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

第10章 築路修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閑與夢 本章︰第10章 築路修橋

    <sript><sript>

    李二壯也是滿臉熱切的看著他,鄭毅笑了笑將目光放在刀上。

    他選擇的這種刀就是後世的苗刀,也是明朝時期戚家刀的改良版。

    全刀長度在米左右,其中鋒刃部分大概一米,刀柄可以雙手持握。

    重量大概在三斤多的樣子,單面開刃、鋒利異常,用起來也是極為順手。

    比起戚家刀五尺的長度,這把苗刀要稍微的短上一些,但靈活性卻提升很多。

    暫時配備于步兵營應該是足夠了,畢竟苦夷島都是些土著部落。

    當前主要應對的對象,還是島上那些凶猛的野生動物。

    就比如苦夷島的大棕熊,今天距離營地又近了一些。

    可能是感覺到這邊比較熱鬧,棕熊也想來湊熱鬧。

    最近的棕熊已經距離他們的營地不足二里。

    大家還是見機比較早,用火將熊給嚇走了。

    不然沖進營地來,還真是不好收拾呢。

    “不錯!這樣的刀一天能生產幾把?”

    如今鐵匠鋪能打制長刀的不過二三十人。

    其他人都在打制斧頭、鋸子之類的工具。

    “第一把打出來,後面的速度就快了,我們兩班倒的打制,一天怎麼也能打出來十來把。”

    李二壯連忙上前回答說,鄭毅撫摸著刀身點點頭。

    “打制槍頭的話,應該速度更快一些吧?”

    “那是肯定的,刀和槍中間差著事兒呢!”

    “不如就先打制槍頭吧,讓大家先用上!”

    鄭毅將手中的長刀遞給李二壯吩咐道。

    “行!槍頭一天出五十個都沒問題!”

    “那就好,先給隊伍配上長槍!”

