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風雲

第267章錯誤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雲再起 本章︰第267章錯誤

    很快兩位宿敵就展開了第一次交鋒,王世充帶著五萬新打磨出來的淮南精兵進攻李密所在的瓦崗軍重要根據地洛口倉。由于李密對這個新冒出來的家伙不是很了解,在跟王世充的初次交戰中迎戰不利還吃了大虧,連深得其信任的部下柴孝和都在此役中意外身亡。初戰得勝,王世充干脆也不走了,大搖大擺的就在洛口倉附近安營扎寨,一副我就在這兒,你能奈我何的挑釁態度。

    李密憤怒了,出道以來他還是第一次踫到敢這麼跟他挑釁的家伙,他擺正了姿態,下決心要把失去的場子給找回來給這個狂妄的家伙一個‘歷史教訓’,所以他開始認真的跟王世充打擂台。可結果還是出乎李密的意料,他居然只能跟王世充打個平手!在往後的一百多天里,李密與王世充大仗小仗交手六十余次,可雙方互有勝負,誰也沒能奈何的了誰。

    不管是李密還是王世充都已意識到,對方是和自己一個重量級的戰場高手。他們這種級別的對抗,普通的戰場得失都可忽略不計,唯有抓住對方漏出致命破綻,一招之內便可分出勝負,而這種機會不可強求只能慢慢等待。

    最終等到了這個機會的,是王世充。

    最先等到了這個機會的,是王世充。而這個機會就是,李密謀殺了翟讓。

    其實王世充早就知道李密和翟讓之間的矛盾是其最大的軟肋,可他一直苦于不知怎麼才能把這個條件充分利用起來,萬萬沒想到還沒等他利用起來,李密就把翟讓給干掉了。王世充視李密為人生之勁敵,失望之余,還附贈李密一條評語“李密天資明決,為龍為蛇,固不可測也”。

    不管李密是龍是蛇,他既然殺了翟讓,瓦崗軍內部多少會出現一些問題,這還是王世充可以利用的地方,按王世充的性格,一定會暗中搞點什麼事情出來。這也是李密已經想到的事,他料定王世充會趁著瓦崗軍內亂有所行動,故而謹慎的在自家營中嚴守,防止王世充偷襲。可是李密等了一天王世充沒有來,李密等了一個禮拜王世充沒有來,李密狠心等了一個多月,王世充還是沒有來…這就很奇怪了,就是平時他們都打了好幾次了,可現在倒好,王世充居然沒有任何動作。

    以李密對王世充的了解,要他這一個月什麼都沒干是不可能的,那王世充到底做了什麼,會有什麼陰謀?沒有任何線索,李密怎麼想都理不出一個頭緒。

    終于事情有了轉機,有一股王世充的士兵過來投降瓦崗軍,李密迫不及待的向他們詢問,王世充到底在干什麼!這些士兵只是普通的士兵,王世充到底有什麼計劃,他們根本不可能知道,他們只是告訴了李密,這段時間王世充一直在大量招募士兵,並無緣無故的犒勞士兵。

    從降兵給出的信息來看,沒有什麼特別異常的地方,好像說了就跟沒說一樣。可對于像李密這種思維能力明顯高于正常標準的人來說,這些零散破碎看似沒有關聯的信息已足夠他整理出一條的脈絡清晰的邏輯線!

    李密十分肯定而狡黠對身邊的裴仁基說“我差點就上了這個奴才的當!這一個多月來我一直不出兵,王世充的糧草肯定會接濟不上了,他這個時候還大量招兵犒勞士卒,一定是想趁夜偷襲倉城!”

    名偵探李密所料一點不錯,他佔了洛陽的主要供糧中心,致使洛陽的糧食越來越緊張,情況非常嚴重連地主家都沒有余糧,城里餓死的人有兩成左右。王世充的大後方糧草供給如此困難,可以分給他的軍糧也是少的可憐,所以他確實是想孤注一擲多搶些糧食填肚子,可惜他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絕密的情報竟然會被李密給推算了出來。

    就在李密分析出王世充會夜襲的當天晚上,王世充果真就來了,並遭遇到李密特地為他準備的伏兵王伯當所部。

    得知李密竟然會派兵伏擊他,王世充大吃一驚,不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沖。既然王伯當是伏兵,自然不會讓王世充輕易闖關,經過一番激烈的戰斗,王世充損失慘重,手下大將費青奴當場陣亡,士卒也被砍掉了千人。

