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

第211章 太監進忠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閑與夢 本章︰第211章 太監進忠

    葉向高也有些為難,今年這個年他有過不太舒服。

    藩屬國來告狀無所謂,建州來告狀也無所謂,反正都是他提前能想到的。

    但是察哈爾來告狀就有點讓人搞不懂了,蒙古諸部名義上臣服,但卻從來沒服過。

    就算是蒙古諸部如今四分五裂,虎墩兔,也就是如今的林丹汗,在蒙古諸部也沒啥地位。

    曾經的黃金家族早已沒落,能听他話的人基本上沒幾個了,各部落都是自己過自己的,不影響大局誰也不會鳥這位林丹汗,而且對于他支持其他教派的行為,不恥到極致,也不屑到極致。

    蒙古如今分為三大部,俗稱就是漠南、漠北、漠西三部。

    漠南就是是所謂的韃靼大部,距離明朝廷是最近的。

    當然也是漢化最嚴重,內部最腐朽的一部。

    察哈爾就是主宗,當代的大汗是林丹汗。

    統治者鄂爾多斯到呼倫貝爾一帶的諸部。

    漠北蒙古又稱喀爾喀蒙古,是達延汗的子孫在控制。

    說是漠北,也就是在當今的蒙古高原上生活,已經完全脫離漠南的管控。

    範圍就是東接呼倫貝爾,西至科布多,南臨大漠,北部與布里亞特蒙古有交集。

    也就是說喀爾喀蒙古,此時已經和鄭毅的涼州府交界了,實力最強大的是當前的喀爾喀阿巴岱汗的兒子墨爾根汗,但喀爾喀也並非是鐵板一塊,很多部族還是一盤散沙,暫時還影響不到鄭毅這邊對涼州府各地的統治。

    涼州八城建立之後,倒是吸引了不少喀爾喀小部族前來這里貿易,換取一些生活物資。

    倒是對漢人築城沒有提出什麼不滿,畢竟呼倫/貝爾也不是他們的牧場。

    人家巴爾虎等部落都沒說啥,他們才不會多次一舉管這個閑事。

    難道從這里買鹽不方便嗎?難道將瓷器帶回去吃飯不香嗎?

    但是將嫩江和遼河上游一帶納入到管理之中,又將呼倫/貝爾草原佔據,還有幾乎整個大興安嶺,逼迫科爾沁等諸部南遷,壓縮了蒙古諸部的生存空間,林丹汗也打算趁這個機會露露臉,所以就派人前往大明去了。

    那什麼關外大都督不是你們大明封的嗎?那不找你們又去找誰?

    葉向高趕忙連夜進宮去請示了萬歷,這倆人有些為難了。

    畢竟那虎墩兔口口聲聲的說要出兵攻打大明。

    葉向高就算再有譜,也不敢去輕易挑起戰爭。

    請示了萬歷之後,葉向高就開始安撫起蒙古使臣來。

    當然不外乎一些賞賜和承諾,承諾會讓鄭毅退還他們的草場。

    這才讓蒙古使臣高興起來,然後在京城耀武耀威一番過完年才會去見虎墩兔。

    見到大明承諾了蒙古使者,李朝、倭國和建州立馬不答應了,總得要一視同仁才行吧?

    葉向高也是無奈,只能答應一視同仁,那些佔據你們諸部的土地,都會讓鄭毅歸還的。

    三家滿意了,高呼一番大明皇帝英明,帶著賞賜在年後屁顛屁顛的回去了。

    很快,長/春城這邊就接到明朝的傳旨太監,不過鄭毅遠在千里之外的伯力。

    傳旨太監只能坐著馬車一路到伯力,路上可是被折騰的不輕。

    但是卻看到了不一樣的關外場景,尤其是那冒著黑煙的一串鐵車。

    他不知道那是火車,鄭毅也沒打算讓他嘗試感受一下火車的速度。

    不過這位傳旨太監倒也沒受太大罪,畢竟水泥路也修的很平整。

    看著萬頃良田還有白雪皚皚的深山,李進忠覺得關外也沒想的那麼差。

    到了伯力的時候,已經出了正月到了二月,鄭毅在都督府議事廳接見了李進忠。

    這個傳旨太監李進忠已經三十多歲了,見到鄭毅之後一副笑臉,完全沒有顯得倨傲之類的。

    鄭毅覺得這人還不錯,畢竟千里迢迢的親子跑來了,一般的有什麼聖旨都是直接扔到長/春城。

    人家既然來了也不能白著,浮皮潦草的將聖旨拿到手里,看了一眼上面的意思直接扔到了一邊。

    竟然讓他將佔據的草場退還給蒙古諸部,將佔據烏拉的地盤轉給努爾哈赤,還要撤出倭國和李朝。

    萬歷這是沒睡醒吧?老子辛苦打下來的,憑什麼要還給那些人,難道他是吃飽撐的啊?

