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

第四百零三章 以(理)服人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社會和諧 本章︰第四百零三章 以(理)服人

    “打了嗎?”

    朱老三來到人群的外圍,好奇的探頭探腦,從懷中取出一把炒豆,一邊往嘴里撂兩顆,一邊放在中間,讓旁邊的漢子動手拿。

    “正在罵呢,還沒開始動手。”

    朱老三又往前擠了擠,習慣性的吐了吐嘴里的干癟的豆皮,有些失望。

    “再不打,一會兒官府的人來了,可就打不成了。快動手啊!”

    朱老三一邊看著場地中間面紅耳赤的兩波儒生,一邊小聲的在嘴里嘀嘀咕咕的念叨。

    自從上次百姓們因為看熱鬧而被焦矯的手下砍傷了幾個,鬧出了流血沖突之後,本來應該對這些打架的避之如蛇蠍。

    看個熱鬧不打緊,但要是因此被人傷害了,丟了命,那可是太吃虧了。

    但是沒想到官府他們處理的那麼快,連夜都沒過,就把焦矯他們一鍋端了。

    連夜審訊之後,第二天二話沒說,當街斬首腦袋全都掛到外面給大家展示罪狀,張貼的明明白白,一個個也都是死有余辜。

    據城里一些有當官的親戚的百姓流出來的傳言說,那當街傷人的頭頭焦矯背景不小,好些當官的都和他有聯系。

    得知焦矯被抓,劉備連夜審訊,一大群大官小官都跑來求情。

    可哪知劉備軟硬不吃,前來求情的官員一律被劉備訓斥一番,將罪狀展示在他們的眼前,讓他們回家反省。

    而其中一些和焦矯關系密切一同犯法的,則被當場抓獲,繼續審判。

    而京口的百姓,也有許多是在會稽之間往來過的。

    對于會稽焦征羌的大名也是感到如雷貫耳,當下也在這吳郡,替焦矯宣傳了一下他的惡名。

    如此一來,百姓們更是人人贊嘆,說劉備殺的好。

    當地的土皇帝,這麼囂張的一個人,就這樣被劉備的給拿下了,而且誰求情都沒用。

    如此公道的官府,自然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對于官府的信心大增,自然也就敢繼續的上街看熱鬧。

