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

第55章 大禹的夙願 一統天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紅色楓葉 本章︰第55章 大禹的夙願 一統天下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步入。

    這則故事,家喻戶曉。

    听著是大禹為了拯救蒼生,悲慟世間疾苦百姓,不願意自己進家門享福。

    可從林楓查閱到的資料,卻有好幾種說法。

    “是有此事,你們那個時代,是如何議論?”大禹倒是好奇問道。

    林楓說道︰

    “主流說法,是您心懷蒼生,水患未平,不入家門。”

    “另一種,說著是古代敬鬼神的一種方式,節衣縮食淡親情為了取悅鬼神,讓鬼神幫自己修水利,治水。”

    “還有一種說您當時迫于部落壓力,不敢回家。”

    “甚至有說您覺得妻子不忠,子非親生。”

    ……

    听著听著,大禹的糧食越來越黑。

    在听到被戴綠帽子後。

    大禹的臉龐肌肉,近乎抽搐。

    估計他心里,已經在怒喊,“這都特麼什麼傳言?那個癟犢子在亂傳?我削不死你!”

    注意著大禹那張怪臉。

    網絡彈幕再次炸開。

    “臥槽,主持人你是真敢說啊!”

    “古代部族,在大禹的時代,好像還沒有什麼戴綠帽子的說法吧?”

    “這還是母氏社會的尾巴,不過有夫妻之名,誰能不憤怒?”

    “主持人,你這是在玩火。”

    “別胡說,追溯華夏,不就是探索上古的秘密?有什麼不能說的?”

    “是啊,誰不想知道,當年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究竟怎麼回事?”

    “十幾年不回家,一心治水,苦了大禹,苦了涂山氏。 ”

    ……

    大禹要為自己正名,他神色凝重,吞吐重氣,好像即將要召開一場部落首領盛會。

    “真正原因,是當時發生了一場感染病癥,無法進家門。”

    “我等一部分族人,走山野,斗野獸,疏河道。”

    “常年在深山老林走動,出血流膿,再正常不過,野外潮濕,蚊蟲肆虐,會讓傷口難以愈合,腐爛的傷口,彌漫毒霧,最終發生成片感染。”

    “外面的病源,不能再帶回城邦部落。”

    ……

    真相了!

    這個真相,讓不少人感到揪心。

    不是不進家門。

    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

    在這個原始時代,可沒有後來的醫療資源,可想而知,這個部落遭受過多少磨礪與災難。

    “晚輩,受教!”林楓誠心敬重道。

    “關于第二個問題。”

    “如何分封九州。”

    听到這話。

    不少人提起精神,認真聆听。

    畢竟我們的文明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更留下了遼闊的天地。

    自古以來,我們習慣上把華夏大地稱之為漢地九州,也有稱十二州、中土、神州等。

    但很多人對九州的概念還是很模糊。

    總是傻傻地分不清到底是哪九州?更弄不清自己是哪個州的人?

    即便大禹時代,還沒有後代的疆土,面積卻也是無比遼闊。

    當時沒有飛機,沒有輪船,沒有測繪儀……

    古人是怎麼構築地圖?

    怎麼在地圖上劃分呢?

    真是用腳一步步走著,一步步測繪?

    再進行分封?

    這可是一項難如登天的工程!

    立身高處,大禹那對睿智的眸子,凝視遠處,望著這片山河大地,繼續說道︰

    “我的治水行動,從冀州開始,一路治水,並叫益發放稻種給民眾,在低濕的地方種植,使糧食供應大致平衡。”

    “我率領眾人沿途疏通了九條河道、築堤修治了九個大湖,鑿通了九座大山。”

    “多年治水,足跡遍及各地,使我掌握了天下各地山川形勢、土質優劣,了解各種物產與民風,從而劃天下為九州。”

    ……

    林楓問道,“大禹,晚輩有惑,九州分別是什麼名字?”

    “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林楓又問道,“您劃分九州的初衷,意圖為何?”

