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

第59章 不求活 只為身後人 能求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紅色楓葉 本章︰第59章 不求活 只為身後人 能求生

    “三皇治世,五帝開疆,即立千載,何以繁昌?蓋尊法者,可屹洪荒……”

    “然物極必反,興衰無常……”

    “為興吾族,求存血脈,求八方豪杰齊思,纂數傳世之文……”

    誰說中原的華夏部落,沒有祖訓?

    這篇祖訓文一出。

    猶如九天崩塌,江海倒流,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每一個字符,在特效的加持下,橫跨千萬年,蘊藏某種驚天之力,深深沖擊現代每個人的靈魂。

    網絡上,不見一條彈幕。

    所有觀眾,都在聚精會神,听著少年啟那稚氣,卻又振聾的音符。

    每個人的神經,仿佛都被牽于石牆之上,無法移開視線。

    這是祖先們的遺訓。

    豈能忘記?

    主持人林楓,仰頭凝視著那道祖訓石牆,同樣心緒萬千。

    一道祖訓。

    百族遵守。

    已經可以稱之為文明的起源了。

    放眼同時代的全球。

    其他大陸上的種族,雖然也進入石器時代,可他們為何沒有誕生文明?為何依舊野蠻,與猛獸無異?

    那些異族有思想,卻不過是飲毛茹血的蠻橫思維,沒有上升到一個部落族群開闢時代的意志。

    他們缺少了什麼?

    認同感。

    一篇祖訓。

    便可聚攏人心,規範準則,形成信仰。

    有了信仰,所有人才能齊心,才能為了族群生存,奮斗不息。

    後來的禮樂典儀,也可以說由此演變,從這里誕生,繼而開枝散葉,由後來的子孫字輩們不斷完善,形成更好的更先進的文明典藏。

    大禹之後。

    帝啟創建的夏朝,華夏歷史上第一個王朝,也與此有莫大關聯。

    “晚輩,今日受教了!”林楓神色尊崇,禮拜前方石牆。

    “為了擁有讓百族遵守的祖訓,為了有這份認同感,足足積蓄了數代人努力。”

    “開拓山石,鑿刻為壁。”

    “八方齊聚,創新新字符,上邊許多文字符號,都蘊藏著無數人心血。”

    大禹發出滄桑聲音,那張密布著歲月風霜痕跡的臉龐,透著高傲神色。

    這是在他擔任首領期間,制作的部落祖訓。

    也是他身為部落部落天子,引以為豪的地方。

    林楓不解問道︰

    “大禹,如此神物,暴曬在荒野之外,怕是難以保存,為什麼不搬移至某處山洞?好好留存?”

    如此石牆。

    若是能保存到後世。

    絕對可以說是無價之寶。

    畢竟放眼全球,部落文明,多是一些壁畫,篝火,骨頭,器皿等留存。

    如此完整的文字符號。

    全球獨一份。

    足以可見華夏文明的尊貴之處。

    你們那些西方人,你們還在如野獸一般,沒有思想在討生活時。

    我們東方已經孕育出高等文明了。

    對比之下,高低立判。

    看你們還有何顏面,經常指責與質疑我東方泱泱大國的古老文明。

    對于林楓的問題,大禹卻是回道︰

    “石牆,以及鑿刻在上的文字,不需要長久留存!”

    林楓疑惑道,“為何?”

    現代人。

    也都與林楓一樣,有些懵逼,無法理解大禹的意思。

    如此瑰寶,若是能留存後世,絕對可以說是華夏民族的信仰大器。

    “听不懂了!”

    “俺也蒙圈,大禹為何不想將祖訓石牆留給後代子孫?”

    “那位兄台能解讀一下?”

    “會不會與古代部落戰爭有關?這些石牆,是崇高的信仰,石牆不倒,一直不滅,用以威懾敵人?”

    “也許與當時的生存環境有關系,在那個原始部落時期,根本沒有能力,完整保存如此巨大的石頭牆體。”

    “這是當時部落要遵守的東西,收藏起來?還有什麼意義?”

