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

第75章 向南發展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閑與夢 本章︰第75章 向南發展

    在納耶村呆了一晚,鄭毅就啟程前往中原村,十里路不過小半天就能到了。

    如今中原村在他的建議下,也是擴張迅速,已經形成方圓二里的規模,北部是居住區,東部是各類的工坊,東南部則是軍營、礦場,以及那條連通炎帝村的峽谷。

    西部靠近海岸的地區還有捕魚隊的駐地,背山面海規模已經不弱于小鎮規模了。

    這些日子中原村的人口不停增長,同時還擔任著向炎帝村移民的任務,兩個村子加起來已經超過六千人。

    而且原來的兀剌部族人、恰羅柯族、達不花和納耶的一部分族人,都生活在中原村這邊。

    在各個工坊或者隊伍之中工作,也獲得了中原村的村民資格,成為中原村一份子。

    得知鄭毅到來,兀都魯趕緊跑過來親近,老頭兒油光滿面一看就過的不錯。

    恰羅柯雖然還沒正式並入中原村,但是基本上也沒什麼區別了。

    兀都魯在這邊照應著,協助劉默處理一些日常瑣事。

    兼顧各族在中原村的生活,重點是做紅娘。

    老頭兒喜歡上了拉媒牽線的工作。

    每天都在尋思誰家還有適齡姑娘。

    跟村里的哪個小伙子比較合適。

    上門介紹一下,就能促成一對姻緣。

    鄭毅大概在村子里轉了一圈,晚上的時候將煉鋼廠、火藥工坊等附屬建築出來。

    又召集了三百人進入到各個工坊培訓,成為第一批的煉鋼工人。

    冶煉坊也抽調出專門的人,進入到煉鋼廠來工作。

    因為守著煤鐵資源,煉鋼廠會很快投入使用。

    雖然如今的煉鋼廠還有些不如後世那麼高端。

    但起碼高爐、平爐這些東西都有了。

    只要資源能供應的上,很快就能批量生產鋼鐵。

    火藥工坊建在這邊,也是因為在炎帝村那邊,有火藥必須的硫磺。

    畢竟有地熱資源,硫磺這種東西還是不缺的,采礦場也在那邊建了個硫磺開采的作坊。

    就近有需要的物資,加上本地這麼多的樹木可用于制炭,生產出可使用的火藥也比較快。

    當初中原村組成向南的探索隊伍,行進了大概一百公里沒有發現其他部落。

    就是有也是類似于附近的林間部落,生活在山林之中的小股土著。

    而且從這里向南行進,海岸線平原就越來越窄,山嶺綿延到海邊形成斷崖。

    那些樹木都蔓延到海邊了,只能從海灘上插腳才能過得去。

    不過他們也不算白探索,在越過那片狹窄的海岸線後,他們到了一片的山間平原地帶,在那里發現了優質煤礦。

    那邊不僅有煤礦,還有一座廢棄的古城,還殘留著不少的石牆和即將腐爛的房屋,只是沒有發現有人活動。

    鄭毅拿出地圖看了一眼,大概知道他們發現的是哪里了,不出意外就是後世那座西海岸的城市亞歷山德羅。

    這地方一般國內稱之為伊對,那座古城應該是金朝的時候留下的。

    只是那里為何沒有人?按說應該有當地人生活才對啊?

