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听我解釋︰朕真沒想當皇帝啊

第11章 文華殿經筵?孤不去!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日月昭昭 本章︰第11章 文華殿經筵?孤不去!

    在文華殿之南,蓋有黃色琉璃瓦的一片宮闈便是文淵閣。

    但就是這短短的百步距離,從明宣宗宣德皇帝之後,百年來就再也沒有皇帝再踏入內閣一步。

    很快,慈寧宮的懿旨就被送到了張居正的值房中。

    張居正自然明白李太後是在詢問自己的意思。

    既然是李太後出言詢問,自然是已經不如先前一般震怒,堅定的要另立新帝了。

    但是凌張居正有些不滿的是,之前自己給皇上所上的密奏,竟然石沉大海。

    天子並沒有給予自己回應,更沒有下罪己詔。

    “終究是皇家之事。”張居正輕嘆一聲。

    這一次,張居正沒有再動惻隱之心,執筆揮毫寫下了︰天家之事,太後決斷。不論結果,臣當盡心竭力。

    那意思就是無論李太後立誰為帝,他張居正都會盡心竭力的輔佐。

    寫完這張字條,張居正吩咐下去送到慈寧宮。

    “把子維和汝默喚到公廳,本輔有事相商。”張居正對游七吩咐道。

    “是,相爺。”游七恭敬的答道。

    ……

    文淵閣公廳之內,正前方擺放著一尊銅質鎏金孔子像,東西設座。

    關于孔子之像,還頗有淵源。

    英宗朝名臣李賢入閣之後,欲在公廳的正前設座,但被大學士彭時所阻,二人爭論不休。

    明英宗得知此事之後,便派人送了一尊孔子之像立在正前方。

    意味著正前方的位置只有聖人可居,文淵閣的大學士不過是預參機務,你們還是好好輔佐吧。

    但他們也沒有想到,百年之後的文淵閣,有個叫張居正的人,將首輔的權力推向了大明朝的巔峰。

    既然沒有正座,那麼東上首的位置自然就是最尊貴的內閣首輔之座。

    張居正的值房離公廳近,就邁步走進了公廳。

    公廳的小吏得了消息就趕忙把茶水泡好了。

    坐在上首的張居正見張四維和申時行還未來,就端起了茶杯。

    就在張居正喝茶之時,張四維和申時行一前一後的邁步走進了公廳。

    “我等見過元輔。”張四維和申時行微微躬身,以示尊重。

    張居正放下茶杯微微頷首,“子維和汝默來了?”

    “快坐吧,今日內閣的茶可是不錯。”

    張四維和申時行紛紛落座。

    “元輔讓我等前來,有何事商議?”張四維心中一動,難道是張居正要清算支持潞王的事情?

    “之前天子旨意,協理一職,歸本部侍郎帶管。南京兵部尚書楊兆上疏請求辭去協理一職,諸位如何看?”張居正說道。

    張四維听到張居正所議論的為朝中之事,頓時松了口氣。

    張居正開口說道︰“本輔之前對其暫供此職,听候裁決。”

    張四維說道︰“現今元輔之意為何?”

    “裁革協理一職,令吏部核察兩京大小九卿及其所屬各衙門,凡有冗濫者盡數裁革。”

    “同時核實各省的賦稅徭役和諸司冒濫冗費等事宜。”

    “子維和汝默有何意見?”張居正問道。

    張四維和申時行自然沒有意見。

    張四維只在心里苦笑一聲,只是名為議事罷了。

    自己這個內閣次輔不過就是提線木偶罷了。

    “廬州,鳳陽,淮安,揚州等府遭受水災,本輔以為可按舊例免其田租。”

    “常熟,吳江,長洲,昆山等地連月災荒,本輔以為責令戶部調撥賑災糧食。”

    “閩浙廣三省之地,多次有倭奴在海上出沒。雖然歷次圍剿,斬殺倭奴者數眾,但南麂島和抱虎島諸處仍有停泊引為據點的倭奴。本輔以為,應嚴飭兩廣總督和巡撫,加強海上戒備,召集軍隊將其徹底圍剿。”

    ……

    張居正將要處理的政務一樁樁一件件的講了出來,而坐在兩側的張四維和申時行只能是安安靜靜的听著。

    這些政事都被張居正處理完了。他們兩個只是被知會一聲,然後由他們二人將這些事情落實到六部。

    張江陵只要在內閣一天,他們就會做一天的提線木偶。

    乾清宮。

    朱翊鈞躺在龍榻上,享受著難得的寧靜。

    不用上朝,不用日講,不用批閱奏章的日子竟然讓朱翊鈞有些恍惚。

    自從自己登基以來,每一日都是過的疲憊無比。

    這大概就是忙里偷閑吧,朱翊鈞在心里自嘲道。

    如果不做這大明的皇帝了,是不是日子就好起來了?

    是不是就沒有母後和張先生嚴厲的管教和訓誡了?

