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穆王城到後世的牡丹江,在群山之中有一條通道,這條通道可以稱之為黃金走廊。
這道走廊如今被建州女貞和穆王城鄭毅這邊的軍隊控制著,鄭毅此次過來就是要打通這條黃金走廊,將他的地盤發展到忽兒海河,也就是後世的牡丹江畔。
經過一年的建設,如今的穆王城與北部的鬼谷城,以及更北部的孟軻城等都已經打通聯系。
尤其是從和羅城南下的軌道列車也已經修築了過來,這條鐵路向北連通著伯力、商湯、魯東等城鎮。
在鄭毅感到穆王城的時候,大批的軍隊已經到達了穆王城,如今的穆王城整整有七萬多的正規軍,還有一萬多的部族騎兵。
還有能夠用馴鹿和馬匹拖拽的大鋼炮和小鋼炮,足以支持他跟建州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人家萬歷那麼好心的給他正名,就是為了讓他收拾建州女貞,他多少得給點面子才是。
一切準備就緒,時間也進入了十月,胡天十月即飛雪,這真的不是說著玩的。
穆王城已經飄了兩次的雪了,好在不太影響通行,更影響不到他全副武裝的軍隊。
這些人全都是錦帽貂裘呃,其實現在關外已經很少人喜歡穿什麼貂裘了。
不是因為貂裘和裘皮不暖和,主要是因為這些衣服穿在身上太過累贅。
如今鄭毅的士兵,都是里面一層加厚的羊毛衫,外面一層精心制作的皮甲。
皮甲是里面帶毛的那種,總重量大概也就兩斤多的樣子吧,不影響他們作戰和活動。
下面也是穿著暖和的毛紡的保暖褲,外面是一件得體的皮褲,同樣是很方便肢體活動。
手上戴的是精心硝制的皮手套,不影響握刀和開槍,十根手指也都不會受到影響。
帽子倒是沒有太大的變化,一頂翻毛狗皮帽子,在外面還頂著個水壓成型的鋼盔。
平時的時候都會在頭上戴個只露著眼楮、鼻子和嘴巴的頭套。
看起來就像是土匪一樣,不過很保暖,不會出現凍傷臉的情況。
一般的士兵都背著一支長槍,這就是新設計出來的栓動步槍。
這也是唯一超過當前基地車提供科技的跨時代兵器。
燧發火槍到底是太慢了,就算威力尚可也要替換掉。
從倭國搞來不少的銅,也從李朝弄來不少的銅礦。
才看看將如今金屬定裝彈的產糧提升上去。
三十萬的軍隊,只有十來萬換裝了步槍。
此時趕到穆王城這邊的隊伍,基本上都是用的這種栓動步槍。
威力怎麼說呢,至少比後世的李恩菲爾德不差太多了。
在當今這個時代,用上十年不成什麼問題。
十年以後說不定他的人已經研制出自動武器了。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鄭毅就命令大軍開拔,主帥是跟他一起來到岸上的王昆山。
為了保險起見,李𠠬、王猛、王貴賓、關月芬等都來到此處,保證這場戰役的勝利。
從穆王城向西不到百里,是穆王城扼守那條黃金通道的寨子,穆王城這邊還取了個名字叫做西平堡。
寨子建設的很豪華,用的是水泥和鋼材建立的城牆,鄭毅對這座奢侈的城牆都有些無語。
一個臨時的駐防點,犯得著建設的如此奢華嗎?那些建奴還能攻過來不成?
不過都建起來了,他也不好說什麼,人家穆王城這邊的資金比較充沛。
一年與周邊部族的交易,就足夠將所有的地方全都用水泥包起來了。
沒看穆王城到西平堡這邊的道路都是三丈寬的水泥道路嗎?
