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後門能到明末

第兩百零九章︰江南的靡靡之音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數沙人 本章︰第兩百零九章︰江南的靡靡之音

    這些文人士大夫們,身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優點。

    他們的嘴皮子,幾乎可以說是整個天下間最堅硬的東西。

    有些時候,已經堅硬過了刀劍。

    如果輕而易舉的就把他們殺了,實在太便宜他們。

    不如將他們全部集中起來,扔到草原上,讓他們向那些草原部落的牧民,傳授各種各樣的儒家經典。

    這些牧民知道什麼?他們知道的也僅僅是羊該怎麼放,牛該怎麼放,又或者馬該怎麼放。

    至于每個部落的光輝歷史,幾乎沒有幾個牧民知道。

    那些光輝的歲月,基本上全部屬于那些王公貴族。

    就像打下了萬里疆土的大元一樣,記住的也只有黃金家族以及相關的貴族成員。

    至于下面的那些牧民,想的更多的是明天該去哪里放羊,哪里的水草更加豐茂,怎樣做才能完成王公貴族們分下來的指標,怎樣做才能活得更長遠,又或者娶到媳婦。

    至于祖宗的榮譽,和他們又有什麼關系呢?

    他們與王公貴族的區別,本質上,與普通老百姓和地主士紳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給他們教授漢語,或者教授儒家經典,可能會非常費工夫,但給他們的孩子教授,就會大不一樣。

    等他們的孩子長大成人,再用利誘。

    會說漢語的可以獲得更好的工作崗位,以此為基礎,將會逐步把他們的語言掃進垃圾堆。

    不管什麼時候,不管在哪里,普通老百姓都沒有辦法掌握知識。

    所以,目前的牧民,幾乎就是白紙,可以任由孫杰揮毫潑墨。

    再將這些牧民的姓名更改,給他們起漢姓,改漢名,要不了多久,就能將他們徹底同化。

    至于頑固派以及不想同化的,只有死路一條。

    這種人在普通牧民當中,數量也不會很多,也只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按照孫杰的這些方法,推行四五十年,五六十年,這些人還會記得自己的過往嗎?

    順便給他們編造一些歷史,歷史永遠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到時候該怎麼寫,怎麼說,都由孫杰說了算。