    在這一刻,王世充很想哭,明明他才是偷襲的一方,劇本不該是這麼演的啊!受到打擊的王世充非常郁悶,不過有一個人比他還郁悶,那就是他的老板洛陽留守越王楊侗。

    楊侗歲數雖小,可也明白洛陽里其他將領都不是李密的對手只有王世充是他最靠的住的打手,如今王世充遭遇慘敗,他更是非常緊張,所以派人去軍營慰問一下剛灰溜溜逃回來的王世充,目的無非是鼓勵鼓勵王世充,希望他能仔細分析一下失敗的原因,下次再好好打。這其實跟孩子沒考好,家長不敢打不敢罵,可是又有點責怪孩子不爭氣,是一個意思。

    考慮到楊侗跟王世充的年齡差距,王世充就算是臉皮再厚也會臉紅,得著個借口搪塞過去。王世充就推說此次戰敗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兵力實在是不夠用,所以戰敗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也是一個意思。

    不過王世充是個應付事兒的‘孩子’,楊侗卻不是個含糊的‘家長’,既然你說兵力不足是主要原因,那好,我給你兵就是了!楊侗一口氣從洛陽調撥了七萬大軍歸王世充指揮,而且這七萬人都是洛陽的主力部隊,其中的主要將領楊威、王辯、霍舉、劉長恭等都是楊侗留著防御李密壓箱底的寶貝疙瘩,如今全部都投了進去也是壓出了老本了。

    王世充本來只是想說說而已,他也沒想到楊侗會這麼認真,不過話已出口,兵都派到自己跟前了,也不能跟楊侗說他只是開開玩笑吧。而且在實力大增的情況下,王世充也確實想好好的給李密點顏色瞧瞧,趕緊找李密在洛北又干上了一場,並且還真的打贏了,遂佔據鞏縣與李密隔洛水相望。

    兵力比以前多了將近一倍,又是旗開得勝,王世充開始䱇瑟起來了,他覺得現在就是干掉李密最合適的時機。

    大業十四年(618年)正月十五,王世充下令所有部隊搭建浮橋渡洛水,向李密發起總攻。按照王世充心中的演算,此戰他的優勢還是蠻大的,基本是一次十拿九穩的戰斗,即便不能全殲李密也能把他的瓦崗軍趕回河南老家。可惜王世充過于急功近利,根本沒想到部隊規模太大,反而是他的劣勢。

    就像楊廣帶著百萬大軍攻打高句麗一樣,部隊規模太大最明顯的缺點就是各個軍團之間很容易動作不協調。這支聯合部隊王世充剛入手不久,里面的幾位將領之前都是各自為戰,讓他們馬上配合的緊密無間還是有點難度的,何況他們沒有現成的路可以走,還得搭著浮橋過洛水。建浮橋是技術活,有人搭得快也有人搭的慢,搭的快的選手過了河就抄家伙干架去了,根本沒時間去等搭橋慢的隊友,以至于隋軍在戰場上毫無隊形和紀律可言,全都亂成了一團漿糊。

    王世充看到部隊陷入全面混亂,意識到自己可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趕緊鳴金收兵。王世充本意是想從頭再來一遍,然後好好的打一次,可他沒想到,這是他犯得一個更嚴重的錯誤。

    隋軍雖說隊形混亂,戰斗表現還是不錯的,尤其是王辯所部,已經從瓦崗軍的防線撕開了一個口子,馬上就要攻進李密的營帳了,可惜戰場情況實在太亂,王世充沒看到。王辯的耳朵比王世充的眼楮要好使,他听到了收兵的號令,雖然擊潰李密的機會只在眼前,但作為一個有職業素養的軍人即便有一萬個疑問,也只好放棄跟隨大軍一起撤退,而這次撤退即將成為隋軍的一場噩夢。

    隋軍撤退途中必然要走的路,還是他們剛搭好的浮橋。隋軍人很多,浮橋卻很窄,當時的場面又非常混亂,也沒有黨員站出來組織一下誰先走誰走後,更可怕的是瓦崗軍看他們居然要撤退,還帶著刀槍棍棒來歡送一下。瓦崗軍都沒怎麼打,只是嚇唬了嚇唬,隋軍就更驚慌失措了,對他們來說留下來就會被砍死,只有趕緊上了浮橋才有機會活下去,所以出現了嚴重的推搡現象。

    如果只是一兩個人,把人家推到了說聲對不起就好了,但數萬人互相推搡那是要出大事的,無數隋軍被推進了河水之中。當時正是數九寒冬,掉進水里不凍成和路雪也得變成巧樂茲,基本沒有存活的希望,戰友的慘死更是刺激了幸存者的求生本能,場面變得更加凌亂,甚至連很多浮橋都被毀壞了。這場災難持續擴大,不幸被洛水溺死的隋軍達數萬人,其中還有包括王辯在內剛提到的幾位隋軍將領。

