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寺就是李密為張須陀選的葬身之處!他精心挑選了上千名死士早已埋伏在大海寺的林海之中,並讓翟讓佯裝戰敗(其實是確實打不過)把張須陀勾引到此處,而現在張須陀來了,一切都要看李密的表現了。
在張須陀進入包圍圈後,李密一聲令下,伏兵驟出,喊殺聲縈繞于密林之中。張須陀心中一驚,暗呼中計了。張須陀身經百戰,自然知曉此處于他是大大的不利,他手下戰斗力最強的是騎兵,在樹林中騎兵的優勢根本無法發揮出來,而他面對的這支伏兵行動迅速、動作統一,半點不似先前所遇到的那些烏合之眾。而且在混戰之中,他的指揮系統幾乎完全癱瘓,根本無法實施有效的反擊,一群部下只能各自為戰,非常被動。
事實上,為了阻擊成功,李密很是動了一番心思。這支伏兵人數雖然不多,卻是瓦崗軍中的精髓,跟李密一起參加行動的除了他忠實的追隨者王伯當還有智將徐世�間@碩 碩運 惱絞趿旎岬姆淺3溝祝 攀等盟寰 粵艘環 嗤貳M 鋇勻每蠢蠲芊 曬Γ 采繃爍齷羋砬梗 尤氳交 街 小 br />
眼看戰術即將獲得成功,李密激動萬分,可他千算萬算,還是漏算了一點。這倒不是他的計劃出現了什麼漏洞,嚴格來說這一點是無法預測的,那就是張須陀實在太猛了。
人的名樹的影,張須陀的猛將頭餃不是白給的,何況他身邊還有秦瓊、羅士信這等蓋世猛將,雖然無法組織起來全面的反攻,可是他想突圍,瓦崗軍也擋不住。沒多久張須陀就帶著身邊的人把李密的包圍圈撕開了一個口子,跑了出去。
李密的眼楮一直死死的盯著張須陀,當他看到張須陀沖出了他伏擊圈不由得心中一緊,手心都浸出了一層冷汗。
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那些小嘍�@倍嗌俁急炔簧險判臚右桓鋈恕O衷諶謎判臚優芰耍 運 耐 芰υ俅 鵠匆恢倍游槭嗆莧菀椎模 蠲芟胍 窠裉 庋 迪 兔荒敲慈菀琢恕 br />
雖然戰局對瓦崗軍依舊非常有利,可李密一直非常糾結追不追張須陀,不追此戰可說雖勝尤敗,追自己這邊又有人能攔得住這位猛將?
就在李密做激烈的思想斗爭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張須陀自己回來了。
在歷史的記載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張須陀很多優秀的品質,比如勇猛、比如無畏、比如堅韌等等,但他最寶貴的品質,應是敢于擔當。
李密不把那些普通的隋兵當回事,可不代表張須陀不在乎自己的部下。在看到手下的士兵們仍陷入苦戰之中,張須陀沒有選擇一走了之,而是折返回去,繼續戰斗。
既然我帶你們來了,我也要帶你們走,無論如何,我都不會拋棄你們。
這是張須陀的承諾,也是他的擔當。
在危難之中沒有丟下信任自己、追隨自己的士兵們,問天下眾將有多少人可做到?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張須陀不但是一位猛將,還是一位有血有肉的真男人。
李密一見張須陀殺了回來,又愁又喜。喜的是自己還是有機會解決掉張須陀的,愁的是自己該怎麼解決掉張須陀。
此人生猛依舊,而李密手下還是沒有能攔得住他的人存在,如果將張須陀列為重點目標進行攻擊,並不見得會有效果,反而可能會打亂自己的戰術節奏。經過縝密的思考,李密決定維持原戰術不變,依舊保持己方的優勢,將隋軍分割成數段彼此無法聯系的小包圍圈,進行殲滅。
張須陀回來的意圖還是很明顯的,就是想帶著所有還陷入苦戰的隋軍脫圍出去,所以李密的對策也是簡單,我就是不讓你全都帶走。
