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大將軍為武將之手,曹操這是想讓主公成為下一個何進。”
“我猜此刻,已經有無數使臣前往各路諸侯治所,大力封賞,既可以向諸侯示好,也能將主公往火上烤。”
“當今天下,各路諸侯,無不是從戰亂中殺出來的,主公一旦就任大將軍,勢必成為諸侯之公敵!”
袁紹輕輕咳了一聲︰“那依你的意思,這詔書我是不應該接了?”
許攸不屑的說道︰“真乃滑天下之大稽,主公如今坐擁青幽並冀四州,佔據半壁江山,乃諸侯之手,若主公做不得這大將軍,何人做的?”
沮授點頭說道︰“主公!這聖旨我們必須要接。”
“雖說天子依舊是傀儡,可是大漢的綱常倫理忠孝禮儀仍在,大漢的子民,依舊心向天子。”
“天子之詔,如若不接,必定會背負上亂臣賊子的罵名,才是真正的會遭受到各個諸侯的聯合進攻。屆時曹操在一旁煽風點火,沒準會落得像董卓那樣的局面”
沮授話音剛落,許攸又俯身說道︰“主公!沮授所言句句在理啊,我意這詔書我們也是應該接下,要不然,各個諸侯群起而攻,我們未必可以取勝啊。”
眼下,只有田豐站在原地若有所思,然而就在袁紹想要開口的時候,話剛到嘴邊,卻被田豐給攔了下來。
“主公!這萬萬不可接啊!如若一接,便中了曹操到奸計。”
“剛剛沮授所言,只不過是盲目猜想罷了,亦如我之前所言,今日接下這份恩詔,那麼明日再傳來一道罰詔呢?兩位為何就此事,只字不提?”
“換而言之,曹操為何要派使臣過來,不就是想要主公接旨嘛。主公若接,後果不堪設想。”
袁紹有些疑惑的說道︰“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曹操想讓我背上一個抗旨不尊的罪名呢?”
田豐一揮衣袖道︰“絕無可能!如今曹操掌控天子,大道正義都在曹操那邊,想給主公之罪,隨便即可羅列一堆,何須如此麻煩!”
田豐的話,讓許攸和沮授兩個謀士一愣。
一陣之後,沮授望向田豐,道︰”子皓難道看不出來嗎?天子剛剛來到許昌,詔書就到達,這必定是曹操的意思,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穩住主公。”
“曹操若想稱雄,于主公之間必有一戰!此詔,就是想暫避主公鋒芒。”
袁紹聞言頓時冷笑出聲道︰“想不到昔日跟著我屁股後面偷雞摸狗的曹阿瞞,居然也敢和我爭天下了,不自量力。”
沮授拱手說道︰“主公不可大意!現在曹操勢力不強,可是正在處于一個可怕的上升期。”
“目前曹操最希望的就是兗州太平,因為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憑借著充足的糧草和軍械,擴充軍備,增加實力。”
“可是兗州自古便是四戰之地,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唯有借天子之手,討好各地諸侯,才能騰出時間發展,所以賜予主公鄴城侯,正是穩定北方局勢的第一步。”
沮授的高談闊論,讓袁紹是一頭霧水。
他本以為那曹操是懼怕自己,因此讓天子賜給自己鄴城侯,以求自己不要發兵。
可是听到沮授的分析之後,袁紹才是恍然大悟。
一旁的許攸縷了縷胡須,冷哼了一聲,對著袁紹說道︰“主公啊!造成我們今天這個局面的罪魁禍首正是田豐。”
“當初天子被圍困在洛陽城內,若非田豐執意勸主公不必勤王,才讓曹操率領不到千騎就解救了天子,由此我們一直處于被動的局面。”
田豐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一絲憤怒:“昔日之事,何必再提!”
袁紹見兩人又要掐起來,連忙勸架道︰“昔日決定不出兵勤王,乃是我的主意,子遠(許攸)要怪罪他們。”
許攸頓時不吭聲了。
袁紹揉著腦袋道︰“這個曹阿瞞,還真是給我出了一個難題,這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沮授忽然開口道︰“也並非沒有第三條路。”
“哦?”袁紹眼前一亮道︰“先生有何良策?”
沮授道︰“主公可接下聖旨,同時修書一封回稟天子,斥責曹操劫持天下,不守臣綱。”
“同時昭告天下,曹賊僭越脅破天子,我主正秣兵厲馬,準備勤王。”
“如此以來,若他日有罰詔,主公便可對外宣稱,曹操矯詔,主公可堂而皇之不受,畢竟曹操矯詔並非沒有先例。”
昔日十八路諸侯酸棗會盟,便是曹操矯詔討董。
不得不說,沮授不愧是謀士榜第三的人物,直接就破了這曹操到心思。
到時候,自己無論打不打兗州,都有理由了。
袁紹大喜道︰“如此甚好,快天子使臣上來。”
另一邊,汝南治所
和袁紹一樣,袁術也在同一天被任命為汝南侯,冊封為左衛將軍。
不過和袁紹那方大不相同的是,袁術這邊的謀士並沒有為此舌戰。
再袁術看來,你樂意封我就接唄,只要有利可圖,何樂而不為。
然而就在天子下詔的同一時刻,孫策也率大軍凱旋而歸。
不過孫策素有帝王之心,怎麼能甘于現狀?
于是在朱治的建議下,孫策想要起兵攻戰江東之地,為日後建立政權統治打好基礎。
之後,孫策向袁術表示,等到自己攻陷江東之後,在為袁術奪取天下。
袁術也不傻,已經看出了孫策不甘現狀,想要離開自己,繼而開疆擴土。
但是,江東的劉繇、王朗等諸侯,各自麾下皆是兵精糧足,錢財無數。
想要在短時間之內將他們攻克,完全就是不現實的。
袁術思量再三,也就答應了。
隨後,孫策帶領著孫堅舊部,程普、黃蓋、韓當等當世名將,立即進攻橫江、當利,相繼攻克,樊能、張英戰敗。
接著,孫策連續出擊,攻城略地,戰無不勝,沒人能抵擋他的鋒銳。
現如今,孫策率領的東征之師,已凱旋而歸。
此刻,袁術在大殿上召集了文武諸將,靜靜地等待著孫策前來拜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