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迷案

《華西迷案》上部《柏子山計劃》第2章 挖棺無尸,艾靈回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謝改成 本章︰《華西迷案》上部《柏子山計劃》第2章 挖棺無尸,艾靈回憶

    陳得索開警車帶楊抗利、艾靈沿漫灘湖東山腳下國道,前往孔廟小學。漫灘湖像一個不規則的扁葫蘆,呈西南東北自然走向。兩岸多有山體起伏蜿蜒構成,若有山闕則有人工依勢砌築。漫灘湖東岸,大壩公路在二郎山腳下陳家莊村東和國道交匯。國道東北通縣城,西南通孔廟鎮。沿途通往孔廟鎮的拐彎處,有一座小山叫柏子山,西坡阻擋漫灘湖,北、東、南坡勢平緩,下連起伏的良田。柏子山也叫始祖山,傳說是華夏始祖之一柏皇故地。柏子山上古柏參天,陳家莊人把北坡稱為“柏樹墳”。孔廟鎮在柏子山偏西南五六里處,因孔子周游列國講學後人為其立廟而得名。鎮北靠漫灘湖有一所小學,曾是孔子講學的地方,故叫孔廟小學。站在孔廟小學高處,遙望西南,青山浮雲;放眼西北、東北湖波連天。

    學校三面環水,大門面南。陳得索開警車到孔廟小學大門口鳴笛。看大門的是一位6http://yw.api.qq.com/html-chapter-26890-153199

    歲左右的老人。他叫陳青岩,曾是孔廟小學老校長,退休後被返聘看大門。陳青岩弓著腰打開大門,抬頭看陳得索、艾靈在車上,一愣怔,而後笑容可掬道︰“各位好!”

    陳得索機械地點點頭,艾靈表情漠然。車進校園,停在歪脖柏樹下。楊抗利、陳得索、艾靈先後下車。三人環顧校園布局——以大門為中心路,把校園分為東西兩區。西區,從南至北有三排老式青瓦房。第一、二排,房前柏樹。第三排,房前垂柳,房後花園。東區,是教學區。教室、磚路、操場、吊環、綠地、國旗,彼此陪襯。

    這時孔廟小學校長趙志德急忙從辦公室跑出。他25歲左右,看上去很年輕。一看警車下來艾靈、陳得索、楊抗利,惶恐忙迎上︰“各位好。艾老師,有事嗎?”

    艾靈平靜說︰“找國清的墳!”

    趙志德一臉狐疑︰“陳老師的墳在哪里?”

    艾靈左看右望,最後指著教室西北角荒草地︰“就在那!”

    楊抗利對趙志德說︰“找鐵鍬,讓老師們幫忙,挖墳!”

    趙志德不解︰“陳老師的問題不是解決了嗎?還挖墳干什麼?”

    楊抗利道︰“他的頭骨在漫灘湖發現。”

    “啊?”趙志德吃驚,“好,我安排!”

    趙志德帶學校男老師扛鐵鍬來校園北教室後陳國清小土墳現場。民師趙先、東凱跑在前面。年齡最大的侯氣,是孔廟小學公辦教師,縮著脖子,慢騰騰地跟在後面。陳青岩和他老婆枝子,也在現場看熱鬧……

    楊抗利招呼命令︰“挖!”

    陳得索帶頭和男老師七手八腳挖起來......陳國清的墳穴很快被挖開,但都是些腐朽的木板,一根骨頭也沒有。

    趙志德皺眉嘟囔︰“真奇怪。既然有墳穴,為什麼沒有尸骨?”他轉臉問陳青岩,“陳校長,您是學校的老同志,難道陳國清老師沒有埋到這里?”

    陳青岩一愣,而後斷定︰“就埋在這里!侯氣也知道。”

    侯氣眨巴著小眼附和︰“是的,是的!”

    陳得索瞥了陳青岩一眼︰“可是,上周我卻在漫灘湖里撈到他的頭骨。說明我父親的尸體早已被人轉移。”

    楊抗利掃視大家提出疑問︰“為什麼有人要把陳國清的尸體轉移到湖里?”

    大家陷入沉思。突然,枝子在人群中渾身顫抖,一聲尖叫,暈倒在地,不省人事......

    人聲鼎沸,你擠我擁......陳青岩呼喊著,抱起枝子回學校門衛室......

    楊抗利皺眉思考,陳得索警惕四處張望,艾靈蹲下哭泣,趙志德茫然無措,眾人好奇惶恐......

    陳得索拉拉楊抗利的手,小聲說︰“我父親的死可能另有原因。”

    楊抗利點頭︰“需要深入調查。”

    陳得索兩眼含淚,向趙志德等老師告別︰“趙校長,謝謝你們!”

    趙志德把警車送到到大門口。陳青岩兩眼通紅,打開大門。楊抗利和陳得索下車探望枝子。枝子躺在門衛住室床上,已經甦醒,惶恐不安地看著楊抗利和陳得索。

    “阿姨,怎麼回事?”楊抗利詢問。

    “沒有事。我晚上可能沒有睡好,頭有些暈。躺一會就好了。”枝子閉目有氣無力說。

    楊抗利和陳得索安撫枝子一番,半信半疑離開學校。陳青岩目送警車出校門,而後身影一閃回門衛室……

    吉普警車奔馳在校園外公路上......

    艾靈面色陰沉道︰“不知怎麼回事,為什麼枝子會暈倒?”