    而且這幾天來,大街上凡是有儒生打斗起來的,很快的官府就會迅速反應過來,將他們扯開,該訓誡的訓誡,該放掉的放掉。

    而又因為他們的矛盾沖突使百姓受損的一律要求他們進行賠付之後才能離開。

    在眾多的打架事件中,有一起是在酒樓發生的,文人鬧了起來,碗筷碟子亂飛。

    結果有一桌子餐具被他們扒拉到了外面大街上, 里啪啦的碎了一地,正好驚了旁邊的一個牲口。

    牲口一驚,撒蹄子就亂跑,幸虧是官府反應及時,才沒有造成太大的災禍。

    但即便是這樣,沿街的店鋪,百姓也有許多受損。最後賠付起來,這幾個文人身上的錢居然不夠。

    想要把自己的背景扯出來,讓官府給個面子,官府卻半點不留情。雖然不曾折辱他們,但對于他們的過錯也是進行了訓斥,要求他們按價賠償。

    結果最後怎麼也賠不起,居然被官府拉去干體力活去了。賠給百姓們的錢財由官府墊付,而這些人在工地上扛木頭給官府打工。

    尋常文人與百姓起了沖突,那都是百姓吃虧。哪有硬著頭讓這些文人士子給百姓道歉賠償的。

    這真是讓京口的百姓小刀拉屁股開了眼了,這也讓官府的公信力在百姓們心中蹭蹭的上升。

    街上再有打架的,百姓們自然也就繼續趕上街看熱鬧。

    而當這些事情傳揚開來之後,心中懷有一些正義念頭的純正儒生自然也就對劉備他們的好感劇增。

    焦矯的事情只是一個插曲。並沒有影響到天南海北的學子雲集京口,準備在這北固山上新開的大書院進行交流。

    一個能同時容納三千人生活學習的大書院,而且是劉備剛剛佔據揚州就開始修建,這更說明了劉備對于文治的重視。

    這自然吸引天下文人雲集。

    到了京口之後,又看到劉備的這鐵面無私,更增添了這些文人士子對于劉備政府的信任。

    幾番觀察之下,已經有許多文人士子想要投身于揚州的建設,願意在這里尋找一個機會。

    隨著聚集在京口內的儒生越來越多,思想的踫撞自然也難免的綻放開來。

    一開始各家流派互相激烈的爭辯也就罷了。

    可漸漸的,北固山上的大書院將在重陽日開放,一個叫董良的大學問家將會在這一天登台講學的消息流傳開來。

    一開始眾人還沒反應過來,以為是哪個學問,大家到後來慢慢一打听,才知道董良只不過區區一個十八少年。

    這一下可就鬧出來了軒然大波。

    一個十八歲的少年,有什麼資格在這兒能容納三千人的大書院登台講學?

    再一打听這個人,師門是哪里的?搞什麼流派?研究哪一本經典?卻沒有半點消息。

    這個人究竟搞出來了什麼學術成果也沒有消息。

    這自然就引起了這些徐州、荊州、揚州儒生的懷疑。

    再一打听,這董良原來是個大官,手底下握有重兵,就是他首先拿下了會稽郡,迫使孫權投降。

    而且听說他已經和劉備的女兒互相交換了年庚名帖,正準備要談婚論嫁。

    這一下,關于董良有沒有資格登台講學的討論就更加的激烈了。很多人都開始懷疑他是一個關系戶。

    本來就有文人相輕的毛病,這自然讓這些人更加的義憤。認為讓這樣一個乳臭未干的毛頭小子登台講學,是對天下文人的不尊重,是被這能容納三千人共同學習生活的大書院的污染。

    不過街道上並不是只流傳著這樣一種聲音。

    有荊州來的儒生與豫章毗鄰的地方,多少知道一些董良的功績,自然說法就客觀公正一些。

    豫章治理得確實不錯,欣欣向榮的一片景象,而領頭的就有董良,這自然算是董良的政績。

    對于董良的探討爆發最激烈沖突是當豫章的學生來到了京口。

    董良和劉備、諸葛亮他們在這京口搞出來一個大書院,自然不能忘記在豫章培養了那麼多人才。

    那些人已經經歷了一輪的培養,無論是他們的學問基礎,還是他們對于劉備的向心力,都要勝過這些其他地方來的文人,自然要優先的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深造。

