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小霸王親言,自己比不上一代梟雄曹操,這點頗為出乎意料。
放眼整部三國史。
曹操的人生軌跡,貫穿了三分之二,又是名副其實的“梟雄”代表人。
他的成就,足以仰望這個時代。
“弟弟,你若不嫉妒公瑾,也許這天下,就大不同了!”孫策嘆息。
不過他終究是死去的人。
改變不了現在事。
唯有徒增奈何。
“哥哥,公瑾一向策略激進,喜歡冒進而行,本王若不約束,我們江東這點家底,不夠他肆意揮霍啊!”孫權一臉委屈回答。
“公瑾他,向你獻了何等策略?”孫策沉聲尋問。
“月余前,公瑾向權進行局勢推演,揚言取得赤壁之戰勝利後,立刻奪取荊州,然後以荊州為跳板,順勢壓縮劉備的地盤,並且尋找機會,一步步蠶食曹操地盤。”
“最後提出取益州,西路聯合馬超,對抗曹操,中路出兵北伐,爭奪天下的戰略。”
“荊州可取,然而江東六郡家小業小,這種時候,就要想著北伐,實在不現實,權就反駁了公瑾的策略,當時恭敬頗為不悅。”
對于弟弟的話。
孫策只是說道,“周瑜的戰略很激進,能不能成功,不得而知,但想象空間非常大。”
林楓接著說道,“可惜了,再後來,當吳王要答應周公瑾的策略,公瑾就出現了詭異,在36歲年紀英年早逝,從此以後,江東逐漸保守,最後只能成為割據一方的政權,可以說周瑜一死,東吳就看不到爭奪天下的希望了。”
周瑜死後。
無雙軍師諸葛亮正式登上台面,成為那顆最耀眼最矚目的新星。
“周郎妙計安天下!”
“我愚蠢的弟弟啊!”
“你說。”
“公瑾之死,是否與你有關?”
“說!”
小霸王孫策怨念森然,臉色黑得可怕,猶如一代陰司鬼雄,氣勢悚然。
冷風陣陣,讓人脊背發寒。
“權,確實在公瑾身邊,安排了心腹,一旦公瑾有謀反之心,便暗殺之!”
孫權嚇得聲音都在發顫。
“啪……”
孫策一巴掌,將自己弟弟打得眼冒金星,癱倒在地,又怒不可遏說道,“簡直愚蠢,虧你還讀了諸多聖賢書,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你怎麼就不懂?公瑾的志向,是奪取天下,而不是你區區吳王……”
孫權一副竇娥冤的表情,說道,“兄長,可公瑾若是要反叛呢?”
孫策冷聲道,“公瑾若反,你早已粉身碎骨,能活到今日嗎?”
孫權反駁道,“作為吳王,怎能不未雨綢繆?你告訴我,我應該如何做?”
孫策沉默了!
自古以來,功高蓋主,便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局面。
孫權不是秦始皇。
壓塌不了一個時代,只能解決隱患,消除威脅。
強如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朝後,都要狡兔死,走狗烹,弓鳥盡,良弓藏;不斷誅殺手底下赫赫功名的將相,只為了鞏固自己的王朝。
何況是一個根基不穩的孫權。
哪怕是白帝城托孤的劉備,擔心諸葛亮叛變,還不是讓諸葛亮在床前發毒誓。
“好吧!”
“你,自求多福!”
孫策要離開了,他的表情發紫發黑,當年他意外死去時,帶著萬般不甘怨念。
如今走了。
亦是滿腔憤恨。
林楓安慰道,“小霸王,在三國時代,每個都是失敗者,每個又是成功者,沒有完美的成功,也沒有徹底的失敗,就算是日後大一統的晉朝,司馬家最終結局是被全滅,並且聲名爛萬年,為人不齒。”
四世三公的袁紹失敗嗎?結局是失敗,可他輝煌過,坐擁幾十萬兵馬,傲視群雄,曾為天下敬仰。
袁術失敗嗎?結局是不好看,可他到底當了一段時間皇帝。
曹操呢?
曹丕呢?
劉備呢?
諸葛亮呢?
關羽呢?
哪一個不是壯志未酬身先死,可他們曾為理想奮斗過,拼命過,縱然身死,也對得起自己的一生,並且千古留名,在這個英雄輩出的混戰時代,都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消失前,孫策幽幽說道,“年輕人,你應該對話漢獻帝,他是漢末皇帝,與眾不同。”
對話漢獻帝?
林楓思考了一會,還是決定走一趟許昌。
“吳王,晚輩有一言勸告,公瑾是難得一遇的千古良將,望你,善待之!”
林楓說完,伴隨著一陣風,飄然消失了。
許昌。
三國文化之鄉。
此時,林楓在鏡頭上,利用系統打出了一行字——歷史上最難翻盤的三個皇帝。
A︰漢獻帝劉協。
B︰崇禎帝朱由檢。
C︰光緒帝愛新覺羅•載�。
三個選項,三個各自王朝衰敗時期的統治者。他們最終都沒有一舉遏止國家滅亡的頹勢,也就是說翻盤!