    朱翊鈞的思緒越飄越遠……

    而在自己房間里的朱翊卻並沒有閑著。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朱翊沒有再管什麼皇位爭奪,自己已經盡自己所能進行謀劃了,剩下的就交給時間來驗證了。

    此時的朱翊鈞正歪歪扭扭的畫著改進火器的圖紙。

    明代的戰爭中,火器已經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三大營里面的神機營,就配備了大量的火器。

    但此時迅雷銃,三眼銃,密魯銃等火銃還是非常的落後,它們在前槍管進行裝填火藥,在裝填火藥的時候需要將火藥壓進槍膛。而且火銃的重量很大,安裝起來極為的困難,連射之後的炮管溫度極高,有炸膛的危險。

    由于以上的種種缺陷,火銃在大明的軍隊中雖然一直被裝備,但並沒有大規模普及。

    而朱翊也粗通一些火器理論,雖然機槍狙擊槍等槍械限制于時代無法被制造,但是將火銃往前推進一個階段還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火銃的下一個階段就是燧發槍時代。

    令朱翊印象深刻的便是那本《軍器圖說》了。

    畢懋康設計了一種撞擊式的燧發槍。

    先扣動扳機,再下壓龍頭,由于配備的彈簧具有儲蓄勢能的作用,所以能量轉化令燧石與火門相摩擦,摩擦出火星就可引燃火藥。

    這樣一來,就大大提高了射擊的精度和效率,以前的連續射擊需要三人,先由最前面的士卒進行射擊,射擊完畢之後退至最後裝填火藥,再由第二名士卒進行射擊,射擊完畢再由第三名士卒射擊,三個人輪番射擊裝彈。

    這種三段擊最初由沐英發明,倭國的織田信長也曾靠此戰術數次擊敗強敵,德意志的腓列特大帝更是以此奪取了意大利。

    但與新式燧發槍相比,理論上使用火銃的三段擊多耗費了三倍的兵力。

    再加上制造火器的成本,訓練士卒的成本,二者相比較,高下立判。

    朱翊想著,就算是自己輸了,被自己的皇兄朱翊鈞賜死,也要留下些什麼。

    若是能將這種新式燧發槍制造出來,並且在軍中普及,之後的大明定然不會再像歷史上一樣內外交困。

    “殿下。”高興安敲了敲門,走了進來。

    “何事?”朱翊頭也不抬,自顧自的畫著新式燧發槍的裝配圖。

    “娘娘讓奴婢給您傳個話,明日要殿下參加經筵。”高興安低著頭說道。

    “經筵?”朱翊抬起頭來,“皇兄可去?”

    “娘娘說皇上身體欠安,但是經筵之例不可輕廢,要讓殿下替皇上前去文華殿。”高興安說道。

    朱翊的眉頭緊鎖,自己的母親不來告訴自己這件事,反而是讓高興安傳話讓自己前去文華殿參見經筵。

    哪有親王代替皇帝參加經筵的先例?

    朱翊心中一動,這難道就是李太後意欲將皇位歸于自己的一個信號?

    “恭喜殿下,賀喜殿下!”

    說著,高興安就從懷里拿出來一份奏章,“娘娘說這是明日經筵的官員名單。”

    這份名單理應由萬歷皇帝朱翊鈞來批示,但李太後直接將人選定了下來。

    朱翊接過來,瀏覽著這份名單︰知經筵事,太子太師、中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張居正。

    同知經筵事,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內閣次輔張四維;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三輔申時行……

    這時朱翊猛然合上這份名單,“告訴母後,孤身體抱恙不能參加經筵。”

    “經筵大事,乃君主所為,孤一親王,當恪守禮法,怎麼能越俎代庖?”

    高興安聞言一愣,他不明白剛剛微微有笑意的朱翊為何臉色轉變的如此之快。

    這就是陷阱!

    要麼就是李太後對自己的考驗,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口是心非,覬覦皇位。

    要麼就是文官們對自己的考驗。

    笑話,朱翊作為一個現代人,什麼四書五經,簡直是什麼都不會。

    若是什麼作詩吟賦,朱翊倒是不介意“拿來”幾首後世的詩詞歌賦,來驚掉這些人的下巴。

    至于什麼大學中庸禮記尚書,自己只能是一竅不通。

    明日一干朝廷重臣的問詢,自己一個都回答不上來,那就能夠提前判定自己在皇位爭奪之中,穩穩出局了。

    想騙我?門都沒有!

    “你快去跟母後復命吧,孤還有事要忙,無事莫要打攪孤。”朱翊把愣住的高興安趕了出去。

    “什麼?兒不去?”李太後吃驚不已。

    “殿下說自己身體抱恙,不能參加經筵。且經筵大事,乃君主所為,殿下一親王,當恪守禮法,怎麼能越俎代庖?”高興安低著頭說道。

    “既是如此,那明日經筵便開在乾清宮好了。”(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皇兄听我解釋︰朕真沒想當皇帝啊》,方便以後閱讀皇兄听我解釋︰朕真沒想當皇帝啊第11章 文華殿經筵?孤不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皇兄听我解釋︰朕真沒想當皇帝啊第11章 文華殿經筵?孤不去!並對皇兄听我解釋︰朕真沒想當皇帝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