    陳得索慢條斯理道︰“應該有原因。”

    楊抗利好奇地問︰“枝子是看大門陳青岩的妻子?”

    陳得索扶著方向盤答︰“是的。”

    楊抗利疑惑︰“難道她知道你父親的案情?”

    艾靈接話︰“陳青岩更清楚。”

    楊抗利又問︰“艾媽媽,國清叔是怎麼死的?”

    艾靈掩面而泣,沒有回答。

    陳得索發話︰“媽,您把所知道的全部說說吧,不要憋屈心里了!”

    艾靈眼淚流出來,開始訴說︰“1951年春,國內正值土地革命和全面恢復建設時期,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卻悍然武裝干涉朝鮮內政,並把戰火燃燒到中國鴨綠江畔,迫使中國人民投入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爭。敗退到台灣的國民黨配合美國,夢想反攻大陸;國內潛伏的國特務、土匪等反動勢力遙相呼應......。”艾靈腦際浮現昔日畫面——

    1951年4月某天上午。縣委主要領導宋名坐在辦公桌紅木椅內,他身著灰色中山裝,皺著眉頭在看一份電文。負責縣委辦公室工作的于偉中坐在宋名辦公桌一角,他右手捏筆,緊鎖眉頭,左手平放在筆記本上。負責縣安全工作主要負責人單虎和孔廟鎮鎮長兼武裝部長謝先身著無餃黃色軍裝恭恭敬敬地站著。

    宋名面色陰沉嚴肅道︰“最近截獲到台灣的一份電文,題目是“柏子山計劃”。由于形勢復雜,我們要保持高度警惕,盡快弄清電文的動機。”

    謝先急問︰“電文具體內容是什麼?”

    “暫時還沒有破譯出來。”宋名喝口茶,站起來渡著步,“但可以肯定,發報者和接收電文的人應該熟悉孔廟鎮柏子山。”

    說起柏子山,在坐的人都不陌生。它北靠漫灘湖,西鄰孔廟鎮,是華西縣孔廟鎮的名勝古跡。抗日戰爭爆發前,于偉中曾在孔廟鎮小學當國語史地老師,知道鎮東五六里里處漫灘湖南岸有個柏子山。抗日戰爭時期,宋名、謝先、單虎率領抗日游擊隊曾與國民黨軍預備役團聯合在柏子山阻擊日軍進攻。

    單虎附和並建議︰“那就以孔廟鎮為調查區域,確定偵查目標。”

    謝先問︰“怎麼開展工作?”

    宋名安排說︰“單虎、謝先你倆具體負責偵破,于主任負責督辦。希望你們積極配合,盡快查出誰是接收電文的人?其動機是什麼?”

    單虎、謝先立正敬禮,齊聲應︰“是!”

    宋名最後強調︰“要通過孔廟鎮當地群眾檢舉揭發,認真排查。力求穩妥、準確、快速偵破‘柏子山計劃’案!”他特別對謝先說,“你是土生土長的孔廟人,又是鎮長兼鎮武裝部長,責任重大。先說說你的意見。”

    謝先沉思一會兒說︰“孔廟鎮歷史悠久,人際關系復雜。特別是孔廟小學教職工成分就比較特殊。”他瞥了一眼于偉中,“抗日戰爭爆發前,我在孔廟鎮小學就讀,當時于主任是我們的國語史地老師,對我們進行抗日救國教育;1938年中原危機,國民政府宣布孔廟鎮小學解散,選派精英老師和少年南遷,雖然我也被學校選中,但沒有走,而是按于老師的指引參加了抗日游擊隊......”他遲疑片刻話鋒一轉,“但南遷的所謂國家師生精英,解放後只有于老師帶回了陳國清、艾靈和沒有姓名的體育老師在孔廟小學任教,其他南遷的師生卻都沒有了消息。”

    謝先首先把偵查對象對準南遷回來的老師,這讓于偉忠感到不滿和不安。

    于偉忠陰沉著臉說︰“孔廟鎮小學解散後,師生的去向很復雜。不僅要調查南遷師生的歷史,還有調查就地疏散師生的歷史。這部分人去了哪里?現在都在干什麼?”

    謝先淡淡道︰“就地疏散的師生,多數回家務農。但也有參加抗日游擊隊的,有去國民黨部隊當兵的,有跟日本人當偽軍的。解放後,這些人因有文化多數回到孔廟小學當教師。”

    于偉忠欲繼續問,宋名擺手制止︰“轉一圈說明孔廟小學老師的成分最復雜。那就以孔廟小學為重點調查單位,特別要對曾在國統區上學工作、在國民黨軍隊當兵、跟日本人當偽軍,或曾與土匪有關系的人,要重點調查。”

    單虎補充建議︰“由于案情復雜,我認為除了排查孔廟小學老師外,還要擴大範圍,包括我們在座的都應該調查。”

    于偉中、謝先表情凝重,陷入沉思。

    宋名遲疑片刻說︰“單虎說得有道理。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我們有必要先交代清楚自己的歷史,只有身正才能正人。”他先看看于偉忠,煞有介事道︰“偉中,你先談談解散孔廟小學時的背景。”

    于偉中雖然同意宋名、單虎的意見,但又感覺自己被當做外人,心中不快,可又不能推辭。只得訴說端詳——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華西迷案》,方便以後閱讀華西迷案《華西迷案》上部《柏子山計劃》第2章 挖棺無尸,艾靈回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華西迷案《華西迷案》上部《柏子山計劃》第2章 挖棺無尸,艾靈回憶並對華西迷案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