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奈何,現在國家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需要用兵的地方很多。
對自己手下的部隊崇禎還是了解的,除了關外的關寧軍和王林軒的左雲衛就沒有能打的部隊了。
真遇上什麼變故了,崇禎不用王林軒還能用誰?
所以,崇禎這不就犯難了嗎?
搞掉一個農民軍,崇禎還可以暫時只給王林軒點賞賜,或者給他升個副總兵。但是如果再遇上大戰,崇禎就不能再壓著王林軒了。
這也算是官場上的q|a規則之一了,對同一個人不能連續薄待兩次,否則的話下次再想用這個人就沒那麼容易了。
尤其是武將!
王林軒擊潰農民軍的功勞夠不夠升半級?絕對夠啊!
三十六營聯盟可是從陝西逃出來的,陝西集結三邊的力量都沒能徹底剿滅三十六營,王林軒以區區五千人就將之重創,大大的震懾了“宵小”,這樣的武功別說升半級,遇上朱元璋或者朱棣這樣的明主給王林軒直接升到總兵都沒問題。
畢竟一個武將的功績有多大?直接算賬就能算明白!如果不用王林軒,像歷史上一樣大明不停的征討,需要花費多少錢糧?王林軒出征還沒管朝廷要錢呢,王林軒給崇禎省下了多少錢?
這樣的功績如果只是升到副總兵,按規矩來說確實是沒錯,畢竟升官也要一步一個台階的來嘛。
但是這樣的封賞絕對算不上重賞,甚至有薄待的嫌疑,畢竟這個功勞著實是有點大。如果崇禎真的用一個副總兵把王林軒打發了,那麼下一次當王林軒再立下大功的時候,他可就必須得給重賞了啊。
否則就算王林軒不寒心,其他的武將也該寒心了。
這麼大的功勞都沒法得到朝廷的重視,你讓其他武將還怎敢想升官發財?
這就是崇禎的煩惱了,現在他還勉強可以用一個副總兵的職務壓一壓王林軒。可等到下一次,崇禎就必須得把總兵的大位雙手奉上了,要麼,他就得想辦法將王林軒拿下。
然而,時局如此崇禎敢拿下這麼能打的將領嗎?
崇禎將這個難題交給王永光,王永光也頭疼啊!這樣兩難的問題,他也不擅長應對啊!
君臣兩個只能一點點的商量,看看到底有沒有什麼辦法?
這一商量,就從傍晚商量到了子時,兩人都沒商量出個所以然來。
就在兩人一籌莫展的時候,王永光在一堆奏折里面掃到了一個名字——劉澤清。
王永光眼前一亮!
崇禎看他的表情就知道這家伙心里有主意了,他連忙問道“愛卿可是有辦法了?”
王永光笑著說“好歹算是有了一個主意。”
崇禎連忙問道“是什麼主意?”
王永光說“陛下可還記得劉澤清?”
崇禎微微皺了皺眉頭,隨即便恍然大悟!再然後崇禎便是暢快的哈哈大笑!顯然,他認為王永光的主意相當不錯。
這個劉澤清在現階段算是一個倒霉蛋,就算他沒有在孔有德面前戰敗,朝中也總有人時不時的會彈劾他一下。
剛剛王永光就是看到了彈劾劉澤清的奏折所以想到了一個主意。
現在劉澤清的職務是義勇總兵,名義上他也是個總兵,但從某些方面來說卻算是一個假的總兵。
之前已經說過了,總兵制度的建立是用來取代都指揮使司的,但是總兵的分布也和都指揮使司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個真正的總兵手下應該掌管著一個都指揮使司,可劉澤清不一樣,他是義勇總兵也就是義勇軍的總兵。
換句話說,他不是正規軍的總兵,自然也就沒有一個都指揮使司給他。
雖然在名義上他也是一個總兵,但是總兵和其他的總兵比總歸是差一些的。
然而,這個義勇總兵對王林軒來說卻是最好的職務了。
首先,正是因為義勇總兵沒有一個都指揮使司掌握,所以王林軒當上了這個職務也不會立刻就掌握多少兵馬!
而且大明對義勇軍和團練的管控是非常嚴格的,更不會出錢養義勇軍,讓王林軒當上了這個職務就意味著王林軒不會有太多的兵馬。
當然了,這是他們自己認為的。
再加上義勇軍總兵就意味著沒有一個太固定的駐地,正好適合王林軒救火隊員的設定。
只要讓王林軒繼續兼任左雲衛的指揮使,然後再給他一個義勇總兵的職務,就不能說崇禎薄待王林軒了,而且以後還可以放心的使用王林軒。
都已經是總兵了還想怎麼樣?
總兵就是大明武將的巔峰了,到時候王林軒就算再立下了功勞,給爵位給虛職給賞錢都行。
反正只要總兵的位置上沒有空缺,崇禎就可以一直吊著王林軒。
雖然這種行為略渣,但是對崇禎來說這卻是目前為止他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
如果王林軒知道崇禎會這麼安排自己,他絕對會笑死。
因為這個職務給了王林軒極大的自主性,尤其在擴軍方面,好家伙義勇軍總兵是吧?那我能招多少兵不就取決于我能弄到多少錢?
之前王林軒只是覺得自己得養活那些饑民,所以必須得趕緊把那八大碩鼠給宰了吃肉。
現在,王林軒覺得為了不辜負皇帝的好意,他也得趕緊宰了那八個家伙。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