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忍不住感嘆道︰“得此一將,猶勝千軍,劉備這廝,為何如此命好。”
曹純打馬而來,眼中戰意昂然,他抱拳請命道︰“主公,末將願率虎豹騎阻擋來犯之敵!”
剛開始太遠,曹純看不太清楚,如今可是確認無疑了,來的真是響譽天下的幽州突騎。
幽州突騎鎮守大漢北疆數百年,一直以來,都是大漢的王牌軍隊,更是漠北匈奴,鮮卑人的夢魘。
而自從公孫瓚掌管幽州突騎後,其名頭更甚,殺的漠北諸部抬不起頭來,其中精銳,更是組成了白馬義從,再次名揚天下。
而虎豹騎組建不久,是曹操精銳中的精銳,如此幽州突騎既來,曹純沒有理由不去踫上一踫。
曹操忽然笑了,他擺著手道︰“子和勿急,劉備即來,必有準備,趙雲是其一,幽州突騎是其二,誰能保證後面不會有其三,其四。”
說話之間,劉關張三人也率軍殺入了陣中。
一個趙雲,便將曹操整個偏師撕裂了一道口子,隨著劉關張的加入,整個偏師,已然形成潰敗之師。
陸宣額頭頓時爬滿了黑線,看來這位曹老板,又起疑心了。
如今人家都打到門口了,現在不除掉劉備,以後就難了,擔心什麼公孫瓚,人家和袁紹打的不可開交,那有空來這!
陸宣心里急啊,他連忙道︰“主公,可命典韋將軍率軍擋住趙雲,令派遣夏侯𠴱@ 暮鈐 喚 滄」賾穡 僖圓莧什芎槎 滄 歐傘H鞜艘岳矗 醣副廝牢摶傘! br />
“劉備隨兵少,但其將勇,此事不出,待他日後招兵買馬,壯大成勢,主公悔之晚矣!”
曹操听著陸宣的心聲和言語,眉頭微微簇氣。
陸宣此言,雖然殺心過重,但說的不無道理。
只是讓典韋,夏侯𠴱@ 暮鈐 莧什芎檎獾冉 砍齠 Э幣桓雋醣福 欠裼械憒筇廡 髁恕 br />
另外一點,誰也無法保證,公孫瓚會不會到這里來,畢竟連幽州突騎都來了。
誰都知道幽州突騎和白馬義從,是公孫瓚傲世天下的本錢,在和袁紹打的如火如荼之時,怎麼會將幽州突騎借給劉備。
莫非,他是借著這個機會,讓偏安一隅的陶謙出兵冀州,合擊袁紹。
如此以來,一切都解釋的通了,不然自己大戰在即,又怎麼將精兵借給別人,何況陶謙的丹陽精兵可一直沒有冒頭呢。
若是全軍圍剿劉備,到時候公孫瓚,或者其帳下嚴綱和陶謙一起夾擊自己,那可就對自己不利了。
心念及此,曹操下令道︰“子孝,傳令緩緩退兵,引敵來攻。”
對此,戲志才沒有什麼意見,雖然他也覺得公孫瓚不會前來,但此刻幽州突騎出現在戰場之上,那麼其中的變數就太多了。
以退為進,等敵人都冒頭,這才是最保險的打法。
陸宣微微嘆了一口氣,看來想要改變歷史走向,還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決定的事情。
既然自己無法改變歷史,那麼又為何能救下曹嵩?
或許是曹嵩的死活,與整個歷史進程走向無關吧。
想到這里,陸宣眼眸逐漸堅定了起來。
作為一個穿越者,若是不能改變歷史進程,那還穿越個Der啊。
曹操眼中精光一閃,若有所思的看著身旁的陸宣。
仿佛這一刻的陸宣,與以往有些不同了。
初平四年秋,曹操初伐徐州失利,暫退華縣,以待戰機。
劉備入軍徐州,借小沛駐軍,同時陶謙遷治所于彭城。
曹軍中軍大帳。
“報,主公,徐州各處情況皆以探明,並無伏兵。”斥候稟報道。
“再探!”曹操心煩意亂的揮了揮手,陷入了沉思。
“幽州那邊可以消息?”曹操開口詢問道。
曹仁拱手道︰“具細作來報,袁紹帳下大將麴義率軍奇襲幽州,公孫瓚兵敗,若非白馬義從驍勇善戰,公孫瓚幾乎殞命。”
曹操聞言氣的直拍桌子,他道︰“公孫瓚咎由自取,活該兵敗,明知袁紹勢大,還借兵于劉備,誤我大事!”
若非有幽州突騎馳援徐州,自己早拿下徐州了。
陸宣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
早就說了,公孫瓚不會來,你不信,現在後悔了吧。
曹操正在氣頭上,听到陸宣如此作態,當機勃然大怒道︰“陸宣!”
陸宣正冷不丁被這一嗓子嚇了一跳,故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般,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說道道︰“主公,何事?”
曹操深吸一口氣道︰“幽州突騎都出現了,你如何能篤定公孫瓚不會來?”
陸宣拱手道︰“袁紹手下兵精且將勇,大戰在即,公孫瓚分身乏術,無力南下。”
“既是如此,為何會派使幽州突騎于劉備?”
“劉備與公孫瓚早年皆是盧植的學生,二人有同窗之宜,而最重要的一點,公孫瓚與袁紹之爭,乃冀幽之爭。”
“幽州突騎的主場在大漠,在草原,而非中原的攻堅戰,以幽州突騎馳援徐州,自然是以此討好陶謙劉備,以求共擊袁紹。”
听著陸宣的解釋,曹操的臉色緩和了不少,他道︰“那以浩然之見,此刻我軍,該當如何?”
陸宣眼楮微微眯起,曹操新敗,那麼接下來,就是呂布襲取兗州了。
他拱手道︰“如今我軍新敗,劉備駐軍小沛,和徐州成犄角之勢,而此刻兗州空虛,主公應當回師昌邑。”
“回師昌邑?”曹操聞言一愣。
為了討伐徐州,自己準備了大半年,這次又損兵折將,啥也沒得到,這讓曹操如何甘心。
“雖說如今陶謙以退守彭城,且各路人馬皆以集結,但不過一群烏合之眾,唯一有戰力的不過是陶謙帳下的丹陽精兵,和小沛里的幽州突騎。”
“而我軍,尚有十余萬之眾,依舊把握戰場主動權和兵力優勢,為何要退兵?”
戲志才沉思一會道︰“若我軍大勝,各方諸侯必然忌憚我軍,而今我軍停止不前,難免引起袁術,孔融,張繡等人的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