    “對于那個時期的百姓,猶如聖旨,自當懸于高空。”

    “對啊,警世之言,怎能藏于地下?”

    ……

    大禹雙眸眺望遠空,聲如雷鳴,一字字說道︰

    “每一代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明環境,他們應該擁有屬于自己該恪守的東西。”

    “舊的祖訓,難以適用後來的時代。”

    “所以我才讓部下,將所有文字鑿刻于茫茫天地之下,與日月普照,讓所有部落族人,讓所有參拜者,皆可每日觀望,日夜牢記。”

    “待石碑損毀,倒塌,也就意味著後來的子孫,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林楓咂舌,只覺得頭皮一陣發麻。

    大禹的想法。

    可謂是石破天驚,高瞻遠矚。

    他是這個時代的首領,他為這個時代的華夏部落負責。

    至于後來的子孫。

    因為時代在發展。

    不必遵循舊物,應該開闢更好的祖訓,遵守更好的文明準則,擁有更高等的禮樂典儀……

    林楓自問。

    他達不到大禹的境界。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說得就是如此了。

    對于大禹的思想,現代人听聞後,大家神色一陣恍惚,也都逐漸釋然,表示能理解。

    大禹領著林楓,走向另外一側,少年啟也在左右。

    這邊是一堵雙面牆。

    牆面,對照南北兩個方向。

    往方向看去,林楓發現,周圍的部落屋子,幾乎一大半的人,走出家門,都能看到這堵雙面石牆。

    對于上邊的內容,林楓不由更加好奇。

    當他抬頭看去,整個人頓時凌亂了。

    不是文字符號,沒有簡陋圖形,也不是簡單線紋,而是一些顯得雜亂的壁畫。

    大概有七八十幅壁畫。

    每一幅呈猩紅色澤,宛如鮮血涂染,光芒照射下,折射出古老死亡的慘烈景象。

    “大禹,這是?”林楓驚道。

    “皆是我華夏部落,曾戰死的勇士。”

    “這是殤,抵御異族,軀體被貫穿,遭到十幾桿木矛洞穿,一人獨殺異族幾十人。”

    “這是昊䔖,在一個夜里,持石斧,殺退一群餓狼,保住了婦孺嬰兒。”

    “這是杲,族人遭受病災蔓延,幾乎要滅頂之災,沒有任何食物來源時,以身試毒,為族人選出可使用的蘑菇,讓大家渡過危機。”

    “這是剡,當部落周圍涌起大火,他身先士卒,為撲滅烈焰,少年喪亡。”

    “這是關雎,有部落動亂,率領三十勇士,手持利器,日夜跋涉高山,最終鎮壓動亂,護佑首領安全。”

    ……

    每一幅觸目驚心的壁畫背後,都有一個人名,一段驚心動魄的慘烈故事。

    能在上面留名者。

    獻出了生命。

    無不是華夏族群的英雄。

    這是一面古老的烈士碑。

    為了族群的延續,他們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的事跡,足以感天動地。

    在後世,亦有這麼一批英雄。

    華夏危難之際。

    哪怕深淵在側,他們也義無反顧,他們不求活,只為了身後人,能求生。

    如此大義,值得每個人尊敬。

    林楓身形筆直,朝著那一面面猩血涂染的筆畫,行了現代軍力,致以無限敬意。

    大禹說著說著,眼淚滿是熱淚。

    這位治理水患,拯救蒼生的偉大部落首領,不是沒有淚,只是未到傷心處。

    每一個名字,都是他的部下,都是他的子民。

    如果他們還活著。

    一定能成為他的左膀右臂。

    然而在生存面前,一切都是那麼殘酷,在這殘酷的自然環境中,生命還是太脆弱了。

    少年啟很懂事,沉默不言,只是不斷敬拜。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方便以後閱讀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第59章 不求活 只為身後人 能求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第59章 不求活 只為身後人 能求生並對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