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登仕郎

第二百七十三章 思利調兵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西秦校尉 本章︰第二百七十三章 思利調兵

    林牙一死,雁門關三軍致哀。

    林牙是信奉薩滿教的,認為人死後要通過烈火,才可以淨化肉體升入長生天。

    所以一個巨大的柴台子搭了起來,林牙的尸體被放在了上面,因為失血過多而顯得蒼白的臉頰,對著向往的長空,雙目緊閉,手指微微松開。

    除了必須要觀察宋軍的契丹士兵之外,其余的契丹士兵都圍著林牙火化的高台,搭建高台花了士兵們一個多時辰的時間,此刻早已經過了飯點。

    站在高台之前,主持著這一切的是現在雁門關的最高長官思利。

    看著平躺在柴草中的林牙,思利心中百感交集。

    林牙是一個很負責也很聰明的同僚,在最後的時刻,把責任自己扛了過去,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寒風中,高台旁邊的契丹牧民們面容枯槁。

    思利身旁的親衛小聲對思利說道︰“將軍,士兵們吃了飯了,牧民中除了小孩子和部分女眷吃了一些飯之外,其余牧民都拒絕吃飯。”看了一眼天空中的雪花,親衛繼續道︰“這個天氣,他們昨天才吃兩頓,道現在已經一天沒有吃飯了,再不吃飯,怕會餓死冷死。”

    思利心中復雜,林牙用自己的命和這些牧民做了一個交代,大多數牧民們也用絕食,做出了他們對雁門關契丹軍隊最決絕的支持。

    思利沒辦法改變什麼,也不想改變什麼。

    親衛見到將軍不言語,也知道了將軍的態度,只好緩緩退下。

    林牙火化的第一支火把是有思利丟下去的,火焰升騰中,眾軍士們看著煙塵飛舞,林亞德音容笑貌宛如在煙火中浮現,士兵們只听得一聲厲喝︰“肅靜,送林牙將軍。”

    緊接著,雁門關城頭上的鼓聲敲響,咚咚咚咚,每一聲仿佛都敲打著契丹士兵們的心髒。

    大宋軍制,進軍擊鼓,退兵鳴金。

    雁門關一直在曹彬李漢瓊的圍攻之下,久不聞進軍鼓了。

    鼓聲悲愴,聲穿數里。

    關外的曹彬李漢瓊听到聲音後,迷惑不解。

    “這契丹人要做什麼?難不成要反攻?”曹彬和李漢瓊只知道三日後決戰之事,但是不知道的是黨進這只小小的千人隊已經把契丹西京道掏空了。

    為穩妥起見,準備攻城的李漢瓊撤了回來,同時,床子弩的弩車,隱隱瞄向了雁門關大門的方向。

    關內的黨進等人實際上離著雁門關也不遠,除了斥候隊伍放得很勤之外,黨進一直將軍隊在雁門關不遠處游弋,找到那些靠近雁門關的部落,擊敗他們。如果部落太遠,那麼失去帳篷的契丹人到不了雁門關就會死,黨進也不是好殺之人,衛士沒有必要去為難這些人。

    所以今天一整天還沒有怎麼看到合適的部落,來騷擾雁門關。

    林牙勤德最終在火焰中化成了一仸土和幾塊骨頭,思利親自上前將骨灰收拾到一個壇子里面。放回了中軍帳。

    爾後,在中軍帳內,思利召開了一次緊急的軍事會議。

    “諸位,想必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一次雁門關的危機,作為雁門關的主將,我願意和林牙將軍,諸位一道,群策群力。現在,有沒有哪位將官有好的意見,大家一起探討。”

    話音剛落,契丹雁門關行軍長史說道︰“將軍,軍中缺糧已久,今日開始牧民不怎麼消耗糧食。”說道此處,長史哽咽了一下,他是親眼看著一個一個牧民倒閉在風雪中,死前臉上還帶著詭異的笑容,這是凍死的明顯特征。

    長史繼續說道︰“算上軍中余糧,用最低標準供應,軍中軍糧應該只夠兩天。屬下之前在想,如果我們殺馬,會不會堅持更久一點。”

    “說什麼呢?死也不能殺馬!”

    “將軍不可!”

    “出些什麼餿主意!”