    孫杰說他們的祖上是漢人,那他們就是。

    這次在草原上定下來的這些規矩將會作為一個範本,如果效果好,那麼孫杰將會把這個範本推行到全世界。

    以後,孫杰手中的地盤可不僅僅只有這麼一片地方。

    朝鮮,倭國,東南亞,以及西方,美洲,大洋洲以及整個世界。

    這些地方,孫杰都會采取這樣的方法。

    說的難听一點,叫做焚書坑儒,禁絕史書。

    天底下運行的道理便是如此,弱者不配擁有歷史。

    孫杰將自己早已經制定出來的那些規章制度,交給了孫傳庭。

    科爾沁部落的安置之事,在目前來看,尤為重要。

    所以,必須要讓靠得住且有能力的官員北上,親自督辦此事。

    孫杰給了孫傳庭很大的權力,可以直接調動延綏鎮的守軍,一切以安頓科爾沁部落為主。

    ……

    孫傳庭北上之後,孫杰下達了征兵令。

    這次征兵的主要目標︰正規軍十萬人,預備役二十萬人。

    之所以一次性擴充這麼多,是因為孫杰要準備南下了。

    巴圖爾琿那邊的事情沒有什麼懸念,盡管那邊還沒有勝利傳過來,但孫杰知道,勝利只是時間問題。

    那邊地廣人稀,而且大部分還都是異族,處理起來也不太困難。

    軍隊直接進駐,鬧就壓,反就殺。

    直接采取軍管,甚至都不需要太過注意。

    南方不同,江南擁有富庶的土地也擁有廣闊的江山。

    這次孫杰要以席卷天下之勢,徹底將南方收復。

    那邊的府縣多如牛毛,想要安安穩穩將這些地方全部佔下來,每個地方的守軍必不可少。

    在立國之初,不管哪朝哪代,在地方上,尤其是偏離中央的地方上,都會留守大量的軍隊。

    孫杰這里也一樣,留守足夠的軍隊,時刻防備士紳勢力,卷土重來、死灰復燃。

    三十萬軍隊,看上去有些少,但相對于如今這個大環境,已經足夠了。

    征兵令下達,作為軍參院代行參事的盧象升,忙的幾乎不著家,恨不得吃住都在軍參院的衙門中。

    軍參院衙門,其實就在如今皇宮的大門外。

    和文參院面對面,坐落于東西兩側。

    距離近,孫杰也時常會向盧象升詢問征兵情況。

    盧象升的能力不用多說,作為明末為數不多幾個能做實事的人,自然處理的井井有條。

    孫杰可不像崇禎那樣,設置眾多掣肘以及障礙。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讓事情更完美,就必須要學會放權。

    京兆府乃至整個陝西以及山西,全都被孫杰發下去的征兵令,刺激的熱火朝天。

    和在明朝當兵不同,在孫杰這里當兵,象征著前途無量,象征著衣食無憂。

    別的不說,光是當兵時下發的那些安家田,就足以讓很多百姓眼紅。

    幾乎每個征兵點,都被大量青壯包圍。

    在孫杰的刻意引導下,“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時代漸行漸遠。

    一時間,頗有幾分漢唐雄風。

    手中的地方大了,手里的人也多了,征兵時候的條件要比之前高上很多。

    幾乎每個征兵點外都放著幾個重量不輕的石鎖,只有那些把石鎖能舉過肩膀的人才會被錄取。

    這也只是初篩,後面還有長跑,力量等項目。

    所有的項目過關之後,才會被選入新兵。

    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便是為期五個月的新兵訓練。

    新兵訓練早已經有了現成的規章制度,除了必要的軍事訓練之外,幾乎每天晚上還要進行一個時辰的漢字教學。

    軍隊戰斗力的強弱,和識字率也有很大的關系。

    識字率越高,士兵素養越高,命令貫徹率也就越高。

    以後立功升遷,也不用擔心士兵不認字的情況出現。

    在新兵期間,表現優秀的士兵,還會被錄入大秦軍校學習。

    除了第一期的那些學員能夠接受孫杰親自教導之外,後面這幾期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

    孫杰是大秦軍校的校長不錯,可現在並不會親自教授學員。

    登基為帝之後,事情一天比一天多。

    軍校那邊有已經出師的人才,也能應付如今的局面。

    即便孫杰不會親自教學,新兵們也已進入大秦軍校學習為榮。

    進入大秦軍校,就意味著他們正式成為軍隊的預備干部。

    以後,一旦立功受賞,他們的升遷速度最快。

    這種制度,直接打破了明朝軍制的弊病,以軍校養軍官,然後在軍參院的體系下升遷。

    直接把文武兩途各自獨立,孫杰通過掌控軍校和軍參院,來掌控軍權,杜絕文人領兵的情況出現。

    和北方的積極備戰不同,南方那邊,進入夏季之後,脂粉氣味也越來越濃郁。

    孫杰之前已經將秦淮河兩岸毀的差不多了,可在楊嗣昌他們等人的默許之下,往日繁盛的秦淮河又回來了。

    雖然比不上以前,但也差不了太多。

    這些文人士大夫,永遠都是尋歡作樂的高手。

    孫杰解救的速度,遠遠比不上他們奴役的速度。

    除非將他們這些人徹底消滅,不然,這一情況無法從根本上改變。

    空氣中的脂粉氣味越來越多,秦淮河上的畫舫也漸漸增多。

    河面上泛著一層薄薄的膩光,那是姑娘們卸妝之後的胭脂。

    楊嗣昌坐在一家畫舫中,窗外是清波泛起的秦淮河,陣陣清風吹來,伴隨著畫舫當中的琴音笛聲,楊嗣昌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真好,這日子真舒坦!”

    楊嗣昌一臉笑容,似乎北方和他已經徹底沒了關系,在這溫柔鄉當中,也漸漸的失去了往日的志向。

    盡管以前他並沒有多少志向,可也要比現在強上不少。

    坐在他對面的是被他招攬過來的鄭芝龍,饒是這個自認為已經見慣風雨的海上大將,也不得不感嘆眼前的靡靡之音。

    “下了一輩子的苦力,在海上吹了半輩子的海風,到頭來卻不如這些大人們,以前真是白活了!”