    轉瞬之間隋軍全線潰散,連洛北的營地都無法防御,只能選擇撤退。王世充被這場悲劇給嚇傻了,他剛跟楊侗要來了兵力,竟會被敗的這麼徹底,何止是慘,簡直就是慘!慘到他根本就不敢回洛陽見楊侗,想去河陽先躲一陣再說,可倒霉催的半夜又遇到一場寒雨,軍中物資短缺,一直晚上又凍死了幾萬人,等王世充到了河陽,只剩下幾千的殘兵敗將。

    所有老本幾乎都賠的淨光淨,王世充不是想哭那麼簡單了,因為這些‘本’不光是他自己的還有他小老板楊侗的。出了這麼大的簍子肯定是要付責任的,而且還沒人能跟王世充一起分擔,這口黑鍋全都得由他自己來背。

    責任躲是躲不掉了,王世充干脆在河陽自己把關在監獄里向楊侗請罪。自己關自己那是能關得住的嗎,像王世充這麼雞賊的人,搞這種形式主義無非是想向楊侗表明一個態度再看看楊侗是個什麼態度。

    損失這麼慘重,楊侗也是特別心疼,可處置王世充他更為難,因為現在一個能頂用的將領都沒了,不管好不好只能接著用王世充。遂派人給了王世充特赦召他回洛陽,不但沒有懲罰還給他金錢美女加以安撫,表示絕對不會秋後算賬。王世充這才放下心,可也不敢輕易出戰。

    仗打完了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王世充和楊侗是愁家,歡喜的是李密。

    戰爭勝利之後李密駐扎進了他之前一直沒有攻下來的金墉城,並將這里設置為瓦崗軍新的大本營。李密開始鞏固城防,還大張旗鼓的慶祝,鐘鼓之聲連洛陽都听得很清楚。楊侗心里不是滋味,還派段達和韋津帶兵去給李密搗搗亂。段達是知名的‘跑跑將軍’,而韋津更連將軍都不是,職位乃是民部尚書,也就是隋朝的財政部長,楊侗派出這麼兩個人也是洛陽真拿不出用不上的人了。以段達和韋津的能力根本不至于給李密添亂,最多算是李密打敗王世充之後的添頭,很快韋津就戰死,而段達對敵經驗豐富,僥幸逃回了洛陽。楊侗這次冒頭挑釁對李密可以說不痛不癢,但這意味著洛本沒有了能和李密正面對抗的實力。

    李密勝的實在是太徹底了,他在金墉城迎來了隋朝方面最大規模的投降浪潮,如著名建築大師宇文愷的兒子宇文儒童、河南留守柳續、河陽都尉獨孤武都、河內郡丞柳燮等,這些列出來的隋朝官員只是投降名單的一小部分,簡單的說河南、河北和山東基本上全都是李密的地盤。此時瓦崗軍已擴編到了三十萬人,要注意,這三十萬不是用難民湊人數湊出來的,而是有著豐富戰斗經驗的成熟部隊,並且還是這一時期中國境內最強大的部隊。也就是在這一刻,瓦崗軍勢力達到了最巔峰。

    李密的威望也空前高漲,其他山頭的義軍首領如孟海公、徐圓朗、朱粲等,包括李密的下屬裴仁基,都紛紛給他上表,您都這麼牛了,要不然直接當皇帝算了。李密也很想做皇帝,可他還是拒絕了大家的‘好意’,悠悠然的說了一句“這事等我平了洛陽再說。”(東都未平,且勿議)

    李密骨子里還是有一股傲勁兒,在小小的金墉城稱帝算什麼,他做皇帝當然是要在洛陽那樣的首都里做才有範兒。而且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拿下洛陽只是個時間問題,還是個短時間問題,不會拖太長。所以話說的有點裝,但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李密都覺得自己這句話沒裝的太過分。

    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李密錯過了他一生中唯一一個可以過把皇帝癮的機會,而且李密也絕不會想到,他將很快從那不勝寒的巔峰跌落到無底深淵。

    公元618年,是個多事之秋。雖然總的事情沒有第二年(619年)多,不過全是大事兒,可以說這一年是隋末亂世的轉折點。

    所有大事的重中之重,自然就是楊廣死在了江都之變中。老皇帝的死訊傳到了洛陽,越王楊侗和留守的大臣們抓緊時間大哭一場,然後眾望所歸繼承了他爺爺的皇位,成為隋朝的新一代皇帝。

    在這一時間段,一共有三個大隋皇族登基稱帝,分別是李淵推立的代王楊侑,宇文化及推立的秦王楊浩,最後才是留在洛陽的越王楊侗。按時間來看,楊侗稱帝登基的時間是最晚的,但是按照合法性來說,楊侗應該才是隋朝最正統的接班人,至少當時還沒有人去脅迫他這個皇帝。