    既然是對話上古大賢。

    有問題。

    自當詢問。

    這也是幫助後世人,了解這段古老塵封的歷史。

    大禹情緒高亢,聲如洪鐘,震蕩茫茫荒野說道︰“九為大,我將天下分封為九州,希望我的華夏族人、後人,能夠更強大。”

    “每一州鑄一大鼎來鎮守,大鼎上畫上神獸,九鼎也指天下。”

    “我也希望將來有人,統領所有部落,一統天下。”

    “分則弱,合則強,這也是我治水時,聯合諸多部落悟出的道理。”

    “面對浩瀚山野,族人們的力量還是太弱,必須一統。”

    ……

    大禹喝聲。

    向著八方傳動。

    分封九州。

    不是十州,也不是十二州。

    真的與古人的觀念有關,在古代,從一至九這九個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當中九是最大的陽數,真的受這一思維影響。

    “年輕人,你來自後來的時代,是誰,統一了我們的山河土地?”大禹忽然問道。

    “兩千年後。”林楓如實說道。

    大禹雙眼瞪大,密布歲月滄桑的臉龐上,滿是不可置信神情。

    百年四代人。

    千年四十代。

    兩千年就接近上百代人了。

    需要用那麼長的時間?才有一位華夏之主,能統一華夏大地嗎?

    誰能想到。

    要在兩千年後,威震華夏的始皇帝,才徹底完成了大禹的夙願。

    “果然,那位又登場了。”

    “無論是誰,都繞不過他啊,不愧是千古一帝。”

    “我秦始皇的排面,就是那麼橫。”

    “那位自詡比肩三皇五帝的男人,自稱始皇帝,絕不是吹出來的。”

    ……

    鏡頭畫面里。

    林楓又道,“大禹請放心,自從一統之後,後世華夏大地,雖然分分合合,但統一始終都是大勢。”

    大禹呼出一口濁氣,點頭說道,“想來這兩千年中,族人們仍是困苦,一統天下,談何容易,需要魄力,需要軍力,需要財力……”

    大禹的眼光,還是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遠的。

    林楓問道,“大禹,您距離我們太遙遠了,許多東西無法考證,您究竟是怎樣一個人,這是我們後世人,都想去了解。”

    大禹反問道,“那個現代的人,對我又了解多少?”

    林楓回道,“知道您采用“導山治水”的方法,即采用疏導而不是圍堵的方法來治水。”

    “知道您創造了多種測量工具和測繪方法,還創造了“左準繩,右規矩”四種測量工具。”

    “知道您為使人們不迷失方向,教大家砍木做標記,指明方向,還創造了司風鳥。”

    “知道您創造了刻石和冶金來作記錄的方法。”

    ……

    林楓一口氣說了很多,為了這檔節目,他可是廢寢忘食,翻閱了無數資料。

    可這些,都是從神話故事演變而來。

    是真實的嗎?

    連林楓自己都不清楚。

    大禹搖頭,謙虛說道,“你所說諸多,並非我一人完成,是華夏族人的成績,是所有人共同商議,決策,執行,非我一人之功。”

    隨後。

    大禹指著東邊方向,說道,“遙遠的族群城邦,中央有一座山石,上詳細記錄著各種事跡,誰之功,誰之名,都清楚記錄于一面面山石之上。”

    啊?

    林楓咂舌,那不就是一處記錄“發明專利”的地方嗎?

    當然,也可以叫做功德之地。

    林楓試探問道,“誰發明了纏繞在腳上的鞋子,也會記錄在石牆之上?”

    大禹點頭,說道,“這是一個部落女子,巧手完成的杰作。”

    林楓在猶豫,自己要不要穿越去華夏部落的城邦,親自走一遭。

    古代的城邦。

    就是村寨。

    應該是一座座茅草屋子圍攏的原始區域。

    在那里,估計更能體會到四千年前古人的生活氣息。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方便以後閱讀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第55章 大禹的夙願 一統天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第55章 大禹的夙願 一統天下並對追溯華夏︰縱穿歷史,對話古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