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艘大船抵達遼州城,此時的遼州城已經初顯規模。
人口差不多達到了十萬,扼守著北遼半島的最南端,持續的開發這勘察加。
在遼州城休息了一天,鄭毅接待了此地的官員,也考察了一下周邊的村鎮建設。
還是很讓人滿意的,大量的平民都是從事捕魚業和種植也,種下的麥苗已經長出來了。
不出意外的話,今年這邊就能實現糧食的自給,而且還能將大量的肉食和水產供應到岸上。
朝暉城,作為北遼半島的行政中心,比起上次來的時候,擴大了不止一倍的規模,周邊人口達到了二十多萬,從這也能看出常意這個知府還是很努力的,將整個龐大的區域打理的井井有條,更是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讓這邊發展了起來。
大量的漁船在朝暉城附近的海域進行捕撈作業,一張張網帶著重達數千斤的魚獲從海中拉出來,一個個蟹籠也是滿載著雪蟹上到船上,然後經過初步的分揀,然後在本地進行初步加工,再運輸到轄域內的其他地區銷售。
朝暉城的發展他很滿意,並且在常意的陪同下參觀了周邊的養殖場、種植基地,還有木材加工基地、礦場等,都是一片生機勃勃,未來這里的發展定會超過後世,而且會成為他的轄域內一個亮眼的地方。
在這里呆了三天,他才出發前往望東城,望東城此時也早已不是那些小破房子。
在這片青山綠水的大島上,已經出現一座港口,還有許多的小木屋。
漁船在周邊的海域捕撈,獵人在沿岸的地區捕獵海豹、海狗。
還有小片的田地開墾出來,種上了小麥和土豆、紅薯。
甚至還有幾片的菜地,菜苗也是綠油油的長勢喜人。
沒在這邊多待,反正他的船隊都已經補充完善了。
沿著島鏈就穿越了海峽,在被更名為御東島的阿圖島邊緣穿過,一路向東而去。
這座島鏈的行程是兩天,不過鄭毅用了五天才走過去,他還是登了幾座島嶼查看了一番。
比如衛東群島(拉特群島)建立了一座衛東城,安放了一座分基地在這里,算是中繼站點。
如今他有一千多座分基地的名額,不用也是浪費,放在這里一座也方便對這里進行絕對控制。
過了衛東群島,在後世的埃達克設置了一座鎮東城,同樣安放了一座分基地,控制住周邊的島嶼。
然後是平東城,設在鎮東城東部三百公里外的平東大島上,這里後世的名字叫做阿特卡。
繼續向東,越過四平群島在後世的福克斯群島建立了一座安東城,將這里命名為安東群島。
越過安東群島之後,就遇到了李長河派出的接應戰艦,一路引導鄭毅到了冷水港。
鄭毅還笑話了一番給這里取名字的宋二水,這家伙完全就是拍腦門取名字的典型。
不過倒是挺會選地方,冷水港就是後世的金科夫港,倒也確實算是個好地方。
鄭毅也不打算改名字了,直接放了一座基地在這邊,將此處命名為冷水城。
安排好官員負責生產和建設,就隨著引導的船隊進入了廣闊的阿拉斯加灣。
此處島嶼眾多,也有很多天然的良港,鄭毅沒有著急去見李長河,而是在這邊布設起基地來。
阿拉斯加是個極為廣闊的靠近北極的半島,算起來面積比勘察加和楚科奇加起來還要大。
未來幾年內,也是連通東西太平洋,讓他的人能夠進入美洲的要道,所以在布置上鄭毅一定是不遺余力的。
從冷水港到如今李長河駐扎的雷神港,鄭毅在關鍵位置設置了七座分基地,這些地方之前李長河也派人建立了據點,有了基地之後,這些據點的發展速度將會飛一般的提升,成為一座座城市,控制住阿拉斯加灣的重要節點。
雷神港,就是後世阿拉斯加第一大城市安克/雷奇,只不過李長河念著不順當,直接簡化為雷神港。
鄭毅到來的時候,這里已經建設了許多的木屋,大量赤著上身的印第安原住民在監管下工作。
他也沒有可憐或者心疼,每次的征服都是要伴隨著流血的,這樣才能讓未來少流血。
起碼他沒打算如同那些西洋人一樣,對此地的印第安原住民實施清除政策。
而是拉一批、壓一批、打一批,讓他們畏威的同時也體會到懷德。
不听話的自然要進行一些懲罰的,遍數人類歷史不都是這樣嗎?