非常激情而戲劇性的一幕在此戰中上演了。張須陀憑著他的勇猛沖進了戰團然後幫助士兵突圍,可他雖然救出了一些人還是有很多士兵被圍困,所以他又帶著他執著重新加入到新的戰斗中去,如此反復。
張須陀在大海寺與趙子龍在長阪坡何其相似。兩人都是那麼英勇無畏,在絕對劣勢之中殺進戰場,來來有如走城門,簡直視敵軍于無物。不同的是趙子龍七進七出最終成功帶著阿斗揚長而去,但張須陀四進只有三出。
張須陀可稱得上是一位鋼鐵戰士,可畢竟不是鋼鐵俠。在三次營救行動成功之後,高強度的戰斗已經讓他疲憊不堪,可對己方的敗勢仍然于事無補。李密的大腦如同精密的儀器,他苦心積慮設置的計劃沒有任何紕漏,無論張須陀做什麼都改變不了他會戰敗的事實。
在看到自己如此多努力之後,部下依然潰散敗逃,張須陀不僅仰天長嘆“兵敗如此,何面目見天子呼?”,隨後放棄最後逃脫的機會,下了戰馬與圍上來的瓦崗軍力戰而亡。
張將軍,你無須為這一戰的失敗而自責,因為你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並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忠誠、履行了自己的責任。之所以會戰敗不是你無能,實在是對手太狡猾。坦白來說,輸在李密手里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何況你還死的很有尊嚴,足以問心無愧。
他看到饑困交迫的百姓們,沒有接受任何命令依然冒大不韙開倉放糧;王薄等人橫行無忌的搶劫,他沒有接到任何命令依然踏上了為國家平叛之路;在絕境之中,他放棄了自己原本可以求生的機會,也要為他人、為國家戰斗到最後一刻。他所做的一切都沒有人去要求他,但他依然覺得這是他的職責,他完美的闡釋了什麼叫天下為公。
看在評書和戲劇之中,張須陀經常是以一個形象並不好的反派登場。誠然在立場上他好似‘助煬為虐’可他只是忠實的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在更公正的歷史記載中,他是一位勇猛與柔情並存,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而這種人我們一般叫他英雄。
在張須陀死後,所部官兵盡夜嚎哭,數日不止。這些張須陀用生命救出來的幸存者用眼淚為他們的英雄,做了最後的告別。
進擊洛口倉
和張須陀那樣理想主義的浪漫戰士不同,李密是個實用主義者。
曾在絕境中堅持下來的李密清楚的了解亂世的生存法則,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讓自己活下來,只有不擇手段的活下來才能變得更強大,所以他更現實,所以他打敗了張須陀。
李密是最大的勝利者。
這一戰的關鍵所在,不是打敗了隋軍,不只是打敗了張須陀,而是李密用勝利證明了自己領導的實力和策略的正確。他那些曾經被眾人嗤之以鼻的理想被證明並不是個不能被實現的夢,所以眾人都傾向于相信他所說的話,他的理想有了更多的信徒。
從此刻開始,李密在瓦崗中的威望一飛沖天。
翟讓也意識到這種改變,在眾目睽睽之下他不能讓立了最大功勞的李密,再局限為一個幕後策劃的謀士。所以他將李密從他身邊的剝離出來,分給李密一部分士兵讓他建起自己的直屬部隊,這支部隊以李密父親的封號命名為蒲山公營。
不過翟讓並不喜歡這種改變。他很討厭身邊的人看李密時眼楮帶著崇拜的色彩,那原本是屬于他這個老大的,可現在被李密給搶了。所以盡管翟讓一手促成了李密的蒲山公營,實際上在背後使了很多絆子。翟讓分配給李密的士兵大多都是些老弱殘兵,或是把看不順眼的人打發了過去。
