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路李淵只走了三個月,你猜劉武周會走上幾天?
李淵心中焦急萬分,一個弄不好他就是下一個楊侑。經過了緊張而慎重的思考,李淵決定派出第三波部隊去山西。從這一次的部隊將領人選上,我們可以看出李淵的態度已經不像前兩次那麼輕松了,他找到人是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書獨孤懷恩、陝州總管于筠、內史侍郎唐儉。李孝基是李淵的堂弟,獨孤懷恩是李淵的表弟,唐儉是李淵的兄弟的兒子,于筠是李淵的那個那個、反正關系都很近就對了,這些都是李淵覺得最可靠的自己人,一股腦都派了出去也可看出他對此事的重視程度已經提高了好幾個級別。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些人雖然目的地跟前兩波人一樣都是去山西,可他們的目標卻是不一樣的。李仲文和裴寂出去的身份是援軍,李孝基他們則應該算是遠征軍,而且他們的最終目的地也不是太原,而是夏縣。
裴寂冬天里的一把火燒出來的呂崇茂折騰的越來越厲害,鬧的動靜越來越大,听說還跟宋金剛眉目傳情攪和在一塊了,李淵認為應該先收拾一下新冒出來的家伙,至于太原…只能暫時放一放了。
好吧,坦白地講,李淵是認慫了。他下達了稱“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大河以東,謹守關西而已。”這就是李淵思考出來的結果,他只想守陝西這片新地盤,陝西老家放棄了。
不要以為李淵做這個決定是輕松的事兒,那真是把牙都咬碎了,頭發都撓沒了才無可奈何定出來的。
細看一下當時山西的情況,實在是太復雜了。光是劉武周來勢洶洶、風頭正勁,自己派出幾波人都吃了其大虧不說,現在旁邊的呂崇茂都讓自己疲于應付,據傳聞一直跟自己作對的隋將王行本也投靠了劉武周,而且劉武周的背後隱隱約約還有著突厥人的影子。
劉武周根本就不是一個人,他已經成為山西幾股綜合反唐勢力的結合體,實力像滾雪球越滾越大太不好對付了,李淵放棄太原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連老板都這麼說了,底下人還好意思說什麼呢,只能默默的接受這個憋屈的事實。但有一個人不想這麼憋屈,在看完之後,立馬給李淵寫了一封信。
“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富實,京邑所資。若舉而棄之,臣竊憤恨。願假臣精兵三萬,必冀平殄武周,克復汾、晉!”
此言豪邁而奔放、蕩氣而回腸,可上陣殺敵不能光憑一腔熱血的,前面已經有好幾個失敗的先例了,就憑三萬人去打劉武周,收復失地,可能嗎?
其實是可以的,因為說這話的人,是李世民。
李世民這個時候站出來,可不是像裴寂那樣不自量力的吼上一嗓子刷存在感,他是真正意識到山西的問題不是想不想解決,而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大唐丟掉了太原,不是一個沒了老家丟了丟臉面,而是關乎爭霸天下成敗的大事件。唐朝如今佔據關西,下一步爭霸的焦點必然是洛陽,而劉武周的勢力已經伸到了兩城的中間位置,唐朝想對洛陽用兵,就一定要從劉武周的眼皮子底下過。這就非常被動了,劉武周的選擇余地很多,既可以從後方狙擊唐軍,又可以直接進逼長安,就算他什麼都不做,唐朝也要時刻警惕他會有什麼動靜。若是大唐選擇就龜在關西,那就更難受了,這意味著爭霸天下已經成為別人的事,跟他們沒有什麼關系。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收拾了劉武周!