這還是瀝青還沒普及開,估計煉油廠的瀝青能量產後,這邊的道路全都換成瀝青路面。
西平堡位于那條黃金通道靠近中間的地方,再向西三十里就是建州軍的簡陋營寨。
建州在這里駐軍三千,都是他們新設立的八旗兵,駐守在這里的是瓖紅旗兵馬。
沒錯,努爾哈赤提前幾年將八旗給搞出來了,替換原本的四旗。
這也是去年冬季,舉整個建州之力征服了周邊的喔集部族建的。
農兵結合的八旗總兵力不到八萬人,滿編也就是一旗一萬。
只是當前努爾哈赤能弄到的人太少,想滿編幾乎不可能。
再說農兵結合的模式,也不可能所有的兵都是精壯。
也就是說當前一旗的可戰之兵也就五六千的樣子。
努爾哈赤在寧古塔為了防他,放了兩旗的人馬。
一個是瓖紅旗,一個是正藍旗。
瓖紅旗的旗主就是安費揚古。
正藍旗則是交給了努爾哈赤自己的兒子代善來代管。
也就是駐扎在寧古塔的兵力名義上是兩萬,但是實際在一萬五六左右。
這個數量跟鄭毅這次派出的軍隊簡直差太多了,也是鄭毅有心讓建州好好見識下他的實力。
王昆山在西平堡指揮戰斗,首先就是打通這條黃金走廊,派出的是王貴賓作為先鋒拔營。
王貴賓就是那位身高兩米的黑大漢,標準的非洲黑人血統,雙臂之力可與猛虎相搏。
原本擔任的是鄭毅的親衛統領,但是從庚戌改制後就替換到陸軍序列之中。
如今是陸軍第七軍第三師的師指揮,手底下有一千五百多條好漢。
王貴賓接令之後,就帶著部隊前往建州的營寨準備進攻。
他沒有跟建州來什麼邀戰,而是讓手下將三十門火炮架好。
然後就是對準建州兵的木寨一頓炮轟,當即就將整個建州營寨給砸爛了。
一千士兵端著步槍貓著腰快步上前,將寨牆附近的建州兵挨個點名送走。
然後就沖入了寨子里,半個小時結束戰斗,建州兵死傷兩千、逃走不足一千。
反觀鄭毅這邊的擔任先鋒的第三師,也只不過崴腳了幾個造成輕傷罷了。
五萬大軍轟隆隆的踏過被擊破的建州軍營寨。
穿過這條黃金走廊到達牡丹江流域。
所見就是一片山間的河流谷地。
這里就是後世的牡丹江城。
這塊地方的名字叫做尼葉赫。
也是後世的乜河鎮,如今建州遷走了這邊的喔集部族後,在這里設置了一座營寨。
駐扎著瓖紅旗五千兵馬,可以說瓖紅旗大部分的兵馬都在前線防御鄭毅的軍隊。
五千兵馬加上建州營寨逃回來的一千,也就是如今整個瓖紅旗都在此處。
王昆山沒有著急動手,而是將第七軍第五騎兵師和部族騎兵兩個師拉過來吩咐一番。
等到這五千騎兵出發之後,才讓炮兵將大炮對準建州軍的營寨。
對著營寨就是一頓的猛轟,石頭和木頭還有夯土組成的防御牆,在幾百門大炮的打擊之下,就像是紙糊的一般,頓時被撕開一道道口子,整個建州的尼葉赫城,頓時被摧殘的搖搖欲墜。
正巧,此時的瓖紅旗旗主安費揚古就在城中。
看到鄭毅這邊的軍隊如此的進攻也是驚慌不已。
在他的意識中,那次打仗不是雙方列好戰陣,然後去步兵為主、騎兵為輔的對攻呢?
怎麼到了這些漢人手中,出手就是火炮,還讓不讓人好好的打了?
連番的炮擊,讓他的人損失慘重,半天的時間死傷了近千人。
而且還被壓得根本就抬不起頭來,只能躲在角落抱著腦袋等待炮擊結束。
王昆山這邊也不吝嗇炮彈,實心炮彈那是砸起來根本就沒夠。
除非是將炮管打的通紅,已經不能再繼續設計才停下來。
鄭毅在後面大概給他算了算,光炮彈至少都打出去兩噸。
這家伙真是不知道心疼啊,好在實心炮彈還可以回收利用。
如果是新搞出來的開花彈那就慘了,打出去一個就是少一個。
看到對手完全沒有出城投降的意思,王昆山命令將實心彈換成開花彈。
鄭毅這邊還沒有將火炮也搞成後世的榴彈炮,用的還是比較容易生產的鋼炮。
但是卻讓人研究出來開花彈,同樣是圓的,同樣是鐵殼的炮彈。
不過卻不是實心的,而是里面裝的高爆火藥。
用木塞子塞住,設置延時爆破的功能。
當炮彈飛出擊中目標後就會爆炸。
破片會形成落地點為圓心,半徑十米的殺傷區域。
王昆山更換的就是這種開花彈,為的就是有效殺傷建州軍。
安費揚古坐在城中的帥帳指揮若定,他都是裝出來,必須要主帥穩定才能軍心穩定。
他知道對面那些漢人不會善罷甘休,在間歇的這半個時辰讓士兵修復防御工事。
安費揚古打算跟漢人郝上了,反正一時半會這座城也被砸不爛。
等到真的堅持不住了,大不了帶著手下的士兵跑路也就是了。
果然,很快對面又響起炮聲,安費揚古沉著的坐在那里不動。
這種火炮他也搞清楚了,除非點特別寸才能被打中。
只是他沒有看到,五個炮彈直直的飛向他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