可對李密來說,是不是老弱殘不重要,是人就行了。他最需要的是自己的班底,至于戰斗力,那是可以訓練的。
周圍的瓦崗軍很快發現了李密的蒲山公營跟他們的區別,這支部隊受到了非常嚴厲而專業的訓練,即使是在盛夏也每天都像寒冬一般全副武裝進行練。在自由散漫慣了的瓦崗軍中,這種高強度訓練簡直不可想象,為了讓自己的部下們可以心甘情願的接受這種訓練,李密也親力親為參與其中,得到的金銀財寶全部都分發給部下。重賞之下所有新成員都很听話,而且訓練的效果也非常的明顯,經過一段時間後,李密的部隊從一支臨時拼湊起來的雜牌軍變成了氣質截然不同的精銳部隊。
翟讓又不爽了,沒想到使絆子沒絆到李密,反而讓自己摔了一跤。他想壓制李密,奈何智商實在不夠用,所用的伎倆不過是讓自己的手下挑釁侮辱李密的手下,妄圖制造事端,自己再來拉個偏架,以顯示一下自己的地位比李密要高。
對這種幼稚園級別的小心眼兒,李密是一笑了之,完全無視翟讓的小動作。比起爭那些虛頭巴腦的風頭,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翟讓也覺得自己這點手段實在上不得台面,整日待在野心和能力比他都要高很多的李密身邊壓力又很大,所以找到李密說,現在搶的物資已經很很充足了,是時候回瓦崗老家了。事業才剛起步的李密當然不願意回去,他也勸翟讓留下來跟他一起共圖大業。翟讓料到這個結果,他現在最想的就是離開這個跟自己的生活節奏完全脫節的人,所以向李密表示,你願意做什麼你去做吧,我一定要回去,咱們就此別過吧。
不顧李密的挽留,翟讓執意回瓦崗老家,在臨走前,他還很道的帶走了此行搶來的絕大部分糧草物資。
這算是翟讓能想的出來最狠的一招。沒有根據地,沒有糧草,你這支孤軍可以堅持多久?我看你什麼時候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理想!
翟讓走了,帶著幾乎所有的家當。李密看著翟讓離去的背影,沉默不語,因為他早就知道他跟翟讓是兩條路上的過客。
你可以選擇回去,但我必須前進。
李密也走了,向著翟讓相反的方向,他的下個目標,是康城。
在李密擊敗張須陀之後,改變了很多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李密在河南的名氣變得非常響亮。不止是在各軍中,在河南官軍中也是如此。李密是可以打敗猛將張須陀的男人,各路隋朝官員有誰能覺得自己會比張須陀更猛?听說李密帶軍過來了,沿途各個城池的首腦官員都提不起半點反抗的意志,紛紛主動交城投降。進軍康城比李密相信中的還要順利,沒費什麼功夫就拿下數城,得到的物資甚至比翟讓帶走的還要多。
剛走沒多久的翟讓,听到李密的消息後,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家固然有安全感,不過那邊已經被搶的差不多了,很難再榨出什麼油水。翟讓的本質仍是一個強盜頭子,按照他的職業素養來看目前的問題,雖然他帶著很多搶來的戰利品,可就這麼回瓦崗還是不能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所以經過瞬間的思考之後,他決定回去找李密。
看到人家賺了錢就眼紅跑回來,翟讓也覺得臉紅,見到李密之後他趕緊跟李密解釋,上次走的時候咱說的不是Good,是seeyoulater,你懂的,對不對。
李密笑呵呵的回答,完全理解,正好現在還有事找你一起商量呢,我想再搶一票大的。
這句話一下子勾起了翟讓的興趣,他就是為了這個來的,所以也笑呵呵的問,搶哪?
洛口倉!