這其中的關節,李淵何嘗考慮不到,只是一直苦于沒有合適的人選去解決,現在李世動站出來說他去,可把李淵給感動了。李淵真是一個幸福的父親,別人挨欺負了都是去找老子,他受欺負卻可以去找兒子。李淵一口答應了李世民的請求,並親自設宴為兒子餞行。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大唐第四批部隊也是第二批遠征軍,由李世民統帥再次向山西開拔。這是唐朝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連續向一個地區用兵最多的一次惡戰,同時這也是最後一次。
李世民第一個敵人是宋金剛。當時宋金剛已經攻下了澮州(今山西翼城),並以澮州為根據地進逼絳州(今山西新絳),絳州一旦丟失,唐朝在晉州以南黃河以北就再也找不到一個像樣的防御據點,所以李世民到達山西之後,首要任務是應該保護絳州,可李世民沒有選擇直接進入絳州接手防務,而是在絳州以北二十余里的柏壁駐軍。
柏壁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小關隘,這個地方放在地圖上就是用放大鏡也得細心找一番才能看得見(本人親自實踐過),李世民這麼多地方不選偏偏選在這里扎營,站在當時的角度看,是不太好理解的。不過李世民打仗從來不做無謂的動作,他走的每一步都大有深意,只需粗淺的了解了他背後的深意,都會被他無比精準的計劃和超然的智慧所折服,這次也一樣。柏壁這個不起眼的地方,將成為唐軍隨後的戰爭中致勝的關鍵所在,至于到底有多關鍵…不用急,現在咱先賣個關子,慢慢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李世民來到柏壁,立刻就遇到了一個難題,某種意義上講這個難題比干掉宋金剛還要麻煩,那就是他沒有糧食。因為裴寂的焦土政策做出的卓越貢獻,晉州以北的糧食儲備不是被燒了,就是被搶了,糧食供應非常緊缺,而從長安運過來也是很麻煩的,最便捷的運糧道是水路,可此時已經到了數九寒天,至少數到了‘四九五九冰上走’——李世民帶來的軍隊就是從結了冰的黃河上踏過來的,這樣的鬼天氣根本沒法指望水路運糧,陸上運糧又太慢,大伙都已經挨凍,現在再挨餓仗還怎麼打。
這個難題確實很讓人頭疼,李世民就是再牛也不能憑空把糧食給變出來吧?可事實上李世民真的把糧食給‘變’了出來,用一種簡單到讓人掉下巴的方式。
李世民命令手下寫了N份宣傳單發給周邊的老百姓們,這個宣傳單里除了廢話以外最重要的信息就一個︰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李世民來了。
看起來跟現在當紅歌星去巡回演出印點宣傳海報,差不多一個意思。李世民既然敢做這麼自戀的事情,是因為他覺得在當地老百姓里,他的人氣很高,而實際也確實如他所料,告示一經貼出,周遭百姓聞風而動,都搶著過來一睹李二王子的風采,而且想要參觀的人越來越多,多到快把城門都擠爆了。
會造成這種奇異景象,也有一部分是裴寂的功勞,他在這里實行的焦土政策可是千人唾萬人罵,大家對這個老頭子的印象是壞到了極點,而李世民則不同,去年他來的時候對大家噓寒問暖,沒有半點驚擾,非常親民,群眾們對他有信賴的基礎,再加上人又年輕長得還特帥,想不招人喜歡都很難。可李世民怎麼說也是有身份的人物,哪是能說見就見的…怎麼也得付點門票吧?李世民要的門票,就是糧食。只要交一點糧食,除了可以目睹偶像李世民的風采,還能受到他保護,非常劃算,而且沒有任何強迫,純粹是自願的。有時候自願捐助比定額交付收到的數量還要大,比如這一次。在無數粉絲的支持下,李世民募集大量的糧食,輕松的解決了糧食危機。
終于在柏壁站住了腳,李世民馬上又開始下一步行動,偵查敵人的情報。作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官,李世民很清楚情報對戰爭的重要作用,他投入了大量的輕騎兵去刺探宋金剛的情報,甚至不惜親自出馬。《資治通鑒》中就記載李世民和一名士兵在偵查過程中,由于過于疲憊睡在野外,還差點被敵人給抓住,萬幸是一條蛇在追老鼠吃踫巧把那名士兵給驚醒了,兩人才逃離那個包圍圈。雖然我對大冬天蛇不去冬眠而去追老鼠這種有反生物學常識的事有所疑問(當然也有很多解釋,這里不再糾結),但我相信以李世民的人品和膽識,親自去偵查情報這種事情,他絕對是做得到的。