    劉默他們既然說沒有人,肯定在那附近搜尋過了。

    過了這伊對這地方,向南還是連綿的群山。

    山脈的東難部則是一片廣闊的平原,與兀烈河平原甚至還要大。

    平原上也有一條長長的河流向南流淌,這條河名字叫做波羅河。

    波羅河平原也有當初明朝建立的衛所,名字叫做波羅河衛。

    這里世代生活著愛努人,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苦夷人。

    听說找到了伊對古城,鄭毅也忍不住有些激動。

    要知道他們如今所在的地方也有煤礦。

    但是跟伊對附近的煤炭儲量差遠了。

    那邊就是挖個上百年都不見得挖完。

    鄭毅決定了,新的分基地要放在伊對一個,在那里也建立起一座大型煉鋼廠。

    等到去過炎帝村之後,他就會帶人過去先看看,在那邊將分基地建起來。

    不過讓他疑惑地是,確實真實的苦夷島和記載之中不是特別一樣。

    當初看苦夷島的記錄,伊對這地方是有土著民族生活的。

    包括納耶北部沿海地區,應該是個叫特ke的地方。

    應該就是當初兀剌那片區域,除了兀剌也沒發現其他部落。

    這些地方都是有歷史記載的,如今變得有些不太一樣,還真是讓他懷疑自己那些知識還有沒有用。

    不過別管有沒有用,如今的苦夷島他都是要征服的,開弓就沒有回頭箭這是肯定的。

    在中原村呆了兩天,趁著天氣還好,讓中原村這邊開啟新一輪的建設。

    不久之後,中原村也要升級為中原鎮,與炎帝村一起主導這片區域。

    北方大多數的部族已經歸附,會進入到比較平靜的時期。

    今年的重點將是向南,最好能在五月前搞定整個苦夷島。

    能夠有余力上岸發展,到時候苦夷島就是他的堅強後盾。

    所以在上岸之前,他需要將苦夷島這邊的基礎打牢。

    打牢基礎就需要大量的人口,最近的目標就是大量的召集平民,盡快的完善現有工業,最好是能將火槍搞出來。

    都怪當初學的是文科,對于機械火器沒什麼了解,不然也可以嘗試著讓精工坊試一下能不能搞出來。

    精工坊如今的技術,打制成火槍的形狀還是沒問題的,但是具體里面的構造就不知道了。

    鄭毅也就前世閑著無事看過兩眼,也記不住那些零件都是什麼,包括尺寸。

    書到用時方恨少,就是他現在的心情,沒招沒落的只能等著刷新科技。

    如果能從大明找個人才過來,應該也能搞出鳥銃、火炮之類的。

    大明雖然不算當世最先進的,但玩火器也玩了幾百年。

    對于基礎的火器還是有相應經驗的。

    就算是李朝和倭國也能造出火器來。

    就這麼辦,找個機會派人看能不能到大明,挖幾個會制造火器的工匠回來。

    不過在看看遠處的大海,還有那讓人心生恐懼的路程,他覺得這想法有些天真了。

    正兒八經的人,誰願意不遠萬里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來啊。

    再說大明朝是工匠很多,但對于火器工匠看管很嚴格。

    想要安全的帶到這邊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這是偉人留下的至理名言。

    看來他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才行。

    中原村現在是不到三千人,爭取一個月內規模達到一萬人。

    炎帝村那邊是四千多人,爭取也是一個月規模達到一萬人。

    在兀烈河中游建立一座村莊,村莊規模至少要到三千人。

    至于北部規劃的華夏鎮和五個村子,人數起碼要到五萬。

    任重而道遠啊,光食物就是個大問題,還有各項的配套。

    想想鄭毅都覺得有些頭大,一片荒島想發展太難了。

    七十萬人的目標,到現在還沒看到十分之一。

    苦夷島最大,奈何發展起步實在太慢。

    空有整座島的巨量資源也沒有用。

    如果開春之後開墾出土地。

    或許就能更有底氣一些了。

    對于波羅河以及苦夷島南部,鄭毅心中更加的熱切了。

    出發去炎帝村,帶著幾十名騎兵,穿過峽谷半天多的時間就能到。

    這條峽谷如今十分的熱鬧,到處都是互相運輸的車輛。

    中原村的海鮮、煤鐵礦石運到炎帝村那邊去,炎帝村的淡水魚類、皮毛、肉食運到這邊來。

    幾乎每年都有馴鹿拉著車來來回回,讓這條線路變的極為繁華,中間甚至還出現了休息的木屋。

    村里的一些老人駐守在峽谷中,每日燒開水、做好飯,等待著來往的運輸隊到來。

    鄭毅到了山谷的時候,發現這里的溫度明顯高了很多,不過天氣有點不太好。

    灰蒙蒙、陰沉沉的,看起來就像憋著一場大雪,將要下來一樣。

    biu

    biu。biu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方便以後閱讀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第75章 向南發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第75章 向南發展並對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