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登仕郎

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是五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西秦校尉 本章︰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是五言

    又是一句五言,自從唐以來詩詞雖有五言,但多為七言。五言詩更多是見于更早的古體詩,一出五言,這難度往往就不小。

    吏員說道的“寒雞思天曙,振翅吹長音”確實難得有人猜到。

    只見那士子稍微皺了皺眉,抬手望天,仿佛在吟哦著什麼。台下眾人,不通文墨者,暗暗為士子加油,知道一點文墨的,也是紛紛思索,想著兩句詩的出處。

    只听得這士子說道︰“先生,學生想起來了。”

    這麼厲害?台下眾人齊齊豎起了耳朵,看這士子到底怎麼回答。

    “這首詩乃是魏晉竹林七賢的劉伶所做《北芒客舍詩》,下一句應該是“蚊蚋歸豐草,枯葉散蕭林。陳醴發悴顏,巴鑔暢真心。”

    難怪一眾人都猜不到,原來是竹林七賢的詩詞。

    魏晉時期高門大族崇尚玄談,士子也紛紛效仿,本就不是以詩詞見長,詩詞大家和唐宋相比,可以叫做一個凡善可陳。陶淵明算一個,謝靈運算一個,曹子建算一個,其余的雖偶爾有佳句,但是說道詩詞,終究是落了下乘。

    畢竟魏晉過後的有唐一朝,才說的上叫做“李杜文章在,光焰萬年長!”

    而這吏員靠的確實劉玲的詩詞,自然大多數人是不知道的了。

    卻不想,這士子居然連著劉玲的詩詞都有這麼深的記憶,顯然平日里下了很多苦工。

    吏員問道第七題,士子還剩下三道題,只要在三道里面答對一道,便可以取得這下一輪的資格,雖然說能夠進入下一輪的人也有,但是這士子從容淡定的模樣,顯然給圍觀群眾和這名吏員一個很好的印象,于是這吏員開口,缺沒有問著士子第八題,卻是問道︰“不知書生何處人士,師從何人?”

    吏員這個書生,叫的很是講究。

    如果叫小哥,兄台,兄弟,顯得太過于市井氣江湖氣,大宋重文輕武,很多文人不喜這樣被叫喚;叫生員,秀才,之類,容易猜錯功名,畢竟當著舉人叫秀才,是一種傷害,如果當著秀才叫舉人,這傷害更大。

    所以吏員四平八穩的角落一句書生。

    這士子拱拱手,回答道︰“先生,學生乃川陝路夔州府人氏,師從本府程夫子。”

    吏員一听,料來這程夫子並不是什麼有名的大儒,不過能交出這樣的學生,就鄉間學堂而言,已經十分不凡。

    于是點點頭,吏員繼續道︰“那我們開始第八題,如何?”這士子點點頭,側耳恭听。

    旁邊圍觀群眾,紛紛屏住呼吸,如臨大敵。

    吏員在手中的簿子上,細細翻了翻,仿佛要找一個難度更大的,這士子連著對了七題,吏員想試試這士子到底多少斤兩。就算接著連錯兩題,但是只要最後一題不出得太偏太難,這士子也就可以進入下一輪了。

    片刻後,吏員開口說道︰“脫刀贈分手,書帶加餐食”

    又是五言,台下眾人一陣議論紛紛,這吏員從剛才表現來看,明明是看好這名士子的,不曾想這題目越來越難。

    是故意為難這個士子麼?

    吏員說出來的古詩,看起來平鋪直敘,脫刀贈分手,脫刀,應該是解下刀鞘,取下刀的意思,分手,難道是送別詩?但是用這樣平鋪直敘的語句,這詩詞要麼就是名動千古,比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一句沒有一個字是生僻字,全是地名,但讀起來如同黃河入海,一瀉千里。但是如果這平鋪直敘的詩詞,不出名,那就往往是生僻的了。

    華夏數千年,文人何止巨萬,詩詞更是以億兆計算,那要記住每一首詩詞,根本不可能!

    台下群眾,連著魏羽在內都覺得,這句詩這士子估計要叫過了,畢竟就算不過,短時期內怎麼想到起這詩詞是誰人說寫,下一句是什麼?

