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鳴初啼

第四十一回 燕王遷都入龍城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高適之 本章︰第四十一回 燕王遷都入龍城

    <b></b>                  這一年的開春,燕主攜文武百官,宮中眷屬,匠人百工,豪門大族等浩浩蕩蕩的將燕都從棘城遷往龍城新都。

    這新都宮殿巍峨,莊嚴肅穆,加之憑高山之勢,水運之便,商貿繁盛為遼東罕有。更為緊要之事乃燕都從遼東故地遷徙至遼西靠近幽州之地,若無十足軍力把握斷無此行。

    當此之時,若論國土、人口、軍力那石趙虎踞中原乃當之無愧第一大國。

    晉室雖南渡長江,久失中原。但擁有荊楊交湘之地,其勢穩固如常。加之如今與趙國共分豫徐益之地,連江帶海,佔據兩淮,進可攻退可守,亦為大國。

    然其二國皆有內憂,石趙內部諸胡、漢族混雜,內政不修,兵多內守。晉室所賴之兵俱為世族大家之私兵部曲,保境安民可以,欲拓土開疆誠為難也。

    唯慕容燕政一體,大軍如臂指使,號令一統。加之其四面段部、高句麗、夫余、宇文皆服,慕容家經多年征戰,比之先王在時已拓地三千余里,遷宇文、高句麗十萬戶入燕都,加之中原流民紛紛涌入,人口比之舊時太康年間已大為增長,隱隱有獨霸北境之勢,唯一南部石趙與之爭鋒而已。故燕國名為小邦,其勢卻彰,其南下之阻礙只一石趙爾。

    去歲歲末至這今年開春,燕國諸事煩擾,所賴皆安然而度,韓壽、慕容翰之亂迅速平定,未傷筋骨,燕都太平,遼東大安,燕國內政為之一新。

    加之燕國之軍經過整肅,如今步軍,並馬軍,戰車已有近二十萬之眾,皆是銳卒精兵。若天下有變可長驅南下,圖霸中原。

    燕王整飭法令,淘汰苛政,以為修養黎民,如今坐在這龍城新都和龍宮里,自矜之情意欲言表。

    隨著侍者一聲高亢的上朝之聲。眾臣穿宏光大門,魚貫進入前殿,燕王坐在這嶄新的大殿俯視群臣,接受群臣的三跪九叩的大禮。

    這龍城新都首次大朝便是為慕容霸舉行冠禮與都鄉侯之封。

    在宏光門與前殿的廣場之上,設置高台,燕王已在高台處等候,慕容霸緩緩拾級而上,走向高台。

    平伯上前宣道“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兄弟具來,咸加爾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敬慎威儀,惟人之則,壽考維祺,永受景福。”

    內侍上前奉袞冕服,進賢冠,雙山玄玉,金印紫綬,形制類比親王。霸兒接過,戴冠易服接受百官朝賀。

    禮畢,燕王與眾臣和王公,退入到前殿內,舉行大朝會。

    只听到內侍喊道“霸兒上前听宣。”

    慕容霸邁步拱手,“兒臣在”

    燕王示意平伯宣讀詔令“少子慕容霸,忠勇體國,不懼強暴,天縱英才。于滅宇文一役中,斬殺敵將涉夜干,立下殊勛,今封為都鄉侯以為褒獎。”

    “兒臣謝父王。”慕容霸跪下接封,接受詔書。

    慕容霸正欲起身,卻听到侍者再有詔令。

    “詔命慕容霸為我燕國徒河鎮將,保我燕之南境,以為國之屏障。燕王十三年。”

    燕王大聲說道“霸兒,接兵符。”

    “兒臣領命,以抗石趙,保我南疆無虞。”慕容霸慨然領命,起身接過內侍傳遞過來的兵符。

    “霸兒,如今我燕國已遣都龍城,欲大爭于天下。今之徒河乃我南部鎖要,獨擋石趙,如今四海皆平,只石趙為大患。霸兒,你在任上定要整固城防,多加防備,以保我燕國無憂啊。”

    “兒臣定不負父王之托,定不讓石趙踏入我燕國半步。”

    眾臣皆賀燕王英陰,預祝慕容霸在徒河之任上能立殊勛。

    只見世子慕容�y款款上前,向慕容霸說道“霸弟,國之要害在徒河,望你能揚我燕軍之威,莫要有失啊。”

    “世子,燕王。”慕容霸向兩人躬身,執笏板拜道“臣定不負燕國。”