    長史話音未落,一大群將領反對。

    思利心中想到,長史所說只法,自己和林牙何曾沒有想過,馬的消耗大,為了保證戰力,草料里面往往要加豆子,只要沒有這幾千匹馬,生下來的豆子都可以夠士兵們兩日的糧秣消耗。更不要說殺了馬,馬肉雖然酸,但是在沒有吃的情況下,這可是上好的軍糧。如果殺一些馬,再多堅持幾日,也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思利擔心的是另外的問題。

    第一契丹軍士和戰馬關系親密,很多戰馬就是軍士家中帶來,一直養著,所以感情很厚,如果貿然說殺馬,殺誰的馬?估計馬上就會兵變。

    第二思利想的是如果雁門關確是失守,自己還得帶著這一群契丹士兵退往西京道北方或者南京道,如果沒有軍馬,只是路上的輜重,靠士兵搬運基本上無法完成。

    第三就算是殺了軍馬,真能熬道皇上運送軍糧那一天,姑且不說析津府那邊要面對宋軍主力,只是這路程遙遠就已經十分棘手,更何況還有一只不知道在哪兒的宋軍,一旦運糧,宋軍肯定會襲擊,而雁門這邊,人馬吃的都不夠,想援助都變得很困難,只有坐視糧車被毀,那只是延續了雁門關幾天而已。

    思利正在思考間,一名都虞侯說道︰“將軍,雁門關守得住嗎?”

    旁邊的將領們氣勢洶洶,正要罵人。不過突然想到了軍糧,想到了士氣,搖了搖頭,閉口不言。

    思利強笑道︰“守得住就守,就算守不住,也得說一個計劃才行。”

    說道這句話的時候,思利突然想起來林牙口吐鮮血給自己說的那句話︰“將軍,讓他們活下去。”

    在黨進和曹彬等人的夾擊之下,這一群契丹軍想要活下去,何其艱難。

    最光榮的活下去當然是守住雁門關,等待皇帝主力取勝後,援助雁門;但是現在看來,這種方式的成功率基本為零。

    其次就是雁門關戰敗,主動撤出雁門,往西京道最北方後退,宋軍過來的部隊數量不詳,但是規模不會特別大,之前軍事會議就確定了這一點。由于宋軍規模不大,所以,不可能做到控制整個西京道,只要契丹軍能夠回到西京道,總有辦法可想。

    第三就是大戰過後,契丹軍想宋軍投降,宋大宋這些年平定各地來看,大宋君臣都不是濫殺無辜之人,所以,只要投降,應該也可以活下去。

    現在第一種基本上已經不現實,思利想的是怎麼樣做到第二種。至于之前所計劃的想辦法在總攻之時擊敗宋軍,隨著軍糧的消耗,已經化為泡影,就算是殺了戰馬,總攻時頂住了宋軍的進攻,又怎麼樣?宋軍可以攻擊十次,一百次,而自己不能失敗一次。

    難道第二種都難以實現了?

    在思利心里,第一次這麼清晰的出現了棄關的想法。

    棄關的結果是什麼,思利心里面是知道的,如果他擅離職守,必死無疑。但是思利真做不到讓這些契丹士兵們和自己一起陪葬。

    這雁門關,總的有人留下來的,思利就是留下來的最好人選。

    想到此處,思利將因果利害想的清清楚楚。

    當即傳令道︰“偏將軍蕭如,你率領所有騎兵,一個時辰後出雁門,帶一天軍糧,其余軍糧自己籌措,往西京大同府一帶前進,尋機找到那只宋軍,消滅他們。”

    一個三十余歲的將領高聲應是,出了大帳。

    都虞侯兀拿海,你帶上一萬步兵,明天深夜出發,帶一天半軍糧,分兵往山陰縣,朔州等地出發,軍糧自己籌措,佔領城市,等待下一步命令。

    蕭如倒是領命直接出去了,兀拿海有些遲疑,問道︰“將軍,我們帶上一萬多軍隊出去,這雁門關除了傷兵,就沒有什麼人了。”

    思利也不解釋,冷冷的說道︰“這是軍令,如果有心,記住以後對皇上效忠吧。”

    兀拿海見思利發火,也不敢多言。

    三言兩語之下,思利竟然將這雁門關的守軍,調得空空蕩蕩。

    明天深夜過後,雁門關上唯一還有戰力的,只有思利手下的親衛隊了。(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宋登仕郎》,方便以後閱讀大宋登仕郎第二百七十三章 思利調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宋登仕郎第二百七十三章 思利調兵並對大宋登仕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