現在糧食有了,情報也有了,下一步就該采取具體的軍事行動了。李世民經過仔細研究認真考量,認為此時不宜跟宋金剛交手,原因有兩個,其一是今年的宋金剛跟去年的宗羅 一樣,接連打勝仗部隊的氣勢正高昂,在敵人求戰欲最濃的時候和其接觸不是明智的選擇,而其二是宋金剛也缺糧食。
說到這里還得讓裴寂再來客串一下,他的無差別燒糧大法雖然壞處多多,可終究還是起到了一點作用,宋金在澮州也為糧食發愁。宋金剛在山西的聲望跟李世民是沒辦法比的,號召老百姓貢獻糧食收效甚微,除了問候一下裴寂的祖宗,他唯一能做的只是跟上級也就是劉武周要糧食吃。
而李世民就看中了這個機會,一方面主力部隊整軍、備戰,但是不動,另一方面則組織敵後特攻隊專門繞到宋金剛的背後去劫他的軍糧,順便搞點破壞活動。這套戰術讓宋金剛非常頭疼,時刻都要提防自己被爆,渾身的力氣都不知道往哪使勁兒。宋金剛被李世民折騰的夠嗆,他也知道不能老這麼被李世民牽著鼻子走應該去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可當他想要選一個地方突破時,才發現李世民選擇駐軍的柏壁實在太厲害了!
柏壁與絳州隔汾水而臨,互成犄角,宋金剛想攻他們任何一個都只能在汾水的一邊展開行動,怎麼打都是被兩面夾擊,吃虧的總是他,而兩面同時進攻兵力又不足,更可氣的是,這倆地方還背靠著黃河渡口,從澮州到河津路上一定得經過柏壁或絳州,就算想不理他們繞過去也不行。
宋金剛快被李世民做的這個鐵桶圈逼瘋了,他好不容易佔下的澮州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又可惜的雞肋,宋金剛又沒有曹孟德舍漢中的氣量,再怎麼不願意,也只能陪李世民在這里對著耗下去。
李世民做的防御網之厲害,宋金剛已經領教了,想要從柏壁或絳州改變這種僵持局面,是不簡單的,他只能祈禱從別的地方來打破僵局。
不知是不是宋金剛的誠意感動了天上的某個神明,在他跟李世民含情脈脈的對視了一個月之後,終于賜給他一次機會,而這個機會在澮州以南的夏縣。
大家應該還沒忘,從長安來的唐軍是兩路,一路是李世民帶隊對抗宋金剛,還有一路比李世民出來的更早一點,是由永安王李孝基帶了一大票人去討伐夏縣的呂崇茂。李孝基顯然比裴寂要難對付的多,呂崇茂被壓得喘不上氣,不得已向宋金剛求援。
宋金剛一听呂崇茂來求援,心花怒放,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突破口,他沒有耽擱半分鐘,立即讓部下去支援呂崇茂。
時刻關注宋金剛動向的李世民自然注意到了這次軍事行動,講道理他應該去夏縣支援,不過李世民也有疑慮,這萬一是宋金剛的調虎離山計呢?
李世民一直盯著宋金剛,而宋金剛也是一樣的。如果帶軍出去了,可能正中宋金剛下懷,到時候宋金剛派他的本部人馬攻擊這支部隊,李世民也只能再繼續出兵救援,宋金剛只要輕輕松的圍點打援李世民所制定的固守耗敵戰術就徹底失效了。而且李世民也認為李孝基沒那麼容易被宋金剛派出的小分隊給干掉,所以他想多觀察一下再行動。
就是慢了的這一下,後果十分嚴重。
大體上李世民的思路是正確的,可他沒有料到一個關鍵的地方。宋金剛派出去的是一個小分隊不假,但這個小分隊戰斗力可不低。這支隊伍由宋金剛的兩名部下帶領,一個叫尋相,這個人不太出名但他的搭檔很著名,叫尉遲恭。
這位大殺四方的黑臉門神大家應該很熟悉了,他就是李世民漏算的‘意外因素’。此次是尉遲恭在歷史上第一次正式登場,來得確實有些晚了一點李世民沒有料到也算情有可原,尉遲恭雖姍姍來遲可畢竟是一個搶眼球的狠角色,這位大神的特點無須多說,就是一個猛字,且是能傲視群雄的‘猛’,在隋唐亂世眾多英豪之中單論武將的個人戰斗力,尉遲恭是可以排到前三。宋金剛前期能在山西攻城伐地那麼順利,和有這樣一位猛將在是有很大關系的。
對付這樣的猛人不好好準備一番像李孝基那樣的一般人是敵不過的。
李世民很快收到了一個讓他震驚的消息,尉遲恭和尋相在夏縣只一戰就打的唐軍大敗,部隊潰散不提,唐軍的主要指揮官李孝基、獨孤懷恩、于筠、唐儉等人竟全部被俘!
