一個躺著的好大哥。
    他和李世民之間的斗爭,其實在他對李世民下殺手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
    李世民隨時隨地能發動一場政變送走他。
    之所以沒這麼做,純粹是因為他背後還有李淵。
    李世民的對手,也在他下殺手的那一刻,從他變成了李淵。
    李淵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不得不走到台前,徹底的支持起了他。
    這也是為何李元吉在他對李世民下了殺手以後,對他無能狂怒般的遙遙喊話,置若罔聞的原因。
    他能否得償所願,已經不再取決于他了。
    而是取決于李淵能否在李元吉和李世民各有謀劃的情況下,成功的將他送上帝位。
    就目前事情的進程看,李淵能將他送上帝位的可能性不大。
    “既然秦王殿下已經答應了,而且看架勢比您更想覆滅竇氏,那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
    凌敬笑容燦爛的問。
    李元吉沉吟了一下,看向凌敬笑道︰“你去找李孝恭,問問他幫我做的那件事是什麼,然後再隱去李孝恭,將那件事原原本本的告訴我二哥。
    然後再告訴他,該做的我已經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看他的手段了。
    他要是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忙的,可以隨時派人遞話過來,我們可以幫他。”
    凌敬一愣,臉上的笑容一廉,道︰“殿下的意思是,將此事交給了秦王殿下以後,我們就袖手旁觀,頂多再助助拳?”
    李元吉笑著點頭。
    凌敬趕忙道︰“這麼做能行嗎?秦王殿下要是有意見該怎麼辦?”
    李元吉笑著道︰“他麾下從者如雲,我麾下就你們幾個,在這種事情上,他難道不應該承擔更多嗎?”
    凌敬苦笑著道︰“可他不是還有更緊要的事情要做嗎?要是因為這件事給耽誤了,他能不怨您?”
    李元吉不以為然的道︰“這兩者之間又不沖突。”
    凌敬又是一愣,自言自語道︰“不沖突嗎?”
    不等李元吉搭話,凌敬就拱手道︰“那臣明白了,臣會照著殿下的吩咐去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