他這邊的政策很完善,在岸上的時候多民族事務處理就有標準。
這些接受改造的也就是兩年到三年的時間,到期之後考核就能成為正常平民,享受一些平民待遇。
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在前期既然反抗了,那就要接受到懲罰,長好記性重新做人就是了。
雷神港這里,是鄭毅會重點打造的,未來也會是整個東遼府的管理中心,也是第一大港。
沒錯,阿拉斯加有名字了,以後這里就是東遼府,與隔海相望的北遼府遙相呼應。
雷神港更名為雷神城,在北部鄭毅又安放了一座分基地,命名為東遼城。
這兩座城互為犄角,同時也肩負著東遼府不同的城市職能。
剩下的事情就是建設,一座座附屬建築拔地而起。
一個個平民從分基地中走出,進入附屬基地開始學習技能,然後進入到各類工坊工作。
從魏州島、東洲島的糧食也開始起運,大量的糧食陸續會到達東遼府,為這里提供糧食保障。
其實就算沒有糧食,幾十萬人在這邊養活也是很輕松的,幾艘漁船出去,一天就能拉出來幾十萬斤的海鮮。
不要忘了這里可是北太平洋暖流的經過地帶,也是後世知名的漁場,打漁根本就不用太費力就能吃飽。
五萬、十萬、二十萬、三十萬、四十萬,每座分基地的人數都在暴漲,大量的平民在沿海開墾田地。
紅薯、土豆是主要的糧食作物,鄭毅也分出一些區域種植小麥和玉米,就是產量今年別抱太大希望。
李長河也被委派了新的任務,那就是沿著海岸線向北探索,在沿海地區建立一些新的據點。
另外就是在訓練了兩萬人的步兵,從雷神城出發,分成三支小隊向東和向北進行探索。
只是他沒有時間跟著一起進入內陸了,他已經收到那宋二水的消息,這貨在溫/哥華附近正逍遙。
沒想到這宋二水五大三粗,竟然會動作這麼快,將自己的根據地建立到了那片風水寶地。
簡直讓他驚訝的不行,他可是很惦記那塊地方的,也是他正式挺進美洲大陸的根據地。
而且這家伙跟西海岸的那些西班牙人已經干了幾架,還抓了不少西洋人給他干活。
不得不說這家伙下手比起李長河來,要開準狠的多,開拓不就需要這樣的人嗎?
鄭毅帶著船隊南下,直抵後世的亞歷/山大群島,不過宋二水已經將這里叫成了山大群島。
山大群島也不錯,這里到處都是山林,山谷縱橫叫山大也是不錯。
這里曾經是後世那些老米開拓阿拉斯加的先頭戰,位置也是極為重要。
鄭毅在這邊呆了半個月,共安放了五座分基地,涵蓋了這片長度六百里的海域。
其中朱諾城作為這片地區的管理中心,大量的平民在這里捕魚、打獵、開礦、伐木,一片熱鬧場景。
造船廠也在這邊設了一座,不久之後這邊就可以用上自己造的大船了,哪怕前期只能是帆船。
沿著山大群島南下,也只不過是兩天,鄭毅就趕到了溫城灣,這也是宋二水給簡化的。
溫城就溫城吧,听起來也是挺不錯的,他在這里也見到了那位傳教士佛朗西斯科。
看到大明朝的大都督穿洋過海來到這邊,佛朗西斯科第一個動作就是跪下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