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錯認李二為親爹

第16章 士農工商,國之基石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研究僧 本章︰第16章 士農工商,國之基石也!

    源源不斷,越來越多的鹽。

    房玄齡好像有點明白了,但還是沒轉過彎來。

    李世民則是完完全全的一頭霧水。

    秦淵又接著說道︰“你們想,他們自己的鹽場有出鹽吧?然後又囤著這幾千斤上萬斤的鹽。”

    “五姓七望有多少家底,夠他們這樣子拼命吃鹽?”

    房玄齡又疑問道︰“那他們大不了降價出售了就好了。”

    “對啊,那這鹽不就降價了?”秦淵侃侃道。

    原來還有這樣的道理。

    兩人好像懂了什麼。

    物以稀為貴,不稀了也就不貴了。

    李世民總算明白過來露出了喜色︰“連貢鹽都賣不了高價,其他的鹽的價格,就更是低廉了。”

    “對啊。”秦淵肯定道︰“而且呢。”

    秦淵說著說著,竟是偷偷笑了起來。

    “如果他們舍不得賣呢?”

    “這與日倍增的鹽可是很佔地方啊,哈哈!”

    秦淵笑了。

    李世民和房玄齡轉過彎來,也笑了。

    囤這麼多鹽,又不舍得出手,那成本可是直線上升。

    可要是廉價出手了,那全國的鹽價就要大幅下跌了!

    那他們讓全國鹽價下降的戰略目標就達到了。

    “那要是他們死都不賣鹽呢?”李世民疑問道。

    “那正好!”秦淵笑道︰“六百文一斤回收,愛賣不賣,不賣留著發霉吧。”

    嘶!好狠!

    這招簡直是絕戶之計,逼著五姓七望降價賣給百姓!

    高,實在是高!

    兩人在心底里一齊喝彩。

    “而且更重要的是。”

    哦?李世民和房玄齡的注意力一下子都給秦淵吸引去了。

    這計策還有什麼最大的優勢,是他們沒注意到得嘛?

    不應該啊,戰略目標就是食鹽降價,成功了啊。

    兩人又有些雲里霧里了。

    “你們想,一天數千斤乃至上萬斤的鹽,百姓是用一貫買的吧?”

    “是的。”房玄齡和李世民像兩位听話的學生,拼命點頭。

    “那五姓七望或者其他的投機商人用兩貫甚至三貫的錢收走,那?”

    秦淵的話戛然而至,微笑著看著兩人。

    “那百姓手上就賺了一貫甚至更多的差價?”房玄齡疑惑道。

    秦淵點點頭。

    房玄齡有點明白秦淵的意思了。

    但是李世民還是有些不解。

    他想了半晌還是開口問道︰“百姓不會為了排隊搶鹽,然後不去生產,不去耕地嗎?”

    “會。但如果我們人手夠多,店面夠多的話。”

    “對于百姓來說,不過浪費了些許時間,就可以掙到幾貫錢,那收入可不少。”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所以,這是為了什麼呢?”

    秦淵笑了起來︰“就算一個星期只能搶到一次鹽,那這收入也抵他們好幾月的工錢了。”

    “有了這錢,他們會做什麼?”

    房玄齡明白了回答道︰“那他們就會拿這多賺得錢,去買食鹽和糧食,興許還能買幾匹布,添置一些衣裳。”

    “所以,百姓的日子是不是好過些了?”秦淵又問道。

    “說得太對了,太有道理!”李世民也明白了過來,大肆夸耀。

    如果世家和商人持續收鹽,那這些排隊搶鹽的百姓日子就會過得更好些。

    如果五姓七望和投機商人們堅持不住了,開始拋鹽,那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全國鹽價下降,那百姓的生活一樣會更好一些。

    “雙贏!這是雙贏啊!”李世民有些興奮的歡呼起來。

    “不對,是三贏!”房玄齡辯駁道。

    “哦?”李世民來了興致,盤點道。

    “一來嘛讓百姓的生活更好些,這是一贏。”

    “二來嘛削弱了五姓七望的財力,這是一贏。”

    “怎麼算都是雙贏,房愛。老房,三贏是怎麼說法?”李世民一高興差點說漏嘴,立馬改口。

    “這不是大唐的國庫也充盈了?”房玄齡笑道。

    “對對對,我怎麼忘了這茬。”李世民一拍腦袋,連聲說道︰“三贏三贏!”

    “但。”李世民又想起了什麼問道︰“既然如此盈利,百姓為什麼不自己把這鹽拉到別的地方去賣呢?”

    秦淵一拍腦袋,捂著臉,無言以對,自己這個老爹,怎麼這麼笨?

    房玄齡倒是明白了過來說道︰“老爺啊,你想想,百姓把鹽扛到附近十來里,二十來里就是極限了吧?這需要多久呢?”

    看著李世民有些懵逼的狀態,房玄齡也是有些急,扯了扯李世民的衣服,提醒他的身份。

    李世民總算明白過來,恍然大悟道︰“所以在這期間,我這樣的商人就很重要。”

    說道“我這樣的商人”時,還不知不覺加重了語氣。

    秦淵滿意地點點頭︰“不錯還不算笨,不然我都要懷疑,你是怎麼做生意的了。”

    這能忍,就不是李世民的暴脾氣了!

    李世民梗著脖子爭辯道︰“為父經商三十多年!一直恪守物以稀為貴的原則,低收高賣,才有了今天的生意!”

    說完,他就後悔了,突然想起來,自己那一千萬貫的小生意,對秦淵來說,啥都不是。

    “對,商人就是靠轉運貨物賺取差價掙錢。”

    秦淵肯定了一下。

    “不過嘛,如果沒有商人花力氣,下功夫轉運的話,各地的特產就不能互通有無咯。”

    秦淵是想說明商人的重要性。

    有了商人,貨物才能成規模的流通。

    散戶想要行銷各地怎麼可能呢?

    “百姓賣給商人獲利了,掙得錢就可以去買布匹,買鹽,買肉,買米。這樣的生活才算是真正的富庶啊。”

    “更甚至,不遠的將來,還可以逢年過節到茶樓听曲看戲。”

    李世民和房玄齡用力地點了點頭。

    他們一直以來都受商鞅重農抑商的思想的影響。

    商人對國家有大害的想法根深蒂固,一直以來想得也是如何限制商人,剝削商人。

    卻從來沒有想到過,商人對于整個國家機器運轉的作用。

    是啊,如果沒有商人廢盡心力,在長安怎麼能吃到嶺南的荔枝呢?

    如果沒有商人,又如何在長安城內見到塞外的牛羊?

    如果沒有商人,又怎麼能讓秦家鹽鋪的鹽賣遍全國呢?

    看著兩人深思的樣子。

    秦淵又緩緩說道︰“士農工商,國之基石也!”

    區區九個字,短短九個字。

    重達千斤,瞬間壓醒了兩人。

    “要想大唐昌盛,百姓富強,必須興商!”這句話回蕩在兩人的腦子,久久不息,經久不散。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唐︰錯認李二為親爹》,方便以後閱讀大唐︰錯認李二為親爹第16章 士農工商,國之基石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唐︰錯認李二為親爹第16章 士農工商,國之基石也!並對大唐︰錯認李二為親爹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