翟讓被這個答案嚇了一大跳。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洛口倉是一個糧倉,距李密他們所在之地也不算遠,就在鄭州的邊上。翟讓就是來搶劫的,距離近的糧倉里所以當是他的目標,可他並沒有想過去拿下洛口倉,是因為洛口倉還有一個別稱,那即是隋朝第一大糧倉。
洛口倉,也叫興洛倉,位于洛水、黃河和大運河三岔交匯口,在大業二年修建東都洛陽時便被選為洛陽的主要倉儲中心。事實上洛口倉的存糧不光是為洛陽使用,也是隋朝最重要的戰略儲糧基地,和軍糧運輸中心,在進攻高句麗時上百萬軍隊的糧草都是集中到這里再往北方運輸的,所以不光糧食很多,對隋朝的戰略意義也非常重要。
面對李密那的胃口,翟讓感覺有點口干舌燥,他下意識的咽了一口吐沫。這麼厲害的地方,能是說打下來就打下來的麼?翟讓有些畏縮,但他不能對李密說不,這回是他自己找上門來的,就這麼退回去面子掛不住不說,以後隊伍也不好帶。
翟讓咬了咬牙,對李密說,“你這是英雄之略,我自愧不如。這樣你帶隊先行,我來殿後,咱們拼了,其他事在拿下洛口倉再說。”
李密滿意的看著被他哄上賊船的翟讓,臉上掛著得逞的笑容,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大業十三年(617年)春,李密與翟讓帶兵七千由陽城出發,奇襲洛口倉。隋朝對河南的控制力竟然薄弱到連洛口倉這麼重要的戰略基地都沒布下一些像樣的防御措施,守備人員僅千人,在李密的進攻下很快就被攻下來。
這下李密他們發財了。
洛口倉不愧為隋朝第一大糧草,此倉圍地二十余里,共有三千窖,每個窖中藏糧八千擔,也就是有兩千四百萬擔糧食,換算成今天的計量單位,差不多是28億斤。
這麼多糧食他們瓦崗軍所有的人撒開了吃,也能吃一百年以上,所以很明顯李密的想要拿下洛口倉的意圖不光是為了自己填飽肚子。
拿下洛口倉後,李密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下令向周邊所有人都開放糧倉,只要來個人,絕對不會讓他空著手回去,只要能拿得動糧食隨便拿!
河南的老百姓,完全沸騰了,拖家帶口的跑到洛口倉拿糧食,很短的時間內,前來取糧的人多達幾十萬。
饒了這麼多彎,費了這麼多力氣,李密才拿下的洛口倉,自然不是為了做慈善事業。這幾十萬饑腸轆轆的難民吃了李密的嘴短,拿了李密的腳軟,為了能跟李老大蹭吃蹭喝,絕大部分願意參加瓦崗軍。
這回瓦崗軍一次性擴編了七八萬人,整體實力上升了數個台階成為真正的頂級義軍勢力,有了跟大隋王朝正面叫板的資本。
國內第一大倉儲中心被搶劫,而且就在自己的邊上,留守在洛陽的越王楊侗大為震驚。慌忙之余他派遣虎賁郎將劉長恭前去剿匪。
不過不光楊侗很慌,翟讓也很慌。捅了這麼大的簍子,自然有被圍剿的心理準備,可新招來的民兵沒有經過訓練,不能馬上用來戰斗,而能戰斗的人員只是人家劉長恭的四分之一,所以心里沒底的翟讓捉摸著是不是多吃幾頓飽的就趕緊撤了。
李密又把翟讓拉住了,“你忘了?這里還有我呢。”
來圍剿瓦崗軍的劉長恭並不慌。他認為,此次洛口倉被佔,只是一個普通盜賊團伙的搶劫行為,而他所帶領的部隊是洛陽的精銳之師,用的裝備都是高級貨,人數也是碾壓型的,沒道理解決不了這些佔著糧倉的鼠輩,故而劉長恭沒有感覺到此次圍剿行動有什麼困難之處。
很快劉長恭就在石子河踫見了等候他多時的瓦崗軍。事實好像正如劉長恭所判斷的那樣,在他帶來的隋軍跟瓦崗軍對上後,明顯感覺得到這幫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並不難對付。
劉長恭犯了一個和張須陀一樣的錯誤,這支瓦崗軍戰斗力確實不給力,但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翟讓的部下,而李密的人一個都沒有。
一年前李密用翟讓在前面擋刀,成功偷襲了張須陀,一年之後李密仍然用翟讓在前面擋刀,不過他不再需要偷襲了。(www.101noveL.com)