    鄭毅這句話是跟王昆山說的。

    王昆山也是趕忙點頭應是。

    現在來看,長槍其實作用更大一些。

    畢竟長槍的長度在那里,就算遇到熊也能搏一搏。

    只要長槍數量多,就算是老虎也能收拾掉。

    當然弓箭肯定最好用,只是精作坊還沒造出來。

    弓箭的材料比較多,制作工藝也很復雜。

    木料、弓弦、羽毛、樹膠

    這些東西雜七雜八的很復雜。

    精作坊如今忙的昏天黑地,抽出的幾個人還在研究材料。

    這還是鄭毅用能量兌換了一批生產使用的原材料。

    不然靠自己研究摸索,一年估計也弄不出來。

    這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有技能沒原料也不行。

    經過一天的折騰,木屋的樣板間已經建了起來。

    倒不是精作坊干活不賣力氣,確實需要將模板建起來才能驗證。

    鄭毅走進這座木屋,牆面還在固定著,里面的土坯夾層還需要時間陰干。

    窗戶暫時也就是兩個大窟窿,鐵爐子也沒有安放,但基本上已經有了房子的雛形。

    摸著還沒有干透的木料,鄭毅鼻尖聞著松木的清香,覺得比室外要暖和不少。

    人不是動物,幕天席地那是酸腐文人的矯情,還是在房子里睡著踏實。

    這座房子牆面厚度達到兩尺,也就是六十多公分的樣子。

    里面的隔熱層都有一尺多,相信能抵御住冬季的寒風。

    到時再裝上雙層的窗戶,用輕工坊造出的紙糊起來。

    妥妥的越冬神器,當然最好再配上坐火炕。

    土坯那邊也已經開始制作了。

    火炕後期再盤就可以。

    那玩意兒做起來簡單。

    平民都可以動手做出來。

    轉眼已經來到這個時代有十天了。

    華夏村每天一個模樣,建設速度超級的快。

    這些天鄭毅又用復興號招過來五百多人。

    如今的華夏村已經突破一千人的規模。

    到處都是分工勞作的身影。

    繼第一座木屋出世之後。

    現在已經建立起一百座木屋。

    全都是兩室一廳的的標準,其實就是三間的聯排小木屋,一排排的分布在復興號主基地的外圍,形成了一個村莊的模樣。

    營造坊出來之後,就接手了精作坊的工作。

    開始對木屋進行改良和建造。

    無論速度還是質量都高很多。

    還發明了地暖,將所有屋子連起來。

    就是在建設木屋之前,在屋子的地基下挖出一個洞,用土坯和泥進行加固和密封,上面蓋上一層的土夯實,再上面則是鋪上木板做的地板。

    只需要通過設在木屋外面的口,往里面填濕木柴就可以。

    也充分考慮到防火的需要,每個地暖坑都限制在一定範圍。

    上面的木屋建好之後,這地暖還可以起到快速烘干的作用。

    這些建好的木屋優先分配給老人、孩子和成家的平民。

    一千人的木屋,最多只要建上三四百座就可以了。

    最多再需要十天,就能讓所有人住到木屋里面。

    不過鄭毅還是有些著急,天氣已經變冷了。

    幾乎每天感覺氣溫都在下降。

    到現在晚上最多也就三五度。

    很多人都開始陸續的加衣服。

    所有人都有一種急迫感。

    輕工坊也每天都在加班。

    尤其是陳婆婆負責的制衣這方面。

    自從第一把長刀、第一桿長槍和一把弓箭做出來,營地附近的動物就遭了殃,被王昆山統帥的步兵營和民兵隊大肆追殺,尤其是附近的馬鹿、麋鹿、狐狸、野兔等動物。

    很多的皮子送到營地這邊來,只是處理好也需要一些時間。

    陳婆婆帶領的制衣隊已經上百人的規模了。

    集合了幾乎村里全部婦女和上歲數的人。

    但是硝制毛皮、制作衣物需要的時間長。

    更別說中間還涉及到紡出麻繩來使用。

    是以這段時間造出來的厚衣服,都先緊著需要外出的青壯使用。

    比如王昆山帶領的兼職“狩獵隊”、李鐵柱帶領的“伐木隊”,魯大成帶領的“捕魚隊”,以及“玩鳥達人”康大爺帶領的“偷蛋抓鳥隊”。

    能量池也積蓄不少。

    造船廠鄭毅也打算建造。

    不過選址的事情一直沒確定。

    當初展開基地的這個位置,不是特別適合建造船廠。

    他們多方考察,到時現在基地的南部,有個不錯的小海灣。

    背靠著山,木材也不缺,距離營地也就只有不到二里。

    鄭毅比較滿意那地方,唯一就是隔著一條小河。

    也就是復興號旁邊的那條河。

    寬度大概在七八米左右。

    深度有一米多兩米。

    不算寬也不算深。

    水流也還算平緩。

    但是每次涉水通過肯定是不成。

    鄭毅這不正召集精作坊和營造坊的人商量呢。

    怎麼在這邊修座橋過去,好方便兩岸的人往來。

    本來已經商議好搭建一座平頂木橋。

    沒想到魯大成來插了一杠子。

    說這條河直通里面的湖泊。

    未來船肯定要向里面去。

    平頂橋不方便來回過船。

    希望他們修建一座跨河拱橋。

    只是拱橋費的功夫要更大一些。

    營造坊的負責人朱功亮還是建議修平頂橋。

    幾個人就在那里爭執起來,最後鄭毅拍板修跨河拱橋。

    不過肯定不能修石頭拱橋,實在是太耗費人力和時間。

    朱功亮琢磨了一番,打算修建一座特殊的木拱橋使用。

    隨便拿樹枝畫了一幅圖樣出來,看的鄭毅渾身發麻

    <sript><sript>

    <sript><sript>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方便以後閱讀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第10章 築路修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第10章 築路修橋並對明末︰帶著復興號崛起外東北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