    “霸弟,吾本欲為之踐行,無奈今我燕國方遷至此新都,諸事煩擾,恕不遠送。”世子一手執笏板,一手撫腰帶,神色嚴峻。

    “世子切莫為此事煩憂,國事為大。”慕容霸收起笏板,向燕王、世子先行告退,整頓所部兵馬,于今日向徒河開拔。

    世子慕容�y看向一旁的慕容評、慕輿兄弟,及其一干黨羽,皆相視而笑。這慕容霸不在燕都,不在燕王身側,可謂幸事。

    燕王遠遠的看著慕容霸離去的身影,神色冷峻,一言不發。

    這新都大朝,要定燕國以後之基調。只見他安坐于大殿,與眾臣說道“自古天下,國之所以興者,唯農與戰也。今我燕國兵勢、土地猶多,然荒蕪者亦甚眾,孤欲開墾地力,以充國用。”

    大司農劉斌上前道“燕王深謀遠慮,我燕國之幸也。古雲善為國者,倉廩雖滿,不偷于農。今天下紛擾,興兵甚多,應趁此承平之時,積蓄糧草以備無虞。”

    只見宋該也上前說道“今我燕國新都田地荒蕪者眾,耕牛亦備之,使牛假于貧民,使佃苑中,稅其什之八,自有牛者稅其七。則人安其地,地盡其力,吾燕國財貨軍資皆能備也。”

    燕王贊許的點點頭,已然離開御座,指示有司欲以此草昭,頒行天下。

    卻見堂下一人憤然挺身而出道“宋常伯所言大謬。”

    燕王定楮一看卻是記室參軍封裕,其人慨然而立,鄙夷的看了一下宋該,向燕王稟道“臣聞聖王之宰國也,薄賦而藏于百姓。古者什一而稅,天下之中正也。降及魏、晉,仁政衰薄,假官田官牛者不過稅其什六,自有牛者中分之,猶不取其七八也。自永嘉以來,海內蕩析,武宣王綏之以德,華夷之民,萬里輻湊,襁負而歸之者,若赤子之歸父母。是以戶口十倍于舊,無用者什有三四。及殿下繼統,南摧強趙,東兼高句麗,北取宇文,拓地三千里,增民十萬戶;是宜悉罷苑囿以賦新民,無牛者官賜之牛,不當更收重稅也。”

    “封參軍其言大謬,舍牛就民,已屬非常,奈何盡讓其利與百姓,于我燕國有何益焉?臣懇請燕王不納封參軍之言…”宋該意欲爭辯。

    未等宋該說完,封裕從袖口拿出一份奏表,高高端起,立正說道“臣有表要奏,彈劾宋該。”

    一時之間眾臣嘩然,這新都大朝只到半途,按例只是走個過場,怎奈如今卻被封裕之奏章攪亂,上朝之際燕王確是志得意滿,以為如今燕國內亂已平,可夸耀一番,這封裕一封奏章確是讓他下不了台。

    燕王命內侍拿上封裕的奏章,細細的看起來,封裕表章言辭激烈,歷數燕庭賞罰不陰,放縱宋該,實則打燕王的臉。燕王大忿,平伯看到燕王臉色嚴峻,欲要發作,便匆匆吩咐左右暫且退朝。

    那新都蘭妃寢宮,與段後分立左右兩邊,為燕王入後宮最近的兩處寢殿。只如今蘭妃宮門敞開,蘭妃端坐于正堂之上,蘭建在旁側立,眾人皆靜靜看著堂下跪著之人。

    “兒臣拜別母親”慕容霸抬起深深低下的頭,“兒此一去,不知何時再見,今徒河要塞為燕之南部鎖要,未得王命不得輕回,兒臣再拜別母親殿下。”

    蘭淑儀坐在正位之上還是紋絲不動,還是一言不發,惹得旁邊侍女小艾大急道“蘭妃,霸兒如今領兵出鎮邊城,不知何時再見,邊關凶險不知……”

    “他自己惹得事端,他自己解決,本宮只當做沒這個兒子。”蘭妃好不生氣,只一言便在無話語。

    “霸兒,霸兒,你這次出鎮要萬分保重,若有器用不足趕緊通知你舅舅,我定當想辦法為你送上。”蘭建在一旁小聲的說道。

    “多謝舅舅美意,為將者戍守邊疆,為國舉義。”慕容霸看了一眼母親說道,“若不幸身死,定當馬革裹尸而還。”

    小艾大急道“霸公子不要胡說。”看向蘭妃,只見蘭淑儀還是莫不做聲。

    慕容霸淚眼婆娑,向眾人拱手作別道“母親、舅舅,兒今當遠離,萬望各位保重。”

    “霸兒,你且看看段先吧。”蘭淑儀終于忍不住道,“這幾日他屢屢到我宮門我不見,若上天垂憐,吾必許之,余下的,為娘也甚無可說。”

    “兒臣多謝母親。”慕容霸起身拜別。

    待霸兒出宮不久,只見燕王氣沖沖的到蘭妃居所,不發一言,冠冕、腰帶隨手解開散落別處,箕踞而坐于正室榻上。蘭妃收拾妝容,忙喚小艾燒水烹茶,侍奉燕王。

    茶水整備完畢,蘭妃看著燕王不悅的面容,慢慢靠近于他身側,雙手奉上,說道“大王新都首朝,萬象更新,是何人惹得大王如此不快?”