    心里連連感嘆。

    正了正神色,看向楊嗣昌︰“從弗朗機人那里購買的五千桿新式火銃已經到位,我也抽掉了一萬多人。

    現在正在金陵城外修建軍營,要不了多久就能投入使用。到了那個時候,這一萬人,便可成軍。”

    楊嗣昌在听到這些話之後清醒了許多,他問道︰“一萬兵是不是有些少?而且,火銃為何只有五千桿?!”

    鄭芝龍一臉為難︰“屬下也知道五千桿火銃不夠,可大人給的錢不夠啊。

    這些佛朗機人吃準了咱們沒有地方購買火銃,于是大肆加價,以前能買一萬個火銃的錢,現在只能買五千桿,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屬下也無能為力!”

    然而,事情壓根就不是這樣的。

    楊嗣昌在南方征稅,收取的錢財,能買八萬桿火銃。

    大明慣例,層層克扣。

    這些錢在進戶部之前,先被內閣分潤,然後送入戶部。

    進入戶部之後,再被戶部的人分潤,再交由兵部。

    經過兵部分潤,交于鄭芝龍時已經沒多少了。

    就這麼一層一層分下來,到鄭芝龍手中,原本可以購買八萬桿火銃的錢,現在只能買一萬桿。

    鄭芝龍也不是啥光彩人物,一萬桿火銃的錢,愣是被他刮了一半,只買了五千桿火銃。

    大明朝的老傳統,層層克扣,層層截留。

    即便現在苟全金陵,依舊忘不了他們的老本行。

    楊嗣昌怒了。

    他當時和內閣,明明只分了兩萬桿火銃的錢。

    可萬萬沒有想到,下面的人竟然這麼狠,到最後,六萬桿的錢,只剩下五千桿。

    這出入可不是一般的大。

    “這些貪官,一個個的真是該殺!”

    楊嗣昌一把拍在面前的桌子上,一臉憤怒的大吼大叫。

    也僅此而已罷了,也只能大喊大叫。

    至于抓人,至于清查,他連那個想法都沒有。

    真要查,他截留的那些錢財,就得全部還出去。

    吃進肚子里的肉,又怎麼可能再吐出來?

    楊嗣昌也深知那些貪官的德行,也深知整個大明朝上上下下的潛規則。

    從他就開始貪了,自己身子不正,又怎麼能查別人?

    這種事查不了。

    表面上看,南明小朝廷還以朱慈霃為尊。

    可實際上,已經分為京城派、勛貴派、江南派等幾個派系。

    京城派是從京城過來的官員,他們自認為是京城正統,所以看不上當地的官員。

    朝政中樞,也基本上被這些人壟斷把持。

    這自然引起了江南派和勛貴派的不滿。

    勛貴派是京城過來的勛貴,他們比不上江南派和京城派,但他們有錢,來了江南之後,就開始招兵買馬,在如今的南明朝廷中,有不小的實力。

    江南派是江南本地的官員,他們在京城派的排擠下,進不了南明小朝廷的權利中樞,但依靠著主場優勢以及人多勢眾,把持了大量基層官員。

    這三派各有各的長處,在朱慈霃登基以來的這些時間里,爭斗不休。

    和天啟年間的東林黨與閹黨之爭,差不了太多。

    有些時候,就很難理解明末的這些文人。

    都快亡國了,還在那里爭。爭來爭去,只會便宜外人。

    歷史上的南明就是內斗不止,如今還是一個樣子。

    並沒有朱慈霃的登基而變好多少,只是少了幾個“監國”的王爺,內里該爭還得爭。

    楊嗣昌罵了半天,終究還是化作一聲聲嘆息。

    沒辦法,只能裝鴕鳥了。

    又喝了一杯酒,將鄭芝龍說的這些事,暫時拋之腦後。

    又沉迷在眼前的“良辰美景”當中。

    後庭花曲,靡靡之音。

    大明朝爛在了根子里,他們這些人都在逃避罷了。

    他們和歷史上,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那些人,沒有什麼區別。<101nove.comle>(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家後門能到明末》,方便以後閱讀我家後門能到明末第兩百零九章︰江南的靡靡之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家後門能到明末第兩百零九章︰江南的靡靡之音並對我家後門能到明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