    李進忠看到鄭毅對聖旨隨意的樣子,心里不禁打了個哆嗦,小心的對鄭毅陪著笑臉。

    他來之前就打听過了,這個鄭毅並非是哪家的勛貴,而是起家于關外的土匪出身。

    這年代,只要是自己拉桿子建隊伍的,大多都會被人認為是土匪。

    土匪是不被士林和朝廷看在眼里的,對他們來說就是倆字利用。

    是以李進忠不敢得罪鄭毅,生怕人家一生氣將他命給留下來。

    殺傳旨太監是大罪,朝廷肯定會為他報仇的。

    但那有什麼用?他都死了還能活過來嗎?

    看到李進忠小心的樣子,鄭毅也不由笑了起來。

    趕緊安排人,親自陪著李進忠喝了一頓大酒。

    然後就是讓人各種陪著,金銀珠寶不停地塞。

    倒是將李進忠給搞蒙了,為啥這位爺送他這麼多寶貝?

    本來以為是個苦差事,誰能想到還能得到這麼多賞賜啊!

    李進忠在的這些天,幾乎每天都要到都督府來給鄭毅請安。

    鄭毅也是不吝賞賜,他覺得這個家伙和眼緣,不如將他變成內線。

    等到李進忠離開的時候,光那些金銀珠寶都裝了整整幾十個大箱子。

    人也徹底變為了鄭毅的人,保證宮中的風吹草動,都會第一時間轉過來。

    那道聖旨,無所謂了,鄭毅都不可能會歸還那些地方,再說憑什麼他要歸還?

    本來就是他辛苦打下來的,一句話空口白牙就要還了?那不是搞笑嗎?

    他也沒有硬扛,在李進忠的建議下,派人帶著一些金銀珠寶前往京城。

    買通了一些官員作為內應,尤其是那些以清流著稱的御史台官。

    還有就是葉向高的管家之類的,都是他設置下來的暗線。

    還肯定是不會還的,這些錢送出去就是要讓朝廷忘掉。

    就算再有人提起,大家也只不過互相的演個戲就完了。

    而且他在這些御史清流的幫助下,和江南的那些人搭上關系。

    無數的糧食、布匹、絲綢、礦物、人口,都被裝船運到了關外。

    那些所謂的為國為民的豪強士紳,才不會管什麼國家民族大義。

    他們要的是錢,而鄭毅發來的貨物正好是非常多的錢。

    不讓開海無所謂啊,反正在江南海禁就是個招牌幌子。

    他們可以用這個限制老百姓,限制所謂的敵對勢力。

    但是自家的船,早已在海上飄了不知道多少年。

    如今又多了個商路,他們不高興才是怪了。

    那胳膊粗的野山參難道不是錢啊?

    一艘艘船載滿貨物沿著海岸北上。

    在鄭毅這邊的接應下通過對馬海峽。

    在金州灣、南海灣等地靠岸,留下糧食、布匹,帶走皮毛、山參。

    和中原的貿易線,就這樣建立起來了,出力的僅僅只是幾個御史。

    李進忠回到宮中,向自家的皇爺匯報一番,說鄭毅對皇爺多麼的尊敬。

    還拿出幾根兒臂粗的山參謹獻給萬歷,讓萬歷也是記住了鄭毅這個人。

    至于那什麼退還土地之類的事情,萬歷根本就沒放在心上。

    他相信鄭毅不敢抗旨,也知道其他藩屬國就是要好處。

    隨便打發了也就完了,還不還的他也不在意。

    更不會因為鄭毅不恭敬就派兵打他。

    李進忠放心了,將消息用電台發出去、

    鄭毅無所謂的看了看,扔到消息堆里面。

    他更不在乎萬歷怎麼樣,不過暫時可以先互相照應著。

    現在是萬歷四十年,那死胖子還有八年的時間好活。

    八年之後,他根本就不要明朝廷來當他的幌子了。

    1612年,這一年的目標是擴,使勁的往外擴,打通海洋商道。

    三月初三,金州港桅桿如林,幾十艘戰船、上百艘貨船停靠在港口。

    鄭毅親自來到這里,為這些即將遠航的船隊送行。

    在之前他已經送走了兩批,這是第三批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方便以後閱讀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第211章 太監進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第211章 太監進忠並對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