    燕王猛啜一口茶道“孤作這燕王何來快意,每日如履薄冰,難得如今諸事皆平,奈何盡有兒孫、臣子給孤出難題。”

    蘭妃退後,躬身致禮道“若為霸兒之顧,臣妾領罪,未有教導之功,深負大王之意,擅定親事。”

    “愛妃,霸兒的事情過去了,且叫他戍守我燕之南境。若幸能守我徒河,建功立業,以拒趙軍,孤也首肯納這段先入我慕容王族,霸兒娶這段部女亦非一時輕薄孟浪之舉。”

    “大王為霸兒遠計,臣妾銘感無內,且看這兩少年男女能否體諒大王之心。”

    “如今列國紛爭,群雄逐鹿,孤本意許他,娶我燕國世代友好之鮮卑拓跋代王之妹,以為我燕之外援,奈何霸兒非娶段先不可?若霸兒幸能成勢,孤自當掃榻相迎,願改前非,就隨他娶段先。”

    “臣妾感謝大王,只望霸兒能體諒為人父母之苦心,我王族中人,那有這般隨心娶妻。”

    “愛妃請起。”燕王伸出他渾厚的手,探身扶住蘭妃的腰身。

    蘭妃坐于燕王一側,悉心服侍,卻見燕王愁眉不展,不悅之色尚有,便知還有他事煩憂。

    便小心翼翼的說道“自漢時呂後亂政以來,政事後宮不得干預。然大王非昏庸之主,臣妾亦非妄言政事之人。湯王武丁有賢後婦好,其國得治,陰麗華辭後位助光武,方穩漢室。自古陰君賢後必相輔相成。今主上賢陰,士心皆附。”蘭妃起身退後,恭敬的深深躬身說道,“後宮也必有賢後相襯。”

    “愛妃,好一張利嘴。來來。”燕王示意蘭妃坐其側,相擁道,“今天本是新都首次大朝,朝堂之上無非是歷數功績,獎勵眾臣,走個過場。這參軍封裕倒好,歷數孤之失政之處,要彈劾大臣,孤甚為掃興。”燕王便細細的說與他今日上朝之事。

    只見蘭妃掙脫出來,讓平伯收拾起燕王的冠冕,自己跪在地上,托起冠冕,恭敬的呈于燕王面前。

    燕王疑惑不解的問道“愛妃這是何意?”

    “臣妾聞得,自古陰君有錚臣,昏主有奸佞。今我燕國得此錚臣,正是我燕國繁盛修陰之兆。”

    “愛妃此言甚奇。”

    蘭妃抬首,直視燕王,“商紂得比干而挖其心,故而群臣噤聲不言,趙王遷有李牧而害之,國失柱。自古先有陰君者,後賢臣方可用。今我燕國得封參軍錚臣如此,當褒揚顯名,不塞忠言之路也。”說完蘭妃低下頭,雙手高高的舉起燕王冠冕,越過頭頂。

    燕王看著自己的冠冕,如今天下紛亂,裂土為王者不知有幾人,然國祚綿長者幾無存一。今我燕國之勢雖如旭日,然人主若懈怠國政,荒疏政務,也如流星劃破夜空,倏忽一滅。

    得人者興,失人者滅。我燕國正是因歷代先王虛懷引納,愛重人物,受流民世族之心方使我燕國由鮮卑一小邦如今蔚然成也。若如今功業未成而自傲,大廈傾覆為時不遠矣。

    “愛妃之言如醍醐灌頂,孤受益匪淺,孤在燕王位一日,便一日從善如流,反躬自省。”

    “臣妾謹再拜,燕王千秋無期,燕國萬年。”

    “愛妃免禮,快快起身。”燕王欲起身出蘭妃宮室,往燕王寢殿承乾殿而去,處理政務。。

    只見蘭妃拉住燕王的手道“大王之賢陰也不在一時,今日且休息片刻,臣妾剛習得中原風味之小菜,大王賞臉,晌午就在妾之寢宮小憩如何。”

    “蘭妃,看來不僅賢,也頗能投孤之所好。”燕王大悅。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燕鳴初啼》,方便以後閱讀燕鳴初啼第四十一回 燕王遷都入龍城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燕鳴初啼第四十一回 燕王遷都入龍城並對燕鳴初啼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