    所以就用大船一批批的將當地的學生,一些處于輪換期的官吏運了過來。

    這些人許多是和董良有過真正的相處過的,有些是因為董良開放的科舉政策而提拔上來的寒門士子,有些則是因為豫章百姓們的日子欣欣向榮,而對董良的治理心悅誠服的。

    還有等等許多明里暗里接受過董良發動政策的一些好處的。

    這些人在大街上,自然不願意听那許多什麼都不知道的文人胡亂的對董良的討論和批評懷疑。

    自然也就自覺的開始維護起董良的名聲,將董良的政績以及一些學問一樁樁一件件的講給這些人听。

    可一種觀點的出現,自然是一些人能接受,一些人不能接受。

    他們對于董良說的好話,自然有許多客觀的文人願意听,也有一些偏激的儒生和學子,則開始進行更激烈的懷疑。

    有的人懷疑董良那些政績都是假的,因為他的未婚妻是劉備的女兒而故意給他刷的政績。

    有些人則干脆的認為這些從豫章來的文人不客觀,他們拿了劉備的好處,屬于被收買的水軍。

    還有的人則干脆的認為,這些人只是單純的想要跪舔劉備和董良是在趨炎附勢,故意的在這大街上幫人家說話進行邀寵。

    這樣一來,矛盾瞬間沖突的激烈了。

    這不僅僅是對于劉備和董良的侮辱,也是對這些說好話的文人的侮辱。

    這自然就是一番唇槍舌戰。

    可總有那攪屎棍和茅坑里的石頭是又臭又硬,根本講不通嘴巴還惡心人。

    當互相在言語上充分交換意見之後,隨之而來的自然是要從物理上進行服人。

    這漢朝的儒生,你別管他是好人壞人,儒家的經典治的怎麼樣,學問搞得如何,武德卻是一個比一個的充沛。

    雖說算不上是個個都有碩大的肌肉力能扛鼎。但是拔出腰間的寶劍,流暢的耍上一套劍術,三五個大漢不能近身,這卻是輕而易舉的。

    這些人在大街上起了沖突,峨冠博帶的儒袍飄飄然,腰間長劍剛柔並濟,耍起來非常的好看,高高在上文人互相的動手又比較精彩。

    這觀賞性和戲劇性全都拉滿,就難怪這些百姓們都喜歡看。

    打架打的多了,看打架的都有了經驗。

    旁邊的百姓一見著身旁的文人,唾沫星子吐的快了一點。臉,脖子剛要泛紅,就立馬來了精神,知道這是要起沖突了。

    一個個在街上閑逛的百姓,都盯著那些互相談話的文人看。

    興致勃勃的听著他們互相談論,雖然听不懂他們說什麼,子曰詩雲,但是漸漸的,在他們語速越來越快之後,都能听懂一句彼其娘之。

    然後百姓們瞬間兩眼放光,呼朋喚友,富裕點的懷里揣點小零食準備開始看熱鬧,為這枯燥乏味的生活增加一些有趣的調劑。

    這種時候,官府們的快速反應讓百姓們倍感安心的強大的執行力,就有點兒讓人又愛又恨了。

    官府來的太快,往往有時候還沒打起來就被人摁下了。

    文人的劍術舞的再好在三五個身穿著藤甲拿著藤牌的大漢包圍之下根本沒有反抗之力。

    幾個維護治安的士兵拿著盔甲互相組成戰斗隊形,配合一下,便讓這些能與游俠爭鋒的文人一身武藝難以施展。

    三兩下的就能將這些英姿不凡的文人士子摁倒在地,白靜的臉龐全部都埋進土里。

    雖然百姓們也喜歡看治安官們收拾這些自命不凡驕傲的像天鵝一樣的文人。

    但是士兵們的作戰枯燥乏味,結束的又快,沒有什麼觀賞性。

    所以自然不期待這些官府士兵快點到來。反正他們來的晚了,這些文人真的造成了什麼破壞,也是要照價賠償的。還不如讓我們這些老百姓看看熱鬧,他們就是這樣想的。

    也听說官府手下醫署里有神醫,前幾天被焦矯的手下浪蕩子砍傷的百姓居然拿針縫吧縫吧就能下地了。

    這些看熱鬧的百姓一時間連受傷都不害怕了。

    “哎!哎!打了,打了,動手了!”

    “哎呦哎呦,終于開始了,打,用力打!”

    “朱老三,往後稍稍,拔劍了。”

    百姓們互相的提醒,熱心腸的左鄰右舍,一定要讓大家都能看到場上發生的最精彩的一幕。

    同時一些看熱鬧經驗豐富的人開始提醒左右兩邊的朋友,讓他們往後靠一靠,當他們拔起劍打起來的時候,鬧出來的動靜就大了,需要更大的空間才能打的起來。

    大伙讓一讓,一來是可以防止自己受傷,保護自己,二來給他們更多的空間,讓他們打的更精彩,更好看。

    這中間的兩波文人啊,是真的不想打起來的。

    這幾天,許多打架的同學下場怎麼樣也都看在眼里。

    而城里打架事情多了之後,他們也看明白了,這些鄉里鄉親的,都拿他們當猴子看。

    一個個湊起來,像看滑稽者演戲一樣。

    這對于這些儒生來說,自然是一件非常丟臉的事情。

    可是這漢朝的儒生,武德實在充沛,脾氣實在暴躁。

    一邊和對面的人對罵,一邊在心里告誡自己,莫生氣,莫生氣。

    可來回不要幾下,幾句話的功夫,心中的怒火蹭蹭上漲,瞬間就沖破了自己的天靈蓋兒,靈光一閃,打通了任督二脈,就明白了怎麼才能不生氣。

    我彼其娘之,打爛你個狗東西的嘴,你大人我就不生氣了!

    于是乎兩眼冒火,死死的盯著眼前這個人叭叭開合往外噴糞的小嘴。

    一邊用自己的小嘴不甘示弱的往回噴,一邊拔出自己腰間的寶劍,上去就干。

    非得干死對面,讓對方無力反抗,把他打得滿地找牙,才能出了心中的這口惡氣。

    每一個漢朝的文人都渴望著有一天能給和自己論道的對手展示一下自己充沛的大德!

    這叫以“德”服人!(個屁)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方便以後閱讀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第四百零三章 以(理)服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第四百零三章 以(理)服人並對開局阻止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