一時間,這個話題在網絡上,立刻引起了激烈討論。
“最容易翻盤的,自然是崇禎帝了,他當時雖然有天災人禍,可是,民心還是在大明朝廷,只要他有朱元璋一半的手腕,有朱棣一半的武力,翻盤絕對可以。”
“贊同,崇禎帝如果選擇南遷,翻盤的機會是最大的。”
“光緒嘛,就是個慈溪的傀儡,雖然有想法,可自身能力和局限不行,區居第二了。”
“最難翻盤,絕對是漢獻帝了,毋庸置疑。”
“漢獻帝最難,不接受反駁。”
“崇禎帝最苦,光緒最憋屈,漢獻帝一生雖然日子舒坦,可就是籠中的金絲雀,完全掙脫不開。”
“是啊,漢獻帝一生,就沒有幾天自由的日子,別說翻盤了,能走出宮殿大門,就算他有本事。”
“不過論結局的話,漢獻帝也還不錯。”
“如果我是漢獻帝,與其每天備受折磨,還不如找棵歪脖子吊死算了。”
“如果是能力排行,就是崇禎帝大于光緒大于漢獻帝。”
“你確定?”
“其實漢獻帝並不弱,能在亂世中,活到自然老死,本就是本事。”
……
網絡風向出奇一致。
都認為華夏歷史上最難翻盤的皇帝,當屬漢獻帝。
對于這點,主持人林楓是認可的。
因為漢獻帝的一生,實在是身不由己,如海中浮萍,連吶喊都發不出。
其一,崇禎皇帝翻盤難度分析。
崇禎皇帝上位後不久,一舉鏟除魏忠賢一黨,自己也勤勤懇懇,明朝仿佛有了中興的希望。然而之後由于崇禎“操作不當”,最終葬送了明朝的江山。
其實,崇禎皇帝當時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朝廷內部的東林黨問題,二是王朝內部的農民起義軍,三是割據東北的女真政權。
而這三個問題,只要處理得當,完全是可控的。
首先來看東林黨問題︰在古代家天下和私有制社會,幾乎每個朝代都有程度不同的黨爭問題,比如唐朝的牛李黨爭,宋朝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和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之爭,再比如明朝早期的淮西黨和浙東黨的爭斗。但是,只要皇帝處理得當,是可以控制的。
崇禎皇帝時的東林黨問題其實早就存在,之所以在崇禎皇帝時失控,主要是因為崇禎處理的失誤。崇禎的哥哥是個糊涂的木匠皇帝,但東林黨問題並不嚴重,因為人家掌握好了平衡,那就是東林黨和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之間的斗爭與平衡。
崇禎皇帝上台後打掉了魏忠賢沒有錯,錯就錯在他大力任用東林黨人士,而且對東林黨沒有有效的制約,最終造成東林黨做大。
第二個問題是農民起義軍,但這些起義軍也曾被逼得走投無路,李自成在最困難時只帶領了十幾個人逃跑,另一個重要的起義軍將領張獻忠也曾被迫投降。
可是,當起義軍問題馬上就解決之時,崇禎卻一頓騷操作,結果起義軍死灰復燃,最終打進京師,逼得崇禎上吊自殺。
第三個問題就是建奴問題,崇禎皇帝在面對這個問題時雖然很硬氣,但自己能力卻很有限,又想短時間內平定遼東,結果一敗再敗,越打丟失的土地越多,連年的戰爭把大明王朝拖垮。
如果崇禎皇帝用對人,先鞏固防線再慢慢推進,不急于求成,也許還有成功的可能,至少不會斷送大量的將士、浪費大量的國力。
明朝末年並非沒有名將,像袁崇煥、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這些將領哪個不是能打勝仗的名將?
但他們都在崇禎的騷操作下最終隕歿,這不得不說是崇禎的悲哀,是大明王朝的悲哀。
……
其二,光緒皇帝要想翻盤,其實只需搞定慈禧就可以。
慈禧經過兩次垂簾听政,已經把清王朝的實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慈禧太後掌政期間,先後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起義,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並不斷削弱了恭親王的勢力。經過這些事件慈禧太後建立了威信,培植了自己的勢力,是當時清朝的實際掌舵人。
如果光緒皇帝在變法時更穩一些,先和慈禧太後多溝通,贏得慈禧太後的支持,等真正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班子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成功率將會大大的提升。
……
相比于崇禎和光緒,漢獻帝的翻盤是最難的。
漢獻帝幼年被董卓扶上皇位,成了董卓的傀儡皇帝;董卓被殺後又成了李�@凸 岬目 埽惶映齔を埠螅 殖閃瞬懿俚目 塴 br />
漢獻帝作為傀儡皇帝,要想翻盤,他首先要冒著生命危險從握有重兵的權臣那里奪得權力,之後還得逐個面對稱霸一方的各地諸侯,難度實在是太大。
而光緒皇帝翻盤只需搞定慈禧,崇禎皇帝要想翻盤只需搞好自己,這遠比漢獻帝容易得多。
隨後。
林楓又在鏡頭上,打出第二個問題——“漢獻帝的能力,能打幾分(滿分10分)?”
對于打分這種事。
網友們自然是樂此不彼,畢竟只要敲敲鍵盤就好了。
“4分吧!畢竟漢獻帝一生,好像沒有一點出彩的。”
“3分最多了。”
“我要是歷史學家,也就給個3分,如果漢獻帝有骨氣,或許分數能高些。”
“畢竟是東漢最後一個皇帝,你們都不給面子?我給6分。”
“1分,不接受反駁。”
“撐死給4分,這還是看在大漢王朝的份上。”
“我給8分,如果我們穿越回去,你作為漢獻帝,你認為自己能有多少分?你覺得,自己能比漢獻帝做得更好嗎?”
……
最終在各大主流網站的平均分數。
漢獻帝只得道很可憐的3.9分。
可想而知。
東漢末年的最後一帝,在現代人心目中,是有多麼軟弱,多麼不堪。
事實真是這樣嗎?
一道流光,飛入許昌皇城一處偏殿。
森嚴戒備的一個房間內,有人坐在桌前,怔怔望著燭火,出神發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