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將意欲何為,殊不知我軍已經和曹公和解!”臧霸看著城下的曹純質問道。
曹純破口大罵道︰“陶謙欺人太甚,背信棄義,特來討伐!”
臧霸鼻子都氣歪了,這輜重都拿走了,還罵勞資背信棄義,你這倒打一耙的功夫屬實不賴啊。
臧霸不敢耽擱,火速下了城牆,來到陶謙跟前說道︰“大人,大人,大事不好了。”
陶謙一臉不解的看著火急火燎的臧霸,這最大的麻煩,曹操都退兵了,能有啥大事。
“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有事慢慢說。”
“曹操打過來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陶謙一萬個不相信。
“此刻城外,有著不下五萬大軍,領兵將軍是曹仁,而且其叫陣之人,皆是裝備精良之騎卒,想必是曹操的虎豹騎。”
“虎豹騎在此,曹操必然親臨。”
“不會的,不可能,這會這樣。”陶謙依舊是不可能接受這個現實,他喃喃道︰“曹操不是已經同意了我的求和嗎?!怎麼現在又出爾反爾率軍前來?!”
臧霸急了,他道︰“大人,曹軍兵臨城下,不信,你可親自去城牆上看看吧。”
于是,陶謙帶著眾人來到城牆之上。
“陶謙小兒,速度出來受死!”
城下,曹純叫囂著。
陶謙看著城下密密麻麻的大軍,心都涼了半截。
他顫顫巍巍道︰“曹公既然同意求和,何故興此無名之師,莫不怕天下群雄群而攻之?”
曹純嗤笑道︰“陶謙老兒,你背信棄義,劫殺我曹老太公在前,我主仁德,為天下蒼生計,為徐州百姓了計謀,不與你計較,甘願退兵。”
“然而你這老兒,竟然拿兩百車麩糠羞辱我主,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你,你血口噴人!"陶謙被氣的全身顫抖。
自己兩百車真金白銀,怎麼到他們口里,就成了麩糠。
“陶謙老兒,你休的狡辯,快快出城受死!”曹純面不改色心不跳。
“你……你……”陶謙指著曹純半天說不出來話,只覺得氣血上涌。
“噗呲!”
陶謙一口血箭噴射而出,身子仰面而倒。
“大人!”
"大人!"
眾人嚇了一跳,糜芳連忙扶著陶謙道︰“大人,你沒事吧。”
過了好半響,陶謙才緩過來氣道︰“曹操狼子野心,為父報仇是假,謀取徐州是真。”
曹宏道︰“大人,我率軍會一會這虎豹騎,挫挫這曹軍的威風!”
曹豹緊著跟著道︰“末將願打頭陣!”
臧霸擺擺手道︰“不可,賊兵勢大,我徐州城高糧足,可拒險而守,以待時變。”
糜芳點頭道︰“不錯,我軍除了丹陽精兵外,其余人馬,均為新編,形成不了戰斗力,守城尚可,若是出城一戰,斷然不是曹軍對手。”
王朗憂心忡忡道︰“那此刻,我等如何是好?”
陶謙看向糜芳和糜竺道︰“子方,子仲你二人,即可替我向冀州袁紹,幽州公孫瓚,青州田楷,南陽袁術,荊州劉表,北海孔融求援,解我徐州之難!”
“只要一處援兵趕到,曹兵必退!”
"諾!"糜芳和糜竺領命而去。
另一邊,曹軍得知陶謙吐血,自然是全軍沸騰,士氣高漲。
只不過接下來,陶謙拒不迎戰,這讓曹仁十分頭疼。
虎豹騎在牛掰,那也得在戰場上正面交鋒才有用,若是拿去攻城,那不是送死嘛。
無奈之下,曹仁只能硬著頭皮率領大軍攻城。
五日後,曹操率十萬主力趕到,與曹仁會合。
中軍大帳。
曹操居中而坐,率先開口道︰“子孝,戰況如何?”
曹仁苦笑道︰“陶謙老兒,拒守不出,我率大軍連攻三天,絲毫沒有進展,有好幾次都打上城頭,可最終還是被打了下來。”
曹操確是沒有絲毫不慢道︰“子孝能以五萬大軍,攻上城頭,已然是大功一件了,畢竟郯城內,可是有著數萬守軍。”
“我軍又是攻城一方,佔據劣勢,子孝盡力就好。”
曹仁抱拳道︰“多謝主公體恤,經過幾日交戰,末將對于徐州軍隊,已然有些了解。”
曹操眼楮一亮道︰“哦?說說看。”
曹仁說道︰“目前陶謙帳下,除了曹宏的丹陽精兵沒有出動之外,其余可用之將,皆是庸才,唯獨需要關注的便是兩人。”
“哪兩人?”曹操好奇的問道。
“曹豹,此人金榜排名第一百零八,此人悍不畏死,武藝高超,幾次攻上城頭,都被此人所破。不過此人雖勇,卻是無謀。”
“唯獨需要注意的便是臧霸,此人金榜排名第六十四,最重要便說其指揮能力,徐州軍在其指揮下,守城,我軍很難佔到便宜。”
曹操揉了揉腦袋,直接午睡了曹豹,他道︰“只要除掉臧霸,拿下徐州便易如反掌?”
戲志才點頭道︰“不錯,臧霸此人,乃是華縣人,現任陶謙帳下騎都尉,鎮守開陽,抗拒黃巾,戰功卓著,不成想此人竟在郯城。”
“看來是有些棘手啊。”曹操看向陸宣道︰“浩然可有良策?”
陸宣思索了一下,三國時期,群星璀璨,他對臧霸並不算了解,只是依稀記得,此人後期是曹操麾下一員大將。
“主公,竟然臧霸由此才人,且武藝高超,何不勸降,收為己用。”陸宣建議道。
戲志才搖頭道︰“若是我軍未攻打徐州,許以重利,或許有可能,如今我大軍兵臨城下,要想收降臧霸,唯有破城擒之。”
“否則的話,即便其歸降,也是臨陣倒戈之徒,我軍亦不敢為之重用,收降無利。”
陸宣一拍腦袋,自己差點忘了一點,拱手道︰“是在下失言了。”
看來,即便是作為一個穿越者,也不能小看這三國時期的群英們。
畢竟能在史書留下名字的人,哪一個不是當世英才。
曹操道︰“既然如此,那邊硬打,子孝,你即可傳書陶謙,明日我要親自與之交談。”
“諾。”
翌日一早。
郯城城下,十五大軍將其東西北三面城牆圍的水泄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