    可楊侗這個‘比較正統繼承人’,當的並不輕松。隋朝所有的爛攤子都壓在了這個年僅十四歲的孩子身上,楊侗顯然是扛不住。別說重新安定天下,就連這個在洛陽的隋朝‘臨時,楊侗也安定不了。

    自隋朝立國以來,朝堂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把最得勢的幾個人稱為‘X貴’。其中的‘X’是個個位數變量,會隨著政壇實時變化,一般在5-7之間,當然也有可能數字不變,但具體的成員變化很大,這里就不再詳細解釋。剛開始能進入到‘X貴’排名的人,都還是很厲害的,比如高伹屆@釧氐鵲齲 稍降膠罄粗柿吭醬危  嵩棠侵旨侗鸕娜碩及襠嫌忻 丫 梢願拿小便宜’了。不管是貴還是便宜,搞這種排名,也算是隋朝的官場傳統,就在洛陽這新朝廷的一畝三分地上,也出現了一個‘七貴’。洛陽‘七貴’都有誰,你不用全記,里面有五個基本就是打醬油的,剩下的兩個其中之一既王世充我們已經很詳細的介紹過了,而另一個叫元文都,我們將不太詳細的介紹一下。

    楊侗性格寬宏仁厚,對身邊的人有極大的耐心和寬容心,即便是王世充打了那麼大的敗仗也沒有受到什麼處分,反而多加安撫還加以重用,把洛陽的兵力都交給了王世充統一管理,實在是個有包容心的難得的好孩。如果再給楊侗十年可能他就成為為一位英主,可現在他再好,也只是一個孩子,而在政壇上人好,是不佔優勢的,反而會是一個劣勢,因為性格寬容也可以被認為是軟弱。楊侗雖然原諒了王世充所犯的所有錯誤,可他還是很明顯的感覺到王世充對他態度卻越來越不尊重,在朝堂中大呼小叫趾高氣揚,甚至想獨斷專行。楊侗不傻,他知道這是因為楊廣死後,王世充有點看不起他這個小屁孩掌權。所謂催人早熟,為了防止他被架空,楊侗找了元文都來制衡王世充。

    元文都何許人也?嗯,不是什麼太了不起的人物,一直到他成為‘七貴’之前,歷史對他的記載基本是空白的,屬于沒干過什麼大事的‘某人’級別,想靠他來制衡‘牛人’級別的王世充,無異于痴人說夢。可這位籍籍無名的‘元某人’還是干成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事情是這樣的。宇文化及在江都無所事事的呆了一個月左右,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做點什麼,對這個不善于獨立思考的家伙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由于宇文化及身邊的人,尤其是軍隊的家眷大部分都在洛陽,所以宇文化及要做的事,就是回洛陽。

    當消息傳到了洛陽,引起了非常激烈的反應。宇文化及在那一小段時間里名頭可是不得了的,弒殺皇帝的主謀這頂帽子不是一般的高,知名度甚至一度超越了李密,是為當時天下第一號亂臣賊子。宇文化及的品牌商標打得夠響亮,不但能唬住後世不明真相的觀眾,也唬住了當時還不了解情況的洛陽群臣。

    前面的李密都對付不了,現在又派來一個宇文化及,這是不能糟糕到不能再糟糕的情況,一時間洛陽人人自危,大部分人都覺得這下洛陽肯定是要失守了。

    楊侗也是這樣認為的,著急的不行又想不出能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時元文都站了出來,說他認為有一個人可以擋住宇文化及。

    楊侗一下抓住了根救命草,趕緊追問到底是誰有那麼大本事?

    元文都說還能有誰,李密唄。

    不錯,李密確實可以擋住宇文化及,可是李密憑啥幫我們?

    如果我們招降了李密,討伐叛逆是他責無旁貸的事情。

    招降李密?楊侗第一感覺是元文都是不是被嚇傻了,這怎麼可能呢!

    元文都耐心的跟楊侗解釋,他們能走的通的路,只有這一條,跟可不可能沒有關系,況且招降李密不過是送封信過去,李密不同意也沒更大的損失,可以試一試。

    楊侗一想也確實是這麼回事,親自寫了一封誠意滿滿的信,給李密送去,希望他懸崖勒馬回頭是岸,一起對付宇文化及。

    信是送了出去,不過楊侗是不抱希望的,讓李密投降這種事太扯了,可他沒想到的是,李密居然同意了!(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隋唐風雲》,方便以後閱讀隋唐風雲第267章錯誤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隋唐風雲第267章錯誤並對隋唐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