    不料這士子確實拱手行禮道︰“謝先生成全,這一句詩乃是送別詩,下一句是,知君萬里侯,立功在異域”

    話音一落,這吏員都驚了一跳,站了起來。這邊甚至驚動了坐在後面壓陣的推官,推官雙目一凝,往這邊看來。

    吏員說道︰“再不敢以先生自居,公子腹中錦繡,前程遠大,他日登台拜相,也未可知也!”

    這士子道也謙遜,說道︰“先生謬贊了!”

    台下觀眾議論紛紛,這士子是連續對了八題,直接過關。連著給的過的機會,一次都沒有用,確實是十分厲害。

    卻听得那士子說道︰“先生,可能沒有注意這首詩的出處,這首詩是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大唐一朝和吐蕃有戰有和,而不管是和還是戰,吐蕃人下了雪域高原,第一步便是到唐朝的劍南西川道,而大唐時的劍南西川道,便是大宋的川陝四路,先生問關于吐蕃的詩詞,恰好學生又是川陝路人氏,自然比其余士子要熟悉很多,倒是因為先生提問,學生還取了一個巧了。”

    這士子話說完,眾人才恍然大悟,原來眾人以為艱難的題目,卻剛好問到士子知道的位置了。

    不過,雖然算是取巧,這士子確實也算是胸懷錦繡。

    吏員听完後,向士子拱拱手,表示祝賀,同時問道︰“公子請講名諱填到這張紙條上,下一輪比賽,這紙條便是進場依據了。”

    這公子拱拱手道了個謝,取過毛筆來,在紙上寫了幾筆。

    吏員看到後,贊了一句。

    “好一手行楷!公子確實下了苦工的!”

    魏晉名士肆意灑脫,書法從秦漢時期的小篆,隸書的古樸莊重,變成了寫意的行書,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書聖的蘭亭序,到了隋唐,統一的王朝氣象,大國風度,雍容華貴,這書體自然也變得端莊雍容起來,唐代盛行楷書,顏筋柳骨這便是明證。

    而大宋開國後,這既有大國氣度,又有市民生活情趣,所以這行楷倒還流行開來。

    那士子只是笑笑,說聲謬贊,然後就收好紙條,再向吏員行了一個禮,便下台而去。

    魏羽好奇的道︰“沒了?不是有第二輪麼?”

    旁邊一個青衣小帽的小廝,听到魏羽說話,自來熟的回答道︰“公子你是不知,這大宋地域廣闊,所以各地的士子趕來開封,朝廷給的二十天時間,于是開封府尹趙大人便借著開封地利,開始的七天,是海選第一輪,借著再修整兩天,進行第二輪,第二輪後,再進行第三輪。”

    魏羽一听,原來是這樣,開封士子確實不用太過于匆忙,慢慢悠悠準備著文會便是。

    想了一想,魏羽問道︰“那小哥兒,這第二輪是個什麼比試的辦法?”

    這青衣小帽小廝說道︰“第一輪是比賽詩詞,第二輪是比賽對對聯,對的上而且對的好的,便可以進入第三輪,以詩文決勝了。”

    魏羽點點頭,這趙廷美安排的還有一些道理。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所以記憶詩詞作為第一輪,很有道理。

    而不管是唐詩還是大宋的詞,很多地發都要用到對仗,幼兒蒙學中都還有對仗入門︰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所以,會做詩詞的人,多半精通對仗,這樣作為第二輪,也還不錯。

    再到一二輪結束,剩下的選手已經不多,第三輪以詩文做比,那樣就有可看性了。

    委實不錯!

    正在魏羽默默表揚趙廷美的時候,卻听見旁邊一個胖子對身旁小廝說道︰“看清楚沒有,是不是每一個過關士子都只是寫名字,然後就拿著紙條下台了?”

    那小廝說道︰“少爺,千真萬確。想來那些窮酸文人在這個時候還不好意思唱名,那唱名是進士登科,雁塔落名的時候的事情。所以現在都是寫了名字就下來了,吏員也不檢查。”

    那胖子身穿一身錦袍,眼楮滴溜溜一轉︰“有了,小爺我有辦法了!”(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宋登仕郎》,方便以後閱讀大宋登仕郎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是五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宋登仕郎第四百一十三章 又是五言並對大宋登仕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