這下可壞大事了。
絳州、柏壁和夏縣在地圖上是由北向南一字排開的,三個地方共同構成了李世民設計的防御圈,可以沒有死角的封住宋金剛所有西行的路線。可現在李孝基全軍覆沒,這個防線圈也被撕開了一個口子,倘若尉遲恭聯合呂崇茂跟宋金剛一起向自己駐守的柏壁出兵,形勢對李世民就非常不樂觀了,最壞的可能是唐軍就此被趕到黃河以西,山西徹底淪入敵手。
冷靜、冷靜,現在一定要沉住氣!
在短暫的慌神之後,李世民做了做深呼吸迅速讓自己的心神安靜了下來。目前來說這些後果都是李世民腦海中想象出來的,真實的情況還沒那麼糟。從地理位置來看,柏壁到夏縣比澮州要近一倍還有余,這意味著宋金剛的動作再快也要比李世民慢上一半,而現在宋金剛那邊還沒有任何行動,李世民還有機會把場面給扳回來,只要他能在宋金剛反應過來時打敗尉遲恭。
此時李世民已經確認了尉遲恭是一個猛將,而對付猛將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也用猛將。李世民也派出去兩個部將去夏縣,一個是殷開山,這個還沒那麼猛不過不用失望,李世民派去的另一個將領是秦瓊。
李唐帝國的建立
公元618年5月,在揚州的大隋帝國太上皇楊廣被宇文化及集團殺害的這個驚天動地的消息傳至長安,裴寂、劉文靜等李淵集團的文武大臣們歡欣鼓舞、喜笑顏開,太上皇楊廣死了,我們主公李淵稱帝的最大障礙沒有了,我們要做開國功臣了!我們要加官進爵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神通等李淵的子佷們也很高興,表叔楊廣死了,我們可以做皇太子、做親王了!天下再也不是楊家的了,馬上就是我們李家的了!
但裴寂同志他們很快就不敢笑了,因為他們發現楊廣同志的表哥李淵的表情非常沉重,非常痛苦,非常悲傷。53歲的李淵用發抖的手接過在揚州內線寫來的密函,渾身顫抖。50歲的表弟楊廣死了?!怎麼可能?他在揚州美女如雲,小日子不是過得挺滋潤的嗎?千嬌百媚的表弟媳蕭皇後等數千名美女便宜宇文化及這小子了,那個最令表哥我害怕的表弟啊!你那令表哥我永遠仰視的文治武功怎麼突然發揮失常,你怎麼能死在宇文化及這幫不學無術的花花公子、這幫整天圍著你吹牛拍馬的哈巴狗手里,我最最可愛的太上皇表弟啊!
想起小時候與表弟楊廣一起玩耍的情景,想起表弟楊廣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把自己提拔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想起這個令自己畏懼、令自己嫉妒的天之驕子的表弟終于死了,李淵百感交集,表弟楊廣死了,李淵同志感到自己登上皇帝寶座最後的障礙終于消失了!表弟楊廣活著一天,李淵就不敢稱帝,如果稱帝,他就是被天下人唾罵的亂臣賊子、就是忘恩負義,現在宇文化及一伙殺了表弟楊廣,天下人只會唾罵宇文化及,而沒有人再注意我溫柔忠厚的李淵了!楊廣同志的豐功偉績讓李淵同志感到自卑,李淵感到表弟楊廣就是一只受傷的猛虎,一旦他振作精神、東山再起,仍然令人心驚膽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